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時代寶興的文化與社會

2017-06-27 08:14段渝毛艷梅
中國西部 2017年6期
關鍵詞:石棺土坑隴東

文/段渝 圖/毛艷梅

青銅時代寶興的文化與社會

文/段渝 圖/毛艷梅

寶興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青衣江上游,東鄰蘆山,南毗天全,西連康定,北接小金,東北與汶川交界,全境群山疊嶂,河谷深切,是古代青衣江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和考古發掘資料,古代寶興是徙人的主要分布地域,以寶興為中心,形成青衣江流域徙青銅文化區,包括近鄰的天全并波及大渡河流域今四川石棉縣和漢源縣等地,在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

徙都故址

徙,音斯,在古文獻里又寫作斯、斯榆、斯都?!妒酚洝の髂弦牧袀鳌酚涊d:“自巂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筰都最大?!贬闩c笮都相鄰。在漢武帝元鼎六年設置的沈黎郡所轄之縣中,目前可以知道的有青衣、嚴道、徙、牦牛四縣,徙為其中之一,東漢、蜀漢因而不改,晉時改名徙陽。據文獻和學者考證,漢代徙縣故址在緊鄰寶興的四川天全縣始陽鎮。結合考古資料分析,今天全、寶興一帶都是徙人的分布區,與天全、寶興相鄰的大渡河流域的石棉和漢源也是徙人的分布區,而文獻所載漢代居住在今四川涼山州西昌一帶的徙人,原來是從天全、寶興遷徙而去的。

徙人是羌族的一支?!独m漢書·郡國志》“蜀郡屬國”下載:“漢嘉,故青衣?!薄端洝で嘁滤ⅰ份d:“(青衣)縣,故青衣羌國也?!薄度A陽國志·蜀志》說漢初呂后時“開青衣”,即包括徙在內。同書又說武帝天漢四年于故沈黎郡置兩部都尉,“一治牦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漢民”,徙屬外羌之列,應為牦牛種青衣羌,所以青衣江又稱為羌江。

徙人青銅文化的考古發現

青衣羌古街

徙人青銅文化的遺存主要發現于位于青衣江流域的四川寶興縣,重要的發現有寶興漢塔山、寶興隴東和寶興縣城關及城郊等三處墓地,另外在屬于大渡河流域的石棉縣和漢源縣也各有一處墓葬群發現。興縣城西八公里的瓦西溝口發掘了7座石棺墓,出土器物20余件。這批墓葬無底有蓋,分布密集,其中5座為西漢時期的石棺墓,出土銅劍、銅小刀、海貝等;另2座為東漢時期的石棺墓,出土鐵刀、鐵鐮、鐵鉤等 。

◆ 四川寶興縣隴東石棺葬群

四川寶興縣隴東鄉老楊村是西鄰青衣江的一片臺地,1985年,四川省文管會和寶興縣文化館在該處發掘了103座古墓葬,其中有石室墓11座,磚室墓14座,磚石墓14座,土坑墓62座,土坑木棺墓1座,甕棺葬1座。這批墓葬分布密集,排列錯亂,葬式基本為仰身直肢,有少量屈肢葬,出土的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骨器幾類,陶器有飾螺旋紋的雙耳罐、乳突罐、鼓腹罐、釜等;銅器有釜、盤和一些小飾品;鐵器有劍、矛、小刀等。發掘者認為這批墓葬的時代約在東漢時期 。

◆ 四川寶興縣城關及城郊墓葬群

1973年至1976年,寶興縣文化館在寶興城關及城郊發掘了5座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青銅器,有劍、刀、鏃、鍪及扣飾等裝飾品,發掘者認為墓葬的時代應為西漢初期 。

◆ 四川寶興縣瓦西溝口墓葬群

20世紀80年代,寶興縣文化館在寶

◆ 四川寶興縣漢塔山土坑積石墓群

1991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單位在雅安市寶興縣城西北約20公里的隴東鄉漢塔山發掘了65座土坑墓。這批墓葬均系小形土坑墓,布局密集,規格相近,無棺無槨,墓表積石是這批墓葬主要的特征。墓室不夯不筑,尸骨與遺物直接放入墓穴內,以土石回填至坑口,再以石塊堆積于墓表。葬式主要為仰身直肢葬,有個別的二次撿骨葬和屈肢葬。共出土陶器 164件,銅器 253件和少量石器、裝飾品等。陶器以深腹罐、圜底釜為主,有單耳罐、碗、盞、杯缽等;銅器有劍、矛、戈、刀、鏃、盆、鍪、鑿、帶鉤、鏡、馬節約、輪形飾、泡釘等。發掘者認為這批墓葬的時代“當屬戰國中期至晚期,其下限也可能延至秦?!?/p>

