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2017-06-15 10:32高峰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培育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高峰

本文為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黨建與思政、統戰課題(編號:DS201509Y)成果

【摘 要】 文章認為,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深化理論認知,這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思想基礎;二是增強價值認同,這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內在保障;三是切實規范行為,這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本質要求。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途徑

大學生法治信仰是指大學生認知法律存在的價值追求,集中表達了大學生對法律至上的信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后備力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理論認知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思想基礎

1、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法治價值觀是以一定的思想體系來體現社會主體的利益、需要、欲望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主客體在思想,情感和理性方面確立的價值標準與精神信仰。[1]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之一,與自由、平等、公正一起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有各自獨立的內涵,又是一個密切聯系的統一體,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的可靠保證。[2]與此同時,法治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本質的價值,它的基本功能是促進發展生產力,保證實現社會正義,在公平與效益的關系上保證二者的平衡發展。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的內在邏輯

首先,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素。法治的價值屬性在于一定社會的法律是對生產力和交換關系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定社會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確認,也是對社會主體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價值需求的維護和實現。[3]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法治內含的價值要素與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有著密切的聯系。其次,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載體。法治通過具體的法律法規對個人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引,直接影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同時,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成要素,法治的價值意義體現為依法確立和保障人民的廣泛的自由和權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治化建設。最后,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保障機制?,F代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必須獲得法治的保障。法律作為市場經濟生活的統治形式和調控手段,一方面通過制定法律設定市場社會運作的規則和原則,另一方面通過法律評價市場社會關系主體行為標準,使市場主體受到法律規范的制約。

二、價值認同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內在保障

1、健全大學生法治價值觀的教育機制

高等學校法治教育的價值導向,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既要講清楚法治價值的理論內涵、法治價值的運行機制,又要引導大學生明辨法治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困境。[4]因此,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需要著重把握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文化,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近年來一些高校采取的重大事項師生聽證制度、校務公開制度、廉政文化進校園等創新活動,切實推進了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法治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高校在積極培養一批法治觀念強、法律素養高、法律技能強的優秀教師的同時,要探索建立從司法部門聘請兼職法治教育教師的制度,還要重視輔導員、班主任、校園保衛老師在法學教育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增加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三是要堅持法律知識傳授和法治精神培育并重,把法律知識傳授作為媒介,把法治信仰培育作為目的的法律教育理念,豐富法學教育內容和形式,結合大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法律事件進行案例和情景教學,切實提高法律教學的實效。

2、健全大學生法治價值觀的宣傳機制

一是要發揮傳統校園媒體中的法治教育欄目的宣傳作用。充分利用校報、校園廣播、校園新聞網等校園媒體,旗幟鮮明地宣講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使高校師生形成高度共識并且共同遵循。二是要運用現代通訊技術手段,運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法治觀的網上傳播和宣傳力度。特別是引導在學生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團學組織的新媒體平臺,關注校園內外的法治熱點事件和問題,引導校園輿論形成校園良好的氛圍。三是要在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中宣傳社會主義法治觀。利用憲法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主要時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法治文化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提升大學生的法律信仰。

3、健全大學生法治價值觀的內化機制

要使個體將社會主義法治觀的價值認同并轉化為行為,需要經過一個接受和內化的過程。新時期,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由理想轉向現實,他們更為關注的是人自身的狀態和現實的利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逐漸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因此,深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觀的認同,必須緊密圍繞著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在利益認同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價值認同。首先,要從關心大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在高校育人的全方位過程中,特別是關涉學生權利義務的具體工作中,時刻要體現公平正義的法治價值,保障大學生正當的權利和合理的訴求。其次,要從關心大學生的學業入手。引導當代大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實踐技能的掌握,同時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三是要從關心大學生的就業入手。要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選擇實現理想和價值的崗位??傊?,深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觀的認同,需要從大學生的個人利益與生存環境中尋求切入點,兼顧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社會利益,同時尊重和關心大學生的個人利益。

三、規范行為是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本質要求

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信仰的培育,更重要的在于使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成為每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近幾年來,發生個別大學生違法的典型案件,甚至出現了藥家鑫殺人案、黃洋投毒案等嚴重的刑事案件,這反映出大學生法治信仰的知行不統一。行為規范的強化機制強調一方面是要對有違社會主義核心法治觀要求的行為進行抑制和批評,另一方面是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法治觀的高尚行為予以弘揚和褒獎。

首先,積極參加法治校園的建設。一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章程、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的建設。高校要堅持依法治校,與師生切身利益制度出臺要遵循公開民主的程序,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民主決策中的作用,確保學生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正當要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要拓寬學生自我管理的平臺和參與依法治校的渠道。要積極引導學生由制度規定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制度制定的參與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規范、自我服務。如近年來浙江高校學生公寓普遍采取的夜間限電限網、高校校園禁止違禁電動車行駛等制度,需要大學生從法治精神的高度理性看待這些制度,積極參與這些制度的制定,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

其次,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在校園內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運用社會熱點法律實踐,提升運用法律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大學生開展諸如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運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識,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法律援助、法律宣傳,投身法治建設的大潮,推進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踐行。

最后,在日常行為習慣中踐行法治精神。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在日常行為習慣中時刻要有遵守規則的法律意識。如在高校公寓管理中經常發生學生使用違禁電器的行為,個別行為還引發火災造成不幸事件,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將遵守規則的法治信仰內化于心,付諸于行。社會主義法治信仰的培育,必須將社會主義法治觀貫穿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做到知行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興海,遲慧.論大學生法治價值觀的培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2] 葉承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解讀之“法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3] 公培祥.社會主義核心觀研究叢書·法治篇[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4] 徐蓉.法治教育的價值導向與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5(2).

【作者簡介】

高 峰(1978-)男,甘肅靜寧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法律規制.

猜你喜歡
培育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中職學校學生社團加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途徑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