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通志·校讎略》的文獻學思想

2017-06-09 07:58張婧
文教資料 2017年8期
關鍵詞:通志文獻學

張婧

摘 要: 鄭樵的《通志·校讎略》是一部方法論著作,最能體現鄭樵畢生治學功力,集中體現了鄭氏的文獻學思想,他提出的圖書分類、著錄及校讎學思想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文獻學的發展。

關鍵詞: 鄭樵 《通志·校讎略》 文獻學

鄭樵(1104—1162),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人。著名的文獻學家、歷史學家。鄭樵天資聰慧、敏而好學,其父亡后家道衰微,此后發奮讀書。一生注重實際,不滿空談之風,加上科舉失意,遂隱居夾漈深山筑屋三間,苦讀三十年,“欲讀古人之書,欲通百家之學”,“山林三十年,著書千卷”①,有“集天下之書為一書”的夙愿。其涉獵廣泛,《通志》一書為集大成者。一部著述的完成是經過常年積累、實地考察,最后才取得成功的?!锻ㄖ尽纷钅荏w現鄭樵畢生治學功力之所在,此書分紀、譜、略、傳四門,其中成就甚高的是二十略?!奥浴奔创缶V、概略之義。鄭氏對二十略較為滿意,他在《通志·總序》中說:“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于此矣。其五略漢唐諸儒所得而聞;其十五略,漢唐諸儒所不得而聞也?!雹诓⑶覍h唐諸儒所不得而聞之十五略做了解釋說明。其中對文獻學影響深遠、為人稱道的便是二十略之一的《校讎略》。

一、《校讎略》中的文獻學思想

《校讎略》中鄭樵詳論求書、校書、分類、著錄等理論。敘而述之可分為目錄學思想和校讎學思想。

(一)目錄學思想

中國古代目錄學昉于劉向、劉歆父子的《別錄》、《七略》,目錄學發展到北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編制體例和學術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兆谇谟谒言L補輯,向民間征集書籍,一時藏書大盛,此時藏書家眾多,著名的有葉夢得、魏了翁、尤袤、陳振孫、周密、王介卿等。私家藏書數目非??捎^,這為目錄學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目錄二字連稱,是從宋代開始的?;趶膭⑾虻健冻缥目偰俊芬詠韺堪l展過程的認識,鄭樵對目錄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總結。

一是關于圖書分類的問題。

鄭樵在《編次必謹類例論》中反復強調:“書應當類例分明?!庇嗉五a將“類例”解釋為“凡每略分為若干種,每部分為若干類,每類又分為若干子目,即所謂類例也”③。鄭樵認識到圖書分類要按學術來分類,論述圖書分類體例的重要性?!皩W之不專者,為書之不明也;書之不明者,為類例之不分也”④。鄭樵創立了十二分法,將古今群書分為經類、禮類、樂類、小學類、史類、諸子類、天文類、五行類、藝術類、醫方類、類書類、文類,共十二類,四百二十二種。這種分類法較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有很大的創新。把禮、樂、小學三類從經部中分出,將天文、五行、藝術、醫方、類書從諸子中分出,是我國目錄學的進步。這體現了鄭樵所言:“類書猶持軍也,若有條理,雖多而治;若無條理,雖寡而紛。類例不患其多也,患處多之無術耳?!雹菔址ǚ诸愲m多但是詳盡且有條理,十分嚴格地按照學術加以立類區分,這樣就不會造成學之不專、書之不明的現象。進而鄭樵又提出“類例既分,學術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⑥。意在強調學術源流,將圖書分類與學術相配合,這也為后世乾嘉學派繼承并極力推崇,清人章學誠提出的“辯章學術,考鏡源流”。即目錄功用之所在:一是有利于圖書的保存。即“人守其學,學守其書,書守其類,人有存沒,而學不息,世有變故,而書不亡”。二是有助于學術質量的提高。圖書按學術類別分類,在看書時就易于辨別圖書內容,提高了效率,圖書的查閱更便捷,資料掌握更全面。在分類方面,鄭樵極大地肯定了《隋書·經籍志》的分類,道書九節相屬而無雜糅,雜史分為二家,條例清楚、明確。

鄭氏在提出類例分明的同時也指出了幾個原則:

