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

2017-05-13 15:26馮子璇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摘要】音樂欣賞課是新課改之后,師生都較為頭痛的課題之一。因為音樂欣賞課具有最直接、最系統的審美教育價值。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學過程,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生動細致、富有啟發性的講解和提示,做到“以音樂為本,從音像出發,以聽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從原本對音樂無意識的“聽”而進入到了對音樂內在所表達的情緒情感的理解,從而上好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方法;音樂理解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育的全部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的感知與體驗、分析與理解。音樂本身來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得以提煉和升華,情感也隨之加重。在剛剛畢業最近校園工作到現在,從聽課到講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目前的普通中學里,音樂欣賞課是教師較為頭痛的課題之一。中學音樂欣賞課在目前課時少、內容多得情況下,如何讓學生有興趣的學習并欣賞到音樂,情感教學和技巧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本論文將舉例初一年級第一學期課本中一課時中的兩首外國作品《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對比兩首作品,從在教師講解和欣賞這節音樂課作品中出現的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法來淺談一下如何上好這節音樂欣賞課。

一、初中音樂欣賞課的現狀

1、音樂欣賞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欣賞與講解之間的矛盾

在進行音樂欣賞課中,以《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這一課為例,由于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先對兩首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比較,對于作品的背景、作者等概念性知識講解過多,而導致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沒有了過多的想象空間。而在欣賞中,又加以講解作品曲調、細節以及樂器等,使得學生毫無興趣和注意力去自己判斷和欣賞。而相反,欣賞過多講解過少,學生則又大多表現很茫然,不知道作品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情感。

(2)學生音樂鑒賞力普遍下降

當欣賞完兩首音樂作品《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之后,教師讓學生積極發言所聽到的作品的場景、所想象到的作品背景時,學生的反應較為茫然,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普遍降低。在讓學生對比兩首作品的音樂風格時,大多數學生都不愿意開動大腦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學生不愿、不想開動大腦去對音樂做出相對的反應是上課過程中,教師相對頭痛的問題之一。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想象力和鑒賞能力日漸下降。

(3)教師缺乏課堂互動過程

在講解《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兩首不同風格的作品時,教師對于作品的背景、作者、風格等知識講解較為枯燥死板,只是照本宣科的將知識一條一條灌輸給學生,教師急于讓學生理解很多概念以及作品的更多相關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導致學生無法做到主動地、自愿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而欣賞課中缺乏課堂互動,使得學生無法提升欣賞作品的興趣以及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

2、造成現狀的原因

(1)教師教學理念較為傳統

在以往音樂欣賞課,教師一直采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結果導致學生反應相對麻木呆板,沒有較強的求知欲,毫無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學生只是記住了老師的解釋,而對于所欣賞的《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兩首音樂作品本身卻知之甚少。在進行新課前,可以采取情境導入的方法,播放音頻的同時讓學生去想象自己所聽到的場景是什么樣的,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并積極發言,然后導入閃電圖片,讓學生了解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是否有誤差,然后再進行概念性的知識講解,將作品的背景原型、作者簡介、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等加以講解。以兩首作品的對比方式進行課程教學。

(2)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欣賞過少

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之前,教師先入為主的將作品分析提前講解給了學生,在欣賞前就用各種條條框框限制住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沒有了對于音樂的期待和興趣。講得多聽很少,學生失去了對作品的期待和興趣,在無形中抹殺了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積極性。

(3)教學設計缺乏創新

教師在進行欣賞課時缺乏教學技巧,講課呆板枯燥,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教師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統教學方式泯滅了音樂課程本身原有的魅力,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一般所見的欣賞教學就是教師播放音樂作品,然后完整聽一遍,再分段聽一遍,學生們通常都是正襟危坐,一節課從頭聽到尾,那么這節課的教學必然失敗,學生們必然毫無興趣可言。

二、音樂欣賞課的問題解決方法

1、激發學生音樂鑒賞力

(1)欣賞為主,講解為輔

以老師講解為輔,在學生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老師加以簡單講解作品背景、作者、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去想象和自己所聆聽到的作品場景。在進行《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這一課的時候,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換位,以學生理解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自己動腦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發言,多想象。

(2)進行引導式教學

讓學生積極想象自己所聆聽到的音樂場景,可以使得學生對于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刻,起到強化作用。在內心就產生了學習主動性,做到愿意學習、愿意欣賞并且愿意表達。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對比《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兩首音樂作品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聽覺和分辨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運用多交談,多辯論的教學方式去培養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以激發學生直覺敏感力度和音樂素養的提升。

2、以音樂作品為主題進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是音樂課的延伸

以《藍色的探戈》為例,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探戈步伐??梢宰寣W生欣賞一小段簡單易學的探戈舞,并加以簡單介紹。然后教授學生幾個簡單的探戈舞步,并找同學上臺來示范,這樣既能對音樂作品以及相關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記憶,也能靈活運用。用讓學生參與學跳探戈舞的活動,讓學生產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態度,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得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了快樂,不再覺得音樂欣賞課枯燥乏味了。

(2)課堂活動是音樂課的總結

課堂教學活動可以起到一節課的收尾,將本節課所學到的《雷鳴電閃波爾卡》和《藍色的探戈》加以課題延伸。課堂活動是一種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更多的是把活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課堂活動不僅能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加強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的興趣,而且還達到了師生營造和諧、愉快的良好教學氛圍的目的。

三、結語

音樂欣賞課應該說是目前新課改之后,中學教師較為頭痛的課題之一。如何上好一節音樂欣賞課,所要具備的要素有很多。在新課改之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非常重要。通過音樂欣賞課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探索、獲取知識,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方式下了解音樂,感受音樂,從而創作音樂。

【參考文獻】

[1] 根納季齊平, ﹝俄﹞焦東建. 董茉莉, 譯. 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8,2.

[2] 郭聲健. 音樂教育論[M].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4,12.

[3] 周世斌. 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10.

[4] 袁善琦. 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教學實踐[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8.

[5] 吳躍躍. 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M].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8,8.

[6] 劉 沛. 音樂教育的時間與理論研究[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9.

[7] 江柏安, 張介甫. 音樂鑒賞[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

[8] 郭聲健. 音樂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7,12.

【作者簡介】

馮子璇(1991—),女,陜西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

猜你喜歡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兒童啟蒙教育音樂欣賞課的重要性
淺談大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