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張新能源牌照塵埃落定企業實力究竟如何?

2017-06-15 15:58撰文李娜
新能源汽車新聞 2017年6期
關鍵詞:奇瑞資質乘用車

撰文/N.E.S 李娜

15張新能源牌照塵埃落定企業實力究竟如何?

撰文/N.E.S 李娜

對于那些新能源領域的進入者而言,生產資質像是一道“護身符”,誰擁有了它便可以在市場上肆意開掛。而已經擁有的企業更視它為“命根兒”,生怕出現半點閃失。

如今,15張獨立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簡稱:生產資質)已經名花有主。經歷了多重嚴格審查之后,這些企業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展造車工程。實際上,當前真正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僅有北汽新能源一家,而其余14家企業并未完全取得資質,僅僅是獲得了發改委核準。一旦在2年有效期內未實現規劃目標且未向發改委申報延期,將自動取消資格。如此看來,所謂的護身符更像是鞭策符。時下,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些企業的實力究竟如何?

第一張資質:北汽新能源

作為第一家獲得生產資質小紅花的企業,北汽新能源實際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要的一個分支,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開辟新能源業務,發起并控股的一家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憑此爭取到了第一張獨立生產資質。

根據發改委的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14950萬元,其中利用原有資產16672萬元,新增投資98278萬元。當規模投產后,北汽新能源將實現年產7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產能,其中北京采育基地年產2萬輛、青島萊西基地年產5萬輛。在產品布局上,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共推出11款純電動車型,覆蓋B級到A00級、轎車到SUV市場。在銷量方面,2016年,北汽新能源整車銷售5.16萬輛,同比增長156%,在新能源車市銷量居首。今年,北汽新能源預計實現17萬輛的銷售目標,并將經銷商網點擴充至350-400家。

第二張資質:長江汽車

當長江汽車獲得生產資質的新聞鋪天蓋地時,業內人士對此看法是“名不經傳的企業突然悶聲響大雷”了。說起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長江汽車),其實是一個老牌客車廠,前身為杭州公交客車廠。如今風頭正勁的長江汽車曾一度被工信部列為“黑名單”。轉折點是在2013年,香港五龍集團注資51億元對其進行了品牌重組,長江汽車才得以重生。

長江汽車作為第二家獲得生產資質的企業,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非傳統乘用車類通過新能源乘用車準入核準的企業。雖然長江汽車目前以生產客車為主,但未來將以生產乘用車為發展重點。

長江汽車項目投資總額為8009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65000萬元,建設期利息1145萬元,流動資金13945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目前,長江汽車已經在杭州、昆明、貴州建立整車生產基地,同時也在美國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研發中心,在天津、遼寧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并在重慶建立了電池材料生產基地。

在產品布局上,去年北京車展上,長江汽車亮相了一款小型SUV,定位為家庭代步車。續駛里程分別為200公里、260公里和300公里三檔。此外,長江汽車還計劃推出C級、D級乘用車,D級、E級SUV等。

第三張資質:前途汽車

在北汽新能源和長江汽車“先聲奪人”之后,前途汽車成為第三家獲得生產資質的企業。作為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前途汽車)項目總投資201815萬元,其中建設投資141155萬元、建設期利息2332萬元、鋪底流動資金58328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

目前,前途汽車已經推出一款高端性能超跑—前途K50,并已進入工程樣車階段,計劃在年底實現最終量產,預計每年產銷規模為5000輛。此外,前途汽車還規劃了一款“微型電動車”, 首期量產5萬輛的指標將由這款微型電動車占主導。

第四張資質:奇瑞新能源

早在2010年,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奇瑞新能源)便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項目組。奇瑞新能源項目總投資204612萬元,其中收購資產48449萬元、新增投資156163萬元。項目達產后形成8.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其中新增6萬輛產能。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奇瑞汽車已經有蕪湖弋江和山東齊河擁有兩大新能源車生產制造基地,最大設計年產能達6萬輛和10萬輛。此外,奇瑞還將在石家莊、合肥兩地新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年產能可達10萬輛。待所有生產基地建成后,奇瑞新能源的年產能將達到36萬輛。

在未獲得牌照前,奇瑞新能源一直借用母公司的生產資質,相繼推出了奇瑞QQ3EV和奇瑞EQ純電動車型。去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達2.09萬輛。按照奇瑞新能源的規劃,今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50Wh/kg以上,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超過350km,百公里加速5秒之內。在產品方面,今年還將推出四款車型,分別為:小螞蟻電動車、艾瑞澤5e、瑞虎3Xe以及小型電動SUV。此外,預計到2020年,有望實現年產20萬新能源產能的戰略目標。

