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研究

2017-07-05 07:42田秀瑛
經濟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抽樣調查面板數據比較

田秀瑛

摘要:發展養老服務業是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我國在“健康中國”建設任務中重點推進項目之一。文章通過對深圳市福田區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了福田區人口老齡化的結構和趨勢,使用面板數據檢驗了人口老齡化對政府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作用,并提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人口 老齡化 比較 抽樣調查 面板數據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率開始大幅度下降。通過人為控制人口快速增長的方式,我國逐漸緩解了人口總量過大、增長速度過快的問題。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衣、食、住、行以及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們的預期壽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老齡人口規模逐漸增大,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如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

如何實現民眾老有所養又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既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大緊迫的現實課題,也是一次提升基層治理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歷史機遇。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受到近40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人口結構完成了從“三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到“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轉變過程,走完了發達國家經過上百年時間才完成的向現代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過程。根據《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截至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占到總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經接近印尼全國總人口,超過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總人口數量。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人,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從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上看,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經濟建設尚未完成現代化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這與多數發達國家的“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現象存在顯著差異。2015年,我國人均GDP僅為8280美元,全球排名第73位,與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3.7萬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預計到2050年以后,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會保持在1億人這個規模上。在老齡化進程中,高齡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將對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與巨大的養老需求相比,我國養老服務供給嚴重不足。養老護理人員數量缺口達千萬。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不足100萬,持證上崗的人數不足2萬人。按照國際標準,3名失能老人應當配備1名護理人員,我國共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接近4000萬人,至少需要1300多萬養老護理人員;養老機構數量短缺嚴重,國內2014年收留撫養老年人口數量,僅相當于全國65歲及以老年人總數的2.1%,僅相當于全國失能老人總數的8.5%,急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構建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

(二)關注老年生活,完善養老服務,發展養老產業,是中央、省、市的政治要求

自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意見》以來,國家相繼頒布了諸多關于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改革的文件。如:2011年12月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4年1月民政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均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推進養老服務業標準化建設。2016年8月26日,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捌占敖】瞪?、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也成為今后15年乃至更長時期“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點,包含養老產業等在內的大健康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深圳市也相繼出臺了《深圳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意見》、《深圳市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資助試行辦法》等。

福田區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有著擔當改革試驗田,貫徹政策排頭兵的責任與義務。2012年福田區委、區政府出臺《福田區適度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4年開展了區重點改革項目——“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改革”,出臺《福田區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其中提出,養老服務業是多元化養老體系的延續和拓展,是以老齡服務事業為核心的產業。探索發展養老服務業,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業體制,完善養老服務業標準體系是福田區貫徹國家政策,完成省、市民生服務的必然選擇。

二、福田區人口老齡化的特征分析

(一)福田區人口老齡化概況與增長預測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狀態。國際上通常觀點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為了便于描述,本文以第一個標準為主,即將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10%作為人口老齡化的標志。

目前福田區人口出生率為7.86,死亡率為0.76,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為8.85%,距離老齡化的標準10%僅一步之遙。預計2020年60歲以上老人占比將達到12.52%,將正式進入老齡化階段。對比全國數據,截至2015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6.1%,福田區的“人口老齡化”比全國晚到了將近10年。

圖1為福田區人口年齡分布情況②,可以看到該區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其中25-29歲年齡組最多,構成了人口分布上的一個尖頂,20-34歲的中青年是人口結構的主體,隨著這部分人群的定居生子,10歲以下年齡組的人口也明顯增多。對比發現,60歲以上各組的人數都較少,而且相對穩定,但是60歲以下年齡組的人數逐漸增加,這部分增量將在不久的將來,構成養老服務的新增需求。

圖2是根據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測算的未來福田區60歲老年人口變化情況。由于60歲以下年齡組的人群逐漸老去,帶來的老年人口增量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2055年前后,老年人口的增速才會放緩,總數達到一個平臺期。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持續釋放,相關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

