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服曾文正,治兵有本源

2017-06-13 13:30張春慧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毛澤東

摘要: 齊魯長勺之戰,是春秋時期諸侯之間規模不大的一次戰爭,但它卻在政略、戰略和策略上體現了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一著作中,對長勺之戰的戰法給予過很高的評價,說戰爭中魯國"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敗了齊軍,造成中國戰爭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

關鍵詞: 毛澤東 長勺之戰 湘學

毛澤東曾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從軍事淵源來說,曾國藩創辦、胡林翼等人襄贊其中的湘軍及湘軍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鍛造出來的湘軍精神給了毛澤東深刻的影響。而湘軍推崇士氣的立軍取勝之基,吸納了長勺之戰蘊含的兵家之道。

毛澤東對長勺之戰的關注,可以追溯到他在青少年時代對這一著名戰事的最早接觸。毛澤東曾經回憶少年時代讀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見于《春秋》的長勺之戰也應該給他留下初步的印象。毛澤東對長勺之戰產生更深刻的認識,應該來自曾國藩的著述。這要從毛澤東自我表述的"獨服曾文正"說起。

曾文正即曾國藩(1811~1872),是近代著名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而他影響最大的"千秋功罪",是率領湘軍撲滅了太平天國。湘軍將帥廉勇,軍紀嚴格,是其勇猛善戰的重要原因,亦使湘軍威震天下。

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給黎錦熙寫的長信中寫道:

今之論人者,稱袁世凱、孫文、康有為而三。孫、袁吾不論,獨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細觀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并無一干豎立,枝葉扶疏之妙。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天下亦大矣,社會之組織極復雜,而又有數千年之歷史,民智污塞,開通為難。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虮驹凑?,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雖有偏全之不同,而總有幾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家有不富強幸福者乎?

李銳從治學方法、探求本源、修養之道、勤儉刻苦、文章氣象,直到帶兵打仗等方面,對毛澤東為何"獨服曾文正"這一點有詳細的述評。

洪秀全用來動員群眾的,是他從西方傳教士那里道聽途說來的天主教教義,再由他加以中國化而成的"拜上帝教",這在中國并沒有根基。曾國藩以保衛名教作號召,動員士大夫階層和"鄉野老實之人",參軍參戰。一場滿漢之間的民族戰爭,一場地主農民之間的階級戰爭,被曾國藩說成是一場維護名教,也就是保衛中國傳統文化的戰爭了。毛澤東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以后,是看到了這一點的。1926年,他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時說:"洪秀全起兵時,反對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國人的心理,曾國藩即利用這種手段,撲滅了他。這是洪秀全的手段錯了。"

毛澤東十分重視梁啟超的意見。梁啟超評論曾國藩:"吾以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猶壯年,則中國必由其手而獲救矣。"毛澤東的外婆家在湘鄉,他8歲以前一直住在外婆家,16歲時又在湘鄉東山高小讀過半年書。曾國藩就是湘鄉人。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的國文教員袁仲謙和修身課教員楊昌濟,都是服膺曾國藩的。楊昌濟也曾勉勵毛澤東以曾國藩為榜樣。毛澤東當時的聽課筆記本《講堂錄》記錄了《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日記》等書中的材料。例如曾國藩家書中的治軍觀點:"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曰起而有功。"

毛澤東當年讀過的《家書》,系光緒年間傳忠書局的木刻本,現韶山紀念館尚收藏有該書的第四、六、七、九卷,每卷的扉頁上都有毛澤東手書的"詠芝珍藏"。"年輕時留下的印象是這樣的深,后來在延安,他還向一些干部提議閱讀《曾文正公家書》。"

而對毛澤東而言,對于長勺之戰的更為直接的提示則是來自曾國藩編纂的《經史百家雜鈔》一書?!督浭钒偌译s鈔》卷二十二錄有《左傳齊魯長勺之戰》。

曾國藩的時代,社會上流行著兩部有名的古文選本,一部是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纂的《古文觀止》,一部是乾隆年間姚鼐編纂的《古文辭類纂》?!豆盼挠^止》是供學塾使用的讀本,所選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但也收錄了齊魯長勺之戰。姚鼐是清代桐城派文章家,以為治學有義理、詞章、考據三個方面,即以此為線索編成《古文辭類纂》。書首有序目,略述各類文體的特點、源流及其義例?!督浭钒偌译s鈔》是曾國藩繼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后編纂的一部古文選本,同《古文辭類纂》相比,《經史百家雜鈔》改變了《類纂》偏重對古文的研讀、模習和應用,選文與政事結合,使讀者了解歷代治亂興衰、典章文物、學術思想和經國濟民之道。也就是說,《雜鈔》里不僅有"文",而且有"道",是"文"與"道"結合的一部書,表現了當時的時代要求?!督浭钒偌译s鈔》從清末到民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較大。

