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低年級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搭建寫作支架的實踐及思考

2017-07-07 13:02朱辰鳳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7年19期
關鍵詞:句型思路整體

朱辰鳳

一、研究背景

對于初中低年級學生而言,英語寫作是他們的薄弱點。究其原因主要有:1.在小學階段沒有系統的寫作訓練,且能使用的英語詞匯和句型積累較少,故缺少語言素材;2.初中英語教師在起始年級的寫作教學中多采用仿寫課文的教學策略,這種方式固然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寫作的結構和思路,但也會造成學生高度依賴課文的模板,依葫蘆畫瓢,而無需獨立思考開頭與結尾、上下句之間的聯系等。其結果是,當需要學生自己寫命題作文的時候,往往會導致寫作的思路混亂,所寫的內容缺乏連貫性和完整性;更有甚者因對仿寫的課文印象深刻,而無法結合現狀,所寫的內容枯澀、缺乏真實情感,從而無法體現“表情達意”的寫作目的。

鑒于此,筆者認為:建構英語寫作的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搭建英語寫作的支架。即在學會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做好拓展性詞匯的積累,理清寫作思路,聯系實際生活經驗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本文筆者將以《牛津英語》(上海版)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第四課時的寫作指導課為例,進行相關實踐和反思。

二、概念界定

1.單元整體教學

初中低年級《牛津英語》教材的特點是以一個核心話題構成一個教學單元,而這一話題貫穿本單元各個課型及其相關活動。由此,單元整體教學是指:以核心話題作為各課時的基本要素,且在教學中強調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并重的整體輸出的一種教學模式。

2.搭建寫作支架

《牛津英語》(上海版)六、七年級教材編排體系的另一個特點是: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內容緊扣學生的生活、興趣和情感。單元內每個課時既有相對獨立的詞匯和句型表達的教學內容,這些語言素材又都是圍繞單元話題層層遞進,存在著較強的邏輯關系。由此所謂搭建寫作支架是指:教師從學生的需求和已有認知出發,在幫助學生由實際寫作水平跨越到潛在寫作水平過程中實施的輔助手段,使學習者可以在任務驅動下更輕松地了解文章構架,逐漸養成邏輯思維表達能力的習慣。

三、實施過程

1.課堂教學

(1)梳理教材內容,明確課時目標

本單元的標題是“What will I be like? ”,教學安排四個課時,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筆者對四個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和羅列(如表一)。

表一 單元課時教學內容梳理表

(2)貫穿核心話題,建構寫作思路

根據單元課時教學內容,筆者確定了緊扣本單元話題內容的寫作標題“A better me in 15 years time”,然后圍繞該標題梳理了文章的要點內容,并依此開展了如下教學活動:

①激活已有知識,猜測人物外貌變化

導入環節,播放美國電視劇《成長的煩惱》的片頭,提問:“What changes can you see from the video? ”由于視頻片段內容是西佛一家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外貌發生變化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人物的外貌發生了變化。教師再通過問題:“Do you remember kittys changes in appearance? ”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課時所學語言知識。再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15年后外貌會是怎樣。學生兩人組交流并相互糾正句型表達中的錯誤。

板書:Changes in appearance … will be…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激活已有知識,把課文中學到的人物外貌變化的描述運用到自己外貌可能的變化。通過兩人組活動,簡單而有效地進行了合作學習,為作文表達的正確性打好基礎。

②結合興趣能力,推測未來可能職業

展示如圖一PPT頁面,先提問:“What will they possibly be? ”學生能根據已學課文內容成功連線。進一步提問:“Why do you think so? ”學生根據已學課文內容尋找推測理由。再以問題:“What will you possibly be? Why? ”引導學生由自己的外貌變化、興趣愛好和優勢推測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

板書:Prediction … will possibly be … because …

Advantages … be good at …

【設計意圖】推測理由為拓展訓練,運用原因狀語從句,使前面不同課時學習的內容之間形成一定的邏輯聯系,培養寫作的邏輯思維。學生由討論課文人物到談論自己,再次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③分享職業理想,反思自身不足之處

學生閱讀新授課文,回答問題“What will Alice possibly be? ”和“What would she like to be? ” 再談談自己的職業理想。然后,學生回答問題“What is Alice poor at? ”再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板書:Dream job Id like to be …

Disadvantages … be poor at ….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檢驗學生是否理解課文,再把所學的詞匯和句型表達遷移到有關自己實際情況的描述中。

④拓展現有詞匯,提出自我改進措施

學生根據課文回答“What does she have to do? ”教師再提問:“What else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are Alice? ”為了幫助學生想出更多的改進措施,筆者補充了幾條改進措施(如圖二)。

