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六)

2017-07-07 14:21張邦金
試題與研究·高考語文 2017年2期
關鍵詞:司馬光

張邦金

本試題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22題,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清史稿·儒林傳》凡四卷,前三卷入傳學者共284人,第四卷依《明史》舊規,為襲封衍圣公之孔子后裔11人。前三卷為全傳主體,以學術好尚而區分類聚,大致第一卷為理學,第二、三卷為經學、小學。入傳學者上起清初孫奇逢、黃宗羲,下迄晚清王先謙、孫詒讓,一代學人,已見大體。各傳行文,皆有所本,或史館舊文,或碑志傳狀,亦稱大致可信。因此,數十年來,幾輩學人之治清代學術史,凡論及學者學行,《清史稿·儒林傳》不失為一有價值之參考文獻。

②然而由于歷史和認識的局限,加以書成眾手,完稿有期,故而其間的疏失、漏略、訛誤,又在所多有,從而嚴重影響了該傳的信史價值。姑舉數例,以見大概。

③卷一《陸世儀傳》,稱傳主“少從劉宗周講學”。據考,陸氏雖于所著《論學酬答》中表示,劉宗周為“今海內之可仰以為宗師者”,但卻并無追隨講學的實際經歷。唯其如此,乾隆間全祖望為陸世儀立傳,才說陸氏因未得師從劉氏而“終身以為恨”。又傳末記陸世儀從祀文廟,時間亦不確。傳稱:“同治十一年,從祀文廟?!逼鋵?,江蘇巡撫之疏請陸氏從祀,事在同治十三年四月,五月十六日飭下禮部議復,從祀獲準,已是光緒元年二月十五日。

④又如同卷《顏元傳》,稱“明末,父戍遼東,歿于關外”?!笆弊植粚?。據考,顏元父至遼東,系明崇禎十一年為入關清軍所挾,非為明廷戍邊。一字之訛,足見撰傳者之立足點所在。

⑤再如同卷《唐鑒傳》,記傳主“咸豐二年,還鄉”亦不確。此傳源出曾國藩為傳主所撰《墓志銘》,曾文記唐氏由江蘇還鄉,作咸豐三年。而傳主嗣子爾藻撰《行述》,于唐氏還鄉事記之甚詳。云三年正月,“由蘇至浙,意欲回楚”,因南昌道阻,遂“僑居武陵,暫為息足”。四年正月啟程,又應友人邀,逗留江西白鹿洞書院,“冬月始抵長沙”??梢?,唐鑒晚年返鄉,當依《行述》作咸豐四年十一月。

⑥戴震為乾隆間大儒,影響一時學風甚巨。在《清史稿·儒林傳》中,戴氏本傳舉足輕重,不可率爾操觚。然而此傳則疏于考核,不惟于傳主著述題名、卷數每多不確,而且于重要學行亦似是而非。傳稱“年二十八補諸生”,不確。據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洪榜《戴先生行狀》、王昶《戴東原先生墓志銘》,均作乾隆十六年補諸生,時年29歲,此其一。其二,傳稱“與吳縣惠棟、吳江沈彤為忘年友”,亦不確?;輻?、戴震相識于乾隆二十二年,戴少惠27歲,確為忘年之交。而沈彤已于乾隆十七年故世,終身未曾與戴震謀面,“忘年交”云云,無從談起。疑系張冠李戴,將沈大成誤作沈彤。其三,緊接“忘年交”后,傳文云“以避仇入都”。倘依此一行文次第,則先有與惠、沈訂交,隨后傳主才避仇北上。其實大謬不然。戴震避仇入都,事在乾隆十九年,三年后南旋,始在揚州結識惠棟、沈大成。于此,戴震事后所撰《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沈學子文集序》,言之最明,文繁恕不過錄。

⑦他如于呂留良、譚嗣同、梁啟超、章太炎等人之視而不見,拒不入傳,則已非疏失可言,而是腐朽歷史觀之使然。

⑧有鑒于此,清理《清史稿·儒林傳》之訛誤,爬梳史料,結撰信史,已是今日學人必須認真去做的一樁事情。

(節選自陳祖武《漫談清代學術》)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清史稿·儒林傳》對有清一代近300位學者所作記述都有依據,總體上是可信的,因此受到清史專家的普遍重視。

