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把握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趨勢

2017-05-19 07:09周慶翔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服務外包

【摘 要】 本文探討如何把握當前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服務業已經由從屬地位階段向雙輪驅動階段過渡;全球經濟服務化,服務信息化趨勢日益凸顯;制造業與服務業日益融合;全球服務業開放水平與標準將有新的提升;服務業的功能聚集替代地域聚集成為主要的集聚方式;服務業電子化催生線上交易線下消費結合模式。

【關鍵詞】 經濟服務化;制造服務化;功能聚集;服務外包

提升服務業發展比重、推動服務業發展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在推進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趨勢,以便于確立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一、服務業已經由從屬地位階段向雙輪驅動階段過渡

對一定階段的主導產業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服務業從產生開始注定經歷三大階段,即從屬地位階段、與工業并駕齊驅階段和主導地位階段。產業發展首先是從農業社會開始的,由于當時工業和服務業都很不發達,服務業處于絕對的從屬地位。在工業化發展進入中后期階段,服務業從制造業、農業中吸收大量轉移勞動力,達到一定的規模和范圍,隨之成為工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和支撐。在這個階段,服務業與工業同等重要,經濟增長表現為雙輪驅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服務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衡量是否進入服務業時代的根本標準是服務業產值、勞動力就業比重是否達到60%以上。但從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看,離服務業主導地位階段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必須明確產業定位,按照雙輪驅動戰略布局服務業發展。

二、全球經濟服務化,服務信息化趨勢日益凸顯

經濟服務化表現為產業結構中服務業的就業與增加值比重均超過工業,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服務業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經濟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完善的服務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一項助力。從二戰后全球經濟的具體表現來看,經濟服務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1)從全球經濟的歷史比較來看,服務業占GDP比重接近70%,發達國家更高達80%左右,服務業吸收勞動力就業在80%上;(2)服務業投資日益成為投資重點和企業家的投資偏好。服務業利潤率遠遠高于一產和二產,這也成為引導投資流向的重要指標,服務已成為制成品的投資重點,投資也不再是單純的制造業投資,“制造+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成為新的經營模式;(3)服務消費逐步取代實物產品并成為消費支出的主導力量,而互聯網時代又使服務消費具有便捷性,使服務消費具有堅實的依托載體;(4)服務業日益成為工業發展的基礎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是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服務業份額的上升不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從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最富競爭力的國家和體系,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例,服務業已成為支撐其經濟的一項重要產業。即便涉足制造業,對服務業的完善程度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依賴;(5)從企業角度觀察,完善的服務為企業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提供了有效支撐,網絡技術的應用在為企業提供生產智能化、數字化的基礎上,有效的提高了生產和交易效率,降低了損耗。

服務信息化是服務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服務信息化首先表現在信息服務業的快速擴張。根據世界銀行的有關數據,全球信息服務業占全球信息產業的比重接近70%,約占全球GDP總量的5.5%,占服務業總量的8%,已成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服務信息化的另一個方面是,信息技術與其他服務相結合,催生出許多新興業態。如電子競技產業就是信息技術與傳統體育產業相融合而產生的新興業態,創造了巨額的產值。電子競技不是簡單的人機對抗,也不是傳統的娛樂方式,而是具有現代競技體育內涵與精神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網上博弈。再如,交互式網絡電視,通過互聯網、多媒體和通訊等手段有效地將電視、通信和個人計算機三個領域結合在一起。目前,信息技術已大規模滲透到金融、零售、餐飲、物流等傳統服務行業,技術進步已經使服務行業走出了熱情周到的狹隘層次,創新服務則需要讓顧客體驗到更加個性化與自我充實的消費過程。

