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文學總體特色比較芻議

2017-07-04 08:44孟冬永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比較特色

孟冬永

棗莊學院

摘要:長期以來,中日兩國文學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但由于兩國地理風土、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差異,各自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風格。本文從五個方面對中日文學的總體特色進行了概括總結,明晰了兩國文學在文學觀、審美意識等方面的差異,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兩國文化底蘊的理解。

關鍵詞:中日文學;特色;比較

眾所周知,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但我們的鄰國日本早在1968年就由小說家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大江健三郎又于1994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梢哉f,近代以來日本文學比中國文學更早地走向世界,并得到了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的認可。然而若論兩國文學的歷史,則中國文學史源遠流長,對比之下日本文學史較短。歷史上,日本文學曾深刻并長期地受到中國文學的影響,如日本最早的漢詩集《懷風藻》非常重視詩的教化思想和功利價值,反映了儒教思想對其的強烈滲透。唐詩曾經一度被傳誦于日本社會各個階層。但近代以來的中國文人在文學運動、文學觀念、創作手法等方面又主動學習東瀛,促使了中國傳統文學向新文學轉變。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兩國文學由于地理風土、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差異,形成了各具鮮明民族特色的文藝風格。

一、中日文學總體特色

(一)中國文學強調“文以載道”,強調政治和文學的統一;而日本文學則游離于政治,具有超政治傾向

在中國,儒家思想的積極入世精神與社會政治生活密切關聯,體現出正道直行、愛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屈子作品中激蕩著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至情,司馬遷“發憤”而作《史記》,杜甫苦吟的“詩史”,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都是中國強調政治和文學統一的特性的表現。

而日本文學偏向唯美,多超然于社會與政治之外,無關階級斗爭,比較私人化。譬如私小說一度成為日本近代文學的主流,代表作品有島崎藤村的《新生》、葛西善藏的《悲哀的父親》、志賀直哉的《在城崎》等。旅日作家李長聲認為私小說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草創期占據了中心位置,并一直控制著日本文學史以及作家、讀者的文學概念(李長聲,2015)。

(二)中國文學是理性文學;而日本文學更傾向于感性

在中國,儒道兩家樹立了傳統的理性精神。如《論語》中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耳”,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是見微知著的例證。中國古典文學家情文并茂、重在說理的策論、政論、諷諫書等文學作品,對封建統治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如漢代賈誼、宋代“三蘇”的論說文章,談古論今,縱橫評說,筆力雄健,氣勢超卓,為人津津樂道。

對照下日本文學更傾向于感性,隨筆、和歌、日記文學等感性文學占了主流。比較重視內心的感受,具有濃厚的感性主義特色。例如日本詩集《小倉百人一首》的題材即以吟詠大自然的四季變換和男女間的戀情為主,描畫了賞景人心境的微妙變化和相戀男女之間心靈深處的情感漣漪。

(三)中國文學達觀、豪放;而日本文學更具有感傷性

儒家的入世哲學和教化觀念給中國文學帶來了政治熱情、進取精神和社會使命感,而道家的人生觀,形成了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放任不拘的傲世情懷,使得中國文學更為達觀、豪放。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毛澤東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無不斗志昂揚、激情澎湃、縱橫捭闔、一瀉千里。

而日本文學更具有感傷性。日本列島災害頻發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佛教無常觀對日本人思想的不斷滲透,使得日本民族性格反映在文學表現上的感傷性和纖細性是非常強烈的。從《源氏物語》到川端康成,即便村上春樹這樣的小資派作家,莫不是打造、把玩悲傷,以悲為美。再如日本平安末期的悲情英雄源義經,他的故事一再被古典文學作品和古典蕓能所渲染描繪,成為日本人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

(四)中國文學之美更具陽剛之美;而日本文學的美更具陰柔之美

中國文學是充滿陽剛之氣的,形成了陽剛、壯麗、雄健、豪放、粗礪、風骨等為主體的審美觀念(黎躍進2009:80)。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詩句,高度概括了戍邊戰事之頻繁、戰斗之慘烈,也抒寫了戍邊將士的堅定誓言和戰斗必勝的豪情壯志。而日本文學總體的文風優雅沉靜,表現出一種哀艷美?!对词衔镎Z》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篇章結構、景物的安排等方面都蘊含了一種柔和、含蓄的女性化的美感,體現了日本文化陰柔美的審美價值取向。

(五)與中國文學比較,日本文學更注重余情

受禪宗的影響,日本文學作品非常注重余情余味。余情文學的代表非俳句莫屬了,如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就是通過閑寂的獨特表現力來產生藝術的風雅美的:寂靜古池畔,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細細品味,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韻和清寂幽玄的意境氤氳而來。

二、總結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雖一衣帶水,隔海相望,但兩國文學由于地理風土、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差異,形成了各具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風格。分析在文化影響下的兩國文學的差異,對我們以后閱讀日本文學作品,加深對中日文化的差異和日本國民精神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長聲.被中國人誤解的私小說:為何長期統領日本文壇[N].東方早報,2015-08-22.

[2]黎躍進.中日文學特質宏觀比較[J].日本研究,2009(1).

猜你喜歡
比較特色
時代特色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