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籍測繪技術的精度要求與測量模式研究

2017-06-13 08:24曹鎮洲劉尚才冠英杰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界址測繪精度

曹鎮洲+劉尚才+冠英杰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地籍測繪技術不斷更新,其管理任務也日趨復雜化,專業化、數字化與網絡化的發展模式促使著現代地籍測繪技術趨于多元化發展方向,為滿足不同測繪需求對精度的要求,本文筆者基于理論學習的參考和實踐經驗的應用,就現代土地測量中地籍測繪技術的精度要求與測量模式進行簡要分析,旨在規范測量技術,提高測繪精度,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盼為讀者參考。

關鍵詞:地籍測繪;精度要求;測量模式

引言:所謂地籍測繪,其實施目的在于精確測定地塊權屬界線的界址點的實時坐標,進而將地塊及其所屬物的相關要素(包括面積大小、地理位置、利用狀況及權屬關系)準確的繪制于圖紙上,同時記錄于專業性的表冊中,其測量成果包括地籍冊、地籍圖與數據集,其中數據集包含界址點與控制點坐標等內容,其精度控制是為當前地籍測繪技術發展所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地籍測繪技術的精度要求

1.1地籍控制測量

從整體到局部,高級到低級分級控制作為地籍控制測量的基本原則,其中分級控制布網可分級布置,也可越級實施?;究刂茰y量與地籍平面控制測量作為地籍控制測量的兩種形式,其中基本控制測量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等級,控制網的布置可按相應的等級布設三角網(鎖)、測邊網、導線網及GPS網。地籍平面控制測量是在基本控制測量的基礎上實施測量任務,分為Ⅰ、Ⅱ兩個等級,為達到規定測量的目的,其網線的布置需適應于相應等級的要求,進而為后期測量任務的實施做好準備。

在坐標系統的選擇上,地籍平面控制測量應盡量采用國家統一的坐標系統,如遇一些地區條件不具備時,可適當選擇地方性坐標系統或任意坐標系統。精度指標作為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其對GPS網技術設計過程中觀測數據、觀測計劃布設方案的誤差與結果可靠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地籍控制測量精度的確定,其是依據地籍圖精度與界址點精度共同而定,根據國家《地籍測量規范》(CH5002-94)的規定,地籍控制測量誤差需控制在±5cm范圍內。

1.2地籍碎部測量

地物點與界址點坐標的獲取作為地籍碎部測量的主要內容,其包括土地權屬界址點、界址線、境界線以及房屋與其他構筑物實地輪廓的測定,同時對街道、公路與鐵路等交通線路和涂灘、海岸等主要設施實施測繪。界址點坐標的獲取是在某一特定坐標系統中通過測量手段的應用而完成,在空間屬性上是為邊界線或界址線的轉折點,其以數據的形式實現地理位置的表達。對于界址點坐標精度的控制,其具體選擇以界址點的重要程度與測區土地經濟價值綜合而定,受于我國廣闊的地域和經濟發展差異的影響,從不同等級上對界址點的精度要求實施的劃分。

2.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測量模式

由于地籍測量具有超強的專業性與超高的精度要求,且其數據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在時間上對于配套的成果資料具有較強的限制性,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從專業性角度來講,現代地籍測量所應用的測繪技術主要包含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四種模式。受技術手段與應用環境的影響,以上四種模式在各自的應用特點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通過互補的方式使得地籍信息采集實現全面覆蓋。

2.1地籍測繪的基本原理分析

全站儀記錄或全站儀連接便攜式計算機直接記錄是為數據采集主要的應用方法,在將全站儀與計算機利用標準數據線連接并經Windows下超級終端的處理,便可實現數據的傳輸,數據處理則以C語言的編程為主實施操作。圖形的繪制在結合草圖編繪完成后,可利用AutoCAD軟件對其進行細化處理,并用數字化地籍圖繪制軟件做最后的處理。一般情況下,測量人員可選用靜態GPS網對數字化地籍測量實施基本控制,加密控制則需利用導線(網)和動態GPS的實施來完成,最后利用支導線(點)補充測站點,結合全站儀與動態GPS碎部數據的采集,通過CASS7.0軟件的處理輔助成圖,最后利用繪圖儀實現自動出圖。

