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音樂作品的曲式分析在演唱中的作用

2017-06-09 14:18閆群群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作品曲式

[摘 要]音樂的諸要素在一個作品中都有自身的結構,如旋律結構、和聲結構等。能夠體現音樂整體性結構的便是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音樂的形式是在時間流動的過程中形成的。音樂作品除了由各種音樂要素所構成的一些或同或異的音樂事件在一個有起迄的時間過程中按一定的邏輯加以分布、組合所形成的整體結構關系以外,還有更為直觀的歌詞。而且,作品曲式的研究對于演唱者更為準確地詮釋作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作品; 曲式; 形式與內容

一、音樂作品曲式和作品內容的關系

1.曲式結構是由作品的內容決定的。作品是一切音樂創作的基礎。它是音樂與文學的綜合藝術,曲調和詞的語言的結合起來共同塑造藝術形象,歌詞使曲調講話,曲調使語言歌唱。詞和曲都要有其自身的結構形式,而曲式將二者統一了起來。歌詞的結構大體確立了音樂的基本結構,作曲家在譜曲時的結構變異只是個別作品旋律發展的需要。普遍情況是歌詞內容確立了旋律的曲式結構。

各種基本表現手段獨立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它們相互間的結合與作用,通常就已經形成完整樂思的陳述形式。這就是與完整的樂曲有關的曲式功能的形成、發展和表現等問題。為了了解它們的存在與表現能力,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應該結合旋律的研究和分析來進行。無論作曲家運用各種基本表現手段首創的樂思是動機片斷或完整主題,本身都可以理解為內部已經包含了某種性質的發展,并且還有待于以后在音樂的各級別上的更大規模的發展,從而形成一首完整作品。這也是與完整的樂曲有關的曲式功能的形成、發展和表現的問題。

2.內容的變化促使曲式結構的發展和變化。在音樂創作中,形式的變化往往落后于內容的變化,新的內容在開始時往往不得不借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曲式就其發展過程而言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高級,除了積累的經驗、技術的日趨完善幫助了曲式的提高和完善以外,主要還是取決于要表達的內容日益豐富,刺激、推動了曲式結構的發展和變化。

3.多樣的作品內容賦予多種曲式。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各個部分在曲式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其中把擔負揭示及展開主要樂思的段落,稱為曲式的基本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還有若干其他部分稱為曲式的從屬部分,如引子、連接部、補充、結尾等樂段。

音樂作品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曲式結構,這是因為生活內容的豐富多樣性決定了表達它們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曲式學中所歸納的典型曲式并不代表樂曲的所有可能的結構。因此,各種相同的結構之中又有具體區別。如“混合曲式”、“自由曲式”、“不定型曲式”、“不規則曲式”等。特別是在器樂曲的創作日趨完善后,對歌曲的創作將會向縱深發展。如“歌曲之王”舒伯特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百唱不厭,是他眾多體裁的器樂曲為歌曲創作給予了可靠的結構,同時,歌曲創作為他優秀的器樂曲奠定了可靠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

二、曲式發展的基本原則在作品中的應用

曲式發展的結構原則是運用一定的手法來組織并發展音樂素材,從而在音樂作品結構的整體方面形成某種規律。多少年來,音樂創作中就應用著種種關于作品形成的邏輯組織原則,如中國作品中的 “排比”、“起開合”、“呼應”、“起承轉合”等等。

1.起承轉合原則。起承轉合原則是受我國古體詩和眾多民歌的影響,作為時間進程的音樂藝術,在表現過程中常常具備“陳述—展開—收尾”的輪廓。在作品中“起承轉合”正是這種輪廓,也符合呼應的原則?!捌鹁洹笔棺髌返娘L格、特點得以確立,在整首作品中起主導作用;“承句”依附于“起句”,是在起句陳述后運用種種手法發展而來的,二者在結構上大體均衡;“轉句”是作品中的比對樂句,使音樂風格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形成對比和轉折,也符合“黃金分割”的高潮處理,在調性、節奏、調式色彩等方面都有轉折之意,由于結束在調式不穩定音上,所以有急待進行下去的趨勢;“合句”為了完整結束或出現高潮,或回顧第一、二句的音調,或將前邊對比性樂句加以綜合而構成完滿終止。