對于《經史百家雜鈔》一書,毛澤東評價甚高,在1915年9月6日致蕭子升的信中說:"顧吾人所最急者,國學常識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經,早通群經。今欲通國學,亦早通其常識耳。首貴擇書,其書必能孕群籍而抱萬有。干振則枝披,將麾則卒舞。如是之書,曾氏《雜鈔》其庶幾焉。是書上自隆古,下迄清代,盡掄四部精要"。"國學者,統道與文也。姚氏纂《類纂》畸于文,曾書則二者兼之,所以可貴也。"

近代湖湘兵學是以曾國藩治湘軍形成的兵學思想為主要內容。曾國藩軍事思想主要是從鎮壓太平天國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曾國藩說:"湘軍之興,威震海內。創之者羅忠節公澤南,大之者公也。"這是說,羅澤南是湘軍的創始人,而發揚光大者則是李續賓。

錢基博先生指出:"羅澤南、李續賓、王錱,三人者,披堅執銳以當太平軍,身經百戰,未享成功。而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三公,則知人善任使,指揮若定,幕府畫嘯,而坐享其成;身兼將相,爵至通侯。顯晦不同,勞逸亦殊。然其困心橫慮,裕以問學,以憂患動心忍性,而不以憂患喪氣墮志,一也。"

湘軍正是從羅澤南的練勇而來。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進軍長沙,湖南戒嚴。王珍開始倡行團練并輔佐知縣朱孫治"懲治奸民",羅澤南助之,李續賓等相繼加入。是年十二月,武昌被太平軍攻克,為加強長沙防守,湖南巡撫張亮基調勇至省城防御,曾國藩就任團練大臣,"于是始治兵長沙。命羅澤南、王珍等領軍三營,仿明戚繼光束悟成法,逐日操練。是為湘軍創立之始"。郭嵩燾說:"曾文正公初募湘軍,專依羅澤南、王珍。"羅澤南以理學治軍,注重加強軍隊的思想教育。曾國藩稱其"矯矯學徒,相從征討,朝出鏖戰,暮歸講道"。羅澤南培養出了李續賓、李續宜、王鑫等一批書生起家的湘軍悍將。羅澤南是一個理學家,主張"靜"的修養。錢基博綜述羅氏兵學大要:

或問制敵之道,曰:"無他,熟讀《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數語,盡之矣?!蹲笫稀?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腳也。"亦本周敦頤主靜察機之說。其治軍以不擾民為本。而視東南安危,民生冤苦,如饑溺之在己,與其所注《西銘》之指相符。軍行所至。士民歡躍,或輸敵情,或訴所欲,饋肉餉飯,如家人父子。得道多助,屢破大敵,而善以寡擊眾。鄉人化之,荷戈從軍,蔚成風氣。時為之語曰:"無湘鄉,不成軍。"藉藉人口。而不知無澤南,無湘軍。惟澤南以宋儒之理學治兵,以兵衛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軍所以為天下雄,而國之人歸頌焉。

錢基博綜述曾氏兵學大要:

常誡諸將曰:"寧可數月不開一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凡用兵之道,本強而故示敵以弱者多勝,本弱而故示敵以強者多敗。敵加于我,審量而后應之者多勝。漫無審量,輕以兵加于敵者多敗。兵者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須人打第二下,我打第一下。'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余于數語,常常體驗。大約用兵無他謬巧,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陽,氣已竭而忽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下,而蓄養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敝。此善于用氣者也。愿學陸抗,氣方銳而厚蓄之;不愿學荀罃,氣已竭而復振之。愿算畢而后戰,不宜且戰而徐算。與悍賊交手,總以能看出他的破綻為第一義。若在賊者全無破綻,而我昧焉以往;則在我者必有破綻,被賊看出矣。毋乘以躁氣,毋搖以眾論,自能覷出可破之隙。若急于求效,雜以浮情客氣,則或泰山當前而不克見。昔作有《得勝歌》云:'起手要陰后要陽,出隊要弱收隊強。初交手時如老鼠,愈打愈狠如老虎。'雖粗淺之言,而精意不外乎是。大抵平日非至穩之兵,必不可輕用險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輕用奇謀。穩也,正也,人事之力行于平日者也;險也,奇也,天機之湊泊于臨時者也。軍事如槍法,門戶宜緊;如拳法,有伸有縮。若入之太深,則有伸無縮矣。"

毛澤東對胡林翼也非常推許。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與國統區著名作家張恨水會面,談到自己的名字。毛澤東笑說:"我以前常用的'潤之'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師時,楊懷中先生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給楊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學任',楊先生問我何故?我說學一學梁任公。楊先生便給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讀。我反復閱讀后,覺得胡林翼確實值得學習,胡字'潤之',我就改為'學潤'。楊先生對我說:'司馬長卿崇拜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潤之,就干脆改成潤之吧。'以后,師長和好友們多叫我'潤之'。"

