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學試卷答題必須注意的問題

2017-07-07 12:38李汝驛
試題與研究·中考化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試劑過量溶液

李汝驛

一、認真審題 解題前提

例1.(南京市)圖1中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且分別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在通常情況下,D與其他物質的狀態不同;D、G、H、I均為單質,其中G為紫紅色固體,H在空氣中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B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A、F均為由三種元素組成的鹽。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 [A][B][C][E][F][G][I][C][D][H]

圖1

(1)寫出化學式:G 。

(2)寫出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寫出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寫出H→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解析:審析試題可知,G為紫紅色的固體單質,應為Cu;H在空氣中表面可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應為Al;B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應為Ca(OH)2;A為含有三種元素的鹽,且能與B[Ca(OH)2]反應,可能為Na2CO3;A還能與C反應,C應是酸,依據題設所給出的元素,可知C應是H2SO4;C能通過反應生成D,又知D與其他物質狀態不同,則D應為H2;D可與E反應,E能生成F,F又能生成G(Cu),則E為CuO;C(H2SO4)能生成F,則F應是CuSO4;再有G(Cu)和H(Al)都能生成I,I為單質,則I為Ag。

答案:(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2+CuO[]Cu+H2O Al+ 3AgNO3=Al(NO3)3+3Ag

【點悟】這是一道框圖推斷題,結構緊湊、內涵豐富、關系隱蔽、綜合性強,既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識,又考查了學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是中考的重點題型之一。解答此類題可采取“先突后理”的求解原則,即審析試題首先找出“突破口”,而后在此基礎上去“理順”相應轉化關系。一些物質的特點,如狀態、顏色、用途、反應特點等,往往是突破口,以它作為求解的起點,理順關系,便是求解的道路,最后則找出“橋”或“船”(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解答。

由此題的求解過程可知,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基礎、前提、保證,通過審題可明確“知”和“求”。如在此題中,依據物質有關特點確定Cu、Al、Ca(OH)2,再依據相互轉化的反應關系、特點推出Na2CO3、H2SO4、H2等,進而逐步完成求解。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相對較容易,但確定是何種物質參加反應就較困難了,不審題就找不出相應關系,挖不出隱含,排不出干擾,也就無法完成解答。在審題時要做到“三清”和“三忌”:“三清”為題意清,設問清,思路清;“三忌”為忌視而不見,忌視而不全,忌視而不明??傊?,要做題,先審題;不審題,別做題。

二、聯系所學 準確解答

例2.(連云港市)如圖2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分別是鐵、鹽酸、氫氧化鈣、硫酸銅、碳酸鈉中的一種。連線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甲與戊反應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溶液為藍色。下列能替代圖中丁物質的是( ) [甲][乙][丙][丁][戊]

圖2

A.Ag B.BaCl2

C.NaOH D.CuO

解析:審析試題可知,丙溶液為藍色,應是CuSO4;由甲與戊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知,甲和戊分別是Na2CO3和HCl中的一種,則乙和丁分別是Fe和Ca(OH)2中的一種。由圖示可知,乙物質能與甲、丙、戊三種物質發生反應,而丁只能和丙、戊兩種物質反應。所以,乙應是Ca(OH)2,丁是Fe,則甲是Na2CO3,戊是HCl。能代替丁物質的必須是能與丙(CuSO4)反應,又能與戊(HCl)反應的物質,只有NaOH符合題意。

答案:C

【點悟】此題難度不大,只要熟悉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反應關系就可以順利求解。所以我們對于平時所學的知識一定要進行深刻地認識和充分地理解,達到融會貫通,并能在實際運用中消化和吸收,使之被牢固掌握。這就要求我們注意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注意在實際運用中不斷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以達準確解題之目的。

三、圖像不清 錯誤易生

例3.(泰安市)圖3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溶解度/g][30][甲][乙][丙][M][N][O t1 t2 t3][溫度/℃]

圖3

A.t1 ℃時,等質量的甲、丙兩物質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丙>甲

B.t2 ℃時,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分別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 ℃降溫至t2 ℃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乙>甲=丙

