?

一例因成績下降而導致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報告

2017-05-13 02:09鄢夢茹
社會心理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求助者咨詢師獎學金

鄢夢茹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一例因成績下降而導致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報告

鄢夢茹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大學三年級學生張某,21歲,女,因考試沒有發揮好,沒有拿到一等獎學金而擔心對父母造成嚴重打擊導致焦慮、抑郁情緒,近一個月晚上入睡困難,白天精神狀態不佳,食欲減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咨詢師根據求助者的情況采用了合理情緒療法,經過五次咨詢,求助者癥狀明顯改善,睡眠質量明顯提高,食欲恢復正常,上課能夠專心學習,取得了良好的咨詢效果。

焦慮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

1、一般資料

1.1 人口資料

張某,女,21歲,漢族,大學三年級,住宿。父母均為普通農民,經詳細詢問、調查,父母均無人格障礙和其她神經癥性障礙,家族無精神疾病史。

1.2 個人成長史

獨生子女,足月順產,母親身體健康,孕、產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藥物。父母關系良好,父親對其管教嚴格,經常告訴求助者要不斷努力,要讓自己變得有錢有勢,否則就會被人欺負,讓人看不起。九個月開始說話,一歲三個月開始走路,六歲上學前班,從小聽話聰明,一直以來深得老師和家長的喜歡。本人反應由于性格較內向、敏感、任性、要強,跟同學交往較少,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父母對其期望很高,不擔任班干部。之前身體健康,沒有經歷過重大疾病,也沒有其她重大變故。

1.3 精神狀態

意識清醒,思維正常,情緒焦慮、低落,有自知力,言行一致,人格穩定。

1.4 身體狀態

近一個月睡眠質量較差,晚上入睡困難,多夢。

1.5 社會功能

精神不集中,人際交往減少,學習效率下降。

1.6 心理測驗

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標準分為57分,提示有輕度焦慮。

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標準分為54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2、主述和個人陳述

2.1 主述

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睡眠質量差、食欲減退,癥狀持續時間近一個月,無法自行解決,主動前來救助。

2.2 個人陳述

從小到大我的學習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以自己平時的成績高考時本可以考上重點大學,但是由于心情緊張所以才上了現在的學校。但是我堅信我自己是優秀的,所以上大學以后我更加刻苦,年年拿一等獎學金。但是我上學期只拿到了三等獎學金,我感覺自己太失敗了,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為什么我自己這么笨,高考失利現在竟然連一等獎學金都拿不到。我經常會因為這件事而煩心、失眠,覺得自己很失敗、很糟糕。而且最近做什么事情都靜不下心來,沒心情上課和自習,不太愿意跟同學出去玩,也不怎么想吃東西。我最近的情緒也不太穩定,容易發脾氣。我感覺這樣很痛苦,想要改變現在的狀態,所以前來找老師咨詢一下。

3、咨詢師觀察和她人反應

3.1 咨詢師觀察

求助者相貌中等,衣著整潔,自制力正常。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正確的認識,邏輯思維正常,但敘述過程中低著頭,表情凝重,皺眉,聲音低沉。語言清晰有條理,迫切希望有所改變,有較強的求助欲。

3.2 同學反映

舍友反應情況:張某以前待人和善,雖然有時候比較固執但很少發脾氣。最近感覺她情緒低落,有時會忍不住發脾氣。我們都知道她上進心強,這次沒有拿到一等獎學金她很失落,平常都盡量避免在她面前提有關成績的事情。約她出去玩,但還是高興不起來,經常唉聲嘆氣,上課也沒以前那么專心了,有時還會跑神兒,生活中有時候表現的急急躁躁的。

4、評估及診斷

4.1 診斷結果

一般心理問題

4.2 診斷依據

(1)該求助者的問題缺乏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基礎,可排除軀體疾病

(2)該求助者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是統一的,精神活動的知、情、意等心理過程協調一致,個性相對穩定,無幻覺、妄想等癥狀,自知力完整,主動求醫,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礙。

