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宣傳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群眾原則探析

2017-06-15 09:47程曉輝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電視新聞

【摘 要】 本文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出發,深入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和核心,結合我國群眾原則的形成和發展,提出四點電視新聞宣傳中堅持群眾原則的對策,即擺正位置,尊重群眾,尊重采訪對象;發揮主流媒體正面引導的作用,傳播正能量鼓舞群眾;多從群眾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用“三貼近”的實際行動反對“假、大、空”等不良行為。

【關鍵詞】 電視新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群眾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整個宣傳思想工作提出的“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兩個鞏固”的根本要求,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做為新聞工作者,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證法武裝頭腦,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宣傳工作中,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群眾原則用活用好,這對電視新聞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本質和核心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發展的實質就是新生事物的不斷出現,其發展過程就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只有不斷的否定,才能不斷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闡述了怎樣應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待新聞現象回答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一種全新的無產階級的新聞觀,它是在批判資產階級新聞觀的基礎上形成的涉及諸如新聞本源新聞本質新聞傳播規律等許多根本問題,是對新聞現象和新聞傳播活動總的看法。其核心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新聞事業的工作性質工作原則和工作規律的一系列基本觀點。他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生動反映和體現。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大亮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在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在大量的群眾實踐活動中探索積累和發現的。1842年,馬克思任《萊茵報》主編時就曾發表了一系列抨擊普魯士封建專制德意志封建勢力論文,提出“自由報刊”“人民報刊”命題,著眼于人類理性自我解放,為窮苦大眾爭取精神武裝。1844年—1848年,馬克思由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完成了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在歐洲革命之中創辦“新萊茵報”,提出工人報刊思想,依靠工人階級,宣傳無產階級政治綱領。1860年后,歐洲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紛紛成立,馬克思在《社會民主黨人報》撰文,形成無產階級黨報思想,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確立、標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成熟。

二、群眾原則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

毛澤東自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主張,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他緊緊依靠人民,依靠群眾,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1919年7月14日,《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毛澤東在創刊宣言中寫到:“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钡玫搅死畲筢?、陳獨秀的肯定。在《為人民服務》中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的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在《論聯合政府》中說:“緊緊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唯一宗旨”。在中國歷史上,古人也是這樣做的,周人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立序、以樂致和而滅商,秦陵埋俑不殉人、唐人曉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建國當天的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人民萬歲”聲音響徹云霄,“為人民服務”也成為共和國標志性的口號和崇高的宗旨。鄧小平的“人民是否滿意,是否高興,是否贊成是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薄包h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習近平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上提出了四大危險“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又提出四風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廣泛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這都是對群眾原則的最好印證。

三、電視新聞宣傳中堅持群眾原則的對策

基于上述,筆者認為在電視新聞宣傳實踐工作中,堅持群眾原則重點要把握好以下四點:

一是要擺正位置,尊重群眾,尊重采訪對象。一方面作為電視媒體,要盡力報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政令法令,滿足人民群眾對國內外大事和各方面發展的關心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尊重采訪對象,鏡頭多平視,對等交流,反映他們真實的內心情感世界,切不可想當然主觀行事,例如電視紀錄片《望長城》中對陜北民間歌王王向榮的尋找過程,客觀記錄,層層展開,編導沒有主觀注入自己的東西,而是忠實于生活,記錄了真實尋找的過程,把觀眾也吸引了過來,跟著鏡頭也去尋找。

二是要發揮主流媒體正面引導的作用,傳播正能量鼓舞群眾。也就是說要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有溫度的傳達給人民群眾,把最好的精神食糧活靈活現的奉獻給人民群眾,極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用帶著熱度的好新聞、好作品,用鮮活的先進經驗、先進人物來鼓舞人、激勵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講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故事。

三是多從群眾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我們知道,同樣一件事,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舊時候下雪了,財主宴客,秀才作詩道:大雪紛紛落地,官員接道:莫非帝王瑞氣,財主道:下它一年何妨,端飯的聽了接了句:放你娘的狗屁!同樣面對下雪,各人的心境是不同的。再比如看山。同樣是山。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又如日常采訪中經常遇到的開業,企業在開業儀式上最想宣傳的是自己的排場和場面,而群眾關心的是這家企業開業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實際用處,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從剛開始就把握好報道角度。新聞媒體就是要作好橋梁,讓群眾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時反映群眾的所思所想,反映群眾意見還要強調建設性的監督。從大處著想,向好處努力,在事關大是大非和原則問題上掌握主動權,幫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不造謠不傳謠,要堅守真,因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四是用“三貼近”的實際行動反對“假、大、空”等不良行為。在現階段新常態下,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精髓所在的群眾原則,不僅表現在旗幟鮮明的反對新聞宣傳工作中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樹立和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文風,用“三貼近”的實際行動反對“假、大、空”等不良行為。還要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理論武裝我們的思想,把貫徹好、落實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掌握其核心的科學觀、方法論。只有這樣,才能把“三貼近”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認識、關切和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思所盼;才能心甘情愿的為群眾腳沾泥、手出汗,真正了解到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求;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要;才能做到正如著名畫家石魯所言:“生活為我出新意,我為生活傳精神” 。

作為電視新聞宣傳工作者,我們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科學發展觀處理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積極踐行群眾路線,牢牢把握新聞宣傳中的群眾原則,樹立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新聞理念,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宣傳工作無論在多么復雜的形勢下都不會迷失方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工作中貢獻我們的才華和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讀本.劉建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7.

【作者簡介】

程曉輝,男,現任寶雞電視臺副臺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寶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電視新聞
從功能語用角度解析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策略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電視新聞慎用“諧音”詞
廣電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
試論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下的我國媒介審判現象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實踐看記者道德修養的五個層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建構
電視新聞也要有可“讀”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