D.若要將組成在N點的甲溶液轉變為M點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溫蒸發溶劑的方法

解析:這是一道有關溶解度曲線的試題。A項,t1 ℃時,等質量的甲、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為丙>甲,但題設中沒有說明溶液是否飽和,錯誤;B項,t2 ℃時,丙的溶解度為30 g,此時將20 g丙加入50 g水中,只能溶解15 g丙,所得溶液為65 g,錯誤;C項,由圖像可知,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而丙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當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 ℃降至t2 ℃,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會有晶體析出,溶液仍飽和,而丙物質的溶解度變大,溶液將變為不飽和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不變,由圖可知,t2 ℃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又知t2 ℃時甲的溶解度大于t3 ℃時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應為乙>甲>丙,錯誤;D項,N點表示t3 ℃時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將此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恒溫蒸發溶劑或添加溶質的方法,正確。

答案:D

【點悟】圖像題是將化學知識與圖像融為一體的題型,其內涵豐富、綜合性強,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在求解時應做到會識圖、會析圖、會解圖。在解答時可使用“先清后算”的方法,即先看清、看懂題意(題設條件、有關信息、所問問題)和圖意(圖像中的點、線及其變化的特點),再聯系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進而形成求解思路,最后予以解答。在遇到關于交點的設問時,我們要知道:交點相等是有條件的,并非交點必等。

四、運用技巧 試題速解

例4.(綏化市)現有Na2S、Na2SO3、Na2SO4組成的混合物,經測定,其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2%,則該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解析:審析試題可知,題設中氧元素和硫元素之間沒有某種直接關系,因而從硫元素的質量分數去求氧元素的質量分數難度很大。分析三種物質的組成,不難發現,三種物質中鈉原子和硫原子的個數比都是2∶1。依據元素質量比的計算可知,混合物中鈉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比為:(23×2)∶(32×1)=46∶32。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2%,則鈉元素的質量分數應為46%,由此可求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46%-32%=22%。

答案:22%

【點悟】混合物中某一元素質量分數的求解,常規解法是設方程組,但一則煩瑣,二則費時費力,而且極易出錯,甚至被困擾而無從下手。此時,除了需要準確理解基礎知識外,還要進行思考和分析,從中找出捷徑。遇到此類試題時,我們可采用“先變后算”的求解方法,即先通過分析和思考,對問題進行變通,把復雜問題通過某種方法變為簡單容易的問題,以使它們建立起相關量的關系,再進行有關計算。如在本題中,若直接求氧元素的質量分數難度很大,但分析鈉原子和硫原子關系后,我們就可以化繁為簡、化陌生為熟知、化難為易,迅速得到解答?!跋茸兒笏恪钡那疤崾亲兺?,如何進行變通絕非是隨手可得的,要思考、要分析,還要去探索和實踐,去挖掘它們之間的隱含關系及其共同特點,據此而變。變通時若變得準、變得巧、變得好,解題就會快而準,獲得事半功倍之效。

五、實驗操作 注意先后

例5.(河南?。┏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雜質的操作有:①加過量的NaOH溶液;②加過量的BaCl2溶液;③過濾;④加適量的鹽酸;⑤加過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難溶于水]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順序為

(數字序號不能重復使用)。

(2)請寫出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上述試劑中的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請說明原因: 。

解析:(1)由題設可知,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MgCl2、Na2SO4雜質選擇了過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適量的鹽酸。加入NaOH溶液,可使MgCl2轉化為沉淀Mg(OH)2;加入BaCl2溶液,可使Na2SO4轉化為沉淀BaSO4;加入Na2CO3溶液,可使CaCl2轉化為沉淀CaCO3。因為所加入的NaOH、Na2CO3、BaCl2都是過量的,過量的試劑也要除去才行。分析上述三種試劑發現,NaOH和 BaCl2的加入先后不影響除雜效果,而Na2CO3的加入不能在BaCl2之前,否則過量的BaCl2將無法除去,所以Na2CO3必須在BaCl2之后加入,最后再加入適量的鹽酸就可除去過量的NaOH和Na2CO3。故合理操作的先后順序為①②⑤③④或②①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2)加入的 BaCl2與Na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SO4=BaSO4↓+2NaCl。(3)不能用K2CO3代替Na2CO3,是因為K2CO3與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的同時,又生成了新的雜質KCl。

