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農村信用社實體貸款投放乏力的思考與建議

2017-07-05 17:00楊波
商場現代化 2017年11期

楊波

摘 要: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實體貸款投放乏力、不良貸款持續攀升以及盈利能力連續下降等問題愈發明顯。究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自身的信貸基礎工作不扎實、信貸管理較為粗放、貸款質量較低以及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容錯和盡職免責機制不夠健全。因此,如何解決農村信用社貸款投放問題,規避信貸資產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則成為當前農村信用社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實體貸款投放;乏力;信貸投放建議

一、實體貸款投放乏力的原因分析

1.經濟下行、產業結構轉型調整對信貸投放影響較大。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伴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力度明顯加大,地方政府加快了落后產能(如水泥、采礦等)的行業退出。以陜西省某地區為例,原來的地方支柱產業煤炭出現產能過剩,從而導致當地的煤炭價格一路下跌,企業信用風險集中爆發,信貸投放明顯萎縮。加之當地農村信用社習慣了發放煤炭產業鏈方面的貸款,自身信貸基礎工作不扎實,涉農客戶儲備不足,導致信貸投放出現困難。

2.同業競爭也分流了一部分信貸需求。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影響,各金融機構客戶違約率普遍提高,各機構加大了對優質客戶,尤其是一些重信譽、講誠信客戶的營銷,通過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貸款利率等方式加大營銷力度,信貸資源在同業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部分地區的信貸需求被分流。如以陜西省為例,部分國有股份制銀行不斷在地市及縣域設點,逐步下放貸款權限,對當地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放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3.受信貸從業人員隊伍數量和質量的限制,貸款營銷質量不高。在信貸系統不健全、貸款五級分類流程復雜、辦理貸款所需的資料繁多、信貸人員數量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現有信貸人員疲于應付日常的事務,主動上門的意識有所淡化,等客上門思想有所抬頭,甚至在部分機構根深蒂固,從而制約了實體貸款的投放。

4.風險防控意識明顯提高。信貸投放放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部分機構無論管理層還是信貸人員風險防控的意識明顯提高。一方面由于管理層一心求穩,在對未來的市場走向不能精準把握的情況下,為有效防控風險,大多持謹慎態度,不愿投放貸款或者只投放強抵押類貸款。另一方面信貸人員受自身對風險把控能力的限制,對信貸投放沒有信心,不敢輕易投放貸款,導致信貸投放放緩。

5.考核辦法不能調動信貸人員積極性。一是部分機構考核辦法仍存在大鍋飯現象,造成信貸人員對可辦可不辦貸款盡量少辦或不辦。二是隨著新增不良貸款“零容忍”政策的執行,責任貸款追究力度不斷加大,部分信貸人員對于沒有十足把握的貸款、或者稍有風險隱患的貸款堅決不予投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實體貸款的投放。

6.客戶細分不夠。從調研情況看,大多數機構對于客戶細分不夠,只是籠統的以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對客戶進行分類,對目標客戶的實際信貸需求也不清楚。因此,在貸款營銷中覺得無從下手,找不到貸款投放的突破口。

二、對做好信貸投放工作的建議

實體貸款投放乏力的問題,已嚴重阻礙了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發展?,F就做好下一步信貸投放工作,建議從:樹立一個理念、建設兩個系統、完善三種產品和打造四大機制的工作舉措入手,穩步提升實體貸款投放步伐。

