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親近又疏離的美國舊夢

2017-06-19 16:12楊元
電影評介 2017年7期
關鍵詞:大團圓歌舞片愛樂

楊元

《愛樂之城》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主演,是一部歌舞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在夢想之城洛杉磯發生的愛情故事,影片自發行以來,幾乎獲得了一邊倒的好評,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極大的成功,追平《泰坦尼克號》獲得了89屆奧斯卡金像獎14項提名,包攬了包括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在內的7項大獎,不僅獲得了許多重量級獎項,以3000萬美元的低成本獲得了近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一部在形式和內容上都無過多創新,既不深刻也沒有大制作的影片,何以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重豐收,除了熟知的歌舞、愛情和夢想,《愛樂之城》最吸引觀眾的是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同時感受到了拉康式的、強烈的親近與疏離感。

一、 雙重結構:在“沒落”中談論沒落

影片中有大量長鏡頭的使用,與蒙太奇不同,長鏡頭的使用多是為了表現真實感,在一部夢幻式的電影中大量使用長鏡頭,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真實與夢幻,到底什么是導演想要表達的。

影片的一大關鍵詞就是“致敬”,作為典型的好萊塢歌舞片,整部《愛樂之城》充滿了導演的迷影情結,致敬了包括《西區故事》《紅磨坊》《名揚四?!贰跺\色春城》在內的數十部好萊塢經典歌舞片,同時也致敬了好萊塢歌舞片的繁盛時代。據統計,各類歌舞電影的經典情節在影片中出現不下70次。擁有俊男美女,愛情、夢想和載歌載舞的形式,作為歌舞片,《愛樂之城》天然帶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優勢,成為一部受觀眾歡迎的電影并不是難題,難就難在講述男女愛情的歌舞片已經形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程式,影片需要怎樣做,才能在傳統套路中實現新意而又不破壞這份刻意營造的懷舊呢。

歌舞片代表一種“舊的”感懷,塞巴斯汀要堅持維護的爵士樂也是,在一部“舊式”電影中映射“舊式”音樂的繁盛、衰落與堅持,這是來自導演的自我表達,也是整部影片的基調所在。將懷舊作為符號深深烙印在電影上,但又不僅僅限于懷舊,爵士樂是隱線又是顯線,歌舞片是顯線也是隱線,二者都是“舊”的,沒有帶給人距離感,同時又在交替中令人陌生,因為畢竟離我們的日常有些遙遠了。二者雙線交叉,既讓人覺得舒適,又不令人過分熟悉,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為了讓劇情更具合理性也更流暢,女主人公的角色被定為演員,戲中戲,追夢人演追夢,一心想要拯救傳統爵士樂的男主人公塞巴斯汀和放棄學業來到洛杉磯追逐演員夢的米婭,一個想拯救舊式音樂,一個想成為影視明星,渴望重現好萊塢的舊日榮光①,與影片立意出現了部分重疊。

在沒落中談論沒落,觀眾感受到的不是惆悵和惋惜,看到的不是一種挽歌式的解讀,恰恰相反,整部影片充滿了歡歌笑語,充滿了追逐夢想的愉悅,甚至帶有夢幻的,在真實與幻境中穿梭。我們遺憾男女主人公最后沒有走到一起,電影和歌舞則帶著我們在幻境中走完了他們的一段人生?,F實往往不盡如人意,可并不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熱愛,電影結束,我們對陌生的爵士樂產生了親近感,雖然我們并不了解,對歌舞電影不感到套路化,雖然形式早已被我們熟知。故事最后告訴我們,爵士樂不會也沒有沒落,歌舞片當然也沒有,與其說是談論“沒落”,不如說是談論熱愛與希望,真實與夢幻,本來就不沖突,電影最終將這種無意識象語言完全傳達給觀眾。

二、 潑灑式的電影語言:色彩的濃縮與漸變

《愛樂之城》獲得了本年度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混音、最佳原創配樂的提名②,開場長達4分鐘的長鏡頭,場面調度之完整令人驚艷,這令人驚艷的開場致敬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柳媚花嬌》,時間產生了經典,也產生了陌生化。不僅僅是橋段和電影形式,影片在色彩與音樂的運用上也在經典中走出了自己的新意,整部影片運用了許多復古色調,一方面是為了回顧經典,另一方面是想讓色彩沖突達到最強烈效果。

電影將故事按季節分為四個板塊,冬—春—夏—秋—冬形成閉合的結構,使故事合圍成一個完整的年輪,四季以不同的色彩暗示了劇情發展,色彩對舞美的輔助可以說是達到了極致,首先是布景的色彩,本片整體色彩復古,鮮艷明麗,大膽強調人物主體用光,明麗的色彩往往最刺激感官,白天日照充足,即便是夜晚,星光璀璨,絲毫沒有夜色帶來的黑暗,影片還善意運用飽和的大色塊和陰影表現人物心境,在塞巴斯汀同米婭過生日那一段,二人談論真正的夢想并發生沖突時,米婭和塞巴斯汀分別處在光與影兩處,大塊的綠色將他們分割開來,表現了人物思想的變化與沖突。

演員服裝的出彩也得益于色彩的灌注,不同階段強烈的撞色進入到歌舞片段中,搶眼且不突兀。前期色彩飽滿跳躍,體現與室友參加晚宴一節,四位身著艷色禮服裙的年輕姑娘在酒會和街頭放肆歌舞,雖然明天也許還沒有著落,可又有什么關系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年輕有夢的洛杉磯,后期色彩漸漸走向沉穩,從演員服裝變化體現在女主角身上,經歷了一個濃烈到淡雅的過程,從明黃、祖母綠的連衣裙,到最后一次試鏡淡藍色毛衣,再到女主角意外進入男主角的爵士酒吧,身著黑色禮服裙的米婭安靜坐在臺下,不同于第一次的酒吧相遇,燈紅酒綠,爵士吧里閃著藍色的光,這時鏡頭突然切換,帶著觀眾進入幻境,在最后的脫離現實中男女主角走完了一生,我們似乎可以捕捉到梵高、莫奈、雷諾阿這些以用色大膽創新的畫家的影子,夢有色彩,現實也很美。

