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為證

2017-06-08 08:52楚風
長江文藝 2017年6期
關鍵詞:李杜杜甫李白

楚風

《李杜在湖北》,這個題目有意思,我希望發表。

李杜是誰?李白杜甫呵。他們在湖北待過,李白十年以上,在這里寫過好多詩,不少以地名為題,比如荊州、襄陽、黃鶴樓,都是千古絕唱。杜甫大概三年,比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是生平第一首快詩”。

我算是搞文學的,也就知道這么些。我們是湖北人,雖然故鄉不一定在這里,但現在在這里,這里將是我們孩子的故鄉,落地生根嘛,我們理應對鄉土知道得更多。要了解,才有愛惜,有愛惜 ,才會好好建設,愿意有所奉獻。所以即使不愛詩,也要知道一點地方歷史。但是一直沒有人專門講清楚這個事兒。

周老師樂意給我們講清楚。

講這個話題,要有學問,專門的學問。這些年流行文化散文,有時候還加個“大”字,常常被譏笑硬傷累累,故意曲解也是有的,主要是作者學問實在不夠。比如我們經常到一些名勝地聽介紹,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所謂耳濡目染,很有影響力,卻多半是新編民間故事,杜撰也不是不可以,但惡俗就不好了,特別是當作常識講給孩子們聽,以訛傳訛,誤人子弟,想想都替我們的中國夢擔心。我特別希望有好學者寫這樣的文章,可靠。

但好學者多不愿意寫。寫這個費勁著呢。我去年底收到這篇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很規范的學術論文,講究無一字無來歷?!拔以趯W術研究中,既關注中華文化的宏觀歷史運動,也關注湖北的文化歷史。主編了百萬字的《湖北文化史》,撰寫過一系列關于湖北文化的論文。2016年,我受荊楚文庫編委會的委托,編撰《李杜在鄂詩集》。在此過程中,我對李、杜在湖北的蹤跡和心境發生了強烈的興趣,為此,對李白在湖北和杜甫在湖北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边@篇文章就是此書的序。全是繁體字,引文恨不得占全文的三分之一,注釋又占了五分之一,注釋也多半是文言文。就這,按周老師的意思已經放寬很大尺度了。他說,他的定位是“把學術性文學性思辨性融為一體,創造一種新的風格”。

我跟老師說,您得想想我們的讀者基本上不是專業的讀者,看不懂,得講明白點。比如把書面語改成大白話,把年代標注一下公歷,把官職和地名解釋一下。開元十三年是公元725年,大歷三年是768年,檢校工部員外郎相當于今日的工業部工業司助理巡視員,江夏是大概今天的武昌,漢陽大概是今天的漢陽,漢口還沒影兒呢。至于武漢,是1927年4月才有正式命名,不久前武漢市剛剛紀念了九十年。

感謝周老師,遲疑了一陣,還是下決心改,我體會到了老師的苦心,是想做一些文化普及的工作,為此樂意付出心血:“改寫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畢竟這樣的寫法對我也是個學習。再大的學者進入新領域也是小學生?!?/p>

周老師先是改寫了李白這一部分,讓我們二審三審,這個在第五期雜志發了出來,然后又改寫了杜甫一部分,因為我提了一些問題,老師居然又重寫了一次。比如我問老師,為什么李白在湖北那些年玩得那么開心,好像從來不缺錢花,而杜甫為什么那么窮窮得隔了上千年讀者都替他難過!——李白和杜甫經濟狀態不同。老師說,李白家世有多種說法,但基本上都認為李家在湖北、江西有生意,這可能是李白的經濟來源。但李白也有“家貧衣復單”、“晨起鼻何酸”的時候。杜甫因為身處安史之亂的中心,生活深受戰亂影響。本來唐代官員自有俸祿,但杜甫從華州司功參軍任上辭職,也就不會有俸祿,這樣,他就在經濟上陷入困窘。沒有官當,如果經商或者務農,皆可另有收入,但杜甫是一介書生,并無其他能力,所以不得不主要靠友朋資助。

在文章中老師又詳細地寫了杜甫當時的經濟情況。

我還問了一些問題,周老師一一作答,在這里,和我們的讀者一起分享。

歷史上有幾個李杜?

