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骷髏與罐子

2017-06-08 11:42修新羽
大家 2017年2期
關鍵詞:高墻骷髏小說家

我還記得自己獲得的第一個小說類獎項。初升高的暑假,在高中的百度貼吧閑逛,看到征稿啟事,寫出四五千字的“小說”投了過去。高中開學后,他們把獲獎名單貼到公告欄上,我拿到了小說組第一名。他們搞錯了我的名字,把“修新羽”寫成“修新宇”,所以同學都不太相信獲獎的居然是我,而是某位名字恰好和我相似的學長。

我還記得自己后來加入了???,經過兩年努力成為主編,拿到了那串能打開資料柜的鑰匙,終于有機會看到每屆征文比賽的評委打分和評語。評委說,感覺我在嘗試創作自己還無法駕馭的東西?!斑€無法駕馭,但假以時日或許能成功?!闭麄€會議室里只有我一個人,站在窗戶旁邊,就著傍晚時分昏暗的天光仔細閱讀著那張薄薄的紙,茫然多過激動。

那時候我已經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基本都是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也就意味著,基本上都是四大名著,列夫·托爾斯泰,契科夫,魯迅,對先鋒派和后現代幾乎一無所知。那時候“小說”對我而言是太過厚重遙遠的東西,只配印在課本上,讓所有年輕人強制閱讀一萬遍。對十三歲的我來說,往自己的作品里也塞入那些“厚重遙遠”,未免太缺乏自知,太過貪婪。然而野心擺在那里,只要方向是對的,日復一日,終究還是能離目標近些。

從最早的那篇作品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八年。

起初年紀小,想的多半是分數,應試教育,少女情懷,寫的東西都發表在《萌芽》上,基本是同齡人在看。后來在清華讀了哲學系本科,又修了新聞學雙學位,想得越來越雜,寫得也越來越雜,科幻、戰爭、校園,詩歌、劇本、散文,什么題材什么體裁都想去試試,可以說是興趣廣泛,也可以說是心思散亂。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著寫作的才華。在我看來,那些最優秀的小說家多少都有點兒病態,至少是有著過于強烈的窺探欲和袒露欲。村上春樹在那篇著名的獲獎感言中說,“在一堵堅硬的高墻和一只撞向它的雞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他相信小說家應當永遠站在弱者那邊,這樣的想法在我看來未免也太偏執了。我覺得小說家兩邊都不站。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們一旦深陷在細枝末節中而缺乏冷靜思索,就會很容易忘記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而小說家就應當承擔著“審視者”的角色,他會提醒狂熱的雞蛋以毀滅的命運,也會提醒高墻以雞蛋的狂熱,他的審視和他的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小說家站在自己那邊,他是雞蛋與高墻的敵人,也是雞蛋與高墻的盟友。

英文里有兩個俗語,“房間里的大象”和“柜子里的骷髏”。前者說的是人們對眾目睽睽之下的某些事實視而不見、無動于衷,后者說的是受人尊敬的人或家庭背后可能隱藏著的可怕秘密。小說家所描述的,就是這頭“大象”和這具“骷髏”:他要替所有人承認,替所有人懺悔,最終,如果足夠幸運的話,替所有人爭取到救贖。

而從更為私人的角度出發,小說亦是一個儲存東西的罐子。某個情緒,某句話,某個人,他們出現在我的生活里,我想把他們記錄下來,又不能讓他們看起來太突兀,所以就編制出了不同的小說,講了許多句子,花費了很長時間,只希望他們能出現在最恰如其分的位置。

我嘗試過用更為精巧的結構和語言來創作。我嘗試過用失意的、抽煙酗酒的中年男人的口吻講故事。不過是在罐子上描繪花紋,或者制造點兒陶土罐子,玻璃罐子。它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它封存起了我的一部分生命。

《不僅是雪》里波士頓的暴雪,我遇到過?!短优苄浅健防锖⒆又g的排擠與競爭,我參與過。我只是習慣于用小說的方式記錄下瑣碎生活……如果有人愿意讀完我的每篇作品再來注視我的眼睛,就能夠完完全全了解我的一生。

而我不愿僅有一生。

高二時半夜窩在被子里,讀了王小波的《紅拂夜奔》,多年來清楚記得這句:“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p>

海德格爾宣稱,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只有當我們保持著對詩意的關注,我們方可期待,非詩意棲居的轉折是否以及何時在我們這里出現”。詩意在這里是一種超出原本生活之上的審美境界,是信仰,也是渴望。

而我們期待的,正是像所有偉大文學家所做成的那樣,用自己的方式命名萬物,讓終將消亡的所有記憶都變得更有意義。

我想這就是我閱讀小說和創作小說的動機。

猜你喜歡
高墻骷髏小說家
《刺殺小說家》 分鏡故事板
智闖骷髏島
小說家的才智是什么
擁有小說家的眼睛
骷髏行乞
挖墻角
春風冊
骷髏行乞
會移步的骷髏
錯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