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化技術的博物館APP設計研究

2017-06-13 12:43王美艷蔡雨晴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數字化設計

王美艷+蔡雨晴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通訊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博物館逐漸取代了傳統式博物館,成為一種潮流趨勢。而移動終端智能的大發展,使信息的傳遞方式不再拘泥一種,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博物館APP中,可以改變固定陳列式的展覽和單一的參觀模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交互感受,為博物館APP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

關鍵詞:數字化;博物館APP;設計

博物館那種固定式場地展覽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參觀者的多種需求,展覽形式也不能有效的將信息和知識傳遞給大眾,使文化傳播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數字化的博物館APP就可以讓人們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增添了參觀趣味性的同時也讓參觀者學到了知識,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一、數字化展覽的特點及博物館APP應用的可行性與價值

博物館作為傳播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融入數字化是提升社會服務的主要手段。數字化展覽主要是以展品和展覽空間的數字化為基礎,搭建互相聯通的網絡體系,建立一種不同展品,參展方和參觀者三者之間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內容共建和體驗共享等綜合利用的新型展覽模式。數字化展覽的基礎是數字化理念設計,要將實體展覽和虛擬展覽之間的結合做好。通過一些網上的線上博物館,可以大致總結數字展覽的特點,包括在網上對實體展覽的引導,補充不同的展覽形式與互動體驗的深化。數字化展覽適應了展覽應用發展的新趨勢,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并實現了信息集合網絡化,信息顯示的多媒體化,信息更新實時化和信息體驗互動化,數字化展覽的獨特之處正在于此。

由于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普及,通過移動互聯技術終端將數字展覽的應用和影響進行了極大的拓展。大眾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足不出戶觀看展覽信息,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展覽內容,上傳觀看展覽的感受,也可以補充自己看到的展覽內容及有趣的事情,實行了線上的互動。將博物館和互聯網相結合,制作出關于博物館的APP已經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趨勢。在國內有很多的博物館開始利用開發博物館APP來進行展覽的宣傳和藏品的推廣,以及其他不同的服務。隨著博物館事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同種類的博物館APP數量越來越多,也不斷被人們下載和使用?,F在市場上的博物館APP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博物館愛好者制作的博物館地圖等工具類的APP,一種是博物館委托專業公司專門制作的APP。大部分的博物館APP中包含了各個展館的導游地圖,參觀路線和文物介紹,用視頻,圖片,和文字等形式向參觀者展示。如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其中,3D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增加人們不同的體驗,使博物館APP更具科技性,可以使實體展覽和虛擬展覽結合的更好。

二、博物館APP中的虛擬現實展覽

虛擬現實技術會給人一種交互感、沉浸感和想象感,通過在虛擬的環境中互動,可以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還有自己可以想象的空間。運用到博物館APP中,不僅可以營造出一種3D立體的空間感,即使參觀者無法到達現場,也能體驗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一)3D圖片展覽

在博物館APP中可以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只需佩戴APP配套的VR,長按圖片會看到圖片顯示3D效果,圖片可以360度旋轉,使觀看者看清每一個細節,配有動畫演示和聲音講解,只需戴上一個設備,在家里就可以近距離的觀看展覽品,虛擬技術讓這件事變得簡單了,也集合了所有的視聽體驗方式,還給觀賞添加了一些情境,所有在博物館中能夠獲得的體驗,在虛擬現實世界中都能完美的復制。

(二)虛擬移動情境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服務時間的局限,場地也相對受限的環境下,將新媒體技術和移動終端相結合,不但可以提高博物館的效率,也對APP的運用帶來便利,為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國內博物館APP的功能應該包括虛擬參觀訪問,一種虛擬的可移動的情境。

在博物館APP中,只需用戶帶上配套的虛擬現實頭顯,就可以游覽國內外的幾十個國家的博物館,觀看博物館中的藝術品、歷史文獻等。博物館APP中應帶有定位導航系統,3DGIS可以允許用戶在他們的移動設備可視化的世界里,用戶可自主的選擇路線,其物理位置用虛擬3D表示,根據現實世界的位置來具體描繪這個虛擬位置,在移動設備上,用戶也可自行搜索整個地方,了解自己所在的區域,并形成路線地圖,便于在虛擬的環境里移動行走。3D虛擬的地圖更快,更容易理解,通過自己看到的虛擬視圖,使用戶體驗到真切的身臨其境感,與文物和展品的近距離接觸的交互感。博物館中藏品多種多樣,在APP中還具有信息推薦服務,會根據用戶所在的當時情境,位置,移動路線等,將最適合的消息發送給用戶,利用網絡的交互性,更好的實現信息共享。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這些藝術品最真實,最完整的信息保存到網絡中,不僅可以供保護,修復和文化交流使用,同時,這種多元化的展示方式會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博物館文化,使博物館的藏品無限的被傳播出去。進入虛擬現實和在博物館參觀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當進入到一定的歷史場景中時,才能感受到它的意義,而不是一個簡單東西了。

三、博物館APP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獲得知識的方法也逐漸增多,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數字化即將成為未來博物館移動終端的趨勢。數字化利用虛擬技術對展品和信息處理加工,在網絡中建立一個虛擬的環境,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參觀,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到信息更全面,有利于增強知識,不再是單一的參觀方式,還可以使文化發揮價值,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保護了展品。

數字化展覽開啟了博物館移動終端展覽的新篇章,改變了單一的方式,增加了人機互動,形成了一個多感官的虛擬體驗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博物館發展也應跟上時代的腳步。通過數字化對信息的處理,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虛擬體驗空間,既能很好的保護了文物,也能使傳統文化傳播出去。使觀賞者增強興趣,也使博物館文化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數字化虛擬展覽能使人們得到沉浸式的體驗,也開啟了博物館APP展覽的新方式。

四、結語

數字化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數字化展覽已經成為主要的觀看方式,展品展覽和虛擬游覽都少不了數字技術的支撐,數字化將成為博物館發展的重大變革。數字化是保護文物很好的方法,也是傳播文化的最好途徑,能使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博物館應抓住這個機遇,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開發和制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APP,提高博物館為社會服務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賴守亮. 虛擬美學中審美客體的演化:單向度到多向度[J]. 設計藝術研究, 2016(2):1-5.

[2] 韋立立,方一峰. 數字化在博物館事業中的展望[J]. 東方博物,2004 (2):116-120.

[3] 王希凝,黃海燕.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博物館展示設計[J]. 大眾文藝,2014:76-77.

作者簡介:

王美艷(1974-),女,湖南株洲人,藝術學博士,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史論。蔡雨晴(1994-),女,河北唐山人,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設計策劃與項目管理。

猜你喜歡
數字化設計
數字化:讓夢想成為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論經濟學數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