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探析
——以養心殿西暖閣佛堂上樂王佛唐卡為例

2017-06-03 07:20方小濟史寧昌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金線唐卡金剛

方小濟,史寧昌

(故宮博物院,北京 100009)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探析
——以養心殿西暖閣佛堂上樂王佛唐卡為例

方小濟,史寧昌

(故宮博物院,北京 100009)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近十幾年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如何做好非物質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應主要保護什么?文章擬以養心殿西暖閣佛堂上樂王佛唐卡為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保護對象和范圍進行探討,以期能加強對其的保護力度。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養心殿;上樂王佛唐卡

自2003年開始,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苑利教授所認為那樣:“要想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1]。2003年巴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并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①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②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③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④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⑤傳統體育和游藝;⑥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3]。筆者認為這個概念還是無法真正厘清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實際的工作指導意義不大,容易出現誤差與漏洞。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是指人類在歷史上創造,并以活態形式原汁原味傳承至今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與社會價值,足以代表一方文化,并為當地社會所認可的文學表演類、工藝技術類與節日儀式類傳統文化事項[4]。厘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對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至關重要,它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對象及保護范圍的界定。

如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保護什么?本文擬以養心殿西暖閣佛堂唐卡穿珠堆綾上樂王佛為例,從圖像學、制作材料與工藝、裝幀形式3個方面來進行探討,研究承載于這幅唐卡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探討與總結非物質文化遺產應保護的主要范圍及對象。

1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

養心殿西暖閣佛堂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開始裝修,乾隆十二年(1747年)正月完工,開始掛供唐卡[5],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佛堂,是他每日修習密法之處。穿珠堆綾上樂王佛供奉于養心殿西暖閣仙樓佛堂的二樓西南角,如圖1所示。

圖1 養心殿西暖閣佛堂唐卡掛供圖

1.1 圖像學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又稱上樂金剛或勝樂金剛,梵文名Cakrasamvara(意為“輪之總集”),屬于無上瑜伽部母續,被尊稱為母續之王,為億萬空行總主。清宮習稱:“陰體上樂王佛”, 是藏密寧瑪、薩迦、噶舉及格魯等教派共修之本尊,尤為新派密續所重[6]。是藏密無上瑜伽部的5大本尊之一(5大本尊包括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上樂金剛、喜金剛及時輪金剛),是藏傳佛教格魯教派(黃教)主修的3大本尊之一(3大本尊指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和上樂金剛)。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為藍色雙身,4面12臂(格魯派即黃教所傳勝樂金剛法本尊的標準形象),主面藍色現嗔怒相,右一面黃色,左兩面分別為藍色與紅色。頭戴5骷髏,表示無常與勇武,身披白象皮,腰圍虎皮裙,象征無畏與勇猛。項掛50個人頭串成的念珠(50人頭為鬘),代表佛教的全部經典。12雙手臂代表12條真理,各手持不同的法器。主臂擁抱紅色明妃金剛亥母(帶骷髏冠、骷髏人頭為項鏈),金剛亥母雙腿盤于上樂金剛腰間,呈俱喜大樂之相,展右立,腳踏一男一女,表示降服了憤怒與色欲。12臂手持的法器分別為:左手為象皮,嘎巴拉碗、套索(繩索)、大梵天頭(四面)、天杖、金剛鈴、右手為金剛杵、達瑪茹、三叉戟(三股叉)、鉞刀、金剛斧(板斧)、象皮(圖2)。

圖2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局部

1.2 制作材料與工藝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是綜合各項工藝于一體的唐卡,非常之精美。筆者詳細研究并采用三維視頻顯微鏡進行全面觀察后,發現該幅唐卡主要使用的材料分別為:木框、背紙、各種染色的綾、小米珠(直徑為1 mm左右的天然小珍珠)、金線、銀線、各色絲線等。主要采用的工藝分別為:堆綾繡、穿珠繡(釘珠繡)、輯線繡(釘線繡)、捻金線與銀線、裝幀等。整幅唐卡最多竟達25層,共使用32種不同顏色的紡織品,使用小米珠682顆。這些工藝綜合運用于一幅唐卡之中,故使整幅唐卡顯得富麗堂皇,精美至極。

堆綾工藝(圖2)即用各種顏色的綾子,剪成花樣,堆積粘貼,做成圖案,圖案邊緣有的用繡線釘牢,亦有的繡一圈花邊[7]。高藹貞認為堆綾是按照預先設計的花樣,裁剪出各式各樣的綾片,然后將綾片下面托紙,粘貼牢固,再用針線將其釘綴在繡底上,組合成層次感、立體感很強的圖案[8]。堆綾繡又稱貼綾繡,本幅唐卡使用即是堆綾繡法,這種繡法在明清時期大量使用于唐卡之中,既省力、省料,又可以根據需要填充或墊高形成立體效果。

穿珠繡(釘珠繡)是指把顆粒狀的珍珠與寶石等釘在織物上,故也稱釘珠繡。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主要使用了2種穿珠綉法:一種是串釘法(圖3),即將小米珠打孔后用繡線串成串,然后根據圖案放置于相應的位置,最后隔一顆小米珠,釘一針,與普通的釘線繡法相同;另一種為顆釘法,即穿一顆,釘一顆。