(二)福田區老年人口結構分析

1.性別結構分析。如圖3和圖4所示,從性別比例上看,深圳市及各區差異不大,關內與關外各區的性別構成比也不存在顯著差異。從總人口的性別比例上看,深圳市各區的男性人口均高于女性人口。但是老年人口的性別比例具有一定的特點,即各區的老年女性人口數量均超過男性。

這與大多數國內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老年女性人口比例較大,具有其生理和自然方面的原因。首先,男性的自然壽命普遍要比女性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預期壽命延長幅度要大于男性;其次,多數女性有嫁給年齡比自己大的男人的傾向;第三,男性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勞動強度、家庭負擔和交際應酬,長期的精神壓力和酗酒吸煙等不良嗜好,會嚴重影響男性的預期壽命。

女性老人比例增加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雖然女性的壽命更長,但是由于要照料家庭,職業生涯常常被打斷,導致退休后的養老收入不如男性多;在中國由于部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老年婦女文化程度不高、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導致“老年婦女”問題突出,晚年生活缺乏保障,給家庭其他成員帶來負擔;老年婦女喪偶后難覓老伴,心理問題凸顯,對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因此,需要對弱勢老年婦女給予關懷和保護,保證老年婦女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人口撫養比通常被用作判別人口紅利的首選指標?!叭丝诩t利”(population division)最先出現在1997年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發展報告》和聯合國人口基金發布的《世界人口狀況》等報告中,認為在人口轉變過程中,會形成一個“中間大、兩頭小”的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所謂“中間大”,是指15~64歲的勞動適齡人口規模大;“兩頭小”,是指0-14歲的青少年人口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小。一般把撫養比小于50%作為是否進入“人口紅利期”的標準。

2.年齡結構分析。由表l可見,深圳市及下屬6個區的年齡結構,是典型的“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15-59歲所占比例達到80%左右,15歲以下人口占比為12%-15%之間,而老人比例在10%以下,總撫養比均在30%以下,因此深圳目前處于非常明顯的“人口紅利期”內。人口紅利為深圳發展帶來三大效應,一是創富效應,即充足低廉的勞動力,為經濟發展提供發展動力,有利于創造出較多的社會財富;二是投資效應,即人口年齡結構年輕,促進儲蓄率升高,發達的金融資本市場可將儲蓄轉為投資,加速經濟增長;三是積累效應,即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到來之前,社會保障支出少,財富積累速度快。三大效應共同作用下,深圳經濟維持了近30年的快速發展,并率先實現了產業升級和優化轉型。

福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8.85%,老年撫養比為11.41%和總撫養比為28.83%。這三個指標上均列于全市各區之首,福田即將邁入“老齡化城區”。在未來5-10年內,福田必須提早準備,迎接老齡化浪潮的來臨,為轄區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保障措施和養老服務。

3.學歷結構分析。福田區作為市政府機關所在地和最重要的商務中心區,不僅聚集了大量年輕的高學歷經濟金融人才,即使在老年人群體中,學歷素質水平也在全市各區中遙遙領先。統計結果表明(見圖5),深圳市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老人,有55%選擇定居于福田區,而具有本科和大專學歷的老人,有36%和37%的比例選擇定居于福田區;除此之外,南山區的老年人學歷素質也相對較高,聚集了全市20%的研究生學歷、32%的本科學歷和31%的大專學歷;與之相比,關外各區長期以來多是工廠林立的低成本加工制造業密集區,老年人學歷水平有限,寶安區、龍崗區和鹽田區具有高中、大專、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學歷的老人占比均不超過10%,絕大多數老人學歷集中在初中以下。高學歷高素質的老年人口,一方面對于福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于年輕人的培養和傳承,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另一方面也對養老服務的供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滿足基本養老服務的前提下,會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三)轄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分析

老人生活質量的包括三個方面含義:一是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態,主要指生活是否能自理,身體機能是否正常、有無重大疾??;二是老人的精神生活的狀態特征,主要是指老人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交娛樂生活的滿足程度;三是老人物質保障和生活環境,包括老人的經濟收入、社會保障狀況和居住環境的滿足情況。在本文中,我們從健康狀況、收入來源、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四個維度測評轄區老人的生活質量。

