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例導管內癌組織形態觀察及發病年齡分析

2017-06-27 00:54徐晶晶朱士俊李建宇
黑龍江醫藥 2017年12期
關鍵詞:內癌年齡組浸潤性

王 飛,徐晶晶,朱士俊,李建宇,朱 淼

(1.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天津 300162;2.解放軍301總醫院,北京 100853;3.武警后勤學院藥物化學與藥物分析教研室,天津 300309;4.徐州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江蘇 徐州 221004)

乳腺癌根據是否浸潤到間質,可分為浸潤性癌(invasive carcinoma)和非浸潤性癌,其中的非浸潤性導管癌,也稱導管內癌、導管原位癌,指導管腺上皮癌變,癌細胞僅限于導管內,沒有浸潤到間質。導管內癌的組織形態多種多樣,本文將就此進行研究,并探討導管內癌在各年齡組中的發生率是否有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資料完整的確診導管內癌標本33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50.9歲,按年齡分組,標本來源于手術及穿刺標本。

1.2 方法

常規HE染色:33例標本進行常規石蠟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免疫組化染色:(1)P63,產品編號:MAB-0365;(2)SMA,產品編號:MAB-0456。所選抗體均購自福建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ABC法染色,P63以胞核棕色為陽性反應,SMA以胞漿棕色為陽性反應。

統計學方法采取卡方檢驗,應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

表1 各年齡導管內癌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導管內癌的形態學觀察

傳統的組織學分型將導管內癌分為乳頭型、低乳頭型、篩狀型、粉刺型及實性型。本研究33例導管內癌中,乳頭型2例(6.1%),低乳頭型4例(12.1%),篩狀型4例(12.1%),粉刺型8例(24.2%),實性型15例(45.5%)。

乳頭型導管內癌(papillary intraductal carcinoma):增生的癌細胞形成明顯的乳頭狀結構,核大深染(圖1)。低乳頭型導管內癌(low papillary intraductal carcinoma):單純的腺上皮增生癌變凸向導管腔內,似乳頭樣,但不伴有纖維結締組織間質,且因上部生長較快形似蘑菇(圖2)。篩狀型導管內癌(cribriform intraductal carcinoma):癌細胞增生成形態規則的圓形篩孔(圖3)。粉刺型導管內癌(comedo intraductal carcinoma):增生的癌細胞層數不等,細胞單一,中心部癌細胞壞死形成粉染無結構物質,可伴鈣化(圖4)。實性型導管內癌(solid intraductal carcinoma):腺上皮癌變增生,大小不一,細胞界限清楚,充滿管腔(圖5)。鏡下觀察:同一標本可有多種類型,各類型分界并不清楚,導管內癌與導管內乳頭狀瘤及浸潤性癌有時很難區別,需借助免疫組化觀察。

2.2 免疫組化觀察

P63及SMA標記肌上皮,免疫組化顯示導管內癌肌上皮圍繞在管腔周圍,管腔內不見肌上皮細胞,出現微浸潤時(micro-invasion carcinoma)浸潤部分的肌上皮細胞缺失(圖6~圖8)。

2.3 各年齡組導管內癌發生差異分析

0個單元(0.0%)具有小于5的期望頻率。各年齡組導管內癌發生的理論數(Expected)為8.3,χ2=4.455,按自由度=3,P=0.216,可認為各年齡組導管內癌發生率相同。

圖1 乳頭型導管內癌(×400)

圖2 低乳頭型導管內癌(×400)

圖3 篩狀型導管內癌(×400)

圖4 粉刺型導管內癌(×400)

圖5 實性型導管內癌(×400)

圖6 導管內癌()和微浸潤()(×400)

圖7 P63免疫組化結果導管內癌()和微浸潤()(×400)

圖8 SMA免疫組化結果 導管內癌()和微浸潤()(×400)

3 討論

導管內癌屬于非浸潤性癌,但被認為是浸潤性乳腺癌的癌前病變[1]。導管內癌有多種形態,部分導管內癌可伴有微浸潤,因此,在診斷導管內癌時,一定要多取材、多切片全面觀察,必要時借助免疫組化標記肌上皮及基底膜[2]。如果鏡下觀察到如下現象時應警惕微小浸潤癌的存在:(1)導管內癌體積大;(2)癌周邊界不整齊,有出芽現象;(3)癌巢周有衛星灶;(4)粉刺型導管內癌;(5)主間質分界不清。導管內癌出現壞死及微浸潤提示預后較差[3-4]。

文獻報道乳腺癌好發于40~49歲女性[5],本研究結果各年齡組導管內癌的發生率并無差異,可能是與所選樣本量差異。

總之,導管內癌取材及觀察一定要全面細致,以防漏診。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R].Bethesda:NIH State-of-the-Science Conference,2009.

[2] TROXELL M L,MASEK M,SIBLEY R K.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papillary breast lesions [J].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2007,15(2):145-153.

[3] OKUMURA Y,YAMAMOTO Y,ZHANG Z,etal.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 with microinvasion[J].BMC Cancer,2008,8(1):287-291.

[4] VERONESI P,INTRA M,VENTO A R,etal.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for localis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J].The Breast,2005,14(6):520-522.

[5] 付麗,傅西林.乳腺腫瘤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內癌年齡組浸潤性
乳腺導管內癌伴微浸潤的病理、超聲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乳腺導管內癌微浸潤的危險因素分析
乳腺導管內癌30例臨床病理分析
浸潤性乳腺癌超聲及造影表現與P63及Calponin的相關性
對廣東省成年男子BMI指數的分析
2005年與2010年河北省經濟較好與經濟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較與分析
浸潤性肺結核臨床治療轉歸與MSCT特征變化分析
觸診陰性乳腺癌的影像與病理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治現狀及進展
結直腸黏膜下浸潤性腺癌活檢病理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