第五張資質:敏安汽車

一向低調的江蘇敏安也打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招式。去年1月,江蘇敏安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落戶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整車生產項目總投資25億元,規劃年產能15萬輛。其中,B型車規格5萬輛,D型車規格5萬臺,E型車6.5萬臺。預計2018年建成具備生產能力,同年第一款定位中高端的純電動跑車下線,續駛里程在220公里左右,售價瞄準35萬-55萬元,后續還將逐漸推出純電動SUV產品。

第六張資質:萬向集團

一向以汽車零部件制造和銷售為主的萬向集團獲得了第六張生產資質,雖然有些意外,但卻又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萬向集團從1999年起就開始謀劃新能源汽車大業。其間不僅布局清潔能源,還發展電池、電動汽車、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等產業。2014年,萬向集團收購了菲斯科(Fisker)汽車公司(現已改名為Karma),成為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敲門磚。隨后,萬向又與上汽合作成立上汽萬向新能源客車公司;而Karma汽車與寶馬公司合作,即將推出增程式電動車和純電動豪華汽車。

可以看出,萬向集團主要是通過海外并購等手段獲取了新能源電池生產技術及整車生產企業。根據發改委的資料顯示,萬向集團項目建設規模達產后將形成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據悉,其中包含1萬輛Karma增程版混合動力汽車、1000輛純電汽車、35000輛Atlantic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汽車和4000輛純電版Atlantic汽車。

第七張資質:江鈴新能源

江鈴新能源拿到第七張生產資質,這是繼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之后,第三家傳統汽車企業新能源業務部門拿到獨立生產資質。

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江鈴新能源)是江鈴集投資建立的全新子公司。江鈴集團新能源擬在南昌市建設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項目總投資132500萬元。根據江鈴新能源的5年規劃,未來將建設3個整車平臺,其中包括4大系列的20多款產品。目前江鈴汽車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包括E100、E200兩款電動車,全年銷售約5000輛。未來,江鈴新能源汽車計劃采取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兩條產品規劃路線。其中,純電動車戰略目標將占據國內10%的市場份額。此外,自適應巡航和自動泊車輔助駕駛功能也將在2018年研發,預計在2020年實現半自動化研發水平,最終到2025年實現部分整車半自動以及全自動駕駛功能。

第八張資質:金康新能源

2017年,發改委發布的第一張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花落金康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的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金康新能源)前身為重慶東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重慶瑞馳汽車實業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小康股份的二級子公司。東康新能源經營范圍雖然涉及研發、銷售新能源汽車,但“不含九座及以下乘用車”。

為了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小康股份可謂豪擲千金。先是聘請特斯拉汽車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MartinEber-hard)擔任公司新能源汽車顧問,而后與全資二級子公司SFMotors一起收購了美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公司ACPropulsion(簡稱ACP)及其兩家在華子公司,以及所有與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關的資產等。

在金康新能源項目中,小康股份計劃總投資25.1億元,并于2017年6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建設規模為達產后形成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

第九張資質:國能新能源

國能新能源作為一家合資企業,生產前便獲得了大量訂單。國能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6月,分別有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NEVS”)、北京中域綠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國研互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0%、40%和10%。

雖然國能新能源成立時間并不長,但股東的雄厚技術實力卻不可小覷。2012年,NEVS便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并獲得全部知識產權等核心資產。國能新能源項目落戶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總投資426688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達產后形成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

據悉,日前國能新能源汽車項目總裝廠房主體封頂,涂裝廠房已開工建設。研發中心和車身生產廠房(包括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以及生產線設備)建設將于2017年底完成并具備整車車身投產條件。

第十張資質:云度新能源

第九張生產資質發放的第二天,云度新能源斬獲第十張新能源生產資質的消息便鋪天蓋地地襲來。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名新人,云度新能源2015年12月成立于海峽西岸,由福汽集團、莆田市國投、自然人、海源機械四方共同出資設立,總投資約20億元。項目建設規模為達產后形成6.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

云度新能源定位智能互聯電動汽車,并以SUV車型作為切入點。預計在今年六七月份將上市小型SUV車型π1以及π3兩款車型,售價預計在10萬-15萬元之間。今年,云度計劃銷售1萬電動SUV車型;預計到2020年,云度新能源SUV將達到10萬輛。