福田區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比較樂觀,如圖6所示,身體狀況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人比例為65%和30%,即轄區內絕大多數老人目前健康狀況良好,現階段可以生活自理,不需要家人的過多照料。

福田區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為離退休金養老金,其次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員的供養,二者合計占老年人口總數的88.1%(見圖7)。晚年仍具有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的高凈值老人群體比例不高,而需要社會救濟,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的困難老人群體也極少。在性別差異上,男性老人相對女性老人,具有更多的勞動收入且較少需要其他家庭成員供養,該結論從一個側面證實了“老年婦女”問題的存在,以及女性老人作為一個社會弱勢群體的事實。

從社會保障角度看,如圖8所示,福田區居民的養老保險主體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簡稱職工社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居民社保)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村社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所占比例極小。職工社保占比在近年來不斷擴大,60歲年齡組的老人中,參保職工社保的數量為488人,接近于參保其他三種養老保險的數量之和(569人)。隨著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社保體制的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將逐步納入參保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梢灶A見,職工社保將逐漸成為社保體系的主體。除此之外,福田區未參加任何社會養老保險的老年人的比例在各年齡段差異不大,均在18%附近波動,這一部分群體沒有養老金收入,未來將是政府扶貧工作的重點對象。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中國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體覆蓋率為80%,與福田60歲以上老年人的覆蓋率(81.5%)相當,而福田區基本養老保險總體覆蓋率為85.5%,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醫保的情況與社保類似,如圖9所示,福田區居民的醫療保險主要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簡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簡稱新農村醫保),機關事業單位公費醫療所占比例極小。職工醫保和新農村醫保是醫保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共有14.7%的老人沒有任何醫保,即60歲以上老人醫保覆蓋率為85.3%,而福田區基本醫療保險總體覆蓋率為88.5%。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201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截至2014年底,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因此在醫療保險領域,福田區無論是總體的覆蓋率還是老年人覆蓋率,均與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急需提升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

除此之外,福田區為轄區居民提供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安居條件。區內城市綠道面積達到48.33公里,公園總數已達106個,形成了10分鐘公園生活圈。截至2015年底,福田轄區人均享有公園面積達到13.05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3131.8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3%,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6%,PM2.5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遠優于國家二級標準。福田區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生態區”稱號,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心城區,也使福田區成為很多深圳老人居住和養老的首選之地。

三、人口老齡化對于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作用

(一)問題提出

在我國,政府在醫療衛生支出中將承擔更重要的責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療衛生支出速度將會遞增,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提高。即將邁入老齡化時代的福田,面臨著醫療衛生支出急劇增長的嚴峻挑戰??茖W合理地安排醫療支出,對于推進醫療改革、規劃財政預算、保障醫療水平、提升居民滿意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患病概率高,人均醫療支出的費用也較高,有研究證明老年人的人均醫療支出是年輕人的3-5倍。何平平(2006)利用協整分析和誤差修正模型對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衛生費用增長關系進行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顯著影響我國醫療費用的增長,徐曉飛(2012)的研究結論也支持了這一觀點。本研究將進一步分析人口老齡化對人均醫療支出的影響機制,闡明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費用支出帶來的壓力,為今后醫療改革和養老產業發展提供啟示。

(二)模型構建和變量說明

本研究使用深圳市6個行政區2000年至2015年的面板數據,根據各區統計年鑒中關于財政支出等變量的分類和2015年全國1%人口普查的數據為例,共有觀測樣本720個。因變量為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自變量中的老年撫養比為我們主要關注的變量,其他變量為對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有影響的控制變量,包括老年撫養比、人均GDP增長率、人均勞動報酬增長率、財政支出比重、稅收比重和居民參保比重。

人均GDP增長率是反應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人均勞動報酬增長率是反映居民收入狀況的關鍵指標;財政支出比重是財政政策的重要反映,是影響政府購買和醫療衛生水平的關鍵因素,采用財政支出/GDP作為計算方法;政府稅收比重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政府稅收/GDP作為計算方法;居民參保比重是反映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水平的重要變量,采用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就業水平作為計算方法。

