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倫理 各執一詞

2017-06-07 09:08
小康 2017年16期
關鍵詞:人機意志理由

新技術的發明常常會令人振奮,一旦普及卻可能造成許多恐慌。當人工智能崛起成為必然趨勢時,有些人預言,人工智能將掀起一場比互聯網更加猛烈的變革。至于機器帶來的迅速變化將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所有人都將道德倫理視為關注重點,然而不同職業的人又有著大相徑庭的觀點。

科學家:

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文明所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能的產物,從國際象棋和圍棋人機大戰的結果來看,生物大腦可以達到的和計算機可以達到的,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它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后超越”這一原則。人工智能一旦脫離束縛,將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于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院教授、谷歌首席科學家Yoav Shoham:未來人與機器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當人和機器融為一體了,就不存在機器會取代人的一個過程。

企業家:

微軟CEO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未來的AI世界,人和機器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應該是人機攜手,共創未來。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關于AI反噬人類的擔憂,從長遠來看,AI必將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人工智能等技術其實沒有這么可怕,可以為人們所用,基本上只是披著狼皮的羊。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人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失業,而不是被機器取代以及機器有了意識去控制人類。

學者:

哈佛法學院互聯網法學教授Jonathan Zittrain:我擔心隨著系統的復雜性和緊密耦合性越來越高,人類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少。如果“我們設定規則又忘記了規則”,我們會對系統如何進化感到懊悔。在那種情況下,甚至于倫理道德都無從考慮。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甘紹平:機器人與具有自由選擇能力的人有根本的區別。前者的行為取決于原因,后者的自主決斷取決于理由,而決定意味著對不同理由的思考和選擇。原因從屬于自然界的必然性,理由則起源于人際交往、社會關聯的運行規則和對文化歷史經驗累積的反思與醒悟。道德選擇的前提是自由意志。意志自由只屬于能夠對理由進行思考、判定、權衡與抉擇的人。機器人不可能擁有自由意志,也不可能具備倫理決策的理解力。

猜你喜歡
人機意志理由
動物的“自由意志”
從內到外,看懂無人機
絕對理由
我們有理由不愛她嗎?
遲到理由
“人機大戰”人類智慧遭遇強敵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未來深空探測中的人機聯合探測
自由意志的神經基礎
3000m跑,鍾練耐力和意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