B.陸世儀傳記中存在的錯誤,從性質上看,應該是傳記編撰者疏失大意所致,倘能加以精核,這類過失可以避免。

C.戴震本與惠東、沈大成是忘年之交,但在戴氏傳中沈大成卻被誤作沈彤,實際上沈彤和戴震二人素未謀面。

D.唐鑒傳中還鄉時期出現錯誤,這與曾國藩的疏忽有一定關系,曾國藩誤記作咸豐三年,傳本于曾文又訛為二年。

2.以下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第①~②段提出文章討論的對象,總領全文。

B.第③~⑥段用具體實例論證《清史稿·儒林傳》存在的問題。

C.第⑦段指出《清史稿·儒林傳》更嚴重的問題及其深層次的原因。

D.第⑧段提出策略,建議另起爐灶,重寫清代儒林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清史稿·儒林傳》用專卷為孔子11位后裔作傳,這種體例雖非《清史稿》編撰者首創,卻體現了學不忘本的精神。

B.《清史稿·儒林傳》傳主履歷上的疏失錯漏,其因有二,一是客觀上集體創作、時間倉促,二是主觀上腐朽的歷史觀念。

C.顏元的父親本來是為清軍裹挾到關外,而卻被記為戍守遼東,這是作傳者有意為顏元隱諱,這就是所謂的為尊者諱。

D.《清史稿·儒林傳》的錯訛雖然很多都無傷宏旨,比如進學年齡一歲之誤,但畢竟有違信史的真實性,不容小視。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喝 茶

楊 絳

①曾聽人講洋話,說西洋人喝茶,把茶葉加水煮沸,濾去茶汁,單吃茶葉,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毙陆吹揭槐久绹俗龅牟杩?,原來這是事實。茶葉初到英國,英國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確吃茶葉渣子,還拌些黃油和鹽,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簡直不敢嘗試。以后他們把茶當藥,治傷風,清腸胃。不久,喝茶之風大行,1660年的茶葉廣告上說:“這刺激品,能驅疲倦,除噩夢,使肢體輕健,精神飽滿。尤能克制睡眠,好學者可以徹夜攻讀不倦。身體肥胖或食肉過多者,飲茶尤宜?!比R登大學的龐德戈博士(Dr Cornelius Bontekoe)應東印度公司之請,替茶大做廣告,說茶“暖胃,清神,健腦,助長學問,尤能征服人類大敵——睡魔”。他們的怕睡,正和現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從前的睡魔,愛纏住人不放;現代的睡魔,學會了擺架子,請它也不肯光臨。傳說,原是達摩祖師發愿面壁參禪,九年不睡,天把茶賞賜他幫他償愿的。胡嶠《飲茶詩》:“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睖珱r《森伯頌》:“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而四肢森然?!笨勺C中外古人對于茶的功效,所見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紅茶者所能領略的。

②濃茶攙上牛奶和糖,香冽不減,而解除了茶的苦澀,成為液體的食料,不但解渴,還能療饑。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鹽,究竟什么風味,盧仝一氣喝上七碗的茶,想來是葉少水多,沖淡了的。詩人柯立治的兒子,也是一位詩人,他喝茶論壺不論杯。約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過他們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湯。若是苦澀的濃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細細品。照《紅樓夢》中妙玉的論喝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為解渴,只在辨味,細味那苦澀中的一點回甘。記不起哪一位英國作家說過,“文藝女神帶著酒味”,“茶只能產生散文”。而咱們中國的詩,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詩清只為飲茶多”。也許這點苦澀,正是茶中詩味。

③法國人不愛喝茶。巴爾扎克喝茶,一定要加白蘭地?!肚瀹愪洝份d符昭遠不喜茶,說:“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辈柚屑泳?,使有“和美之態”吧?美國人不講究喝茶,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不是為了茶葉稅么?因為要抵制英國人專利的茶葉進口。美國人把幾種樹葉,炮制成茶葉的代用品。至今他們茶室里,顧客們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別的混合飲料,內行人不要茶;要來的茶,也只是英國人所謂“迷昏了頭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多美國留學生講衛生不喝茶,只喝白開水,說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葉中該沒有茶毒。不過對于這種茶,很可以毫無留戀的戒絕。

④伏爾泰的醫生曾勸他戒咖啡,因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發作得很慢”。伏爾泰笑說:“對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還沒毒死?!碧菩跁r,東都進一僧,年百三十歲,宣宗問服何藥,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惟嗜茶?!币蛸n名茶五十斤??磥聿璧亩舅?,比咖啡的毒素發作得更要慢些。愛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4.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第①段,作者引用1660年茶葉廣告和龐德戈博士做的茶葉廣告,其用意相同,有重復之嫌,去掉一處不影響文章的完整。

