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瘟的流行現狀及防控策略探討

2017-05-20 17:58郝樹果劉法文
農業與技術 2017年8期
關鍵詞:傳染源豬瘟

郝樹果++劉法文

摘 要:豬瘟屬于一種嚴重威脅養豬產業快速發展與經濟效益的傳染性疾病。雖然由于免疫接種技術的進步與普及,嚴重的豬瘟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慢性與溫和性的豬瘟依然在某些地區時有發生。為了探討本地區近年來豬瘟的發生現狀與防控狀況,以便為高效防控措施的建立奠定基礎,增加防控效率,本文對本地區各鄉鎮的養殖場進行抽樣調查,分析本地區目前豬瘟的流行現狀、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與病理特征、影響發病因素,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豬瘟;傳染源;超前免疫;免疫監測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40

豬瘟是指因豬感染豬瘟病毒而造成一種傳染性疾病,患豬常見高熱與出血性癥狀,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豬瘟高發的季節是冬季與春季[2],嚴重危害養殖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為了探討本地區近年來豬瘟的發生現狀與防控狀況,以便于為高效防控措施的建立奠定基礎,增加防控效率,本文經調查和座談會的形式對本地區各鄉鎮的養殖場進行抽樣選取,對豬瘟的發生現狀與防控狀況總結如下。

1 豬瘟的流行現狀

1.1 散發性

本地區的豬由于開展高強度的免疫預防,增強了接種豬體對豬瘟病毒的免疫力,近年來沒有較大規模的豬瘟流行。然而,本地區的農戶大多自養殖場購買仔豬進行飼養,養殖場的仔豬也會出售給其他地區的農戶,由于在交易過程中沒有使用合理封閉式的運輸工具,以至于造成仔豬在各個地區的流動性增加,因此進一步擴大了豬瘟的流行區域。當前本地區豬瘟的流行大多屬于散發式,其流行的規模相對有限,流行的程度相對較低,沒有較高的季節性。

1.2 幼齡性

本地區的豬瘟發病大部分為低于90日齡的豬,尤其為60日齡的保育豬與在2~10日齡的仔豬,成年豬體的發病率偏低,沒有較為顯著性的表現。

1.3 非典型性

本地區豬瘟病毒的毒性改變,多屬于弱毒性,因而造成了豬瘟的非典型性特征?;加胸i瘟的豬其發病的主要表現不明顯,死亡率與發病率低,大部分屬于局部地區發作,擴散速度較慢,易于控制,豬體的病理學沒有顯著的改變。

1.4 帶毒母豬綜合征

由于妊娠豬在感染弱毒性的豬瘟病毒后會在體內潛伏較長時間,產生帶毒母豬綜合癥,在該階段會經母嬰之間的胎盤屏障感染豬胎,造成妊娠早產、流產以及死胎現象的出現,而仔豬即使進行疫苗免疫也不能殺滅其體內的豬瘟病毒,免疫失敗的風險性非常高,增加了仔豬的死亡率。潛伏于仔豬中的豬瘟病毒也會感染養殖場中的其他豬體。

1.5 抗體免疫失敗

由于本地區豬瘟開展高強度的免疫預防,雖然免疫的范圍較廣泛,然而豬體的免疫效率相對較低,養殖者沒有意識到免疫預防的效率問題,或者沒有引起重視,因此造成即使開展抗體免疫預防但是仍然會存在豬瘟的產生。而且,本地區調查表明,監測的抗體存在不合格的現象,以至于造成免疫發生嚴重的失敗。分析本地區免疫失敗的影響因素包含母源抗體的影響、個體的注射量較低、免疫操作的流程不規范、發生混合性的感染、持續性的感染與疫苗抗體的質量較低。

2 傳播途徑

2.1 自然途徑

通常情況下,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可包含鼻腔、口腔以及生殖道等結構的黏膜組織,皮膚的損傷以及經胎盤的母嬰傳播途徑[3]。大部分的豬瘟是經多種途徑感染,其中經胎盤的母嬰傳播途徑以及同攜帶病毒豬體的接觸則是本地區豬瘟傳播的基本途徑。

2.2 引種途徑

由于本地區某些養殖場會定期引進其他地區的豬,一旦其中存在無癥狀表現攜帶病毒的豬,或者在中途運輸的過程中發生豬瘟病毒的感染,則會導致豬瘟的流行。

2.3 妊娠傳播

由于妊娠豬在感染弱毒性的豬瘟病毒后會在體內潛伏較長時間,在該階段會經母嬰之間的胎盤屏障感染豬胎,造成豬胎的體質較弱,而仔豬即使進行疫苗免疫也不能殺滅其體內的豬瘟病毒,免疫失敗的風險性非常高,致使該仔豬成為傳染源。潛伏于仔豬中的豬瘟病毒會感染養殖場中的其他豬體。

2.4 其他途徑

豬瘟病毒可能經與豬存在接觸的飼養員、防疫員與獸醫,造成豬體所使用的飼養用具、醫療器械與藥品等攜帶病毒。豬瘟病毒可能經曾在存在豬瘟病毒感染豬的豬圈中活動的老鼠、昆蟲與鳥類等動物進行傳播。如果養殖場豬的密度較高,空氣的流通性會降低,豬瘟病毒可能經空氣途徑進行傳播。