①辮索紋單耳銅鍪

②四耳銜環青銅洗

④山字格螺旋柄青銅劍

③瓏東石棺墓葬分布圖

◆ 四川漢源縣大窯石棺葬

1979年,漢源縣文化館在漢源大樹堡大窯發掘了1座石棺葬。該墓葬用若干天然板巖片砌成墓室,墓室無底有蓋,尸骨不存,故葬式不明。出土陶器有鼓腹平底罐與單口雙聯罐。發掘者認為該墓的時代“約當中原的秦漢之際或更早一些?!?/p>

◆ 四川石棉縣永和鄉土坑墓

石棉縣永和鄉墓群位于大渡河南岸的一處臺地上。1993年,四川省文管所和石棉縣文管所在該處發掘了3座土坑墓。墓葬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都是單人葬,有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兩種葬式。出土器物150件,主要有陶器、銅器、骨器等。陶器有碗、罐、釜等;銅器有劍、矛、鉞、刀、鏃、錐和泡釘等裝飾品。其年代,發掘者認為這批墓葬的時代“屬戰國中晚期”。

徙人文化受巴蜀文化影響深刻

⑤陶器

寶興徙人故地青銅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墓葬為石棺葬和土坑墓,其中土坑墓的數量多于石棺葬,但土坑墓中出土的器物與石棺葬中出土的器物完全一致。這種現象不但在徙故地存在,在西南夷地區許多石棺葬分布區也同樣存在,如云南巧家縣城、劍川鰲鳳山、昌寧墳嶺崗等處墓葬。徙故地出土的器物以銅器中的三叉格劍、曲柄劍、泡釘、短柄鏡、輪形飾和馬具和陶器中的雙耳罐最有地方特點,特別是寶興隴東出土的帶有三短足和牛羊頭附加堆紋的雙耳罐,不同于其他地區,地方特色最為突出。徙故地的這種以三叉格劍、曲柄劍、泡釘、短柄鏡為主要元素的青銅器組合在川西山地、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也普遍存在,反映出寶興徙人與西南廣袤區域內的各種青銅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迄今在徙故地發現的幾處墓葬群除發掘的規模都不大,最重要的是寶興隴東和漢塔山兩處。這兩處墓地的墓葬雖然分布較為密集,但少有疊壓打破關系,說明墓地的使用時間不長,而在西南夷地區大型墓地中的墓葬是否存在密集的疊壓打破關系與該族群的生業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凡從事農耕的定居族群其墓葬的疊壓打破關系都十分復雜,如滇和勞浸、靡莫之屬;而凡從事游牧或半農半牧的族群的墓葬則疊壓打破關系很少,究其原因是這類族群的生業方式決定了其不斷的遷徙和流動。這與《史記》所記載的“自巂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笮都最大;自笮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是可以相互印證的,寶興隴東墓葬中出土的陶器上裝飾牛頭、羊頭的風格也反映了他們所從事的生業實況。徙故地的墓葬在規模上基本相同,沒有發現大型墓葬,說明這些族群的社會分化尚不明顯,只是一些從事半農半牧生業的小部落,從墓葬中出土較多的巴蜀柳葉形劍考察,徙人受蜀文化的影響較為深刻。

考古資料表明,東周至漢代的徙人部落,過著一種混合型經濟的生活,有的時候畜牧程度非常高,而社會分化極不明顯,屬于較為平等的社會。例如,在寶興漢塔山戰國積石墓群,65座墓葬中有39座出土青銅武器。這一族群實行族葬的公共墓地,多使用巴蜀式樣的武器,顯示出巴蜀文化的影響。墓葬廣泛殉葬動物、紡輪、毛線、皮毛制品,顯示出畜牧的生活形態 。這一社會廣泛隨葬的畜牧產品、武器,表明他們是武裝化的游牧人,族葬表明血族紐帶的發達。墓中也出土陶器,說明是一種半定居、半移動的混合型經濟。沒有發現墓葬規格的明顯差異,也沒有意識形態物化的神圣象征,表明這是一個依靠血緣組織為紐帶的平等社會,而非依靠暴力或意識形態整合的復雜社會。

(責任編輯/文風 設計/毛豆)

猜你喜歡
石棺土坑隴東
村頭的土坑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隴東能源大數據中心
不同種植區隴東苜蓿營養價值的比較研究
小兔的報答
Who Designe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朝陽龍城區出土的遼代石棺——兼談遼代朝陽地區佛教的發展
隴東黃土高原軟棗獼猴桃栽培技術
“自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