高度濃縮的明艷色彩,像是濃縮在在男女主角身上的洛杉磯和千千萬萬的逐夢人,有人說這不是男女主角的故事,而是一個城市的、屬于洛杉磯的故事,不那么飽滿的顏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真實且不可或缺。電影語言的眾聲喧嘩,由歌聲也由色彩展示,這黑白歌舞電影時代的缺憾,在色彩的沖撞、漸變和音樂的高低起伏中,不通過對話,影片完成了潑灑式的語言表達。

三、 熟悉中的陌生化:大團圓與反大團圓的亦夢亦幻

如果說《愛樂之城》的開場舞令人驚艷,那結尾的舞臺切換則令人驚艷之后久久回味,反復咀嚼。

絕大多數歌舞片都是喜劇,《愛樂之城》也是。男女主人公最終走到了一起,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歌舞片中的慣用橋段,以至于約定俗成,然而這個時代的觀影人雖然渴望大團圓結局,卻又排斥著大團圓結局,圓滿的大結局,不免使電影落入庸俗,優質的電影應避免庸俗的大團圓,更關鍵的是,大團圓對現實的過分美化容易使人生出虛假之感,容易使人厭煩,電影是讓人做夢但不騙人,是現實的升華但不諱飾,導演選擇巧妙地將團圓與反團圓融入一個場景,通過舞臺劇的形式將其合理化,歌舞的形式使鏡頭的切換不至于突兀,舞臺可以不要求絕對的真實和邏輯,可以要求時間無限期停留。

《愛樂之城》秉持了好萊塢歌舞片一貫的創作套路,俊男美女在小小的意外中相遇,從小小的誤解與分歧開始,因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之后產生愛情,有甜蜜也有爭吵。隨著情感的變化帶來相應的歌舞,將觀眾帶入一個又一個美輪美奐的情境中,直到結尾前,影片都停留在觀眾的觀影舒適區里。影片的最后,男主人公如愿開了屬于自己的爵士樂酒吧,酒吧的名字是來自米婭設計的LOGO,米婭無意中的闖入,如同多年前闖入塞巴斯汀兼職的酒吧,爵士樂在塞巴斯汀的手下緩緩流出,將我們帶入到了夢幻中的大團圓,因為包裹在幻境和音樂中,這份情緒作為團圓顯得輕盈,作為缺憾又不顯得沉重。電影結尾更像是一種拉康式的、對夢想和愛情的解讀:在男女主角的對視中,通過歌舞劇的形式回到最初,想象“如果”的結局,使滿足感大大高于遺憾,反大團圓不僅僅是為了求新求異,也是反求全責備,還可以理解為重現輝煌之不能,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重要的是個人獲得了滿足,無論是電影中的追夢人還是作為個體的導演和觀影者。

毫無疑問,歌舞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它真的不再屬于這個時代了嗎?可以肯定的是,時代并未遺忘歌舞片,導演致敬經典,觀眾高度接受,正如歌舞片的產生于最初人們對電影探尋的重合,歌舞片的形式和它所表達的東西都成為了經典,卡爾維諾說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作品,因為“經典是一種著作,它永遠不會完結它所要訴說的東西?!盵1]從劇本來看,《愛樂之城》十分老套,相比較出彩的歌舞、配樂甚至于色彩,故事情節有些單薄,所以面對鋪天蓋地的贊揚,也有評理認為該片獲得的榮譽有過譽之嫌,男女主演都不是專業的歌唱和舞蹈演員出生,舞蹈和演唱都沒有達到專業水準也受到質疑,但這不正是《愛樂之城》要表達的嗎?爵士樂不會完結,歌舞片也不會,歌舞電影最熱烈、最表象地表達了愛情和夢想,也最溫柔地關照了現實,所以關于它的訴說永遠也不會完結。

結語

“La La Land”,是洛杉磯的另一個名字,還有一層意思是夢想的浮華之地,很遺憾《愛樂之城》的翻譯并沒有達到完全的信、達、雅,就如夢想很難捕捉和表達,老套的故事包裹著老套的主題之所以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因為經典里有人們舊日的夢。這也是電影在本土收獲了巨大好評的重要原因之一。好萊塢的繁盛時代無疑代表了美國的繁盛時代,美國夢主題在美國得到的巨大認同通過影片的接受語言得到了展現,致敬經典也是致敬和渴望繁盛的時代,看似不可控的無意識語言,實則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意)伊塔洛·卡爾維諾.為什么要讀經典[M]//卡爾維諾經典全集(第十冊).黃燦然,等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2:188.

猜你喜歡
大團圓歌舞片愛樂
四年后再見
與昇和影音同行,服務上海愛樂者 專訪樂頌坊卓亦豐
“大團圓”真的是“說謊的文學”嗎——中國古典戲劇中的“悲終于樂”結局探究
論戲曲“大團圓”敘事范式的多重內涵
《馬戲之王》:好萊塢歌舞片回春
淺析好萊塢歌舞片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淺談歌舞片《愛樂之城》的成功
2013年“石獅愛樂杯”全國個人賽6局
依托“愛樂”平臺 提升專業素養——記浙江省奉化市中小學音樂教師“愛樂”俱樂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