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空間”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研究述評*

2017-06-05 15:01西安航空學院圖書館陜西西安710077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化空間圖書館空間

張 興(西安航空學院圖書館,陜西西安 710077)

“文化空間”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研究述評*

張 興
(西安航空學院圖書館,陜西西安 710077)

圖書館空間是近年來圖書館學界的研究熱點,“文化空間”視域下圖書館的空間變革與服務轉型正在發生。文章梳理了“文化空間”的相關概念,從圖書館本應屬性與價值層面總結了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緣由;從環境、資源與服務的三位一體角度綜述了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提升途徑與策略;從多元文化空間構建、圖書館空間再造及空間服務功能再設計等視角概括了圖書館“文化空間”的研究動向。

圖書館空間 第三空間 公共空間 公共文化空間 綜述

近年來,作為“空間”的圖書館進入研究視野,且備受圖書館界關注,諸如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創客空間或眾創空間等。通過“圖書館空間”研究成果分析,圖書館空間存在多維功能與價值的體現,其中“文化空間”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研究主題亦不一而足。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源數據庫進行檢索,篇名分別為“圖書館文化空間”“圖書館第三空間”“圖書館公共空間”“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檢索結果分別為52篇、78篇、185篇、30篇,2009年起業界學者密切關注圖書館新空間與新功能的布局與設計問題,此后該主題不斷被關注,文章重點梳理了圖書館“文化空間”的研究現狀與脈絡,以期為關注該主題的學者提供一些參考。

1 概念梳理

“第三空間”“公共空間”“文化空間”與“公共文化空間”皆屬于“文化空間”范疇,其概念、來源與內涵比較見表1。人們主要的日常生活存在于居住空間(第一空間)、職業空間(第二空間)與自由休閑的公共空間(第三空間),圖書館是“第三空間”的重要載體,然而有學者指出“第三空間”對于圖書館而言較為寬泛,不能較好地反映圖書館的文化特質,而加上前綴“文化”,即“第三文化空間”更為適合圖書館的性質,也就是說圖書館作為具有文化意義或性質的場所更為符合圖書館的“氣質”[1]。哈貝馬斯等公共空間本質注重主體間的平等對話交流,進而形成公共意見與輿論,進行信息與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顯然符合圖書館職能,他們對公共領域所具有的公共空間意義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進一步探討文化空間內涵的理論基礎。而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圖書館不僅凸顯了第三空間、公共空間的公共性,更體現了這些“空間”的文化性。

表1 幾組概念梳理

總之,它們的內涵與功能上具有相容性與相通性,其共同特性:能夠作為開放、平等、自由對話的公共“環境”“場所”“交流平臺”,通過多種載體形式以達到滿足公眾社會生活中的文化需求和積極促進有關文化傳播的作用。

2 對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緣由闡述

“文化空間”視域的圖書館研究首先集中在“為什么?”層面,即圖書館為什么作為“文化空間”或者圖書館因什么作為“文化空間”?主要從圖書館本應屬性與其社會價值(功能)發揮兩個層面展開論述。

第一、本應屬性層面。王文兵[4]認為圖書館的社會性、公益性和時代性保證了其作為公共空間存在的定位依據。趙華飛[5]、高小軍[6]認為公共圖書館多方面因素均具備與符合“第三空間”的價值訴求與特征,應該作為“文化空間”。洪偉達[7]則主要從圖書館的文化休閑職能提出圖書館應該作為文化空間。劉叢[8]從城市文化的發展、社會交流平臺的需要以及緩解公眾壓力的需求角度認為圖書館應該成為第三空間。

第二、價值功能層面?!拔幕臻g”乃是圖書館社會價值與功能的實現載體,顯而易見這些價值拓展了圖書館服務,發揮了圖書館的新職能。王曉敏、王新利、孫麗文等開宗明義提出了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價值與功能。肖希明[9]認為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是其價值理性的體現,圖書館通過人性化服務滿足用戶情感、倫理及審美等方面的需求,這些服務也正是其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終極價值追求。王晴[10]指出圖書館乃是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要形式之一,這樣的形式與載體具有倫理性、社會性和人文性等諸多價值特征。陳萍[11]認為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具有的智力支持、促進社會和諧和大眾文化交流的社會價值。洪偉達[12]指出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社會價值為促進社會民主與公平、促進社會和諧與包容。