1.樹立一個理念:即要樹立“信貸為本”的工作理念。由于農村信用社所處縣域,自身品牌、產品、服務理念與國有和股份制銀行差距甚大,受制于多級法人體制、人才儲備的影響,中間業務是個短板,在當前和相當長時期內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經營模式不會改變,在利率市場化漸進、存款可以議價的情形下,尋找安全、效益良好的資金運用途徑將是農村信用社的主要工作。因此,在當下農村信用社收入來源渠道單一的背景下,要將信貸投放(含質量控制)作為機構自身的生命工程和吃飯工程,全員要提高對信貸投放的認識。要以“助推脫貧攻堅戰略”為契機,以開展“雙基聯動”工作為有力抓手,深耕當地信貸市場,做實信貸基礎管理工作。要摒棄“等客上門”的思想,牢固樹立“信貸為本”的經營理念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2.建設兩個系統:即加快建設信貸及風險管理系統和客戶信息管理與分析系統。在互聯網+時代,科技系統的支撐對于企業競爭的成敗尤為重要。制約或者說阻礙信貸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個方面就是信貸資產與風險系統不能適應新時期信貸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加快信貸及風險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要嚴格按照貸款相關規定,對貸款的整個流程,按照前、中、后臺分離的原則,實施全流程系統控制,堅決杜絕人情貸款、違規貸款現象的發生。目前,部分機構貸款的追責遭遇瓶頸和阻力,主要還是因為權責不清。由于部分責任貸款時間較長,受管戶信貸人員多次變更等因素影響,責任追究往往不能對責任主體進行量化處理,使得一些責任貸款在追責時草率處理甚至出現責任懸空。為此,只有通過重建和完善信貸資產及風險管理系統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農村信用社也要注意到另一個短板,那就是客戶數據分析能力。農村信用社掌握“三農”、小微企業的數據更加詳實和豐富,但是僅僅是做了信息的收集工作,也是最原始、最低級的工作,而沒有利用自身的人緣、地緣優勢,對掌握的客戶信息加以分析和利用,沒有根據掌握客戶的數據對客戶行為加以預判,分析客戶的需求,取得客戶的信賴。因此,農村信用社要積極打造客戶信息管理與分析系統,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動態分析和掌握客戶的行為及需求,并加以有效運用,這樣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3.完善三種產品:即完善面向農戶的“家樂卡”,面向工薪階層的“工薪貸”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小微貸”,做實縣域基礎金融服務工作。近年來,農村信用社之所以能在經濟下行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這與其支農、支小、支實的市場定位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需要農村信用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發展、豐富和壯大。一是提高“家樂卡”覆蓋面。家樂卡曾經是農村信用社引以為傲的拳頭產品,由于近年來部分基層農信社在客戶建檔、評級授信方面的工作停滯不前,甚至有的不進反退,導致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出現萎縮,家樂卡覆蓋面難以擴寬。為此,下一步,建議各級農村信用社要以“雙基聯動”工作為有力抓手,扎實開展農戶建檔、評級工作,嚴格按照評級授信,規范和完善家樂卡業務功能,不斷提高品牌認可度和覆蓋率,破解農戶貸款增長瓶頸。二是完善“工薪貸”產品。工薪貸產品一經推出,受到公職人員的一致好評,市場前景較為廣闊。但是,由于其還款方式較為集中,一般是按月或按季還本付息,客戶的還款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快速增長。因此,建議從工薪貸還款方式入手,來化解市場推廣難題。如可以適當延長還款期限、改革還息還本方式,采取按季還息,按年等額還本的方式,來進一步提高產品與客戶需求的對接程度。三是完善“小微貸”產品。各機構可以設置一定的授權范圍(如貸款500萬元以下),經辦機構通過收集和分析客戶歷史結算數據、報表數據以及第三方提供的數據,或者通過現場調查、走訪等形式,加大對客戶行為和需求的預判,來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客戶的經營情況,再通過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提高辦貸效率,做到有針對性的提供金融服務。

4.打造四大機制:即打造貸款公開受理機制、打造貸款績效考核機制、打造容錯和盡職免責機制以及打造不良貸款處置和追責機制。一是打造貸款公開受理機制。通過設立專用受理電話,不斷擴寬互聯網、手機、電話、微信等服務受理渠道,實行限時辦理和反饋,使客戶非常方便就可以提交信貸需求,以進一步提高客戶滿意度和使用粘性。二是打造貸款績效考核機制。要體現權責利的對等,要讓勇于付出、踏實肯干、精耕細作當地信貸市場的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圍繞對轄內農戶、個體工商戶、公職人員、小微企業的數據收集、評級授信、用信,申貸率、獲得率,貸款質量、收息水平等建立一套客戶經理績效考核系統,使客戶經理、基層信用社主任按貢獻取酬、按工作量拿工資。三是打造容錯和盡職免責機制。要體現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機構自身的人文關懷,既不能打擊信貸人員投放的積極性,也不能損害集體的利益。對每位客戶經理的資格、上崗條件作出要求,建立全省的客戶經理信息系統,對每位客戶經理的基本情況、任職經歷、所經手的信貸工作詳細記錄在案,終身可查,并以此作為以后本人工作調整、晉級使用、追責懲罰的重要依據。四是打造不良貸款處置和追責機制。要學習和借鑒兄弟單位好的做法,盡快完善本機構的不良貸款處置辦法,迅速打開不良貸款化解的困境。要建立分級監控、嚴格追究、經濟行政雙重追究機制,提高違規成本,使有關信貸從業人員不想、不愿、不敢、不能違規,塑造良性的信貸文化,為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莊許捷.農村信用社如何加強信貸管理的思考與建議[J].商, 2015,1(4):167-167.

[2]彭永杰.關于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5):42-43.

[3]莊許捷.對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5,1(15):83-8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