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善論”對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影響

2017-06-03 07:11姬秀娟
學理論·下 2017年5期
關鍵詞:性善論儒家民主

姬秀娟

摘 要:“性善論”作為傳統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哲學基礎,其對皇權倫理思想的強化、人的道德意識的無限夸大以及對社會成員的義利曲解是造成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逐步消除這些因素的負面影響,對于我國民主政治的快速發展,實現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儒家“性善論”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5-0047-03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國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主要是封建社會政治文化,這種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而儒家思想的基礎是“性善論”,這直接導致中國政治民主的缺失。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過程中深刻解讀儒家“性善論”,特別是它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影響,逐步減少它對民主政治建設的負面影響,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快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性善論”

性善論是先秦儒家心性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后來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哲學范疇,是整個儒家思想的理論基礎。從孔子到孟子,其形成有個嬗變的過程??鬃記]有明確提出性善論,但其學說中包含著性善論的思想,應該說性善論發端于孔子。孟子提出“四端”說與“盡心”說,是完全的性善論者。孟子首先提出善是人的本性,即“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痹谌诵员旧频幕A上提出了人性之善有“四端”,分別是禮、義、仁、智?!皭烹[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八亩恕碑a生于“盡心”,他認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孟子·告子上》)?!懊献铀^的‘性善不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觀念,而是說人在意識上有向善的要求和為善的能力”[1]。孟子還認為,人還具有惡的一面,原因有二:一是客觀原因,二是主觀原因,二者之中主觀是最重要的,所以應該注重強調個人自身修養,修回善性。在執政的問題上,孟子提出了統治者要維護自己的統治,應該實行“仁政”,“仁政”要求是孟子“性善論”理論的頂點。

孟子的“性善論”一開始并沒有得到統治階級的完全認可,到了漢代,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理論成為統治階級的主導理論,“性善論”才逐漸被采用,并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人性本善的“性善論”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文化民主缺乏的思想根源之一,至今有許多民眾的政治意識、方法論、價值觀中仍留有“人性本善”的思想,這種政治價值觀對當代社會的民主政治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是不利的。

二、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的缺失

(一)民主的內涵

“民主”一詞源于古希臘?!懊瘛敝傅氖侨嗣?,大多數人?!爸鳌敝傅氖侵鲗?、管理、統治。民主的原意是由多數人管理國家事務,大家都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利,在國家大事問題上,多數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古希臘的政治家、思想家伯里克利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權只有掌握在全體公民手里,這個國家才能稱之為民主的國家,它的政治制度才能稱之為民主政治。近代法國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學家孟德斯鳩指出:“共和國的全體人民握有最高權力時,就是民主政治?!盵2]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認為,民主首先是一種國家制度,是一種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有共同管理權利的人有一定階級的限制,統治階級以外的人是沒有參與管理國家的權利的,他們在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過程中堅持兩個原則: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人類歷史發展到目前為止民主制國家分為兩類: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制國家,但是它實現的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具有民主主體的局限性,民主權利的狹隘性,民主內容的不真實性,是虛偽的和不真實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目前為止最高類型的民主,它具有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民主權利的普遍性,民主內容的真實性,真正實現多數人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質是使人民當家做主。

在一個民主政治國家,管理國家事務主要具有三個最基本的原則,首先是少數人意見要服從多數人意見、管理過程公平合理和少數人意見堅持原則。所謂少數人意見要服從多數人意見即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就是在民主的前提下,大家都可以發表、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是,為了防止各執己見,形不成決策,必須少數服從多數。管理過程公平合理要求程序正義,就是民主過程必須規范,讓人們感覺到民主過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這是是否設施民主政治的重要標志,也是能否真正設施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少數人意見堅持原則,應該充分尊重少數,少數也應該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正確認識,整個政治過程必須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則。三個原則既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又相互制約,以真正實現民主政治,防止“多數的專制”。

(二)中國傳統政治文化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是指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中華民族在不同時代的各種政治活動中產生并通過后天學習和社會傳遞形成的反映客觀政治過程的觀念意識,它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其所包含的各種政治態度、政治認同、政治共識、政治理想、政治作風和政治價值觀念等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認同和遵循。主要分為專制主義和德治主義兩大類。起源于夏、商、周時代,秦、漢時期形成體系,唐、宋、元、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近代走向衰落。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封建專制制度很完善,封建主義的政治思想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在中國人的潛意識中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定律。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就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主義政治文化,儒家思想就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主導,性善論也就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起點,它也必然造成中國民主政治的薄弱。