答案:(1)①②⑤③④(或②①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 (2)BaCl2+Na2SO4=BaSO4↓+ 2NaCl (3)若用K2CO3代替Na2CO3,則K2CO3與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的同時又生成了KCl,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純凈的NaCl溶液

【點悟】化學實驗的先后順序不可顛倒,因為它決定著實驗的成敗及其安全,不可輕視大意。我們對于實驗操作的先與后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實際運用。如實驗組裝順序要注意“四先四后”:①先下后上;②先左后右(①和②均指儀器的裝備順序);③先長后短(指用洗氣瓶除雜時進氣管要長,以便雜質被充分吸收,出氣管要短,以便導出氣體);④先凈化后干燥。再如,當驗證某氣體是否含有CO2和H2O時,要先驗H2O后驗CO2;而當除去CO2和H2O時,要先除去CO2后除去H2O。

六、計算多陷 注意隱含

例6.(哈爾濱市)實驗室有98.5 g碳酸鋇樣品(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與100 g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則該樣品中碳酸鋇的質量分數為 ( )

A.12.5% B.19.7%

C.20% D.25%

解析:審析題意可知,100 g稀硫酸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其質量為:100 g×10%=10 g。稀硫酸是由H2SO4和水組成的,水中也含有氫元素。設H2SO4的質量為x,則水的質量為100 g-x。由氫元素質量可求出H2SO4的質量,即[298]×x+[218]×(100 g-x)=10 g,解得x= 12.25 g。設樣品中BaCO3的質量為y,則:

BaCO3+H2SO4=BaSO4↓+H2O +CO2↑

197 98

y 12.25 g

[197y=9812.25 g] y=24.625 g

則樣品中碳酸鋇的質量分數為:[24.625 g98.5 g]×100%=25%。

答案:D

【點悟】化學計算中題設陷阱進行干擾是普遍存在的,它的特點是“暗”“隱”,但不一定“深”,若不能發現就必然造成求解失誤。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審題、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從而識別并避開陷阱,還要注意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增強思維的縝密性,提高審題能力。

七、全面分析 謹防疏漏

例7.(哈爾濱市)除去下列各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物質(括號內為雜質)\&試劑\&操作方法\&A.\&CaCO3(CaO)\&無\&高溫\&B.\&H2O(植物油)\&洗滌劑\&振蕩、攪拌\&C.\&CuO(銅粉)\&足量氧氣\&灼燒\&D.\&KCl(KClO3)\&二氧化錳\&加熱\&]

解析:此題為除雜試題,要求所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是正確的。分析各選項:A項,對含有CaO的CaCO3進行高溫加熱,在高溫條件下CaCO3會分解為CaO和CO2,雜質無法除去但需要的物質卻會除去,錯誤;B項,向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中加洗滌劑,在洗滌劑的乳化作用下,植物油變為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無法除去,錯誤;C項,在加熱條件下,銅粉可與O2反應生成CuO,而CuO不變,從而使雜質銅粉轉化為CuO,正確;D項,KClO3在加熱和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為KCl和O2,雖除去了KClO3,但MnO2卻成了新引入的雜質,錯誤。

答案:C

【點悟】關于除雜提純過程中所選的試劑和操作方法,要滿足“三不”“三必須”和“三優先”?!叭弧敝覆辉鰷p(除雜不引雜,提純物質不減少);不改變(所加試劑一般只與雜質反應,而不與被提純物質反應,提純物質質量及狀態不改變);不污染?!叭仨殹敝杆x試劑必須過量,過量試劑必須除去;除去較多雜質時,必須考慮所加試劑的順序合理;所用試劑必須易得,其操作方法必須最佳?!叭齼炏取敝竷炏瓤紤]物理方法;優先考慮除去雜質又能增加提純物的方法;多種方法可除雜時,優先考慮簡單并徹底的方法。