3 臨床表現與病理特征

本地區豬瘟中最急性與急性豬瘟的發病率較低,大多數發生在初次感染豬瘟病毒,其臨床表現為高熱,臟腑出現針尖樣的出血,淋巴結發生異常腫脹,切面表現為大理石紋路。亞急性、慢性、混合與持續性豬瘟在本地區豬瘟的發病率較高,病豬的發育較為緩慢,臟腑出現出血斑。

4 影響發病因素

4.1 免疫抑制病癥

在本地區養殖場中的豬會發生圓環病以及藍耳病,這些疾病均屬于降低免疫能力的疾病,可對豬體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傷,導致免疫失敗的發生,增加豬體對豬瘟病毒的易感性。如果在豬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較高則會降低豬體的免疫能力[4]。

4.2 隱性攜帶病毒種豬

這是該地區豬瘟發病的根本原因,隱性攜帶病毒的種豬會經母嬰之間的胎盤屏障感染豬胎,而仔豬即使進行疫苗免疫也不能殺滅其體內的豬瘟病毒,致使該仔豬產生持續性的感染,成為傳染源,進一步感染養殖場中的其他豬體。

4.3 免疫方面

如果豬瘟病毒的疫苗存在質量問題,在實施免疫過程中沒有選取合適的疫苗,疫苗由于保存不合理而導致效價減弱,免疫操作不規范,注射的疫苗用量過低,還會降低免疫的療效,造成免疫失敗。如果在免疫期間應用某些抗病毒的藥物業可能損害疫苗抗體,降低免疫的效果。

5 防控措施

5.1 預防傳染源

在預防傳染源方面,應該對引種豬進行嚴格檢測,避免引入攜帶病毒的豬;在養殖場應定期進行檢疫,將已攜帶病毒的豬及時隔離與殺滅、消毒等處理[5],并且需防止養殖場中各區域用具等物品的混用,嚴格限制相關人員的活動,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處理,還應使用豬瘟血清抗體進行接種。

5.2 免疫接種

豬瘟病毒的免疫接種應該選取安全且無殘留病毒豬瘟疫苗血清抗體進行接種,在接種時需要嚴格、規范地執行每項操作。免疫應接種仔豬,在其20d齡與60d齡分別進行接種,對于種豬應該在其進行配種之前接種。

5.3 超前免疫

如果養殖場中豬瘟疫情程度非常嚴重,則需對乳豬實施超前免疫,避免其大暴發。養殖場應綜合豬瘟病毒與抗體的監測狀況,設計最佳的免疫流程與免疫方案。對于初次生產的母豬應該在其進行配種之前實施免疫,對于哺乳期的母豬應該在其斷奶之前實施免疫,對于公豬需1a實施2次接種。還應該加大免疫的劑量,增強免疫效果。對于以往出現豬瘟流行的養殖場,其乳豬應該在出生后接種疫苗抗體,實施超前免疫,在其20日齡實施初次免疫,在其45~50日齡或根據其具體狀況實施2次免疫。對于以往沒有出現豬瘟流行的養殖場,仔豬斷奶時實施初次免疫,在其50~60日齡實施2次免疫[6]。

5.4 免疫監測

雖然豬瘟疫苗抗體的使用對養殖場的豬瘟可以有效的防控,且效果優異,然而豬瘟依然嚴重威脅養豬業的發展,損害其經濟效益。豬瘟的流行特征與癥狀表現會隨地區與病毒的變種而改變,然而全部的發病豬體均存在已經接種免疫的問題,也就是免疫接種失敗,因此定期對已經接種免疫抗體的豬群進行抗體的監測能夠有效降低免疫接種失敗的發生率。在監測中要規范免疫操作,并檢測疫苗的質量,防止由于運輸以及保存的失誤而減弱疫苗的效價,還要防止由于豬患有呼吸綜合征等病癥而影響免疫效果。

參考文獻

[1]南文金,黃健強,胡鴻惠,等.某規?;i場豬瘟抗體水平的監測[J].動物醫學進展,2016,37(03):120-123.

[2]曹劍.規?;i場豬四種病毒性傳染病的免疫程序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2.

[3]袁江華.規模豬場豬瘟的預防與控制策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03):146-146,223.

[4]王娟萍,姚敬明,吳忻,等.規?;N豬場豬瘟免疫情況調研[J].中國畜牧獸醫,2012,39(01): 184 - 187.

[5]郝飛,湯德元,羅險峰等.規?;i場豬瘟凈化措施的研究[J].畜牧與獸醫,2013,45(07):89-92.

[6]趙永前,孫華偉,張敬峰,等.某進口原種豬場仔豬豬瘟首免日齡的確定與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06):354-355,356.

猜你喜歡
傳染源豬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點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如何選擇豬瘟疫苗及免疫注意事項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散養鴨疫病防控措施
豬瘟疫苗治療豬瘟的價值探討
淺談豬瘟防治
豬瘟與附紅體混合感染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