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全方位育人體系構建探析

2017-06-15 10:46李博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貧困生構建策略高職院校

李博

【摘 要】 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育人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的構建策略。要加大投入,完善全方位的貧困生育人體系;健全機制,開展多方面教育;以校園活動推動貧困生的能力提升;資助育人,做好樹立勵志典型工作。

【關鍵詞】 高職院校;貧困生;全方位育人體系;構建策略

貧困生群體是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所謂貧困生一般是指因家庭經濟困難,難以依靠家庭的支持而正常完成學業的高校學生群體。近年來,貧困生呈現出人數比例逐年增大,地區分布差異明顯等特點。因此,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點問題之一,并為社會所關注。研究高校貧困生群體的育人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育人體系現狀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高等職業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學生群體錄取分數線相對本科院校要低,學生素質相對來說較弱,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或偏遠山區,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的貧困生較多。據統計,本人所在學校2016年貧困生人數已經達到30.44%。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這一群體主要采取的政策是經濟資助為主,思想幫扶為輔,效果甚微。

高職院校貧困生群體相對于其他群體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家庭經濟收入微薄,自尊心強但缺乏安全感,精神壓力相對較大,思想負擔重,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貧困生的關注力度,加大對其投入力度。這種投入既包括物質投入,也包括精神投入。特別是在育人方面,要做到全方位。所謂全方位育人,是指學校及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主要包括學生綜合測評和獎學金評比、貧困生資助與勤工助學、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誠信教育、社會實踐等,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而對貧困生做到全方位育人,就是要求對貧困學生的培養與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物質方面,要注重其思想、心理等因素,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自立自強教育等,充分發揮合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克服自卑心理,促進其不斷成長,為社會多做貢獻。

二、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育人體系存在的問題

當前,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育人體系還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如貧困生認定不夠準確、教育缺乏連續性,資助形式單一等。

1、重特困證明材料,輕實地調查

對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是助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對貧困生基本情況的把握與了解,同時也是制定獎助學金計劃、評審與發放獎助學金的依據,更為開展幫扶與教育工作奠定基礎。在大學生錄取通知書中,各高校都會附一張家庭困難登記表和助學貸款的相關說明,國家和學校的本意是想做好經濟有困難學生的調查工作,讓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能有機會上學。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些偽經濟困難學生混入到貧困生的隊伍當中,使本來就很有限的資助資源得到占用,導致高校很難判斷學生所提供證明的真實性。就成本考慮,高校很難到每個提供特困證明的學生所在地進行調查,這又給認定工作帶來了難度。

2、培養與教育出現斷層,缺乏連續性

對貧困生的教育與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貧困生自身的特點,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他們身上。然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即便是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進行深化,只是浮于表面形式,這容易給貧困生帶來很多困惑與誤解。對貧困生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如思想認識方面、心理方面、能力方面等,而這些教育也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跟蹤教育,保持教育的連續性。

3、重物質資助,輕精神育人

當前,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主要體現在常規事務上,比如貧困生的認定與信息整理、助學貸款的申請與管理、獎助學金的發放、勤工助學崗位的安排與管理等,而對貧困生缺乏人文關懷,特別是在心理健康、能力培養等方面。換言之,即重物質資助,輕精神育人。這樣便不能有效地幫助地貧困生成長,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心理、誠信、不知感恩等問題,造成精神上的貧困。這樣,物質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又帶來精神上的困惑。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容易使貧困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更加自卑,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資助育人”的理念是相背離的。

三、針對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的構建策略

現階段,隨著高職院校貧困生人數的不斷上升,貧困生的教育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關注。因此,構建全方位的貧困生育人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勢在必行。

1、加大投入,完善全方位的貧困生育人體系

高職教育的發展對國家和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生產生活、服務等高技能綜合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高職教育中,貧困生群體的教育問題也突顯出來。貧困生的教育需要國家、社會和高職院校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政策依據,并進行扶持,社會可以為貧困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就業崗位,高職院校要做到物質扶持和精神扶持相結合。所謂物質扶持體現在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把資金真正輻射到需要幫助的困難學生身上,并結合本學校自身情況,為貧困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勤工助學崗位,為貧困生在經濟上予以資助。同時,也要加大對貧困生的精神資助,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并設立專門的心理機構進行輔導與幫助,并進行跟蹤處理。

2、健全機制,開展多方面教育

全方位育人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健全機制,開展多方面教育,幫助貧困生解決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強的信念。

(1)人格教育。健全的人格對一個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貧困生群體由于受家庭條件的限制,他們往往在心理上會產生自卑,缺乏安全感。我們應有針對性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解決他們心理上的疑惑。一方面,老師要多關注,經常性對貧困生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需要發揮其他同學的力量,多與貧困生接觸,而不是排斥與他們交往,通過同學之間的關懷,來讓貧困生感受到溫暖。

(2)感恩教育。相對于普通學生來說,貧困生得到社會的恩情要多一些,更應該懂得感恩??梢酝ㄟ^一系列活動來強化感恩意識,如主題班會、相關教育活動等引導貧困生學會感恩,在感恩中成長與成才,樹立回報家人,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意識,并化為自覺行動。

(3)誠信教育。一個人的誠信是這個人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體現,貧困生更應誠信地面對各種資助措施,懂得權利和義務的對等,依法還貸,誠信還貸,形成人人講誠信的校園氛圍。

3、積聚力量,以校園活動推動貧困生的能力提升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貧困生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補充。通過一系列校園活動,比如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有利于貧困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人際溝通與交往能力、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貧困生綜合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使校園活動成為育人工作的有效載體。

4、資助育人,做好樹立勵志典型工作

對貧因生進行勵志教育,有利于幫助其樹立自尊性、自信心和遠大的理想抱負。因此,高職院??梢酝ㄟ^開展“勵志成才”的相關活動,從貧困生的身邊挖掘典型,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感受到成長成才的重要性,用身邊的例子來感染和激勵自己,并化為自覺行動,在行動中樹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當前,我們要強化對貧困生的育人工作,以解決其經濟困難為基礎,結合其成長成才規律,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將物質育人與精神育人相結合,構建全方位的貧困生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 黃碧峰.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構筑[J].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2] 莫欣妍.關于高職院校構建貧困生資助育人模式的思考[J].湘潮,2015(8).

[3] 陸亞玲,唐開鵬. 談高職院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幫扶對策[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

[4] 朱榮,鄭雪,莊雪云. 高職院校貧困生教育資助機制的構建與完善[J].產業與科教論壇,2015(14).

[5] 屈炳昱.高職院?!百Y助育人”模式探討[J].新西部,2014(11).

[6] 符立志,王英霞.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貧困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5(11).

【作者簡介】

李 博(1981-)女,漢族,遼寧錦州人,遼寧醫藥職業學院思政部教師,講師.

猜你喜歡
貧困生構建策略高職院校
貧困生的隱私與尊嚴亦當細心呵護
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對策
淺議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大學用話費查“裝窮”貧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資格
莫與貧困生“搶飯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