B.西方人品味不出茶葉的甘甜,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茶甜微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飲茶方式不當,不應加牛奶和糖。

C.茶不但能驅疲健體,減肥旺神,還能解口渴,填腹饑,甚至能陶冶情操,觸動詩情,產生清澈的作品。

D.符昭遠之所以在茶中加酒,理由是他認為茶的形態過冷,完全不符合和美之道,他甚至揶揄茶為冷面草。

E.本文語言幽默,在從容不迫的節奏中表達作者對茶的喜愛,內容上旁征博引,既有歷史厚重感,還有世界大視野。

5.英國作家說,“茶只能產生散文”。請分析作者引用這句話的意圖。(4分)

6.本文在結構上像一首律詩,也有起承轉合,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5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穴處者”司馬光

晏建懷

宋神宗時期的宣徽使王拱辰,花巨資在西京洛陽建了一座別墅,單中堂就建了三層,其亭臺樓閣之多,奇花異草之盛,一時成為洛陽之冠。當時,與王拱辰同朝為官的司馬光,也在洛陽居住。不過,王拱辰的宅子位于富人區,器宇軒昂,而司馬光的宅子位于陋巷,低矮破敗,僅能遮風避雨。司馬光正在編著《資治通鑒》,夏天酷暑難當,便在房子下面挖了一個地下室,穴居其間,埋頭著作,寒磣而又另類,被人譏為“穴處者”。

宋朝到宋神宗時期,已經經過了百余年的發展,承平日久,侈風漸起。司馬光曾回憶說,數十年前,時任群牧判官的父親司馬池,每次招待同僚或朋友,酒是市場上隨便買的,下酒菜僅限于肉醬、干肉、菜羹幾樣,水果僅止于梨、棗、柿之類,酒薄意盡,食少情深,主人沒有壓力和負擔,客人也絕無鄙薄。而如今,則豪華相尚,儉陋相訾,酒若不是宮廷玉液,下酒菜若不是山珍海味,水果若不是琳瑯滿目,竟然羞于請客。士大夫萬一要請客,往往提前數月準備,廣尋佳釀,遍搜珍禽,準備足夠充分之后,才敢發請柬。倘不如此,人家不特會恥笑為小氣,朋友也會漸行漸遠,越來越少,最后門前冷落鞍馬稀。

相對于日益奢侈的世風,“穴處者”司馬光卻一直固守底線,顯得簡樸、節約乃至吝嗇。他性情淡泊,不喜奢華,深深懂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小時候逢年過節,長輩給他穿上華麗的衣服,他常常害羞到臉紅,堅持脫下不穿。步入仕途后,他歷任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官至宰相。大權在握的司馬光,不但對國家財產從無貪念,甚至還把皇帝給他的賞賜——這種名正言順的“私有財產”,作為單位的辦公開支。據《宋史·司馬光傳》記載,宋仁宗在位時,每年用于贈送、賞賜的東西,折合百余萬兩之巨。當時還是諫官的司馬光三次上書說:“國有大憂,中外窘迫,在這財力困乏之際,不宜過度賞賜,實在必要的,應準許大臣用賞賜所得,捐獻于營建山陵之用?!彼稳首跊]有同意他的建議,繼續大把花錢施恩。于是,司馬光便把皇帝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珠寶,拿出來作為諫院的辦公費用,或接濟親友。

皇帝賞賜多,工資津貼高,灰色收入足,宋朝士大夫生活十分寬裕。俗話說,“飽暖思淫欲”,納妾蓄妓,一時成為風尚。但司馬光生性恬淡,不好聲色,恪守“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納妾、不蓄妓,一生只娶一個妻子。他與張氏結發三十余年,始終相敬如賓。因為沒有生育,張氏甚急,背地給他買了一妾,他敬謝不敏。為續后,他收養了族人之子司馬康。

司馬光做官四十余年,待遇豐厚,賞賜頗多,卻始終惡衣菲食,不留余財。有朋友寫信向他借五十萬錢,說那不過是他賣掉一個婢女的小錢。司馬光看了回信說:“某家居,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后來,張氏去世,司馬光因手頭拮據,只好把自己在洛陽僅有的幾畝薄田賣掉,才讓妻子入土為安。

在同僚們把皇帝的賞賜、門生的孝敬紛紛用來置豪宅、買名車、養“小三”的時候,司馬光卻始終與奢華世風保持著相當的距離,幾近不可理喻的程度。正如他在《訓儉示康》中所說:“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彼m然淡泊簡樸,但就是在洛陽的十年窮日子里,主編了《資治通鑒》這部近四百萬字的歷史巨著,成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學家。

