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策研究

2017-05-24 07:16邱婷陳琳浪
旅游縱覽·行業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豐城市豐城名錄

邱婷 陳琳浪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對于城市、國家、以及全世界的經濟文化全面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文章立足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現狀,探究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立法立規、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宣傳教育和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等保護措施,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豐城地方文化產業及經濟發展的共贏。

21世紀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同時,文化文明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更。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民族的前進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文化文明來推動,現如今人們在追求物質化的同時往往忽視了珍貴的文化文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見證了人類思想的進步,是民間文化的積淀。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遺失和破壞日益嚴重,推進與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勢在必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文簡稱非遺)指的是“被各社區、群體、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逼鋬热葜饕ǎ海?)口頭傳統;(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禮儀、節日慶典;(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遺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寄托和傳承在人們心靈中的東西,它是世代辛勤智慧的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和傳承下來的。任何一種非遺都體現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性,代表了不同地域群落的文化和精神本質。非遺的傳承是強調傳統文化精神內質的傳承和發展,通過語言、文字、舞蹈、音樂、風俗民俗及其對應的生產方式和工藝品,以及傳統手工技藝等文化內容及表現形式來實現。

二、江西省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和保護意義

(一)豐城市非遺概況

豐城市位于江西的中部,有大約1800多年的歷史。豐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世代發展傳承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和特色濃郁的非遺承載了民間古老的文化記憶,同時也展示了豐城市傳統文化的特色,截至2016年8月,豐城市已有11項省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9項,還有市級項目100余項。以下謹重點介紹省級以上項目。

1.豐城岳家獅。豐城岳家獅名列江西省第一批非遺保護名錄,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岳家獅起源于宋代,延續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是為紀念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而創造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它把岳飛陣法、書法、武學巧妙地透過民間舞獅來展示,體現岳派武藝的威、雄、險文武兼備的特征和“還我河山”的豪邁氣概。

2.豐城花釵鑼鼓。豐城花釵鑼鼓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遺保護名錄,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豐城花釵鑼鼓萌芽于明代,正式形成于清朝,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幾乎村村都有,全市流傳極廣。凡民間婚喪嫁娶、傳統節日、拜佛敬神等民俗活動,均有花釵鑼鼓表演助興,這已成為百姓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動。

3.豐城劍的傳說。豐城劍的傳說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遺保護名錄。始于西晉永平元年,豐城劍由龍泉、太阿寶劍組成,鑄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發掘于江西豐城榮塘墟,后又丟失于河南和福建。經過口頭傳說和文字整理,在豐城形成了一整套極富傳奇色彩的神話傳說的民間故事。

4.豐城梅燭。豐城梅燭俗稱板凳龍,起源于唐朝貞觀年間,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遺保護名錄。相傳,唐代貞觀盛世,豐城大旱,為拯救蒼生偷降雨的“露龍”因此觸犯天條被斬。民眾為了紀念露龍,在每年正月十三舉行聲勢浩大的“梅燭”活動,歷時千年傳承至今。

5.豐城掛聯剪紙。豐城掛聯剪紙工藝始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入選江西省第三批非遺保護名錄。它最初的表現形式以“掛聯”為主,把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文字用正紅色紙剪、刻,以橫幅形式懸貼在大門橫梁上。它是以傳統手工技藝創造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民間美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價值。

6.豐城市凍米糖制作技藝。豐城市凍米糖俗稱“江南小切”,以其“潔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獨特風味聞名天下,被列入省第三批非遺保護名錄。據記載,豐城凍米糖始于明朝萬歷年間,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乾隆下江南時品嘗后大加贊譽,此后成為皇室貢品,成為久負盛名的江西地方特產,享有江西“四大名點”之一的美稱。

7.豐城諶母醫藥療法。豐城諶母醫藥療法源于豐城市羅山諶母行宮,名列江西省第三批非遺保護名錄。諶母醫藥療法即“諶母藥簽方與傳統中醫刮痧療法”,是以舒筋疏通經絡的理論和方法治療病痛和肢麻,而穴位的刮痧和經絡的拍打在于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使人體更好更快地吸收藥物,是宗教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8.豐城許真君傳說。許遜,字敬之,是我國歷史上繼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傳說他曾鎮蛟斬蛇,為民除害,道法高深,民間奉為“普天福主”、“許仙真君”。在他多年的治水活動中,豐城市其治水主要區域,因而在豐城留下了大量的遺址遺跡和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許真君傳說名列第三批江西省非遺名錄。

9.豐城木雕。豐城市是著名的木雕之鄉,據可考資料,豐城木雕源起洪州窯商代制陶期,最初是為了打造和雕刻制陶模具紋飾,逐漸產生了木雕工藝。豐城木雕具有歷史悠久、工藝繁多,題材豐富、做工精美、匠心獨具等特色,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遺名錄。

10.豐城社火。豐城社火是豐城河西地區的傳統民俗?!吧缁稹睔v史悠久,起源于人們對菩薩和歷朝文臣武將的祭祀活動,從宋代起至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社火”民俗文化。豐城社火是豐城各城鄉流傳甚久、規模最大的祭祀活動,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遺名錄。

