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興安嶺地區公路工程凍害試驗段研究

2017-06-13 07:44喬保平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多年凍土試驗段凍土

喬保平

一、任務與工作概況

大興安嶺是“高寒禁區”,無霜期只有80余天,存在大面積島狀、連續多年凍土。在公路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由于凍害造成的公路路面凍脹、下沉變形問題非常嚴重,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及林區旅游、礦產開發等經濟發展。為查明造成凍害的地質、氣候等原因,初步解決本地區因季節凍土凍脹、多年凍土融化下沉造成的路基變形問題,于2015年2月開始在漠大線二級公路K103km處選取130米試驗段做科學研究,2016年5月15日結束外業勘察、勘測、測溫及監測等工作。

本次科學試驗采用設備及完成工作

本試驗于2015年2月27日開始引點布點;2015年3月1日開始野外勘察及測試,2016年5月15日結束。凍土路基試驗段選在漠大線二級公路K103km處,長130米,該段路面每年沉降變化較大,代表性極強。具體試驗工作如下:

1、首先布置地質勘察,查明路基下地層巖性,凍土結構,凍土類型,共布置5個斷面10個勘探孔;地溫觀測孔4個深度16米,距離路基5米外,孔內分別布設一根熱敏地溫觀測線,每根觀測線安裝30個熱敏感應溫度測試探頭,共120個;

2、路基地面觀測及地溫觀測

為了更精確測定路面的沉降凍脹量,采用高精度定位儀RTK一臺,電子DL-2007水準儀一臺,條碼標尺水準尺兩個;在試驗路段路中心線上,布設27個沉降觀測點,平均15天觀測次,連續觀測一個周期年,水準點引用800米外鐵路橋面處國家點高程。地溫觀測時間為一年,每15天觀測一次,與沉降觀測同步。

3、查閱收集該段路基結構設計圖紙一套,原設計原則是保持凍結設計原則,不破壞原地表植被結構,路基為500mm厚砂礫石墊層,6%水泥混凝土水穩層300mm厚,路面層為30%水泥混凝土200mm厚。

二、野外測試結果與室內分析

1、地質勘察:2015年3月20日開始地質勘察,經踏勘,本地區地貌單元為山間平地,地層巖性以沖洪積地層為主;經鉆探及室內土樣分析,本路段地基土地層巖性為:0~8米為粉粘土,黃褐色,凍結,可見大量薄冰及網狀夾冰,冰厚2~5mm不等,融化后軟可塑,干強度中,有韌性; 8~15米花崗巖全風化層,黃褐色,肉紅色,中密,凍結,可見少量細?。?.5mm以下)的冰晶體,融化后很濕,呈粗細砂狀;15米以下為花崗巖強風化,呈礫砂狀,凍結,整體凍土,無冰晶及夾冰。

2、本路段地基土凍土類型:根據勘察及試驗結果分析,該地段的3.0米以上為季節凍土,粘性土平均含水量在35%以上,塑性含水量在23%左右,根據季節凍土凍脹性分類,該試驗段季節凍土凍脹類別屬于強凍脹;3.0米以下凍土屬于連續、銜接型多年凍土;總含水量大于35%,局部含冰層總含水量達到40%,根據總含水量劃分多年凍土融沉性分類,屬于富冰型凍土,類別為融沉;飽冰型凍土,類別為強融沉;根據地溫-0.5~-1.2℃,該路段地基土屬于不穩定凍土帶和基本穩定帶。

3、經長期觀測地溫,勘查區為銜接多年凍土,季節最大融化深度為3~4米;一段面出現特殊現象,融化至6.0米;每年的5月5日開始自上而下開始融化,10月下旬開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時凍結,至11月10日左右融化凍土全部又凍結完畢。

4、根據路基試驗段27點地面高程一年的監測結果,融化下沉的最低點在10月21~30日,而凍脹最高點在4月20~28日之間,平均高差為10cm。

三、分析凍害產生原因

根據一年的觀測資料,結合地質地貌、氣候變化分析該試驗段造成路基沉降、凍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根據地溫觀測及分析,該試驗段路面吸熱導致路基最大融化深度達3.0~4.0米,綜合分析,形成凍害的主要原因為季節凍土的強凍脹及季節凍土完全融化和1米左右厚多年凍土融化造成的路基土綜合下沉;第一段面處地溫融化深度達到6米,主要原因是地溫管周側回填時沒有封閉好,由地表水直接流入孔內造成的,該斷面路面沉降與其它路段一致,屬于異常案例。

2、公路建設后,由于路基的填高,堵塞公路上游地表水自由排泄通道,使地表水不能正常排泄到公路下游低洼地帶,在公路上游大量積水形成人工湖泊,并使路基土長期浸泡水中,造成融化的路基土及地基土含水量增大達飽和狀態。冬季隨著氣溫的下降,季節凍深的逐漸加大,地基土內結合水凍結呈冰,路基土及地基土體積膨脹并逐漸開始向上產生不均勻凍脹。

3、根據沉降監測,平均融沉量10cm;建設路基結構層厚度1.0米。自5月8日開始,隨著氣溫的回暖,路基自上而下開始逐漸融化,直至10月26日左右融化至最深4米,在重型貨車通過時,上部壓力不斷導入路基,使路基中水分因受壓被擠出,路基土不同程度的被壓密,產生不均勻沉降。

4、公路路基最底層,回填土應回填碎石土,該路段沒有碎石土墊層,造成路基土與自然地面接觸帶骨架膠結強度不夠大,也是引起變形原因之一。

四、病害處理方案

1、路基結構層設計厚度不足:根據地溫測試分析,最大融化深度4米,已建公路路基結構層總厚度1.0米,不能確保路基下凍土始終保持凍結;建議路基結構層設計厚度不小于4.0米,路基底部兩側應增設寬1.5米以上,高3米的三角形輔助路基。

2、因修建公路后,路基形成天然大壩,阻隔地表水及淺層孔隙潛水向下游排泄,由于長期積水使路基及地基土含水率增大,冬季產生強烈凍脹;設計時宜在公路低洼地段增設排水管涵,及時排出上游大氣降水,保持路基最優含水率。

3、在多年凍土地區,路基底部墊層應設計厚度50~100cm、直徑不小于20cm的碎石土做路基基底墊層,以增強路基的骨架強度,同時增大底部墊層與自然地面接觸的孔隙,減小地表水向上部路基土的遷移,也便于地表水向低洼地段排泄。

猜你喜歡
多年凍土試驗段凍土
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對植被季節NDVI 的影響研究
跨聲速風洞槽壁試驗段流場品質提升措施研究
北極凍土在求救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Ⅰ標基坑監測及結果分析研究
凍土下的猛犸墳場
太陽能制冷在多年凍土熱穩定維護中的傳熱效果研究
HL-2M真空室試驗段制造工藝技術
多年凍土地基隔熱保溫技術研究綜述
多年凍土區鐵路路堤臨界高度研究
能源監控管理系統在滬寧高速公路照明試驗段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