三、制造業與服務業日益融合,形成制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制造化的格局

從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來看,經濟重心已從開始的制造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為主,兩者之間已無明顯的界限區分。以通訊產品為例,其生產的不僅僅是實質產品,而是通過資源整合提供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服務,而生產也以服務為先導進行制造。一些發達國家甚至開始逐步“去制造化”。比如全球電器巨頭通用電氣(GE),其營業收入中75%來自服務業;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除了賣產品外,還免費提供事故處理、故障電話服務、客戶購車咨詢服務、鐵路、航空、住宿以及看病等信息服務。制造服務化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轉型,IBM曾是全球個人電腦(PC)的王者,其在全球個人電腦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長期占據領先地位。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IBM將PC業務賣給了聯想集團,而專注于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其業務重點由單純的制造轉向了咨詢、信息服務、物流研發、金融信貸等方面。目前,IBM能夠提供從會計和客戶服務到人力資源管理和采購的全部服務,成功轉型為一家服務提供商。

四、全球服務業開放水平與標準將有新的提升,外包化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經營形式

1986年開始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首次將服務貿易列為新議題,目的是為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制定各締約方普遍遵守的國際服務貿易規則,即《服務貿易總協定》。盡管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服務貿易談判取得一些進展,但結果并不理想。為了加快服務領域的開放步伐,包括歐盟27國以及其他21個國家或地區開始著力推動新的諸邊《服務貿易協定》(TISA),以替代目前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未來服務貿易很有可能多邊化,任何服務部門的開放、任何服務貿易模式都是可以談判的,而且在服務領域,消除“邊境內壁壘”(涉及國內規制改革)要比消除“邊境上壁壘”(即降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重要得多。TISA將一改《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混合清單”開放模式,采用“負面清單”開放模式。因此,服務業開放的國際規則“升級”必將極大地推動有關經濟體服務業的市場化、自由化和國際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服務出口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達到20%,發展服務貿易日漸成為世界各國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提高國際分工地位的重要手段。

信息與溝通技術的進步,使服務外包的管理成本越來越低,企業傾向于將其內部的服務單元進行外包,而只保留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單元。在這種背景下,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浪潮。服務外包主要包括業務流程外包與信息技術外包,從近幾年服務外包的實踐看,外包服務促進了世界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五、服務業的功能聚集替代地域聚集成為主要的集聚方式

聚集發展是服務業的重要特點之一,但服務業的聚集發展和工業的聚集發展有嚴格的不同。工業聚集是以土地聚集為載體,主要表現為廠房設備的建設和地域的聚集。而服務業集聚更多的是功能的集聚,而非地域集聚,甚至服務業集聚根本不需要土地,研發和銷售模式也不需要園區聚集,服務業功能集聚的特點使服務中心與資源供應地完全可以分離,既節約土地資源,又能產生較高的收益。

六、服務業電子化催生線上交易線下消費結合模式,助推實體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務的有效融合

電子商務、社交網絡、互聯網金融將引領全球產業創新。據統計,世界互聯網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國占三家,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占據全球的40%,已經超過歐盟,與美國的差距也在不斷減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諾基亞、微軟等傳統企業舉步維艱,蘋果、奇虎(360)、小米、淘寶、谷歌等企業快速發展,究其原因在于開放、透明、分享、共贏的先進理念,以及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變化?;ヂ摼W時代網上訂單對經濟的控制性越來越強,線上與線下結合、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日益融合成為新的經濟形式,“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新理念也日益成為企業競爭取勝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李春紅.當代服務業的趨勢特點及其發展的基本要求[J].經濟論壇,2006.5.

[2] 李軍.當代世界服務業發展的新趨勢及我國的對策[J].經濟縱橫,2003.4.

[3] 楊圣明.當代世界服務業發展新趨勢[J].經濟學態,2008.9.

【作者簡介】

周慶翔(1966.3-)男,漢族,山東臨朐人,中共濰坊市委黨校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產業轉型.

猜你喜歡
服務外包
河北承接京津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研究
服務外包如何影響企業知識吸收能力與績效?
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外包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城管服務外包引出城管權力擴大問題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促進遼寧省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研究
論中國服務貿易平衡之道
基于CDIO的服務外包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兩型社會”視角下的長株潭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湖北省農村部分地區校車服務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