翻讀《胡文忠公遺集》可以發現,胡林翼論兵之際,對士氣之重要特別在意。而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胡林翼的多封信札,基于對長勺之戰歷史經驗的總結,特別強調士氣的作用。試舉二例:

咸豐十年(1860)正月二十二日的一封信中說:"十九之挫,不可尤人,只應自立。其過在山外失約,而亦自失地步也。千言萬語,貴于審機審勢,占山占險,尤須與湘軍聯成一氣,乃不單薄。賊本乘隙而始出戰,賊知彼竭我盈之機,而官軍則始患其輕,終無力量,亦可慨也。須煩實力董戒,小挫正以成人之美,不可灰心。"

同月二十六日的一封信中則寫道:"二十三四等日之書,均已奉到。大計總須從上打下,從西打下。兵家之事,賊伏不動,則我軍不宜急戰。來函謂賊山谷不出。欲攻壘賊,未易得手;欲攻山賊,馬隊難以施展,步隊未能一律,誠為至計。只可從容持重,先立不敗之地為要。正二月之內,弟決不催促,可請從容籌畫,以期一鼓蕩平。山內一軍,尚須移營。金逸亭信鈔上,并望傳之各營為要。"

李銳指出:"曾國藩的軍事活動經驗,對后來毛澤東的戰爭生涯也不是毫無關系的。大家都知道的,另一位有名的湖南人蔡鍔,于1911年編有《曾胡治兵語錄》,就是一本毛認真讀過的書。"

1911年,蔡鍔就任云南新軍協統之時,受鎮統鐘麟同委托,編一部"精神講話",蔡鍔摘錄湘軍創始人曾國藩、胡林翼剿滅太平天國的一些治兵言論,分類編成《曾胡治兵語錄》一書,用作云南講武堂教材?!对伪Z錄》全書分12章,1.4萬字。前十章為:將材、用人、尚志、誠實、勇毅、嚴明、公正、仁愛、勤勞等,主要是有關治軍問題的言論;后兩章為兵機和戰守,是關于戰略戰術的言論。編者在每章后加有評語,以闡發編者的觀點。

近代軍事教育中研習中國古代戰例,不失為兵學要道。作為著名戰例的長勺之戰進入兵學視野也就順理成章了。例如,早年為國軍名將后來和平解放北平的傅作義對長勺之戰也多有留意。"1915年,傅作義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深造。從此他精心鉆研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立志要做一個胸歲萬卷的軍事家,為國出力效勞。對于孫子兵法十三事篇,他尤反復閱讀,精心研究。同時對古代著名戰役也頗為留意。如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齊魏馬陵道之戰,新漢昆陽之戰,東晉秦苻淝水之試……,他都仔細閱讀,刻意體會。"

而與傅作義不同的是,蔡鍔與曾、胡均是湖南人?!对伪Z錄語錄》實際上是近代湖湘兵學的一個扼要總結。

《曾胡治兵語錄》第十一章《兵機》:

夫戰,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茵之拔逼陽,氣已竭而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養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斃。此善用氣者也?!陨显Z

該條摘自曾國藩給李次青的信。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對長勺之戰表現了更為直接的推許。

咸豐六年(1858)五月初二日,曾國藩給李元度(1820~1887,字次青)的信中寫道:"接惠書,知渡河截剿援賊獲勝,欣慰!欣慰!足下與秀三、彌之圍攻之師,兵力頗厚,惟屢次為槍炮傷我壯士,逾數百人,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夫戰,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語常常體驗。大約用兵無他謬巧,當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陽,氣已竭而忽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養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之自敝,此善于用氣者也。足下忠勇內蘊,邁往無前,惟猛進有余,好謀不足。吾愿足下學陸抗氣未用而預籌之,不愿學知罃氣已竭而復振之。愿算畢而后戰,不宜且戰而徐算,至囑!至囑!"

《曾胡治兵語錄》第六章《嚴明》:

兵,陰事也,以收斂固嗇為主。戰,勇氣也,以節宣提倡為主。故治軍貴執法謹嚴,能訓能練,禁煙禁賭,戒逸樂,戒懶散?!陨虾Z

該條摘自胡林翼給多都護的信。咸豐十年(1860)五月初四日,胡林翼給多都護的信中寫道:"直夫將軍到英山,馬隊應如何分撥之處,惟麾下請將軍酌行,弟無成見也?;羯奖鞠狄?,不宜空虛;麾下籌畫周詳,至為欽佩!夫兵,陰事也,以收斂固嗇為主。戰,勇氣也,以節宣提唱為要;老兄治軍有法,謹嚴切實,能訓能練,禁煙禁賭,戒逸樂,戒懶散,異日大勛之成,屬之閣下矣。"