“一類之書,當集在一處”,這是類例分明的第一個原則。鄭樵考察并總結了《隋書》、《唐書》、《崇文總目》這幾本書,認為雖然《隋書》的分類最可信且沒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同一類書卻分散在不同的類目。例如《隋書·經籍志》中《謚法》已經被歸到經解類,但汝南君《謚儀》又出現在儀注中;《嘉瑞記》、《祥瑞記》既出現在雜傳中,又出現在五行中;諸葛武侯《集誡》、《眾賢誡》,曹大家《女誡》、《正順志》、《娣姒訓》、《女訓》等書既出現在儒類,又出現在總集?!短茣に囄闹尽方浗忸愔幸呀浻辛恕吨u法》,但又出現在魏晉《謚議》中;《玉璽》、《國寶》被列入儀注類,又被分入傳記類當中;將外丹煆法列入道家,但是《藝文志》醫術中又出現了《太清神丹經》。

“不以人類書”,這也是類例分明的另一個原則。令狐楚、皮日休、陸龜蒙的文章應該根據不同的類別而分別歸于別集或者總集類。但《唐書·藝文志》卻將這些著作歸于令狐楚、皮日休、陸龜蒙的名下,是“以人類書”,這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以書之內容類書。這是類例分明的第三個原則。鄭氏在《見名不見書論》中指出,《崇文總目》將顏師古《刊謬正俗》分到論語類,這是因為《刊謬正俗》的第一篇為《論語》,《崇文總目》僅僅看了一部分內容就草草歸類,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是關于圖書著錄的問題。

編次必須記錄亡書?!毒幋问摗分兄v到婚書很多,《唐書·藝文志》收錄一部,《崇文總目》只收入了一卷,到了《四庫書目》就全部不收錄了。再如《隋書》、《唐書》都沒有收錄醫方炮灸之書。一本完備的目錄,不僅要記錄現存的書,亡佚之書也要記載。因為古人編書都會記錄亡書,書雖然亡佚了但還可以加錄,所以書或亡于前而備于后,不出于彼而出于此⑦。另外,“古人亡書有記,故本所記而求之”,“古人編書,必究本末,上有源流,下襲,故學者亦易學,求者亦易求”⑧。這樣,學術源流自現。

編次須有敘。同一類書在編排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如《隋書》中《春秋三傳》的編排非常有次第,先《左氏》,次《公羊》,次《谷梁》?!短茣分袇s《三傳》、《國語》渾而雜出?!端鍟范Y類有喪服,放在儀禮后面,自成一類,成為儀禮中的一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可以見先后之次,可以見因革之宜,而無所紊濫”⑨。

據情況而注釋。鄭氏認為沒必要對每種目錄下的圖書意義作釋,否則就會顯得繁復多余。如《崇文總目》一書,應該作釋的、不應該作釋的,都一一為之作釋,因此出現了許多衍文。但有些地方就應該注釋,如《隋書》對于一些錯綜難懂的都會為之注釋,簡單易懂的則不會注釋?!短茣に囄闹尽分袘撟麽尩?,一律都沒有作釋,這樣不僅顯得單調而且造成了許多錯誤。如管辰作《管輅傳》,省去“作”字,成了《管辰管輅傳》;李邕作《狄仁杰傳》,應該省去“作”字,應該為《李邕狄仁杰傳》。

不僅記書,而且記圖。鄭樵尤為贊賞任宏所?!镀呗浴分械谋鴷宦?,不僅分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種書,而且有圖四十三卷,與書互為參照??梢姟皥D”與“書”是不可分離的。

(二)校讎學思想

校讎之事始于周宣王時期,正考父校商名頌十二篇。校讎之名,所謂“一人讀書,校上校得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為讎”⑩?!缎W嚶浴肺淖植婚L,但內容豐富,是我國學術史上第一部校讎學專著。其中鄭樵論述了“校讎”的范圍包括求書、校書、類例編次,擴大了校讎學的范圍。

1.“亡書”與“求書”

《校讎略》開篇就是《秦不絕儒學論兩篇》,鄭樵既論秦雖坑儒而儒學不絕,于是進而申述始皇焚書而書不絕的見解,分析和總結圖書散佚的原因。他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并沒有使圖書亡佚,而是“學者自亡之耳”。這是古往今來第一次為秦王“焚書”翻案,鄭氏還列舉了大量事實,說明了古書存亡的關系?!扼显姟?、《逸篇》在孔子的時代就已看不到了,這就不是焚書坑儒的原因?!缎W嚶浴分羞€列舉了許多書名亡實不亡的例子,如《毛詩蟲魚草木圖》中的圖雖然亡佚了,但是陸機的《疏》中還有圖;《春秋括甲子》雖然亡佚了,它不過是記載因公至哀公甲子的,但是《春秋三傳》還在。