本研究使用面板數據的方法進行分析,其一般模型形式為:

yit=XitB+ci+uit,t=1,2,…T

其中,c;表示不可觀測效應的變量(個體效應),是不隨時間變化但可以隨個體變化的隨機變量。當c不隨時間和個體的變化而變化時,稱為混合模型;當x和c相關時,模型為固定效應模型;當x和c不相關時,模型為隨機效應模型。

(三)計量過程分析

首先對樣本數據進行混合模型擬合,回歸結果見表2中的模型1;然后進行隨機效應模型的擬合,見表2的模型2。在此基礎上利用BP檢驗,結果差異顯著(見表3),p值小于0.01,即與混合模型相比,本次樣本數據更適合隨機效應模型。

然后進行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見表2中的模型3,使用Huasman檢驗樣本數據更適合隨機效應模型還是固定效應模型,結果差異顯著(見表3),p值小于0.01,即與隨機效應模型相比,本次樣本數據更適合固定效應。

確定固定效應模型后,進一步檢驗模型殘差是否存在組間異方差和組內自相關。組間異方差我們用WMd檢驗,結果差異不顯著,p值大于0.05,即模型不存在組間異方差。組內的自相關檢驗用F檢驗,結果差異不顯著,p值大于0.05,即模型不存在組內自相關。至此,我們的計量模型的參數估計已經完成,模型擬合樣本數據效果理想,有效性強。

(四)計量結果解釋

固定效應模型顯示:老年撫養比與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存在正向相關關系,且在0.01水平上差異顯著。說明隨著老年撫養比的提高和老齡化的加劇,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醫療衛生支出,這與實際情況比較吻合;人均勞動報酬增長率與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存在負相關關系,人均GDP增長率與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存在正向相關關系,但是相關程度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醫療衛生支出更多受政策影響,而非由個人收入或產出水平決定;財政支出比重、社保比重和稅收比重均與醫療衛生支出增長率存在正向相關關系,且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說明這些結果是可信的,也與常識相吻合。稅收和居民參保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政府財政收入,而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會擴大政府購買或財政支出,從而提高政府醫療費用支出的增加。

四、政策建議

(一)梳理政府權責,制定行業標準

從宏觀整體看,目前養老服務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的養老服務力量屬于政府主導的公建民營機構,大部分社會力量處于積極籌備,尋找人市渠道的狀態,少部分已介入市場的養老機構已經開始盈利,其它前期虧損的機構也正處于扭虧為盈的過程中,整體產業態勢良好,處于上升勢頭。為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養老服務業,充實產業服務類型、產品種類,打造多元化養老體系,福田區于2012年發布了《福田區適度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擴大機構養老規模、創新養老方式和創新養老政策等任務,在制定社區養老服務標準方面,政府應進一步狠抓落實,規范流程,發揮牽頭者的作用。

一是厘清政府服務標準,梳理辦公流程。積極落實市區兩級行政審批“權責清單”改革項目,梳理與養老服務業相關各主管部門權限與職責,即工作制度標準化,縮短審批時限,實現責任落實到人,程序規劃到“步”,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為養老服務業上下游各類產品生產者、服務提供者營造更舒適的政策環境,打造服務型政府。

二是劃定政府監管范圍與方式。設立監督機構或借助第三方機構,定期對轄區內養老機構、產品或從業人員進行抽查、評級,與政府誠信系統或企業黑名單項目對接,向社會公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內容等信息,確保老人的服務質量、基本權益得到保障,打造高品質的綜合營商環境。

三是制定政府扶持標準?;趪?、省、市的現有政策,形成標準化的扶持政策,如:老人補貼標準,機構扶持政策,社保、醫保報銷政策以及針對“?;尽?、“自營性”、“高端型”等不同層次類型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標準等;界定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承擔的免費公益服務與盈利性的收費服務;及時向社會公布信息、答疑解惑,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做出詳細說明與指導,對市場起著示范引領作用。

四是制定養老服務業統計指標。根據2014年民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文的《關于開展養老服務業統計工作的通知》中的“養老服務業統計指標框架”,建立起轄區養老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并開展統計工作,實時監控轄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狀況,找出不足及“價值洼地”,為政府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二)加大政策扶持,引入社會資本