胡林翼在《致嚴渭春觀察論人才》中也申述此意:"夫戰,勇氣也,當以節宣蓄養提振為先。又陰事也,當以固塞堅忍蟄伏為事。"

1920年6月23日,毛澤東《湖南改造促成會復曾毅書》寫道:"嗚乎湖南!鬻熊開國,稍后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黃、蔡邦之模范。(今)一蹶不振……"把曾國藩、左宗棠和黃興、蔡鍔并列為湖南近代史上值得后人效法的楷模人物。毛澤東最早接觸《曾胡治兵語錄》,至少可以追溯到他參與黃埔軍校的創建之時。

《曾胡治兵語錄語錄》于1917年由上海振武書局刊行。1924年,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東南黃埔島創辦,史稱黃埔軍校,蔣介石擔任校長。蔣介石十分服膺曾國藩、胡林翼,將《曾胡治兵語錄語錄》確定為黃埔軍校教材,并增補"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為題出版。蔣介石為增補版寫了序。序中說:"余讀曾胡諸集既畢,正欲先摘其言行,可以為后世圭臬者,成為一書,以餉同志,而留纂太平天國戰史于將來。不意松坡先得吾心,纂集此《治兵語錄》一書;顧其間尚有數條,為余心之所欲補集者,雖無治兵之語,治心即為治兵之本,吾故擇曾胡治心之語之切要者,另列一目,兼采左季高之言,可為后世法者,附錄于其后,非敢擅改昔賢之遺集,聊以增補格言之不足耳。"

黃埔軍校是國民黨、共產黨聯合創辦的。創校之初,毛澤東是上??紖^的主考官。"1924年4月28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錄取考試放榜,正取學員350名,其中的第一名為湖南籍考生、后來被稱作'黃埔奇才'的共產黨員蔣先云。而蔣先云報考黃埔軍校的介紹人,正是毛澤東。""蔣先云填寫的調查表,其中寫明他是由毛澤東等介紹投考黃埔軍校的。國民黨'一大'結束后,毛澤東就不遺余力地投入到黃埔軍校的初創工作中,與惲代英一起秘密負責上??紖^的招生工作。這從一個側面表明,黃埔軍校的創建,亦有著我軍的締造者--毛澤東的一份特殊功勞。"

蔡鍔在云南講武堂的學生中就有朱德。朱德雖然沒有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沒有擔任過軍校的教官,但實際上卻同黃埔軍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朱德利用黃埔資源創辦的軍官教導團,從中后來誕生了三位元帥一位大將。朱德的軍事思想來源于黃埔并經過了改造,被稱為"朱德式黃埔將官軍事藝術",朱德的朋友、戰友甚至敵手也出自黃埔。從這兩方面來所,朱德對《曾胡治兵語錄》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

周恩來1924年回國后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曾胡治兵語錄》在他的視野之中。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看看在蔣介石的一些言論。長勺之戰中"一鼓作氣"的兵法,在蔣介石的軍事生涯中也是常常述及的話題。這表現在各個時期與共產黨的對決中,也表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言論中。

例如,在與紅軍的對決中,蔣介石提出:"打仗完全在精神,臨陣的時候若能夠一鼓作氣,戰無不勝,如果自己心里動搖,志氣頹喪,作戰無把握,就無論我們有多大的力量,亦必要打敗仗!"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說:"至于此次全會閉幕之后,我對于各位的希望,就是要一致實行決議,而且實行必須快當。尤其是從今天起兩周以內,必須將以后一年內應進行的工作,即行決定,應派各地宣傳考察的高級干部,現在就要決定人選,限期出發。俗語說:"趁熱打鐵",我們無論辦什么事情,總要一鼓作氣,持久貫徹,不可稍有松懈,一松懈就沒有結果!希望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格外緊張,格外努力,來達到這次全會的目的!"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說:"須知所謂攻擊力,決不是說我們用多少兵力,一鼓作氣的蠻攻,以致自己犧牲慘重,就算是盡了攻擊的責任。我們所謂攻擊力,乃是指部隊持續進攻,直至敵人徹底崩潰為止的一種威力。"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致黎錦熙》,《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83頁。

2.李銳:《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6月版,第183~199頁。

3.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

4.咸豐八年正月十四日《致九弟·治軍總須腳踏實地》。

作者簡介:

張春慧(1971-),女,山東泰安人,泰山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歷史學碩士。

猜你喜歡
毛澤東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
1949,毛澤東點將
劉文西筆下的毛澤東
《毛選》第五卷緣何未能在毛澤東生前出版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毛澤東對葉劍英的深情厚望
吳自立“鬧事”與毛澤東復信
毛澤東的生日宴會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電視連續劇《開國領袖毛澤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