3 對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途徑與策略探討

已有研究成果對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途徑與策略探討,主要從環境、資源以及服務“三位一體”角度探析,即注重環境、資源、服務三方面的協調發展,主要學者為李紅培,鄢小燕、龔婭君、吳惠茹等。此外關于圖書館“文化空間”建設途徑與策略提升,從環境、資源、服務三者作為主要方面分別論述者亦有多數。

3.1 環境建設

環境建設措施主要涉及物理空間的提升,包括建筑、內外部空間設計和功能空間布局,以達到輕松、舒適、和諧的氛圍,滿足休閑、學習、交流等多種需求。李品慶[13]指出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構建措施之一乃是重視環境設計,包括內、外部環境及人的環境。外部環境指外部建筑設計,地理位置及可達的便捷性。內部環境的設計體現文化氛圍與用戶心靈歸屬感,人的環境乃是館員與讀者平等、富有親和力的關系。劉蘭[14]指出休閑、舒適、和諧、愉悅的“第三空間”環境營造是物理基礎保障,科學劃分物理格局、功能布局上以讀者為主滿足多種文化需求。丁曉慧[15]提出合理調整圖書館空間布局,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等網絡工具開發圖書館網絡互動空間。此外,郭育凱、李浩、王嵐霞等認為星巴克咖啡作為第三空間的典型,其關于環境設計的經驗值得圖書館環境建設借鑒。

3.2 資源建設

該主題主要從信息資源和人的資源建設兩個方面論述。周蕓熠認為圖書館靜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固然重要,但需要注重動態信息與靜態信息的融合,需要更加關注全媒體,激活動態資源;[16]高源認為構建圖書館第三空間,信息資源劃分為“靜態”和“動態”兩類,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直接影響著讀者使用圖書館時的舒適度[17]。陳巧玲指出圖書館建設“文化空間”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信息資源的便捷與易獲取性,使得用戶在“文化空間”活動的任何情況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獲取所需的資源[18]。李品慶從交流平臺構建,發揮人的資源優勢方面論述了公共的第三空間構建措施,且強調了“真人圖書館”作為重視人的資源的服務模式[19]。宮倩、陳巧玲、高小軍分別從人性化制度、優秀人才隊伍保障、圖書館是人的空間方面論述了人的資源的重要性與建設策略。

3.3 服務創新

作為“文化空間”的圖書館服務有著豐富的內涵,既可作為物理層面的文化服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具有延伸到精神層面的融合物理空間、虛擬空間的文化服務。謝群[20]從圖書館物理空間服務、多元化服務、虛實結合的開放性、一站式服務等層次,提出了圖書館創新服務策略;袁紅軍[21]從精神、環境、制度等方面論述了提升第三空間的圖書館服務能力。劉海萍,張研[22]以圖書館第三空間的文化及社會關系的具體化創新服務理念與服務措施。吳瓊,楊九龍[23]強調了公共圖書館空間服務向更廣泛的素養提升與培養的轉型策略。

4 “文化空間”視域下圖書館空間研究的動向

4.1 多元文化空間構建

圖書館“文化空間”中所有形態的空間構建,包括藏書庫、閱覽室、研討室及圖書館建筑等形態的符號具有文化多元性與多義性,圖書館功能空間構建顛覆了傳統“三段式”(保存空間、加工空間、閱覽空間)空間的設計,總體上呈現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的多樣化、功能多元化及內容的多義性。

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的多樣性方面。黃靜[24]指出“虛實交融”互動相生的特征將是未來圖書館空間建構的發展方向。劉冬蓮[25]指出用戶參與式(Participatory Design)將是圖書館空間的嶄新的設計理念。劉寶瑞,馬院利[26]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圖書館空間樣貌,為用戶提供一個不斷創新的智慧化服務空間,即物理空間、網絡空間、時間空間、地理信息空間、智慧空間。蔣萌[27]論述了“互聯網+”環境下開放融合一體架構、轉變方式集約發展、雙向驅動協同創新的空間再造理念。

