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熟語與對外漢語教學

2017-07-04 16:33唐付宇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偏誤分析教學建議

唐付宇

東北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摘要:熟語是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詞匯,可以用來表達豐富的感情和思想。同時,漢語熟語經歷長期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背后隱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以及熟語結構靈活性和語義變異性等特點,留學生在漢語熟語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很多偏誤。本文通過偏誤分析理論分析熟語教學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展開討論。

關鍵詞:熟語教學;偏誤分析;偏誤原因;教學建議

一、漢語熟語的特點

熟語是現代漢語詞匯系統中及其特別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笆煺Z”一詞不是中國的本土發明,它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俄國翻譯引進過來的。武占坤在他的《中華諺謠研究》一書中說到:“熟語一詞人們對它卻不熟悉,作為詞匯學上的術語,他是五十年代末,才由俄國的‘φpa3 eoⅡoTh一詞翻譯引進的,人們熟悉的是‘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這些漢語固有的稱謂。這些語言現象成因相同,語貌類似,共性很大,像一個家庭中的同胞兄弟?!雹俑黝愂煺Z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相互聯系,又有各自獨特的特點。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熟語的偏誤分析

(一)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義偏誤

熟語作為漢語詞匯的一部分,是基本義和色彩義的統一體。下面,我們就探究一下漢語學習者理解和學習熟語的理性意義(概念義)和色彩意義時常常出現的偏誤。

1.對熟語中理性意義理解存在偏誤

大部分熟語的含義并不是詞語之間的簡單相加,其字面意義與實際意義是不同的,大多數熟語是通過比喻、引申等手段體現其實際意義的。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知識和漢語知識功底,是很難將其兩種意義結合在一起的。如:

(1)幸好羅斯及時告訴我,我才沒有錯過這場音樂會,她真是放了馬后炮。

(2)我問的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一定一五一十地回答。

例(1)中“馬后炮”是指事情發生了才說,而句中意思則是表達音樂會開始之前,語義明顯錯誤。例(2)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顧一切或不問是非情由的去做某事,含有不計后果、蠻干的意思。句中理解錯了詞語意思,句法結構沒有錯誤,但是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該慣用語的語義。

2.對熟語中色彩意義理解存在偏誤

漢語熟語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也是留學生學習詞匯的重要部分。如果不去了解熟語所具有的色彩意義,就容易造成言語表達“事與愿違”的效果。如:

(1)我喜歡看電視、看書。所以我渴望過上游手好閑的生活,而且丈夫的工資也高。

(2)姑娘們都爭著參加這場晚會,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出洋相。

“游手好閑”形容游蕩懶散,喜歡安逸,具有貶義色彩,而例(1)中所要表達的是“我”的一種生活追求目標,不符合色彩意義。(2)“出洋相”的意思是在眾人面前大出風頭,基本義表達沒有錯誤,但是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在這里用來形容這些姑娘,很明顯感情色彩不符?!?/p>

(二)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法偏誤

熟語的語法功能比較復雜,在句中充當的成分更是千變萬化。留學生本來對于句中的語法成分判定就有一定的困難,加上熟語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加劇了熟語運用和學習的困難。因此,學習者在語法功能上產生偏誤是不可避免的。

1.詞性的誤用

詞性的誤用在熟語學習中主要存在于成語和慣用語中,這里主要是說到這兩類詞的詞性誤用。成語和慣用語主要有體詞性的和謂詞性的兩大類,體詞性的包括動詞性和形容詞性兩種,在句中主要充當謂語、定語、狀語、補語等。體詞性的主要是名詞性熟語,在句中主要充當主語和賓語。如:

(1)他每次都讓我請客,太鐵公雞了。

(2)我和我同屋相處很好,一開始就非常套近乎。

例(1)中,“鐵公雞”表示“吝嗇的人”是名詞性慣用語,在這里誤用為形容詞了。例(2)中的“套近乎”是動詞性慣用語,在這了把它誤用為形容詞性的了。

2.搭配不當

和一般詞語不同,熟語中的成語和慣用語再搭配上會有更多的限制,加上自身意義的雙重性,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中,會經常出現語法上的錯誤,產生一些不符合漢語邏輯的句子。如:

(1)我聽不清你說什么,交頭接耳地說吧。

在這句話中,“交頭接耳”是兩個人彼此湊近耳邊低聲說話,使用的主語應該是“我們兩個人”,而不是單說“我”,這樣就造成了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2)你不要費勁不討好我了,我不會替你向老師撒謊的。

“費勁不討好”本身就是謂賓結構的慣用語,后面不能跟賓語,所以這句話中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三)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用偏誤

在很多時候,留學生雖然掌握了熟語的詞匯意義,在語法結構上也不存在問題,可是造出的句子仍然表達不出說話者的意思,影響交際。例如:

(1)永君是我青梅竹馬的朋友,我們是鄰居,也是同學。

“青梅竹馬”是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適用于異性之間。而例句中的“永君”與“我”的朋友關系是同性之間的友誼,不能用該詞。這里沒有弄清該詞的典故意義,誤用了對象。

(2)老師,很抱歉,這次我沒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著瞧!