圖3 瓔珞(小米珠)串釘法(顯微鏡20倍)

輯線繡(釘線繡,圖(4))是用一根繡線做線芯,較粗的線纏繞其上,再用繡線進行固定,釘在織物表面。本幅唐卡中,明妃金剛亥母的瓔珞上就繡有與小米珠同一色系的白色的輯線繡,如果不是特別仔細的觀察還以為是小米珠。此繡法用一根同色系的繡線作為線芯,較粗的線盤繞其上,使表面呈現串珠狀顆粒,再使用同色的絲線作為釘線,使整個畫面十分協調,產生類似于小米珠的效果。

捻金線(圖5)的制作主要根據不同織物粗細的要求,把經過加工處理過的金箔切成0.2~0.6 mm寬的片金線,然后用桑蠶絲作為芯線,在芯線上涂上黏合劑,接著用片金線纏繞于芯線上即可。在三維視頻顯微鏡底下觀察可知穿珠堆綾上樂王佛使用的金線是按Z字方向捻的,有的金線是單股的,有的金線是雙股的。捻銀線的工藝與捻金線的工藝相似。

圖4 瓔珞 — 輯線繡(顯微鏡20倍)

圖5 捻金線(顯微鏡100倍)

1.3 裝幀形式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圖6)的裝幀不是藏式收分佛龕式的裝幀方式,而是使用清代十分珍貴的玻璃加木框,類似于西方架上畫的裝幀方式,采用黑色織金錦包裹于正面木框的四周,在每個邊框中間還加了兩道黃色的織金錦進行裝飾,與藏式裝幀唐卡的牙子相似,顯得非常莊嚴與華麗。

圖6 裝框的唐卡

2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中所蘊含非物質文化遺產

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是乾隆時期的作品,其制作工藝自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包括:堆綾繡、穿珠繡(釘珠繡)、輯線繡(釘線繡)、捻金線與銀線,裝幀工藝等,這些工藝都是以活態的形式傳承至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與社會價值,應予以積極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對象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保護什么呢?筆者認為主要保護3個方面,即非遺傳承人、非遺技藝、體現非遺技藝的對象物,以唐卡為例即是保護唐卡畫師、唐卡繪制技藝和唐卡。

首先需要保護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性決定了它的保護為非具像性,但是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了人,技藝就沒有了。例如唐卡畫師沒有了,那就不存在唐卡的繪制工藝,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就無法被繪制出來,其中哪種工藝的傳承人沒了,則哪種工藝就無法再次出現了,比如輯線繡。

其次應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技藝本身的非物質性決定了其保護的難度,除傳承人外,還可以在保護過程中進行檔案制作,技藝整理包括口述錄音、照片、文字說明、視頻等手段,都可以把技藝保留住,如果傳承人沒有了,但有留存工藝檔案,則還可以此為參考依據,進行原工藝恢復。因此目前筆者在對穿珠堆綾上樂王佛進行保護時,開始著手研究它的各種工藝,并做好檔案記錄,以備后人研究使用。

再次應該保護體現非遺技藝的對象物,比如唐卡、金銀器、木器家具等物質文化遺產,如果沒有了對象物,那么技藝就沒有展示的空間。如果沒有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我們就無法了解這幅唐卡使用了哪些工藝,唐卡的物質性都無法了解,相應地也就不了解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談不上對其進行保護。

4 結束語

本文以分析穿珠堆綾上樂王佛唐卡為例,剖析了唐卡的繪制工藝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了各種不同的工藝,以此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人)即唐卡畫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即唐卡,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體。

[1]苑利.民俗學與遺產學視域下的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295.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EB/OL]. (2003-10-17)[2016-12-10].http://www.unesco. org/new/zh/culture/.

[3]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

[4]苑利.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保護的幾個問題[J].江西社會科學,2010(9):20-25.

[5]邢永富,林業強.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15[M]. (乾隆十二年分冊正月十一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2.

[6]王家鵬.藏傳佛教唐卡[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47.

[7]吳山.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509.

[8]高靄貞.淺談堆綾[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2):49- 52.

The Probe of Conservation Objects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e Cakrasamvara Thangka Collected in Buddha Chapel of Mental Cultivation Hall as an Example

FANG Xiaoji, SHI Ningchang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100009,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cent decade.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at should be mainly conserved 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thangka of Cakrasamvara collected in Buddha Chapel of Mental Cultivation Hall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probes into the principal conservation objects and protection scope, and then to enhanc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Mental Cultivation Hall; Cakrasamvara Thangka

G112

A

方小濟(1980-),女,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品保護。E- mail:fangxiaoji1980@126.com.

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科研課題經費資助

猜你喜歡
金線唐卡金剛
金剛炮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線
追影記
故宮藏弘歷佛裝像唐卡研究
清代宮廷唐卡研究綜述
淺談唐卡文物的保護修復——以館藏清代活佛像唐卡為例
清人繪六世班禪唐卡
沒有金剛的金剛狼爪
HPLC法同時測定金線蓮中6種成分
金線蓮抗腫瘤活性部位的體外篩選及對LoVo細胞凋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