2.呼應原則。呼應原則是最基本的結構原則,也稱再現原則,猶如提問和回答的形式。它在結構上的特點就是明顯地分為上、下兩部分,有共同的和不同的因素,兩者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互相依附,對立而統從而生成音樂的運動,這就是呼應原則的本質。

3.三部性原則。三部性原則是由相對平衡的三個部分構成并在呼應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部性結構就是在相呼應的兩部分之間插入一個中間部分。一般第三部分為應,即對呼的再現,形成A—B—A的結構圖式。即主題——展示——返題,其核心是再現。三部性原則也廣泛體現在其他類型的曲式之中,三部性原則幾乎是構成任何大型曲式的框架,可以體現在樂段或曲式的框架上,也可以體現在樂段或二段體等小曲式中,甚至可能體現在一個樂句之中。

三、曲式給予音樂作品演唱的啟示

1.準確把握作品主題。在音樂作品演唱中,最重要的主題樂句的把握,因為主題是全曲的核心,演唱者不把握主題的特征,運用不、適當的演唱方法或把握不了主題核心,就會改變甚至歪曲音樂的形象和內容,破壞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作品中的歌詞必然表達一種情緒、性格、意境、形象,當作曲家用全部的生活積累和技術手段確立一個音樂主題完成作品后,就需要演唱者力求抓住感情和形象的本質,準確地詮釋作品,真正做到“聞其聲如見其人”。

2.作品曲式結構蘊涵一定的時代文化。各民族各時代的文化現象有其獨特性,獨特的文化有其相應獨特的表現方式。就作品而言,曲式結構就是文化現象的表現形式。為此,聲樂學習者在演唱作品之前,必須了解、理解該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把作品分析和文化現象看成演唱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由此才能使其演唱更賦內涵,把作品的真諦傳達給聽眾,切忌淪為發聲機器。

3.各種作曲手法給演唱者的啟迪。許多人認為作曲手法是作曲家研究的內容。我認為這是演唱者不能準備詮釋作品的真正遺憾所在。過分的講求演唱技術而輕視作品分析,那是本末倒置的觀點。因為各種作曲手法有其音樂的高低、長短、強弱及音樂的提示。如模進樂句必然是漸強,重復樂句必然力度、速度有別,對比樂句、樂段必然情緒不同,不同節奏、節拍確立了強弱規律不同……假若把進行曲唱成統一的強弱,并放慢速度,那也許就成了搖籃曲。歌唱者必須研究每一部作品中的作曲手法,從而使自己的演唱有血有肉,有聲有情。

綜上所述,音樂是藝術,是生命歡樂的源泉,音樂作品的曲式是擺脫平庸和蒼白的鑰匙,挖掘音樂精神是演唱者畢生的追求。我們要充分把握作品的內容思想,領會作品的創作手法,體驗作者的情緒、意境,把握作品塑造的形象,運用符合作品風格的表達技巧,融入作品的文化內涵和人文背景,用作品的音樂形象和音樂靈魂打動觀眾。

參考文獻:

[1] 于蘇賢 《申克音樂分析理論概要》,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

[2] 楊儒懷 《音樂分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3] 吳祖強 《曲式與作品分析》,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年.

[4] 童忠良 《論義勇軍進行曲的數列結構》,《中國音樂學》,1986年第4期.

[5] 韓鐘恩 《對音樂分析的美學研究——并以“[Brahms Symphnoy No.1]何以給人美的感受、理解與判斷”為個案的》[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7年02期.

[6] 楊燕迪 《二十世紀西方音樂分析理論述評(一)》[J] 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1995年01期.

作者簡介:閆群群(1991-),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專業音樂,研究方向:古箏。

猜你喜歡
作品曲式
變體曲式的“再變”及結構范疇的結合
曲式分析“四要素”的認知與結構功能邏輯的有機關聯
論并列曲式的審美特征
簡論20世紀的法國文學潮流
辨其體、感其韻、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樂作品閱讀
“共性寫作”時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