板書:Preparations have to …, learn sth. /to be…/ to do sth,

practise sth,practise doing something…,

【設計意圖】找到自身不足后當然要思考如何改進,但學生平時寫作時思維有局限,常常無話可說。一定的拓展提示可以引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表達內容,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至此,整篇作文的結構要點已在黑板上呈現。

2.評價學生習作,建立寫作信心

(1)互評習作,改進寫作思路

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單之后,四人一組進行組內互評?;ピu時,教師則列舉評價和改進建議:

a.正確表達詞匯、句型、時態。

b.文章要涵蓋要點。

c.句子表達要連貫流暢,適當增加連接詞。

d.刪除與主題無關的或重復的句子。

在互評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習作,并收集有代表性的寫作問題。

(2)反饋習作,鼓勵真情表述

反饋兩位學生的習作:第一篇作文能呈現課文中較為簡單的句型,沒有明顯的語法錯誤,但是要點間缺少銜接。由此教師建議:增加連接詞或過渡語句,提高文章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第二篇作文有豐富的句式結構,內容充實,且能聯系實際,真情表述。

四、分析與反思

1.理論依據

(1)格式塔(Gestalt)的“整體教學”理論

單元整體教學是建立在“整體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其心理學基礎為心理理論中的“整體觀念”。格式塔心理學者認為,學習的基礎是知覺,當我們在關注某一個物體時,知覺者的任務就是將感知到的成分進行組合并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單元整體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知識,促進其自身知識的重組與構建,促進新知識和既有知識間的互動、連接、交融和整合。

(2)布魯納(Bruner)的“支架理論”

支架理論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從建筑行業借用的一個術語,用來說明在教育活動中,當學習者遇到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時,教師應當為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建構一種概念框架——將負責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這種框架就是支架,而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搭建一個支架,這個支架的目的是構建思路。

2.教學策略

(1)情境支架策略

借助教材情境是搭建寫作支架的必要途徑。牛津英語教材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話題”在不同的日常情境中展開,因此二次開發教材中的情境不僅能使教學達到“四兩撥千金”的妙用,也能幫助學生言之有物,說之有理。

此外,寫作標題亦能創設情境。做好審題,不僅能激發學生豐富聯想,還能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表達真情實感。以本單元教材中的寫作標題“A report on my future”為例,筆者以為:原標題較為“中性”,無法引導學生達成情感價值目標上的積極意義,甚至部分學生還有可能寫出消極意義的“有個性”的文章。因此,筆者把標題調整為“A better me in 15 years time”,引導學生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從而提高文章的積極意義,表達出具有正能量的真情實感。

(2)思路支架策略

在英語寫作中,思路清晰很重要。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搭建文章的“腳手架”。在“腳手架”的橫與縱之間,就是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思路。在這節課中,筆者將“要點”作為橫向的緯度,將“有用句型和結構”作為縱向的經度。在縱橫交錯中,學生理解了寫作思路的建構過程,為習作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奠定了基礎。

(3)表達支架策略

如果說寫作思路是腳手架,則詞匯是腳手架上的“血與肉”。因此,在單元教學中梳理常用高頻率詞匯是單元詞匯教學的核心之一。單元課時教學內容梳理表(見表一)幫助教師了解教材中已有詞匯和結構表達,在此基礎上,根據寫作需要適當拓展話題相關的學生已掌握的有用詞匯和句型,激活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活學活用,養成豐富表達語言的寫作習慣。

3.反思與建議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搭建寫作支架能幫助學生樹立文章結構意識和提高學生語言內化與輸出的能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體會:

(1)用單元整體教學指導課時教學設計

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單元內每課時教學內容間的關聯性,以單元教學目標指導課時教學設計,可以減少課時教學設計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更好地為實現單元教學目標服務,使有限的課時教學效果產生乘法的效益,更有利于學生建構以話題為中心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

(2)用文章結構支架培養學生寫作思維

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教學不應該停留在仿寫的較低程度的要求上,而是應該注重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可以從幫助學生樹立文章的結構意識做起。理清寫作思路后,學生寫作不再像擠牙膏那樣想到什么寫什么。相信經過多次練習,在學生以后的習作中,主題突出、條理清晰、語言豐富、行文流暢的佳作將會不斷呈現。

五、結束語

實踐證明,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搭建英語寫作支架的方式很適合初中低年級學生。它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寫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搭建文章的結構支架,養成在寫作時審慎構思的寫作習慣,從而提高行文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完整性,最終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效性和英語寫作教學的實效性兩者共贏。接下來,筆者還將繼續探索如何讓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愿寫、愛寫、會寫,為今后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上海市第二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句型思路整體
不同思路解答
典型句型大聚會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思路一變 輕松賺錢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高中英語表示比較和對照關系的句型
翻譯誤區逐個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