三、儒家“性善論”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影響

(一)“性善論”片面強調德治,阻礙民主法治制度的發展

儒家“性善論”首先強調人天生有善的一面,這種善是人的最基本的潛質,人在本質上都是美好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像孔子、孟子等一樣的圣賢,人在一生中需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善的本質通過自我道德修養挖掘出來,所以,每一個社會成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最為重要,社會也應該大力提倡德治教育,強化社會道德,讓社會成員在心靈深處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至于社會的法律制度、軍隊法庭、規范條例則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所以,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性善論”所強調的通過自我道德修養讓自己成為圣賢成了中國社會公認、民眾深入人心的道德實踐原則。儒家傳統的德治理論設想非常美好,但是,這只能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從實踐中看,德治理論存在著實踐上的局限性、虛偽性和不可操作性。因為,人本質上并非總是完美無缺的,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就像近代法國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學家孟德斯鳩說的:“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3]。所以,“性善論”片面強調善的一面而忽視惡的一面,在理論上是狹隘的,在實踐上必然會造成法治的脆弱。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會的管理手段,二者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二者發揮作用的方式不同。道德規范的調控作用幾乎體現于人們的所有活動領域,既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中,它是一種軟約束,主要依靠人的自覺和良心,具有自律性,目的是揚善。法律是為了制惡,它是依靠國家強制的力量,通過制定制度、條例、規范等來約束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以保證社會的秩序。兩者所起作用不同,起作用的方式也不一樣,不能強調一個否定另一個。只強調道德不重視法律,就不會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會廣泛的宣傳以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更不會建立健全司法機構來維護法律的設施,法制制度的形成與完善就成為一句空話。而如果只有法治沒有道德,那社會就缺乏情感,也會導致苛政,引起社會的不滿,這也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根源。所以,二者是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二)“性善論”將“義”和“利”嚴重對立,導致以尊重個人權利為核心的民主理念和行為的缺失

“性善論”強調重義輕利,反對個人擁有自己的物質利益,認為利乃罪惡之源,社會應嚴格控制個人權利,道德的價值高于物質利益,人的精神需求比物質需求更重要,舍利求義,大公無私成為國人的行為準則。像“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成為漫長中國歷史中衡量中國公民社會認可度高低的古訓,主張“義以為質”“義以為上”,提倡“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先義后利”,反對“重利輕義”“見利忘義”“以私廢公”。在這些思想的長期熏陶下,人們都從內心深處覺得有自私欲是見不得人的,是萬萬不應該有的,自己不是一個正常的、坦坦蕩蕩的人,是遭人鄙視的,自己是社會的異類,會被人另眼相看,所以,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從統治者到一般老百姓,都極力掩飾自己的私欲,裝出一副擁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大公無私的樣子來,從而形成整個社會的虛偽和虛假。為了掩飾這種虛偽和虛假,統治階級大力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宗法思想、大一統思想,嚴重阻礙了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

儒家強調的義利對立的價值要求,壓制個人的權利觀念,使義務要求變成社會的首要要求,這就同民主社會中以尊重個人權利為核心的民主理念和制度相矛盾,使得社會成員在爭取個人權利方面意識缺失,在行使個人權利方面則更處于極端弱勢。在社會中,官員的“老百姓為什么不公布自己的財產?”之問,財政公開之艱,城市拆遷之亂,等等,所有這一切其背后都隱藏著民主理念和實踐的缺失。

(三)“性善論”主張皇權至上,致使權力制約機制不健全

儒家思想發展到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理論體系形成,儒家學說成為統治階級實現統治的依據,儒家思想的核心“性善論”自然也被統治階級極力推崇。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運用陰陽五行說,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強調神權、君權是上天賜予的,是至高無上的,不容懷疑的,至于父權和夫權則主要是強調男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絕對權利,是對女性的統治和支配,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體現。為了中央集權需要,儒家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了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應的儒家道德觀點。針對土地兼并現實,為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加強了封建統治階級專政,防止社會進一步動亂,防止農民起義,提出發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實行禮義,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為主,重視“教化”,主張用仁德代替嚴刑。

“性善論”被統治階級利用是其自身的悲哀?!靶陨普摗睂蕶嘁晃豆拇岛唾潛P使封建統治者對百姓的最基本的生存要求都不顧及,百姓的反抗意識削弱,不敢反抗、害怕反抗,對皇權盲從和愚忠,皇權不受制約。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權利的分立,但是,始終沒有影響到的皇權,反而使皇權更加突出。例如,隋唐時期設施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制度,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決策權由中書省掌管,審核權由門下省掌管,尚書省是執行機構,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具體負責各項政令的執行。三個部門相互制約,防止了宰相權力過大,使宰相的權力削弱了。但這種制度并沒有對皇權造成影響,這與“君權神授”、皇帝至善、不會有惡有內在的聯系。所以封建社會的法律,不過是權力的玩偶,人們漠視法律,根本不把法律當回事,只有皇權才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

對儒家“性善論”及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研究,主要是希望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我國當代民主政治發展的不利因素,為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找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西漢以來,儒家思想在傳統政治文化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對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結構及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們也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巧妙嫁接,進而構建多元的、開放的文化系統來為現代文明建設服務,為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馬振鐸,等.儒家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33.

[2]修昔底的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30.

[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54.

猜你喜歡
性善論儒家民主
中國式民主
知命
舊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適共存
尼日利亞 民主日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孟子的性善論思想詮釋
茶道
從孟子“性善論”看“好為人師”的當代意義
孟子的性善論思想及其道德教育價值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