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多種功能發揮性。陳幼華[28]結合時下圖書館的熱點功能之一——閱讀推廣功能闡述了圖書館空間的設計理念。肖小勃等[29]指出未來圖書館空間會因為技術、館藏、服務、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向學術型空間發展,將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邱進友[30]指出圖書館與“眾創空間”有著高度契合的理念與特點,眾創空間是圖書館未來的空間設置與服務變革的方向。許子媛[31]闡述了圖書館空間具有環境支撐、學習支持、信息共享、創新體驗等功能。孫東琴[32]指出近年來圖書館空間朝著流動知識化服務中心、綜合多功能服務中心、靈活智能化服務空間、前沿技術性應用空間方向發展。

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多義性方面。廖小梅[33]認為知識仍然是城市圖書館空間建構的本質和主旨,城市圖書館應該主張在知識基礎上建構活力多元文化空間,且具體以文學公共空間的建設做了探討。王子舟[34]指出圖書館是公共知識空間的一種重要形式,提升公眾知識理性與實現由“高端”向“低端”的重心轉移是其發展的重要問題。林德義[35]認為大眾文化的普眾性迎合了圖書館發展的空間,相融的圖書館空間中促進了公共文化的共同發展。劉志國等[36]認為圖書館空間建設的本質是知識情境建設,知識情境建設的價值在于滿足讀者隱性知識獲取和建構的需要。

4.2 關于圖書館的文化空間再造

關于圖書館的空間再造主要論述了其原則與發展趨勢。許桂菊[37]認為從空間和外觀設計的創新開始,營造圖書館場所的人文環境,圖書館場所的空間設計體現獨特新穎的空間。許子媛[38]從空間設置的科學性、組織的靈活性、服務的有效性、管理的組織性等方面論述了“新空間”的設計原則。肖瓏[39]、楊文建,李秦[40]論述了現代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原則,諸如處理藏、借、閱服務與空間服務的關系,調整“三分開”原則,空間組織的多元化、復合式,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等原則。

4.3 關于圖書館空間服務功能的再設計

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賦予了“空間”生命活力,提出“空間”具有生產性和社會性,“空間生產”理念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多數學者從空間生產視角出發闡述了圖書館空間的變遷,并從功能空間轉變和空間特性轉變分析了圖書館空間的轉型,或直接提出現代圖書館服務的轉型乃是空間的生產,他們的共同觀點:圖書館的空間服務隨著“空間生產”的改變而變化轉型,代表學者為閆小斌、許子媛。此外具體空間服務功能方面,如學術型圖書館空間的主要角色是提供學術支持服務[41];郭海明[42]主要從用戶環境、實體空間、虛擬空間、資源空間和學習空間等方面指出圖書館空間服務功能。

目前“文化空間”視域下圖書館空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亦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較多體現在設計思路與理念上,實踐進展緩慢。目前較多研究集中在圖書館為什么作為“文化空間”?以及如何做好“文化空間”等思路與提升策略,而對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具體空間再造與空間服務的實踐與經驗論述較少,除了上海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等發展較好的公共圖書館與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外,其他典范較為鮮見,亟需注重更多圖書館的空間再造實踐與思考的探索。第二、圖書館作為“文化空間”的文化價值營銷不強。承載“文化空間”的圖書館提供的空間服務毫無疑問是其功能價值的有力彰顯,亦是時代的迫切需求,然而用戶心理定勢的圖書館“三段式”空間印象尚未突破,并且圖書館的“文化空間”更加體現的是超越空間的本體功能,凸顯社會公共空間的人文價值取向,圖書館諸多空間功能規劃、設計與再造服務需要通過多手段與方式彰顯其文化價值,補充與完善用戶在精神層面的公共人文空間。

〔1〕 郭琳.一座公共圖書館的“第三文化空間”實驗[EB/OL].[2016-5-10].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1-11/23/content_1175726.htm

〔2〕 向云駒.論“文化空間”[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81-88

〔3〕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間視角的上海市博物館旅游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2010

〔4〕 王文兵.基于公共空間的圖書館社會價值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5):2-5

〔5〕 趙華飛.公共圖書館的“第三空間”功能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2(6):51-53

〔6〕 高小軍.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理念與實踐[J].圖書館,2013(1):99-100,104

