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答案與解析

2017-05-16 22:51
試題與研究·高考理綜物理 2017年1期
關鍵詞:熱輻射動量能級

3-5模塊(必考點)

1.【答案】C

【解析】+→+是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核反應方程,選項A錯誤;+→++3是重核裂變,選項B錯誤;輕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核叫聚變,選項C正確;→+是β衰變,選項D錯誤。

2.【答案】D

【解析】速度相等的電子和質子,質子動量比電子大得多,根據λ= ,可知與電子流速度相同的質子流具有更短的波長,即具有更高分辨率,選項A錯誤;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選項B錯誤;半衰期是原子的物理屬性,不能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改變,選項C錯誤;設發生n次α衰變,m次β衰變,則有234=222+4n,90=86+2n-m,解得n=3,m=2,選項D正確。

3.【答案】C

【解析】人在和地面接觸時,人的速度減為零,由動量定理可知(F-mg)t=mv;而腳尖著地可以增加人著地的時間,由公式可知可以減小受到地面的沖擊力,故選C。

4.【答案】BD

【解析】康普頓是“康普頓效應”的發現者,電子是湯姆孫發現的,故A錯誤;倫琴發現了X 射線,倫琴的另一音譯是倫從今琴,故B正確;玻爾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的光譜現象,故C錯誤;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體輻射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公式,與實驗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故D正確。

5.【答案】AC

【解析】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提出了光子說,故A正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由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基礎上提出的,故B錯誤;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實驗中發現了中子,故C正確;居里夫人通過對天然放射性的研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故D錯誤。

6.【答案】AB

【解析】我們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所以叫熱輻射,熱輻射特點是熱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選項A正確;熱輻射不需要高溫,任何溫度下物體都會發出一定的熱輻射,只是溫度低時輻射弱,溫度高時輻射強,選項B正確;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與黑體的溫度有關。一般物體的熱輻射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材料的種類及表面狀況有關,選項C、D錯誤。

7.【答案】AD

【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說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選項A正確;電子是以實物形式存在的物質,光子是以場形式存在的物質,選項B錯誤;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論和實驗表明,大量光子的行為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的行為表現出粒子性。選項C錯誤; 光既不是宏觀觀念的波,也不是宏觀觀念的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在傳播過程中和同物質作用時分別表現出波動和粒子的特性,選項D正確。

8.【答案】BD

【解析】玻爾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的光譜現象,故A錯誤;核子結合成原子核與原子核分解為核子是逆過程,質量的變化相等,能量的變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結合能的光子照射靜止氘核,還要另給它們分離時所需要的足夠的動能(光子方向有動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為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故B正確;氫原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放出光子,C錯誤;若氫原子從n=2的能級躍遷到n=1的能級輻射的光是紫外線,E21

9.【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查實驗數據處理的方法。設第一次碰撞前,a的速度為v,第一次碰撞后a的速度v1、b的速度為v2,根據兩擺球相互作用前后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不變,得mv=mv1+3mv2①,根據機械能守恒:得:mv2=mv12+mv22②,①②聯立得:v1=v,v2=v,A正確,B錯誤;第一次碰撞后瞬間,a的動量大小為mv,b的動量大小為mv,C錯誤,D正確。

10.【答案】(1)>;(2)末端切線水平;(3)D錯誤,小球1應從斜槽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步驟F錯誤,應驗證:m1OP=m1OM+m2(ON-d)。

【解析】(1)入射小球1與被碰小球2直徑相同,即d1=d2,為防止兩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彈,入射球質量應大于被碰球質量,即:m1>m2。

(2)要小球做平拋運動,則斜槽的末端必須水平。

(3)為使小球離開軌道時的初速度相等,每次釋放小球時應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故步驟D錯誤;兩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它們拋出點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運動時間t相等,如果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則有:m1v1=m1v1′+m2v2′,兩邊同時乘以t得:m1v1t=m1v1′t+m2v2′t,即為:m1OP=m1OM+m2O′N(設球2拋出位置為O′),m1OP=m1OM+m2(ON-d),故步驟F錯誤。

11.【答案】(1)BC DE;(2)0.420 0.417;(3)見解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從分析紙帶上打點情況看,BC段既表示小車做勻速運動,又表示小車有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較準確地描述小車A在碰撞前的運動情況,應選用BC段計算A的碰前速度。從CD段打點情況看,小車的運動情況還沒穩定,而在DE段內小車運動穩定,故應選用DE段計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

(2)小車A在碰撞前速度: v0== m/s=1.050 m/s

小車A在碰撞前動量:p0=mAv0=0.40×1.050 kg·m/s=0.420 kg·m/s

碰撞后A、B共同速度: v共== m/s=0.695 m/s

碰撞后A、B的總動量p′=(mA+mB)v共=(0.20+0.40)×0.695 kg·m/s=0.417 kg·m/s.

(3)實驗結論: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A、B碰撞前后動量守恒。

猜你喜歡
熱輻射動量能級
“拼、搶、快、優”,展現錢塘“高能級”擔當
聚乙烯儲肥罐滾塑成型模具熱輻射溫度響應
熱輻射的危害
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之秘訣
原子物理與動量、能量的結合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糾纏Ξ-型三能級原子與糾纏腔場相互作用熵的糾纏演化
動量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不同水系統阻隔熱輻射研究進展
中醫醫院能級護士培訓及能級劃分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