關于“求書”鄭樵根據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系統、完整的方法,即“求書八法”作為指導,求書是鄭樵校讎學中重要的一步。鄭氏在亡書論中提出大量圖書都是看似亡佚,實際上存在的。例如,儒學經書在焚書坑儒時并沒有完全消失,因為蕭何入咸陽的時候就收藏了秦國律令等圖書。這就說明用對求書之道,求得書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所謂“即類以求”,指一個學科的圖書就向懂那門學科的人求得。如靈臺郎就有關于星歷的書;音樂方面的書,太常樂工肯定有;關于眼睛的書,眼科家就有。

所謂“旁類以求”,指在相近學科中求書。如關于小學類的書,在釋氏中就可以看到,《倉頡篇》、《龍龕手鑒》、《字母》這些書都在釋氏中。

所謂“因地以求”,關于某人的書應該去此人生活過的地方尋找。如《孟少主實錄》,蜀中必有《王審知傳》,閩中必有;《零陵先賢傳》,零陵必有;……《茅山記》必見于茅山,《觀神光圣記》必見于神光寺{11}。所謂“因家以求”指書當時在誰家,誰家后代往往會有此書;家在何地,書就在何地可以找到。如“章氏《家譜》,可求于申公之后;潘佑《文集》,今長樂有之,以其后居長樂”。

所謂“求之公”,指向國家求書。禮儀之書、祠祀之書、斷獄之書、官制之書等官修書目會藏于秘府。

所謂“求之私”,指向私人藏書家求書。如漳州吳氏藏有兩《目錄》。鄭樵感嘆他曾在方氏望湖樓中所見藏書之多,唐人文集全部都有。還有所見浮屠慧收集的簡牘,從宋開國到崇觀年間,名臣及高僧的手跡應有盡有。在《收書之多論》中鄭氏也提出民間藏有很多官府沒有的書,并且當時私人藏書家所藏書目數量相當可觀?!锻鰰鲇诿耖g論》中鄭樵列舉了許多三館、四庫中沒有但民間有的書,雖然這是求書的一種方法與途徑,但需要仔細甄別辨偽。

所謂“因人求書”指追隨某人的仕宦之跡,某人在某地做過官,那其家中必有關于某地的書籍。如“鄉人陳氏,嘗為湖北監司,其家或有田氏之書,臣嘗見其有荊州《田氏目錄》”{12}。

所謂“因代而求”指近代的著作在當時能求就求,否則后日時間久遠了就不好求了。

“求書八法”為輯佚工作提供了參考,基本涵蓋了尋找書籍的各個方面。有了求書的方法,但要付諸實踐,就應該設立求書之官。漢代鼓舞民眾獻書,成帝派遣陳農求書,求得《七略》。隋文帝派人搜訪異本,殿藏三十七萬卷。安史之亂后命苗發等到江淮搜訪簡牘得十二庫書。鄭樵借鑒漢、隋、唐等的成功,還提到了兩宋的失敗,所以寫出《校讎略》,切中時弊,后世也可多多參考。

2.關于校書

“求書之官,不可不遣;校書之任,不可不?!?。求書要派遣專門之官,校書是更艱難的工作,必須專人治專書。如《別錄》的編纂,劉向專門負責??苯泜?、諸子、詩賦這些書籍,這是因為劉向是大儒;任宏的職務是執金吾,因此由其??北鴷?;太史令尹咸??睌敌g之書;宮廷醫師李柱負責??狈郊?。此謂“隨其學術所長者而授之”。鄭樵指出校書之官不但要專,而且從事校讎的時間要長,這樣才能保證書的質量?!傲詈聴比稳奘分?,孔穎達一生不離學校之官”。??睂嵎且资?,尤其是在古代書籍專用口傳手抄的辦法時,魚魯亥豕終不可免。即使精通博學的人擔任此職,如果不長久擔任,也很難取得成績。所以鄭樵在雕版未盛行的南宋提出這樣的理論是很有必要的?!毒幋问摗分小皶淄?,亦由校讎之人失職故也”可見校讎之官的重要性,一旦有疏漏就會造成書籍的亡佚。鄭樵在《校讎略》中也對一些典型的錯誤進行了???。??蔽墨I,不能偏信一家之說,要廣搜異本,進行認真的比較與勘定。