〔7〕〔12〕 洪偉達.圖書館作為公共空間的社會價值及能力提升[J].圖書館,2011(6):20-22

〔8〕 劉叢.作為第三空間的公共圖書館社會價值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5):69-70,102

〔9〕 肖希明.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J].圖書館論壇,2011(6):62-67

〔10〕 王晴.論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特征及優化策略[J].圖書館建設,2013(2):77-80

〔11〕 陳萍.試析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社會價值[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3):17-19

〔13〕〔19〕 李品慶.“第三空間”視角下高校圖書館的定位及其構建措施[J].新世紀圖書館,2015(3):14-16,21

〔14〕 劉蘭.圖書館“第三空間”營造途徑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5):99-101

〔15〕 丁曉慧.論大學生活第三空間的構建——以圖書館轉型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5(21):57-58

〔16〕 周蕓熠.基于“第三空間”的圖書館范式轉換[J].情報資料工作,2013(3):40-43.

〔17〕 高源.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構建[J].圖書館學刊,2012(10):4-6

〔18〕 陳巧玲.圖書館的轉型和超越:作為城市第三空間的價值和建設[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6):2-5

〔20〕 謝群.以構建文化第三空間為導向的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館學研究,2014(10):59-60,70

〔21〕 袁紅軍.第三空間的圖書館服務能力研究[J].現代情報,2012(11):135-137

〔22〕 劉海萍,張研.圖書館“第三空間”穿透力探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3(3):48-49

〔23〕 吳瓊,楊九龍.公共圖書館第三空間新服務功能用戶認可度調查[J].圖書館論壇,2015(3):59-63

〔24〕 黃靜.審視與展望:圖書館空間認識與建構[J].情報資料工作,2015(5):99-102

〔25〕 劉冬蓮.基于Participatory Design的圖書館空間設計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8):73-76

〔26〕 劉寶瑞,馬院利.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圖書館空間樣貌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11):26-29

〔27〕 蔣萌.“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空間再造創新與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6(3):92-96

〔28〕 陳幼華,楊莉,謝蓉.閱讀推廣視角的圖書館空間設計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5(12):38-43

〔29〕 肖小勃等.圖書館空間變革思考與展望[J].圖書館,2016(1):107-111

〔30〕 邱進友.眾創空間:圖書館未來空間設置的方向[J].圖書與情報,2015(5):78-80

〔31〕〔38〕 許子媛.圖書館“新空間”設計與空間服務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126-129

〔32〕 孫東琴.高校圖書館空間服務發展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2):34-37

〔33〕 廖小梅.知識基礎上建構活力多元文化空間——以城市圖書館文學公共空間建構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1):9-12

〔34〕 王子舟.公共知識空間與圖書館[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4):10-16

〔35〕 林德義.論大眾文化在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中的傳播發展[J].新世紀圖書館,2015(3):10-13

〔36〕 劉志國等.隱性知識、知識情境與圖書館空間建設[J].現代情報,2016(1):15-19

〔37〕 許桂菊.作為場所的圖書館:再思考與展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44-49

〔39〕 肖瓏.后數圖時代的圖書館空間功能及其布局設計[J].圖書情報工作,2013(20):5-10

〔40〕 楊文建,李秦.現代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原則、理論與趨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5):91-98

〔41〕 夏雪.基于泛在信息環境的圖書館空間演變[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1):85-87

〔42〕 郭海明.資源共享理念下的圖書館空間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7):1-4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Library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pace”

Zhang Xing

Library space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library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re taking pla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pace”.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cultural space”, sums up the library as the cause of “cultural space”, introduces the promotion way and strategy in terms of library as the “cultur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trend of library as the “cultural space”.

Library space; Third space; Public space; Public cultural space; Review

*本文系2016年度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人文社科專項)項目“文化陜西發展背景下圖書館文化服務活動的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6JK1392)的階段性成果。

G252.8

A

張興(1985-),男,西安航空學院圖書館館員。

學術論壇

猜你喜歡
文化空間圖書館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圖書館
文化空間視角下的湖南區域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民初皖籍知識分子與文化公共領域的建構
去圖書館
QQ空間那點事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