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7-05-13 00:52顧廣秩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社會發展作用

顧廣秩

【摘要】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道德和法律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在社會生活中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正確認識二者的作用,是正確理解和貫徹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舉方針的關鍵,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合理性選擇是堅持道德法律化并輔之以法律道德化,即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相輔相成,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安國興邦,需要依靠道德和法律的支撐。

【關鍵詞】道德與法律;社會發展;作用

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道德和法律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在社會生活中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正確認識二者的作用,是正確理解和貫徹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舉方針的關鍵,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合理性選擇是堅持道德法律化并輔之以法律道德化,即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相輔相成,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對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人通過善惡規范、準則、義務、良心等形式,來規范和約束其行為的一種準則,它是關于是非、榮辱、善惡、美丑等觀念、規范和原則的總和,本身不具有強制力,但具有較強的約束力,主要依靠社會輿論評價、風俗習慣和內心良知來保證實施并發揮效用。道德屬于精神范疇,是社會意識中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經濟條件所決定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并頒布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用以調整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總和。較之道德,法律具有強制力,它的實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強制力迫使人們去遵守,如果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不是從來就有的,其產生和發展受制于一定的條件,是隨著國家和階級的出現而產生的,在整個意識形態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法律的運行以道德為基礎,道德的延續以法律為支撐。道德作為觀念上層建筑,指導著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法律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法律又為觀念上層建筑的實施提供了保證,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發展。

二、道德在中國現代化變遷中的具體表現

“修身”、“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中孕育的治國安邦之道,這也是歷代賢明的君主尊崇的座右銘。然而,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遷,中國社會素來穩定的倫理道德文化也隨之發生了不可避免的震蕩,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道德是一定生產方式的產物,是對經濟基礎比較直接的反映,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不同的時代道德也具有不同的觀念和評判標準。當前,中國已經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道德倫理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建立與現代化相應的新的道德觀念。道德由他律轉向自律,由苛求轉向寬容和諒解,由感性轉向了理性,伴隨著道德價值的轉向,道德不僅使社會個體層面實現了自我完善,同時也滿足了社會集體層面規范的作用。

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矛盾體,當我們在滿懷喜悅地展示改革以來道德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時,又不能不理性的正視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弊病。當前中國社會處在大的變革和轉型時期,伴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人們的道德價值也呈現出多極化的特點。被人們奉為民族血脈的道德文化,在社會演變的過程中開始失重,人們似乎迫不及待的擺脫道德的種種束縛而去追求一種所謂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種非理性價值觀念逐漸替代傳統的理性價值,致使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評價標準和威懾力;當個人的價值和作用在傳統的義利觀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同時,人們在追求價值的過程中似乎又轉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拜金主義又席卷而來,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無視道德的約束,不擇手段的謀取自身的利益。貪污腐敗、權錢交易、兜售假冒偽劣產品、販賣毒品、拐賣婦女兒童等現象屢見不鮮,金錢是社會地位的象征,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之下,黨的一些干部被腐蝕,脫離了人民群眾,不法商人見利忘義,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顧,這些現象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部分敵對勢力的干涉,中國傳統的美德也岌岌可危,“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尊師重道”等傳統的價值觀念被逐步的弱化。中國傳統的美德是中國5000年燦爛文化得以延續的主要動力和源泉,道德的缺失和淪喪,必然會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的傷痛,這必須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三、如何發揮道德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我國一直強調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在德治和法治共同作用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秩序的穩定。當前我國道德信仰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市場過多的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使人們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變得拜金和冷漠;在社會領域,權力監督力度不夠、社會和市場缺乏監督,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缺少民主法治、人民的訴求不能得到響應,權益得不到維護,這也直接造成當前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文化領域,利益的多元化,也直接造成了人們思想的多元化,一些消極的文化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之中,而主流文化卻處在弱化的狀態,這也是當前道德危機的重要原因。

黨中央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這在黨史上尚屬首次。道德和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兩條紅線,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誠信、友愛需要法律和道德一起發揮作用。道德和法律都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容,道德指引著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前在我國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公民法律素質較低、民主法律意識淡薄,有些人甚至在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都渾然不知,更不知道采用何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通常采用聚眾鬧事、自焚等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愿;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但是卻不夠完善,缺乏體系,這直接造成了法治實施的不徹底,因而導致法律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難以實現真正的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律是道德建設強有力的支撐,法律將道德中的價值運用到法律實施過程當中,不僅能夠維護道德風尚也能培養道德意識,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是高度統一的關系,法律實施的不完善也會直接影響道德發揮作用,道德的缺失會影響法治的建設,因此要想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我們必須堅持法律與道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

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道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生存空間,其次,要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為道德的發展創造條件,第三,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將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結合起來,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指導,在全社會樹立一種新風尚。

最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立法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深入的考慮道德的因素,貼近人民實際生活,把相關的社會問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強化法律的實施,法律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而制定的制度保障,如果不能有效的實施,最終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此國家必須強化法律實施、完善法律監督,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形成全社會守法、維法的氛圍,最后形成全社會講道德、受法律的文明風尚,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猜你喜歡
社會發展作用
促進公正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應有之義
論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
論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
淺析統計數據質量
淺議公文與社會的發展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