第十一張資質:知豆

知豆斬獲生產資質,打破了此前僅有十家資質的傳聞。為了更好地開展純電動汽車業務,知豆從吉利汽車轉到吉利控股旗下,在整個吉利體系中的身份和位置均有所提升。

據悉,知豆項目總投資88116.09萬元。項目不新增產能,達產后形成4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產能。目前,知豆在售車型為知豆D1和D2。根據交強險數據,2016年知豆系列電動車銷售了11400臺左右,同比下滑近50%。預計在2017年還將推出D3,2018年推出D4。

第十二張資質:河南速達

關于河南速達獲得生產資質一事,引起了業界不小的爭議。不僅在主營業務上沒有任何成績,其開建5年的生產基地更是雜草叢生,而廠家標榜試制成功的電動汽車5年未見批量生產,曾一度被工信部認定為“僵尸企業”,而此次卻意外獲得生產資質。

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國家有相當嚴格審查標準。根據發改委的資料顯示,河南速達項目總投資26431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238210萬元、流動資金26100萬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

第十三張資質:浙江合眾

在激烈的生產牌照競爭中,浙江合眾獲得了第十三張生產資質。這家企業究竟有何來頭?浙江合眾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公司由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方運舟博士、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上海哲奧投資管理公司聯合創始成立??梢哉f這是一家產學研三界人才匯集的企業。

據悉,浙江合眾項目總投資115690萬元,總部位于浙江桐鄉,公司研發中心位于嘉興。項目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目前浙江合眾第一款試制樣車已下線。

作為第一家微型電動汽車企業獲得生產資質的企業,陸地方舟瞬間成為業界的新焦點。

早在2005年6月,陸地方舟便已經建廠,并在深圳、上海、北京、江蘇、佛山設立分公司,目前在深圳、江蘇、佛山擁有三大生產基地。根據資料顯示,陸地方舟項目總投資178300萬元,建設地點為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工業園。該項目建成后形成年產5萬輛純電動汽車。

在產品布局上,目前陸地方舟已經推出7款新能源客用車、5款新能源物流車以及2款新能源乘用車。2017年預計實現5萬輛銷售目標。

第十四張資質:陸地方舟

第十五張資質:江淮大眾

當傳統汽油車合資、現有汽油車企業異地建廠擴張產能已經變得愈加艱難的時刻,外資企業想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只能通過新能源汽車這個市場進行切入。

傳聞多時的江淮大眾合資一事終于塵埃落定。日前,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暫定名)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批準,至此,“江淮大眾”成立的審批手續已經全部走完。

根據發改委資料的顯示,江淮大眾項目總投資為506111萬元。利用江淮現有建設用地,新建工廠包含有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電池包車間等,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根據此前大眾中國的規劃,江淮與大眾合作的首款車型將是一款純電動SUV,該車有望于2018年正式推出。

總結:

縱觀已經公布的15家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除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為傳統車企外,剩余造車企業背景不乏供應商轉型、商用車跨界、中外資合資、微型電動車等背景企業。從市場銷售端來看,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知豆等車企已經在市場排兵布陣,而另一些車企也在緊羅密布地進行產品規劃。

獲得生產資質的嚴苛程度在業界有目共睹,即便國家已經對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進行了“放寬”,但仍有一些企業慘遭淘汰。不過,即便是獲得生產資質,并不意味著手持護身符。這些企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此前制定的產能規劃,當生產資質再次審批時,還會面臨取消資質的可能。據悉,目前正在嘗試造車的企業有200余家,而獲得生產資質卻只有15家,仍有多家企業已經遞交資質申請,靜待發改委的核準。

實際上,獲取生產資質只是進軍新能源領域的第一步,接下來仍要面臨諸多難題。對于已經獲得生產資質的企業而言,未來的發展之路更加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奇瑞資質乘用車
年輕人出行潮品 奇瑞歐萌達
河南省有序開展測繪資質復審換證工作
奇瑞瑞虎8鯤鵬版
奇瑞瑞虎7PLUS
2017年農藥生產資質合并企業備案申請名單
2014年第四批農藥生產資質合并企業名單
國內市場主要乘用車型價格表
國內市場主要乘用車型價格表
國內市場主要乘用車型價格表
國內市場主要乘用車型價格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