(3)該求助者的內心沖突是由現實刺激引發,與現實環境相符,屬常性沖突,且社會功能未嚴重受損,病程未超過三個月,可排除神經癥性問題。

(4)該求助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僅限于對負性事件(沒拿到一等獎學金)的心理緊張上,未泛化到其他方面,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5)該求助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在正常范圍內,痛苦情緒持續時間在一個月左右,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

(6)根據以上分析,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提。

4.3 鑒別診斷

(1)與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問題相鑒別

求助者身體健康,近期沒有器質性病變發生,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心理問題。

(2)與精神病性疾病相鑒別

求助者主客觀世界協調一致,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個性相對穩定,無幻覺、妄想,自知力完整,主動求醫,不符合精神病性疾病的特點,故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3)與神經癥相鑒別

求助者的心理沖突是由沒拿到一等獎學金引起了錯誤認知,與現實處境直接相聯系,并且有明顯的道德色彩,而神經癥的心理沖突不帶有道德色彩且與現實處境無關。雖然求助者有輕度的焦慮癥狀,但其焦慮有具體的內容,焦慮自己不再那么優秀,焦慮父母知道后會受影響。而廣泛性焦慮缺乏明確對象。求助者也存在抑郁癥狀,但為伴隨焦慮的心情低落,而不是存在變形心理沖突的抑郁神經癥,故排除廣泛性焦慮和抑郁神經癥等神經癥性問題。

(4)與輕度抑郁癥相鑒別

抑郁癥患者對前途悲觀失望,自我評價下降且伴有自責,且常有自殺念頭,而求助者對前途只是焦慮擔心,并沒有悲觀失望,也沒有自責和自殺念頭,而且其主導癥狀是焦慮,故排除抑郁癥。

(5)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

嚴重心理問題是由較為強烈,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引發,體驗著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時間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地失去理智控制,單純地依靠“自然發展”或“非專業的干預”難以解脫。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而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因素沒有拿到一等獎學金引發,且情緒問題未出現泛化,病程為近一個月,社會功能良好,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4.4 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求助者21歲,心理等各方面穩定性較差,而對自身發展的焦慮是該階段青年常見的問題。

(2)社會性原因

1)存在負性生活事件,遭受成績下降及沒有拿到一等獎學金;

2)家庭教養方面父親對其要求嚴格;

3)社會支持系統未能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

(3)心理原因

1)求助者個性特征內向、要強且不擅與人溝通交流,過分關注自己的主觀世界,無法正視挫折;

2)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維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擔心自己因為一次成績沒考好就會從此不再那么優秀;

3)在行為模式上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不能自行化解沖突。

5、咨詢目標的制定

5.1 具體目標

緩解求助者焦慮、煩躁、低落的情緒,改善失眠,多夢等問題,并使其學習效率回復正常。

5.2 近期目標

首先運用專業知識幫助求助者合理客觀的面對并接受自己現在的實際情況,然后通過合理情緒療法,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使其不良情緒得以改善,增強自信。

5.3 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

協助求助者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良好人格。

6、咨詢方案的制定

6.1 方法與原理

(1)咨詢方法

合理情緒療法

(2)咨詢原理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該理論又稱ABC理論,A是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性事件之后相應產生的信念(Beliefs),即個體對誘發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Conse-quences)。人們一般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C是直接由誘發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C。RET的ABC理論則認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的間接原因,而個體對誘發事件的信念B才是直接原因。

6.2 雙方各自特定的責任、權利、義務(略)

6.3 咨詢時間與費用

時間: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共進行五次咨詢。

咨詢收費:免費。

7、咨詢過程

7.1 咨詢過程大致分為:咨詢關系的建立和診斷階段、領悟階段、修通階段、再教育階段。

7.2 各階段的任務與完成情況

第一次咨詢:2016年12月6日

目標:

收集求助者的一般資料,建立咨詢關系并做出診斷。

過程:

1)咨詢師填寫咨詢記錄表,詳細詢問求助者基本情況,并介紹心理咨詢的性質、限制以及咨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2)運用攝入性談話收集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確立咨詢的內容和范圍。