李白和杜甫之前,曾經有三對李杜并稱者,一是東漢李固、杜喬;二是李云、杜眾;三是李膺、杜密。三對李杜,皆屬人倫典范。李白、杜甫并稱“李杜”,應在唐代貞元、元和年間。最早提出者是元稹。元稹于貞元十年(794)作《代曲江老人百韻》,詩中有“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之句。元和八年(813),元稹為杜甫作《墓系銘并序》,稱:“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弊钣杏绊?,也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韓愈《調張籍》中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边@首詩為李杜在詩歌史上的至高無上地位,最終定論。

李白有好幾個老婆嗎?他喜歡給老婆獻詩。杜甫好像不太愛談自己的家庭。

李白第一個妻子是許氏,生下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叫伯禽,女兒字平陽。李白在詩歌里,提過兒女名字,即《寄東魯二稚子》詩的“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端褪捜恢斨?,兼問稚子伯禽》詩中的“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歸空斷腸。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許氏和李白生活了十年,即病卒。李白又與一位姓劉的女子同居,后來二人分手。李白與一位無名氏的魯婦人同居,最后娶的妻子是宗氏。據唐代魏顥《李翰林集序》,李白和東魯婦人生了一子,曰頗黎,但這個頗黎行跡不明。李白的女兒平陽,出嫁后去世。伯禽卒于貞元八年,生前為平民。家境貧困。伯禽有二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出游,不知所在。二個女兒,皆嫁于農夫。李白死去五十余年后,擔任宣州、歙州、池州三州觀察使的范傳正,因為仰慕李白的為人及其詩歌成就,利用職務之便,尋訪李白墓葬所在及其后人的下落。據范傳正的《新墓碑序》,范傳正見到的李白孫女,穿的是村婦的衣服,長相也樸野,但進退應對還保留教養。她們不敢把自己的身世告訴縣官,擔心有辱祖先。范傳正聽完她們的敘述,不禁淚下。想要幫助他們,將她們“改適于士族”,但是被她們婉言拒絕了。范傳正也沒有強迫她們,只是“復井稅、免徭役而已”。杜甫成婚約在天寶中期,夫人楊氏大約比杜甫年輕十六七歲。杜甫卒后,楊氏仍存活七八年,卒年應在四十九歲左右。杜甫有二子,宗文、宗武。杜甫卒時大約二十歲左右。據杜甫詩,二子皆能作詩,故杜甫自豪稱:“詩是吾家事?!倍鸥ψ浜?,二子將其遺骸暫瘞于岳陽。

李杜兩個人關系好么?網友們特別喜歡爭論李杜友誼誰深些誰淺些?從兩人的詩里看杜甫要熱情很多。

杜甫比李白年幼十二歲,兩人于天寶三載(744)在洛陽初識,一見之下,互為傾倒。杜甫詩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之句,可見兩人親密無間。兩人分別后,李白性格豪放,每天不斷有新的朋友,很少靜下來獨自回味往日之友情,但杜甫最后十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處無侶,有充分時間回憶往事、記錄友情。李杜分別后想念彼此的詩作之所以有差異,其實是彼此性格和寫作興趣不同而已,并無此熱彼冷的感情厚薄之分。但是,劉昫《杜甫傳》記:“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憋堫w山相傳是唐代長安附近的一座山。后用作表示詩作刻板平庸或詩人拘守格律拘束。李白有詩云:“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辈贿^,對于李白這首詩,有的解釋為嘲誚,有的解釋為“譏其拘束”。有的解釋為關系親切。在乎各人的理解。

我感動并感慨于周老師的認真和高度的責任心,寫了這個讀后感。很高興在老師的帶領下,回望千年之上,與李杜同在江漢之間,以詩為證。

猜你喜歡
李杜杜甫李白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杜甫改詩
杜甫與五柳魚
走出李杜優劣論的怪圈
——李杜優劣之爭研究評述
誦讀“李杜”時的遐思
杜甫的維穩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