2.2 GPS測量模式

為確保精度要求,現代地籍測量對于整個測區的控制,主要是通過GPS來實現。在RTK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GPS+RTK技術在測量領域的發展幾乎達到了整體覆蓋,該模式可將地籍要素坐標信息實施獲取,在確保地籍測量精度實現高標準的前提下,將檢驗后的測量成果提供于作業現場,進而可避免外業返工的麻煩和擺脫后期處理的負擔。

2.2.1GPS-RTK接收機+測圖軟件

GPS-RTK接收機作為一種快速、實時、遠距離、高精度的數據采集設備,在對各方面地籍要素在野外進行實地測量完成后,通過GPS處理軟件的應用,對采集數據實施預處理,然后按照格式的劃分將其存儲于數據文件中,并將草圖配繪以供測圖軟件實施編輯后形成成果圖。

2.2.2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

通過該模式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將集中數字測量模式的缺陷進行消除,充分發揮各組成部分的優勢,進而可測繪任意比例由于任何地形的地籍圖,對于內、外業一體化地籍信息的采集,實現了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且全天候、無障礙的工作模式。

2.3數字攝影與遙感模式

數字影像測量與遙感模式在現代地籍測量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多傳感器、多時相、多平臺以及快速機動、高光譜、高分辨率等技術在航空航天影響信息獲取中的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數據的來源隨之實現了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的技術,以雙天線SAR系統、激光測距系統(LIDAR)、數字攝像機、激光成像雷達、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在完成地籍線劃圖測繪的同時也可獲得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同時也對土地利用與資源調查實現了衛星遙感動態監測,以此可對地籍測量的變更做到及時性的參照。由于地籍測量具有較高的精度要求,而數字攝影測量對于數據采集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對象,因此,當地籍數據采用該技術在航片上實施采集時,則需利用光束法和航測區域網法對目標點與控制點進行平差(亦稱空三加密)處理,再利用數字影像專用軟件實施數據處理后,地籍測量任務的內外業工作便可完成。

2.4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

通過掃描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將原有地籍圖或地形圖地籍要素數據實施數字化處理,并通過上述兩種模式將界址點的坐標測量、計算而出,也可在計算機內輸入已有界址點坐標數據,并通過疊加處理兩部分數據,以及利用專用數據軟件的操作,從而將地籍圖與各種表冊從中獲取。

近年來,隨著“準地籍測量”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的發展,該技術的應用是以測區內的地籍圖或地形圖具有較強的現時性為前提條件,并需保證目標點與控制點信息完整,其具體應用是對原有地圖中的街坊、街道等要素結合地籍數據信息實施標號過程中,如若出現地名、街名、牌號等精度不夠或標示不清時,可在以后進行地籍調查時實施變更填補處理。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地籍測繪技術基本原理的分析,以控制測量和碎步測量兩方面論述了其精度控制要求,并結合我國地籍測繪技術發展與應用情況,就目前常用測量模式的優缺點及其應用特征進行了闡述,在其標準化發展的基礎上,以此更好的促進地籍測繪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方向實現多元化。

參考文獻:

[1]章強,戴瀟磊.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

[2]宋小波. 地籍測繪的精度要求及測量模式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6).

[3]劉英,張峰松.GPS-RTK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5(13):65-68.

猜你喜歡
界址測繪精度
CASS地籍圖中界址信息批量轉出方法研究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工程測繪中GNSS測繪技術的應用
一種基于邊長約束的界址點坐標平差方法
基于DSPIC33F微處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04 無人機測繪應用創新受青睞
無人機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
GPS/GLONASS/BDS組合PPP精度分析
改進的Goldschmidt雙精度浮點除法器
在ArcMap中實現對金圖建庫系統中界址線屬性的便捷錄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