11.豐城洪州窯碗泥嶺制陶技藝。洪州窯是唐代六大民窯之一,燒制歷史800余年,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碗泥嶺是洪州窯唯一依舊在生產的重要窯址,該窯址完整地保留了洪州窯的柴燒龍窯和老作坊及古陶制作工藝,被譽為洪州窯的“活化石”,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遺名錄。

(二)豐城市非遺保護的意義

非遺是歷史的真實見證,具有重要價值。保護和利用好非遺關系到文化傳承、精神維護、和諧文化的建設,關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國家文化主權的維護,也關系到人類文化多樣性及其可持續發展。通過對豐城非遺的調研與勘察,了解到許許多多珍貴的非遺正在消逝、遺失,加強保護刻不容緩。

第一,非遺是歷史傳統傳承下來的珍貴資源,不僅僅展現出了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追求,更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保護非遺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對于豐城市來說,文化多樣性對城市的發展和各地區的社會安定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非遺承載著城市發展歷史,是歷史見證。每一個傳統文化都具有歷史認識價值,給當代人們以啟迪。非遺的活態傳承能展現和延續其歷史價值。

第三,非遺在文化創新、藝術創新和科學創新等各個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城市非遺的保護,不僅是保護文化多樣性和認識歷史的需要,也是創建的需要。

第四,非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對于增進人與人之間、民族間、國際間的感情的維系起著一條紐帶的作用,讓人們更加和諧更加團結,需要我們共同去傳承和保護。非遺保護在增強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三、江西省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的重視度不夠

對非遺的重要性,政府已有初步認識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給予保護,但重視度不夠,表現出重申報輕保護、重開發輕管理的弊端。豐城市政府的對非遺的普查工作不夠全面,由于時代變遷及自身特點等因素,有些非遺淡出人們視野,甚至無人知曉,逐漸消失,需要做好普查工作,確保非遺不被流失。政府對非遺的保護力度和投入不夠,保護思路、人員配備、資金支持及政策法規等方面不夠系統和完善。

(二)非遺研究與保護專門人才缺乏

豐城市非遺是民間文化,傳統民俗居多,大都分布在鄉鎮村間。而到鄉鎮村基層就業的文化藝術專業人員很少,導致基層專業人員匱乏,不僅不利于普查,也不利于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而且,非遺的活態傳承是以人為核心,豐城市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才匱乏,多缺乏系統組織,自發性和自由無序發展的居多,這也不利于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三)政策法規不完善

非遺保護的基礎是立法,在當前國家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遺法》的框架下,豐城市應根據當地情況制定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有了法律保障,建立保護制度,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責任人可以依法處理,利用法律保障和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群眾的認知度及認知層次較低

非遺主要來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但受文化生態環境的約束,大多數非遺缺乏經常性長期性的展示平臺,受眾群體越來越小,生存空間萎縮。群眾的認知度低,認知層次也有限,目前豐城市非遺在中老年人中間還有一定影響,而年輕一代缺乏對其的了解及興趣,保護傳承的主動性積極性缺乏。

四、江西省豐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建議

(一)立法保護,是非遺保護的根本保證

法律保障是非遺保護的根本性保護。2011年國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遺法》,并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保護層級制度,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非遺加以有效保護。豐城市應在法律框架下,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明確保護標準、目標管理,建立完善相應的非遺保護機構,全面、科學、規范、有序地推進落實非遺的保護工作。

(二)加大財政投入,是非遺保護的基本保障

非遺的保護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國家對非遺的保護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面對全國各省市地方大量的非遺,國家財政支持力度有限。豐城市應繼續加大投入,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同時對使用情況檢查監督;并設立豐城市非遺保護基金,盡量爭取社會廣泛支持,多渠道多方式募集資金;還應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除行政手段外,依靠市場化手段,借助民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參與非遺的研究、保護與開發。

(三)加強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

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過程中,人是核心要素。要加強宣傳工作,利用各類媒體向公眾傳媒普及保護知識,提高各界的保護意識和主動性,使保護非遺的觀念深入人心。培養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認識和興趣,鼓勵年輕人參與保護工作,為非遺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梢赃x擇非遺項目,例如岳家獅、制陶和剪紙等進駐中小學第二課堂,開設興趣班,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又能普及非遺知識。有關部門應該加大非遺博物館、展館的建設,搭建優秀民間傳統文化的宣傳平臺和窗口。

(四)保護文化生態環境,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村)

非遺的傳承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村),是保護文化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可以為非遺創建一個得以傳承保護的陽光的土壤。保護非遺需要良好環境,需要肥料和土壤,在各個地區建立文化生態村能使非遺獲得整體性傳承和保護。豐城市應在各個鄉鎮建立文化保護區(村),樹立正確的保護理念,強調傳承,做好對現代化的阻隔,從非遺項目特點出發,建設和修復文化生態環境。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猜你喜歡
豐城市豐城名錄
橢圓焦點三角形中的冪平均不等式及其應用
2022.3上榜派出所名錄
淺析豐城話與樟樹話的語音差異
同賀名錄
通俗易懂地講透“三農”思想和惠農政策
作者名錄
于曉明
美麗鄉村建設中古村落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江西豐城市湖塘鄉湖塘村為例
江西豐城電廠坍塌,安全事故何時休?!
生產商名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