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開篇提到的王拱辰的住宅豪奢,既是北宋中葉社會風氣的一個縮影,也能暴露出當時士大夫的心態,也是為寫傳主作一個有力的鋪墊。

B.上疏建議仁宗皇帝要節制賞賜額度,還建議準許臣工捐獻賞賜所得,司馬光此舉需要極大的勇氣,可能引發皇帝和同僚兩方面的不滿。

C.宋朝官員待遇豐厚,司馬光又是位極人臣,手握大權,卻能不從流俗,做到不納妾,不蓄妓,不買婢,不奢靡。

D.結發愛妻去世,司馬光需要變賣田產才能安葬她,司馬光節以修身、儉以持家的風范,在當時簡直是不可理喻。

8.司馬光的節儉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9.司馬光說:“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闭埥Y合文本和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5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穎達八歲就學,日誦千余言。及長,尤明《左氏傳》《鄭氏尚書》《王氏易》《毛詩》《禮記》,兼善算歷,解屬文。同郡劉焯名重海內,穎達造其門。焯初不之禮,穎達請質疑滯,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授河內郡博士。時煬帝征諸郡儒官集于東都,令國子秘書學士與之論難,穎達為最。時穎達少年,而先輩宿儒恥為之屈,潛遣刺客圖之。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于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太宗嘗問曰:“《論語》云:‘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穎達對曰:“圣人設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碧谏钌破鋵?。六年,累除國子司業。歲余,遷太子右庶子,仍兼國子司業。庶人承乾令撰《孝經義疏》,穎達因文見意,更廣規諷之道,學者稱之。十二年,拜國子祭酒,仍侍講東宮。十四年,太宗幸國學觀釋奠,命穎達講《孝經》,既畢,穎達上《釋奠頌》,手詔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穎達每犯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曰:“太子成長,何宜屢致面折?”穎達對曰:“蒙國厚恩,死無所恨?!敝G諍逾切,承乾不能納。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贈太常卿,謚曰憲。

(節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于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B.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于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C.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于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D.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于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氏易》指曹魏時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對《周易》獨到的解讀流行于六朝隋唐。

B.國子指國子監,又稱國子寺,在隋唐時期,既是中央最高學府,又是國家的教育主管機構。

C.庶人,本指平民,有時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當時儲君,貴為太子,又被稱為庶人承乾。

D.釋奠,即釋奠禮,國子祭酒率領師生陳設樂舞呈獻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對先圣的崇敬之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穎達聰慧好學,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誦千余字,長大以后,對五經甚為熟悉,而且還精通算術和歷法,也懂得作文的方法;盡管如此,還能向同郡前輩虛心求教。

B.孔穎達少年及第,學驚宿儒。大業初年,他考中進士,后來參加東都儒學辯論大會,舌戰群儒,榮獲第一,這也引發了學術權威的極大嫉妒,甚至要殺掉他來穩固其學術地位。

C.孔穎達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他為唐太宗講解《論語》,能結合太宗特殊的身份來闡述孔子的精義,使得圣賢的意旨能夠直抵帝王的心靈,從而達到規諷和勸諫的積極作用。

D.孔穎達精忠報國,不避禍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穎達不惜觸犯儲君的威嚴來進呈諫言。有人為他的安全擔憂,勸他收斂剛氣,他說為國捐軀,死而無恨,勸諫更加猛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焯初不之禮,穎達請質疑滯,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5分)

(2)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4、15題。

中 秋

王守仁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

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發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14.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古風,和曹操的《觀滄?!?、李白的《蜀道難》、白居易的《琵琶行》屬于一類,與杜甫的《登高》、陸游的《游山西村》有區別。

B.去年的中秋天空雖然陰沉,但后來皓月萬里,今年的中秋卻沒能轉晴,終究沒能遇到清輝當空的好景,以今昔對比往昔,為下面內容的展開作鋪墊。

C.最后兩句是虛寫,想象去年夜空轉晴的盛景,明月的光輝傾瀉在大地上,擁抱高山大河,虛實結合,豐富了這首詩歌的內涵,也沖淡了對今年中秋的失望。

D.中秋好景難遇,光陰苦短催逼,月隱烏云,雪改青絲,雖然詩人強作樂觀曠達,但這首詩中依然彌漫著悲涼,感人心魄,發人深思,也能勉人奮進。

E.從標題上看,這首詩歌吟詠的對象是中秋,五、六兩句寫心中的明月,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是一種烘托藝術,以中秋之月烘托人心之月。