數量龐大的養老床位的投入,需要巨額資金,全部依靠政府財政投入的方式難以為繼。因此,要發揮社會力量建設流程短、效率高的優勢,達到擴大轄區養老服務設施規模、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的目的。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和補貼力度。福田區可在《深圳市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資助試行辦法》的基礎上,出臺相關資助政策,提高資助標準,加大對轄區內民辦養老機構的資助力度,吸引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專業養老機構和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盡可能為社會資本興建養老機構,提供優惠的養老產業用地,降低運營成本。對符合興建條件的養老機構,將給予一次性床位建設補助;對于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按照實際入住人數和服務人數給予運營補貼;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的,按照收住對象輕、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運營補貼分別上浮50%、100%和200%以上;對各類日間照料中心、日托站、托老所、社區養(助)老服務站等社區居家型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日常運營補貼。

二是積極探索民間資本創辦普惠型養老機構的模式。通過土地規劃、稅費優惠、財政補獎、股權投資、PPP等方式,鼓勵、支持民間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社會組織和服務團隊參與管理運作,逐步實現由政府一手包辦向服務外包的轉變。加大力度推進福利中心改造進程,通過政府公開采購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運營區福利中心分中心,加快福利中心改造進程,同時激活公辦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實現管辦分離。

(三)加強統籌協調,健全保障體系

積極落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統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大力支持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發展,盡快建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機制。

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推動養老社區保險建設,促進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發展;大力發展商業保險,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產業鏈整合;鼓勵保險機構加大高品質的保險服務供給,發展高端醫療保險、家財保險、教育保險等。通過政府財政補貼、保險機構讓利和個人購買三者結合的方式,補充沒有社?;蚴杖胼^低的貧困老人的保障。

解決人才引進過程中的老年家屬安置問題。對現有的“英才計劃”、“福田英才薈”計劃進行完善和升級,對于有重大貢獻的高級技術人才、領軍人才和杰出人才,除了給予重用重賞和優厚條件以外,還應關注其家屬老人的安置問題,在落戶調檔、推薦就業、養老服務、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關照,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民政服務通道和優質的生活保障。

構建基于性別視角的社會養老救助體系,關注孤寡老年婦女這一雙重弱勢群體的養老問題。根據前文分析,老年婦女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保障不健全、身心健康狀況不佳等問題。建議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和大數據技術,將轄區內沒有收入來源或收入來源不足、符合低保條件的老年婦女名單篩選并報送民政部門,爭取實現轄區貧困老年婦女的全覆蓋。鼓勵社區醫院對孤寡老年婦女進行體檢,并在常見體檢項目以外,增加乳腺、子宮等婦女專項檢查項目。對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由政府統一接管,安排在就近的老年服務中心或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四)創新服務模式,推廣醫養結合

完善“互聯網+養老”模式的政策措施?!笆濉逼陂g福田區正著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成為創新環境優良、創新資源豐富、創新團隊活躍的“雙創天堂”。養老等相關產業應借此良機,在政策制度、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的創新,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互聯互通、個人信息安全、養老服務產業標準等關鍵問題上完成突破;深刻把握“互聯網+養老”的市場化本質,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范的健康服務業準入制度,鼓勵民營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等社會資本參與相關領域的開發和競爭;重視人才培養,鼓勵創新創業,采取校企、院企合作辦學等辦法,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既懂互聯網技術,又熟悉養老服務行業的緊缺人才,為推進“互聯網+養老”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目前福田正在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轉型升級為“頤康之家”,即打造集托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醫養結合“四位一體”的“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在下一步改革中,應擴充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促使服務機構運營管理精細化,加快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轉型升級成養老機構。

除此之外,可以在養老服務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鼓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增強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優先優惠醫療服務的能力;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康復療養機構、老年護理院、老年病醫院等,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

猜你喜歡
抽樣調查面板數據比較
對整群抽樣與分層抽樣結合使用的探究
同曲異調共流芳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及對策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