“走著瞧”是指過一段時間再下結論,表示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用于威脅、賭氣之后算賬。而句中意思是對老師表達自己下次考好的決心,明顯不符合語境和學生的身份,造成誤用。

三、熟語偏誤產生的原因

(一)從學習者自身因素來看

對于熟語的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學習目的、不同漢語水平的留學生對于熟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和掌握程度是有很大差異的。他們不同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會直接影響著學習熟語的水平。

第一,學習者對于古代文化知識了解較少。熟語很大一部分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其中蘊含的豐富古老的文化,很多源于神話故事、古典名著、古人生活生產經驗。所以,缺失古代文化知識,必定會給留學生學習、運用熟語帶來較大困難。

第二,留學生輕視熟語的學習和自身興趣的影響。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成年人,他們母語文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根深蒂固,這樣以來,就不利于熟語及其文化的學習,偏誤也就在所難免。

第三,留學生沒有找到較好的熟語學習策略。如果留學生在熟語學習中孤立的學習其表面意義,不注重聯系語境,就不會找到學習的正確方法,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就比較困難,偏誤就會不斷產生。

(二)從遷移角度來看

第一,母語知識負遷移。當留學生的母語與目的語的規則和形式有相似之處時,學習起來就容易些,如果差別較大,母語知識就會產生負遷移,阻礙目的語學習。熟語學習亦是如此,如果兩種語言在熟語結構規則方面有相似點,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如果相似點較少甚至沒有相似點,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

第二,文化負遷移。語言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等,而熟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詞匯,其中所體現的民族文化更加突出。成年人在留學生中占了大部分,他們在接觸漢語文化以前,已經存在母語的文化,受母語文化影響較深。因此,他們在學習熟語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時,就會受到母語文化的影響,產生阻礙,偏誤就不可避免的產生。

(三)從教材的角度來看

第一,對外漢語教學界對熟語教學不夠重視,也通常忽視對于教材的研究編寫;第二,在詞匯教學中,詞匯表中的熟語往往比較少,課文中的熟語也比較零散,沒有系統性;第三,當前漢語教材中的熟語翻譯水平良莠不齊,有些甚至會出現錯誤。這些問題都會增加熟語教學和學習的難度。

四、對外漢語熟語教學的建議

(一)提高熟語教學意識,加強熟語教學

要想更快更好地推進熟語教學,我們必須提高對熟語教學的認識。首先,對外漢語教學界提高熟語教學意識,加強熟語教學研究。其次,對外漢語教師自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真正重視熟語教學,積極尋找和探究熟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再次,提醒留學生重視熟語教學,不要刻意回避;運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提高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學習。

(二)注重熟語文化知識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熟語詞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漢語熟語作為漢語語言詞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只講解熟語的表層意思,對于留學生來說是很枯燥的,而且不容易記憶,結合深層文化內涵進行講解,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熟語的理解和掌握。

(三)創造熟語使用環境,結合語境進行熟語教學

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重大作用,在課堂上創設語境,讓學生造句練習,進行會話交際;其次,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把熟語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中去,進行精心設計安排,盡可能多地提供用熟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再次,充分利用社會語言大環境,鼓勵學生投入到漢語社會大環境中去,融入其中,增加學生自然習得機會。

(四)規范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質量,增加教材中漢語熟語的比重

首先,編寫教材時,應適當增加熟語的比重,對所學熟語做系統介紹,注重屬于知識體系的建立。其次,所選的應該是積極向上、格調高雅的熟語,應具有時代性,能夠代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那些內容比較落后、帶有迷信色彩的應該摒棄。再次,選用的熟語必須具有實用性,留學生使用頻率高、有價值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留學生交際的需要。

五、結語

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熟語教學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漢語熟語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教學是傳播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我們加強熟語教學研究,對留學生學習偏誤進一步探究,為留學生尋找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掃除漢語學習的障礙,更好的促進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等.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0.

[2]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194-212.

[3]宋月波.語境在對外漢語中的運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1):1.

[4]武占坤,張莉.論熟語的民族氣質[J].保定:河北大學學報,1991(4):1.

[5]馬國凡.慣用語的性質[J].語言文學,1980(1).

猜你喜歡
偏誤分析教學建議
外國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從話題一焦點結構審視連動式中的偏誤問題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理論研究
淺析泛義動詞“打”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沉淀溶解平衡”認知結構測查及其學習困難分析
動態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對于、關于”的偏誤分析
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偏誤分析的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