15.宋明詩歌多有理趣,這首詩歌就是其中代表之作。這首詩歌蘊含怎樣的理趣?作者是如何闡發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5分)

16.補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1)在《離騷》中,屈原訴說了朝廷“

, ”,但自己威武不屈,九死不悔,因為內心以正直和高潔為樂。

(2)在《師說》結尾,韓愈指出,少年才俊李蟠“ , ”,因此作《師說》這篇文章贈送給他。

(3)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舍生取義之心人皆具有,有的人將其舍棄是為了厚祿,厚祿的追逐也不過是為了豪宅、妻妾以及“ ”,可謂因小失大,本末倒置。

第Ⅱ卷 表達題(80分)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在大學宿舍里,數他性格最為直爽,甚至口不擇言,雖然也觸傷過不少室友,但是大家還是喜歡他的一片童真,宛如山上始出的泉水,凈人心神。

②那個生得如玉琢一般小男孩,這時候雀躍著步子,粉墨登場,一會兒努眼,一會兒張舌,引爆了觀眾的笑點,忽然開口一唱,深潤的童音立即震驚了全場。

③市長在外商引介會上說,該市不但基礎設施完善一流,可住得鳳凰,而且社會風氣好,誠信根于民心,個個一言九鼎,另外,文化氣氛也相當濃郁。

④他在地理書上得知了烏拉爾山,從此時常神游這座歐亞界山,設想自己在白雪皚皚的山頂北望冰洋,俯瞰貝湖,并自嘲這是過屠門而大嚼,別有滋味。

⑤文獻有真有假,不過,假也有假的益處,比如明代被篡改的史料,就能側漏出清朝統治者的一些心態,因此對待文獻我們應該具有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態度。

⑥現在獨生子女居多,而古代則是兄弟眾多,有的還和族而居,一家幾百口,兄弟怡怡,友悌相親,這種戚戚具爾之情,是現代孩子難以體會到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署名畢沅的《續資治通鑒》較其他同類著作為優,然而本書之文字,似遜于《資治通鑒》,其原因主要由于照錄舊史原文較多,未加镕裁,以至通暢流利不夠。

B.直到20世紀上半葉,國際通用語言還是法語,那時西方人,包括俄羅斯人,法語水平幾乎成為衡量知識分子文化修養的標準,法國人基本不說外文。

C.他們熱愛自由,并不是自由給他們什么物質利益;他們把自由本身看作一種寶貴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使他們得到寬慰。

D.古時候不寫商人,不寫流氓,司馬遷才氣大,膽魄大,皆入文章,寫得出了神,忘了儒家的訓誡,于是有了《貨殖列傳》《游俠列傳》《刺客列傳》。

19.填入下面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有人說孟子代表儒家的左翼, ① 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這個說法, ② 很有道理, ③概括得過于簡單了。 ④ 孟子有左也有右:左就左在強調個人自由; ⑤ 右就右在重視超道德的價值, ⑥ 接近宗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處補寫適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自我實現者的行為幾乎總是表現得手段和目的的界限涇渭分明。① ,他們關注于目的,手段則相當明確地從屬于目的。然而,② 。我們的研究對象經常將對其他人來說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的經歷和活動視為目的本身,這就使情況復雜多了。他們較常人更有可能欣賞“做”本身;他們常常既能享受“達到”的樂趣, ③ 。

21.對聯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以形式上的整飭、音韻上的和諧、內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以下是兩副被打散的對聯,請把它們歸好。(6分)

耕耘 不為 大家 便為 莫問 是 的 做事 要 禽獸 來 我們 圣賢 世界 收獲 但問

(1)

(2)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市西郊有一所大學,內有湖山之勝,風景甚為優美,被譽為西郊名園,成為市民郊游的重要目的地。最近,市民小王攜帶兒子像往常一樣到該校散步,卻被保衛人員攔住,理由是學校新發通告,除周末外,其他時間謝絕游客參觀。小王不服,和其他市民一道與保衛人員爭執起來。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請表明態度,闡述理由。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和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見第88頁)

猜你喜歡
司馬光
司馬光之“光”
司馬光之“光”
司馬光之“光”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的“警枕”
永不說假話
司馬光說謊受責
司馬光“警枕”夜讀
司馬光砸缸的N種花絮
司馬光砸缸之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