二、影響

鄭樵的《校讎略》對中國文獻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許多人對《校讎略》持懷疑和否定態度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接受與繼承了他的理論、方法?!独m通志校讎略》、《皇朝通志校讎略》、《章學誠校讎通義》這些書,均是受到了《校讎略》的影響。鄭氏在前人搜求遺書經驗的基礎上,加以自己的訪書讀書實踐而總結提煉出的求書八法,胡應麟對之大力褒揚,這也得到了素以文史校讎自詡的清代目錄學家和史學理論家章學誠的認同{13},胡應麟也為鄭樵求書八法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做了重要補充。

章學誠對鄭樵的校讎理論推崇備至并且進行了發展,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目錄學功用之所在,這就將鄭樵學術源流的思想上升到了“校讎”的根本任務。并且對鄭樵“類例既分”的思想進行了擴充,使得“校讎”的方法體系更加完善和豐富。

梁啟超給予鄭樵高度評價,他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然僅《二十略》,固自足以不朽。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競天之一彗星焉?!眥14}

現代文獻學家張舜徽受鄭樵的學術影響最深,他說:“于漢、宋諸儒,獨宗二鄭”,“乃效鄭氏《通志·校讎略》之體,稍加詮次,都為百篇,命曰《廣校讎略》”,“漁仲之學,精矣博矣”{15},在繼承鄭樵學術思想的同時,仿效鄭氏體例,寫出《書籍散亡論》、《搜輯佚書論》等,豐富和發展了古典文獻散佚研究的內容。

汪辟疆先生則對鄭樵提出了批評,他說:“鄭章之所抗議,乃以書目中所表現之學術思想為對象,而忘目錄為記載書籍之薄錄,宜其不合也?!眥16}認為鄭氏將目錄與目錄學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是不合理的。

三、評議

鄭樵創制了十二分法、類例分明的體系,也提出了幾條原則。對于秦王焚書坑儒,一般人認為秦王焚書,摧殘了中國文化。但鄭樵認為秦世不絕儒學,且認為圖書的亡佚并不是秦國責任,可見鄭樵的史學見解很高,在當時那樣一個社會中不拘泥于舊說并且能提出這樣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他以一個高瞻遠矚的史學家的身份,秉持會通的思想,在《校讎略》中有很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發明創造。因為要取之前各個史志的精華,所以對其糟粕嚴格批評。很多人都認為鄭樵《校讎略》對《漢書·藝文志》、《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四庫書目》的批評太過于苛刻,但是即便是他所欣賞的《隋書·經籍志》,他也指出了分類上的錯誤,由此可見鄭樵的批評并不是片面、主觀的。鄭樵這種嚴格的批評是促使學術發展的動力。

總之,鄭樵的《校讎略》是我國目錄學、校讎學的先鋒,為校讎學開創了新途徑,從南宋至今,我國校讎學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與鄭樵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近代以來很多學者均受到鄭樵學術思想的影響,我國古典文獻學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肯定《校讎略》的價值。

注釋:

①鄭樵.夾漈遺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②鄭樵.通志·總序[M].北京:中華書局,1987:2.

③余嘉錫.目錄學發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36.

④⑤⑥⑦⑧⑨{11}{12}鄭樵.通志·校讎略[M].北京:中華書局,1987:831,831,831,832,831,835,833,833.

⑩張舜徽.廣校讎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

{13}王嘉川,馮杰.胡應麟論鄭樵[J].史學史研究,2003(11).

{14}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24.

{15}張舜徽.廣校讎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

{16}汪辟疆.目錄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

參考文獻:

[1][宋]鄭樵.通志·校讎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彭斐章.目錄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

[4]鄭樵.夾漈遺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5]張舜徽.廣校讎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王嘉川,馮杰.胡應麟論鄭樵[J].史學史研究,2003(11).

猜你喜歡
通志文獻學
更 正
“夏譯漢籍”的文獻學價值
從文獻學的角度考釋不同版本的聲明學論著《八轉聲頌》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傷科匯纂》文獻學研究
云南編年史之力作——評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記》
《荀子》文獻學研究述略
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幾個文獻學問題
文獻學視野下的《畬族小說歌》研究
《新疆圖志》通志局本與東方學會本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