八、解答要準 規范要謹

例8.(廈門市)可用帶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實驗:[H2O2溶液][硫粉][MnO2][NaOH

溶液][氣球][A][B][C][A][B][圖4 圖5]

(1)如圖4所示,往A處注入H2O2溶液,在B處下方加熱使硫粉燃燒,產生的氣體通入C處后排放的目的是 。寫出A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如圖5所示,A處盛濃氨水,B處放滴有無色酚酞溶液的長濾紙條,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實驗用品),在A處稍加熱,在更短的時間內可觀察到上述現象,請從微觀角度解釋: 。

解析:(1)審析試題可知,首先H2O2在MnO2存在下分解放出O2,而后在加熱條件下O2與硫粉反應產生SO2氣體,最后SO2通過NaOH溶液后排出。反應生成的SO2會污染空氣,當其通過NaOH溶液時就會被吸收,從而防止流入空氣中進行污染。(2)濃氨水是氨氣的水溶液,屬于堿類,遇到酚酞溶液時可使其變紅。由圖5可知,氨氣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當從A處運動到B處時遇到滴有酚酞溶液的長濾紙條,使濾紙自左向右逐漸變紅。若在A處稍加熱,分子運動受溫度影響,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就會在稍短時間內到達B處,使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條自左向右迅速變紅。

答案:(1)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2H2O2[MnO2] 2H2O+O2↑ (2)滴有無色酚酞溶液的長濾紙條自左向右變紅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地越快

【點悟】簡答題為中考??碱}型之一,其題設內容涉及較多、形式靈活,是對學生思維、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及表述等多種能力的考查?;卮鸷喆痤}要求我們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回答時語言要準確、嚴謹、精煉、規范,即要做到:答必所問,言簡意賅,避免繁雜的敘述,科學嚴謹,尤其關注細微之處。如本題中滴有無色酚酞溶液的長濾紙條是“自左向右變紅”,不能用“變紅”代之。

九、“少”“適”“過”量 絕不一樣

例9.(泰安市)某固體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成無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③?、谒萌芤荷倭?,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實驗現象,對原固體組成的推斷正確的是( )

A.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 Ca(NO3)2

B.肯定有Na2CO3,無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

D.肯定有Na2CO3,無FeCl3、KCl

解析:審析試題可知,①取少量固體溶于水,固體完全溶解形成無色透明溶液,可說明原固體中無FeCl3,因為FeCl3溶液呈黃色;②當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時有氣泡產生,說明該固體中一定有Na2CO3,則該固體中一定無Ca(NO3)2,因為Na2CO3與Ca(NO3)2會反應生成CaCO3沉淀;③再?、谒蒙倭咳芤旱渭覤aCl2溶液產生了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應是BaSO4,它是由②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引起的,原固體中是否含有Na2SO4無法確定。所以,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a2CO3,無FeCl3和 Ca(NO3)2,無法確定是否含有Na2SO4和KCl。B項符合題意。

答案:B

【點悟】此題極易選A項,因為?、谒蒙倭咳芤旱渭覤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肯定含有[SO2-4],確定含有Na2SO4,這是對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疏忽。此題中“過量”蘊含著陷阱,在審題時審清、審準極其重要。在各類試題中對所加試劑的“量”要關注,不能忽視。除雜題中除去雜質所選試劑必須過量,過量的部分必須除去;計算題中過量試劑引發的溶質種類變化也要注意??傊?,要關注“量”的情況,不能視而不見,粗心大意,以防止“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十、遇到“一定” 千萬慎重

例10.(無錫市)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Ca(NO3)2和 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設計了圖6實驗方案: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藍色溶液B中陽離子只有Cu2+

