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介詞一詞多義的認知研究

2017-07-04 16:46張敏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6期

長安大學

摘要: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介詞的語言(prepo-sition-centered language)?;诖?,本文以介詞“to”為例,基于認知語法中Langacker的“射體(trajector)—界標(landmark)”理論,探究了其具體意義和抽象意義,并探究了其意義的拓展方式。

關鍵詞:To;一詞多義;射體—界標;具體意義;抽象意義

1987年,Langacker 提出了“射體—界標”的概念,來分析句子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在句子中受凸顯的成分往往是射體,它受到人們更多的注意,多為移動的,具體的,細小的容易聚焦的物體。而界標則是關系結構中用以作為參照點的物體,多為靜態的,大一些的物體。本文則沿用該理論探討介詞to的意義拓展方式。

一、介詞to的“射體—界標”探究

關于to的眾多釋義,不論表示的是靜態過程還是動態結果,射體和界標之間的互動關系都有以下三條規律。

規律一,射體和界標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二者本身不重合;規律二,射體有向界標位置移動的趨勢;規律三,界標是射體移動的目的地或是目標狀態。以上三條規律不僅適用于物質世界,也適用于抽象的認知領域。在物質世界里,它體現了物體的移動方向和過程。(本文例句均來自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P2124)

E.g 1. He is going to Paris.

在例句1中可以看出射體“he”還未到達界標“Paris”。其次,射體“he”移動的方向是朝著界標“Paris”的。此外,射體“he”的運動的終點也就是界標。故這一示例同時包含了這三條規律。而在抽象領域,“to”體現的是人的認知狀態的變化過程。

E.g 2. His expressions changed from amusement to joy.

在上述例子中,射體“amusement”和界標“joy”均表示人的情緒狀態,屬于抽象領域?!癮musement”是動詞“change”之前的狀態,而界標“joy”則是“change”之后的結果狀態。因此,我們可以推理得知,該例子中的射體和界標“原本是不一樣的情緒狀態,即二者之間有距離。其次,動詞“change”的趨勢是射體“amusement”沿著界標“joy”的方向,且動詞“change”的目標狀態是要達到“joy”。因此,這句話也同時包含了以上三條規律。當然,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同時包含這三條規律,但至少包含其中部分規律。

二、結語

綜上所述,介詞to既可以描述具體的物質世界,也可以描述抽象的認知世界。人們對于介詞to的抽象用法來自于對其具體的用法的日常經驗??傮w看來,具體意義和抽象意義相輔相成,形成了介詞to多層次的語義網絡,同時,也體現了多義詞詞義的拓展趨勢。

參考文獻:

[1]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315—320.

[2]《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M].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2009,4.

作者簡介:張敏(1993.01-),女,漢族,籍貫:陜西漢中,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