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振興東北經濟

2017-05-30 04:02鄭夏瑩
中國商論 2017年15期
關鍵詞:東北振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鄭夏瑩

摘 要:201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表明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對此,必須完善體制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一輪東北振興的主要抓手,以應對和扭轉經濟下行的頹勢,實現經濟追趕。

關鍵詞:東北振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追趕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c)-136-02

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3月7日參加兩會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東北振興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指明了道路、引領了方向。201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出現了嚴重下滑,排名位于全國倒數,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表明,之前振興東北所形成的助推經濟增長動力已經發揮殆盡,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完善體制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一輪東北振興的主要抓手,以應對和扭轉經濟下行的頹勢,努力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實現經濟的中高速增長。

1 東北地區經濟下滑需要辯證認識

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的經濟在我國相對發達,它不僅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而且還擁有著一大批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這里資源豐富、科教發達、基礎設施雄厚,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北地區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日趨顯現,老工業基地的設備日益陳舊,技術逐漸落后,資源環境約束著經濟發展,競爭力下降,東北地區一度陷入比較嚴重的經濟衰退,與全國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不斷擴大。2003年10月,為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自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民營經濟活躍度增強,產業結構調整穩步實施,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外開放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重大裝備研制位居全國前列,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經濟總量邁上了新臺階,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重新迎來了一個嶄新的起點。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是正確的。

然而,201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之前10%以上的高速增長進入到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進一步突顯。2014年,黑、吉、遼三省的經濟增速分別為5.6%、6.5%、5.8%;2015年為5.6%、6.5%、3%;2016年上半年,遼寧的經濟增速排名全國墊底,出現負增長。2016年下半年,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雖然呈現出回暖跡象,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2014年以來經濟下行的態勢。這表明,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之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所釋放出來的增長動力已經走向衰落,東北振興任重道遠,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這是繼2003年以來,黨中央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所實施的又一重大決策,也是指引東北三省擺脫經濟困境的綱領性文件,對此,東北地區應充分利用這一戰略機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作為主要抓手,積極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近兩年來,東北地區經濟下行的壓力雖然較大,但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持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也取得了進展,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已顯現出來。主要表現為:一是把創新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以創新引領產業功能的轉型與升級,補齊原有產能落后的短板。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構建開放創新型產業體系。在新一輪促改革、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的過程中,東北地區的經濟逐漸呈現出企穩向好的態勢。

2 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東北振興的著力點

在上一輪東北振興的過程中,東北地區采取了明顯的需求刺激政策。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東北地區應從注重投資即需求側向強調供給側改革轉變,著力通過深化改革、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加快東北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力,使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投資需求方面,在上一輪東北振興大規模的投資開發建設中,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亟需創新投融資方式,發現新的投資領域、拓展新的投資空間。但東北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重工業最為集中,“重型”特征十分明顯,經過上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這種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由于重工業本身所形成的沉淀成本和退出成本很高,調整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需求刺激和投資拉動,即:當有刺激總需求、拉動投資的政策出臺時,東北地區的企業就迎來了好日子,但當需求由于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而減少時,產能過剩的現象就會比較突出,經濟首先出現下滑。2015年,遼寧經濟出現負增長,就是由于遼寧重型工業發展受阻,而相比遼寧,黑龍江、吉林產業結構的輕型化特征多了一些,經濟增速下滑也相對較慢。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傳統的以需求管理、投資拉動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努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的上升動力超過傳統產業下行壓力,這樣一來,才能為東北振興提供堅實的基礎。

產業組織方面,東北地區應該打破地區界限和所有制界限的束縛,推進企業的并購重組以提高產業集中度,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新經濟形態領域中的作用,逐步實現生產的專業化和智能化。但長期以來,東北地區的國有經濟占比高,國有企業的數量多,規模大,且主要分布于重工業、能源等大型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呈現出重型化特征。通過上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東北地區的經濟結構有了一定程度的調整,民營經濟的活力得到了顯著增強。以吉林省為例:2015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336.9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民營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634.2億元,比上年增長8.8%。但是,東北地區的民營經濟對政府的依存度較高,獨立發展的能力較差,且大部分都是服務于大型國有企業,這就使得民營企業的規模小,發展受阻,難以做強做大。由于缺乏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及影響力的民營企業,當重型特征突出的國有企業發展面臨困難時,民營經濟難以充當扭轉經濟下行、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

經濟調控機制方面,通過需求拉動經濟尤其是投資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應開始遞減。以前,只要經濟下滑,地方政府總是充當著決定性作用,通過大規模的拉動投資來刺激需求,從而推動經濟向好發展。這就會形成一種由政府主導經濟、引導投資取向的模式,抑制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和企業能動性的發揮。當政府的投資力度加大時,經濟增長的速度就較快;當政府的投資力度減小時,民間資本的資金流向便難以把控,經濟增速就會有所降低。實踐表明:政府在優化產業結構、牽引關鍵領域方面應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能夠取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應把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有機結合起來,政府應充分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公共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為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

總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已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適應新趨勢、解決新問題不能再依靠需求刺激,只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東北經濟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才能實現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

3 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東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根據《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的精神,東北地區必須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個重要契機,大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企穩向好、提質增效。

首先,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國有企業在東北地區的企業中占比較大,但由于東北地區國有經濟活力不足,使得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面臨困境,只要解決國有經濟問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東北陣痛。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必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提高國有企業的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外,還要針對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特殊狀況采取不同政策,例如:設立國有企業改革綜合試驗區,把管理的重點從管理企業和資產向管理資本轉變,嚴格把關國有資本進入和退出相關領域,通過國有資產的資本化、證券化主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國有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中發揮帶頭引領作用,從而做活、做優、做大、做強國有經濟。同時,為解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在改革進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國家應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程度的資金及政策支持。東北地區的中央企業應注重與地方國有企業相互融合、協同發展,通過資本運營共同設立新的投資平臺。此外,為解決體制機制障礙,東北地區的國有企業要持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東北經濟下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民營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較為弱小,當傳統重型特征突出的國有企業發展面臨困難時,民營經濟難以力挽狂瀾,充當扭轉經濟下行、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所以,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必須把民營經濟放在與國有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大力度推進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不斷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和良好的政商環境,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為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提供平等的權利和保護措施。同時,還要穩定民營企業的發展預期,推動民營企業在企業文化與理念、科學技術開發與進步、品牌建設、產品質量、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進步,從而做大做強東北民營企業。

最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做好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培育新業態。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過程中,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原有的把通過調整三大產業比重的變化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思路,而應更加注重三大產業的提質增效,努力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大力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在產業政策的制定方面,應繼續支持已經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變籠統的行業支持為有針對性、具體的企業支持,對企業的并購重組、技術研發創新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使東北產業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發揮競爭新優勢。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防止政府過分干預,又要規避市場失靈所產生的盲目性和滯后性,積極發揮政府對經濟的調控作用。

參考文獻

[1] 2015年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中國統計信息網,2016-03-30.

猜你喜歡
東北振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一輪東北振興形勢下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發展的思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海爾的影響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東北振興”區域政策經濟效益評價
東北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國新一輪東北振興拉開帷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