B.無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體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體粉末一定有CaCO3、NaOH、 NaNO3、CuCl2和Ca(NO3)2

解析:此題為推斷型選擇題,我們可以從所給的物質性質和他們之間相互反應所顯示的現象、特征等進行判斷。依據藍色溶液B可判斷,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CuCl2和NaOH,因為他們之間相互反應可生成Cu(OH)2沉淀和NaCl;該沉淀遇稀HNO3后有氣體放出,可知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所以,在藍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由CaCO3和Cu(OH)2分別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Ca(NO3)2和 Cu(NO3)2。在無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由CuCl2和NaOH反應生成的NaCl,還可能有沒反應的過量的NaOH;一部分溶液A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其中必有Ca(OH)2,Ca(OH)2是由NaOH和Ca(NO3)2反應生成的,因此固體粉末中一定有Ca(NO3)2。無色溶液A另一部分加入稀HNO3和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A溶液中有Cl-,但無法確定Cl-是來自于反應生成的NaCl還是原有的NaCl。另外,NaNO3與上述實驗均無關,故也不能確定它的存在。所以,原固體粉末中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無法確定NaCl和NaNO3的存在,C、D兩項錯誤;溶液B中一定有Cu(NO3)2和 Ca(NO3)2,A項錯誤。

答案:B

【點悟】當題設給出“一定”是什么,“一定”不是什么時,要慎重處理,要在對實驗現象所呈現的實際情況、物質性質特征等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推理后再作出判斷??傊?,要做到有理有據地說明,不可輕易判斷。

十一、重視類推 不可亂推

例11.(襄陽市)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溶液中有晶體析出時,溶質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C.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所以能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D.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解析:審析試題后分析各選項:A項,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錯誤;B項,當某溶液降溫結晶時,溶質質量會減小,溶質質量分數也會減小,但當恒溫蒸發飽和溶液結晶時,溶質質量減小,溶劑質量也會減小,其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錯誤;C項,堿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一定顯堿性,正確;D項,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也可以是金屬,錯誤。

答案:C

【點悟】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中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它往往是依據兩個不同物質在某些方面(如特征、變化)類同之處去推測它在其他地方類同之處,或是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舉一反三或遷移其他類似的事物。此類試題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不斷出現,學生常因概念不清、條件把握不準、分析不透,只注重表面而忽略其原理、條件等實質而在類推時出現錯誤。我們在做此類題時應“先析后理”,即對給出的論斷抓住問題實質,依據化學原理進行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要類推而不亂推。

十二、做信息題 先學后仿

例12.(株洲市)硫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非金屬元素,硒(Se)的化學性質與硫相似。在加熱條件下,硫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硫化鈉(Na2S)、亞硫酸鈉(Na2SO3)和水,硒也能與NaOH溶液發生類似反應。請寫出在加熱條件下硒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解析:審析試題可知,硒(Se)的化學性質與S相似,S在加熱條件下可與NaOH反應生成Na2S、Na2SO3和H2O,那么硒(Se)與NaOH反應就可生成Na2Se、Na2SeO3和H2O。由此可順利地完成其化學方程式:3Se+6NaOH[]2Na2Se+Na2SeO3+3H2O。

答案:3Se+6NaOH[]2Na2Se+Na2SeO3+3H2O

【點悟】此題為信息題,信息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新意”,題設中所給出的多半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情景”?!靶乱狻睂ν瑢W們來講是陌生的,但不都是解題所必需的關鍵所在。在做題時,我們可以“先學后仿”,即先現場自學,從中理解和領悟題設的“新意”,而后聯系、類比、推理等進行遷移,模仿著去解答。

猜你喜歡
試劑過量溶液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跟蹤導練(三)2
鋁與酸、堿反應有關規律的討論及應用
“四指定”脫離實際 有礙實驗創新
強堿混合溶液pH值的計算
高中生物學中幾種特殊試劑的應用
物質鑒別題的解題方略
溶液知識 巧學妙記
高一化學綜合檢測題
例析高考對“pH+pH=14”的考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