3)給求助者進行必要的心理測驗,SAS和 SDS;將心理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做出初步問題分析,并進一步確定求助者的心理問題。

第二次咨詢:2016年11月22日

目標:

1)確立咨詢目標;

2)和求助者商定咨詢方案

3)學習放松訓練

4)向求助者介紹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先調暗咨詢室的燈光,播放舒緩的音樂,然后讓來訪者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在沙發上,接著讓其閉上雙眼,深呼吸,慢慢地放松自己,然后用輕柔舒緩地語調引導來訪者依次放松手臂、頭部、頸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及腿部。

2)向求助者講解合理情緒療法

3)布置家庭作業:RET自助表和放松練習

第三次咨詢:2016年11月29日

目標:

1)放松練習,并進行更深入的咨詢

2)分析RET表格,修正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過程:

1)咨詢師根據求助者的RET表格,通過主動地提問與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

2)幫助求助者修正其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幫助其情緒癥狀得以緩解或消除

附RET表格摘錄:

誘發時間A 不合理信念B 情緒及行為上的后果C高考失利,沒有考上重點大學我很失敗,連好的大學都考不上 感到壓力增大,產生緊張、焦慮情緒上學期只拿到了三等獎學金我太笨了,那么努力只拿了一個三等獎學金情緒低落,焦慮緊張,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對周遭事物興趣降低,失眠疲勞,食欲下降

附咨詢摘錄:

求助者:我感覺我的整個人都是糟糕的。

咨詢師:能具體說一下你都經歷了哪些糟糕的事情嗎?

求助者:高考失利,現在學習糟糕。我認為優秀的人就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做到最好,無論哪方面都比別人領先。

咨詢師:偉人也做過失敗的事,也會在某些發面不如別人,但這些方面會影響他們整體的優秀嗎?

求助者:(沉默)不會,他們還是很優秀的。

咨詢師:你看,你因為自己高考失利,這次拿了三等獎學金就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是糟糕的,不優秀的,這和“某些方面不如人不影響偉人的優秀”的觀點似乎有點矛盾,這怎么解釋呢?

求助者:(沉默)哦,我明白了,失敗是人人都會碰到的,高考失利和這次沒拿一等獎學金并不能代表我整個人都是糟糕的,沒有希望的,是這樣嗎?

第四次咨詢:2016年12月6日

目標:

1)引導求助者對整個咨詢過程進行回顧和評估,鞏固咨詢效果;

2)檢驗求助者對事件新的評價,如有需要給予合理性建議,結束咨詢。

過程:咨詢師和求助者全面回顧和總結整個咨詢過程,幫助求助者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從而使求助者在咨詢結束后能利用所學到的心理知識,更好地應對今后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適應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8、咨詢效果評估

8.1 求助者的自我評估

自述心情比以前輕松許多,不再感到煩躁、抑郁,不良身體狀態也明顯好轉,心態比以前積極樂觀了,學習上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上課注意力集中,可以專心聽講了。

8.2 心理咨詢師的評估

通過回訪發現,咨詢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求助者在認知、情緒、行為模式上出現了積極變化,學習效率明顯提高,自我認知趨于合理,對自身發展看法合理,計劃明確。

8.3 心理測驗結果

SAS:標準分42分,屬于正常范圍,說明其焦慮情緒已緩解。

SDS:標準分36分,屬于正常范圍,說明其抑郁情緒已緩解。

[1]郭念鋒.(2012).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

[2]郭念鋒.(2012).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

[3]錢銘怡.(1994).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大學出版社.

[4]許又新.(1997).現代心理治療手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猜你喜歡
求助者咨詢師獎學金
學成必有為 不忘桑梓情——寫在“談智雋獎學金”第二十七次頒獎大會后
淺談心理咨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關系
打電子游戲是浪費時間?對那些獲得電競獎學金的人來說并不是
讓生殖健康咨詢師走近你我身邊
拒絕的正確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學金圖解
一例關于社交恐懼癥的行為矯正方案
倪萍不厭其煩的一句話
同感的技術
心理案例論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