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藍耳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

2017-07-14 02:23劉錫龍梁慶杰羅燦榮
農家科技 2017年5期
關鍵詞:發病原因防治措施診斷

劉錫龍+梁慶杰+羅燦榮

摘 要:豬藍耳病又被稱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一種傳染性很高,高度接觸性傳染的疾病,豬場一旦傳染到該疫情,其危害是很大的,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本文介紹了豬藍耳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并提出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豬藍耳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藍耳??;發病原因;診斷;防治措施

隨著我國人民群眾對肉類農產品需求量的增加,豬肉作為主要的肉類產品,成為大多消費者青睞的重要產品,一定程度上推動養豬業的發展,但疫病問題一直阻礙著我國豬養殖業發展。而這些疫病中,以豬藍耳病最為典型,該疫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病性傳染病,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公母豬均會感染藍耳病毒,尤其以仔豬、育成豬、繁殖母豬最易感。豬在感染此疾病之后,會出現繁殖障礙、呼吸困難以及耳朵藍紫等現象,并且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并發或感染其他的疾病的一種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對其治療,因此,做好該疫病的診斷和防治工作十分有必要。

一、發病原因

1.豬生產過程中由于飼養環境限制,養殖生產者為增加單位面積的養殖效益,圈舍中的飼養密度增加,圈舍飼養環境變差,為疫病的發生埋下隱患。

2.因生產需要從其它地方引入優秀豬品種,進入場區時隔離防疫工作不足,使得疫病被帶入豬場,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豬只染病。

3.養殖場內的生物安全意識不強,沒有規范的消毒管理制度或者沒有嚴格操作消毒過程,使得疫病被帶入生產廠區。

4.豬只生產過程中圈舍糞尿處理不當,圈舍環境差,加之管理粗放,潮濕陰暗,大量蚊蠅滋生,為疫病傳播提供了溫床。

5.生豬的買賣運輸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防疫檢查,使得疫病跨地區傳播,增大了不同區域中豬只染病機會。

6.主治獸醫對藍耳病認識不足,盲目用藥,大量濫用抗生素等藥物,使豬的自身免疫系統不能有效的發揮作用,最終致使豬只染病死亡。

7.生產過程中免疫體系不完善,對母豬以及仔豬未能進行及時免疫,使得藍耳病毒入侵豬只機體。

8.生產場區對病死豬只處理不徹底,從而導致了疫病的蔓延擴散,再次復發。

二、傳播途徑

藍耳病的傳播分為垂直傳播和平行傳播兩種?;疾∪焉锬肛i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仔豬,使分娩后的仔豬也會帶有藍耳病毒,從而得藍耳??;患病的公豬未能及時發現并淘汰,藍耳病毒混雜在精液中垂直式的傳染給母豬和仔豬。豬群之間的傳播是藍耳病主要的傳播途徑,從外面引入的攜帶有藍耳病毒的豬只,進入場區中很容易將病毒在豬群中平行傳播開來,另外,患病豬只在與健康豬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將病毒傳染給健康豬只。目前空氣是否是豬藍耳病傳播媒介尚沒有定論。

三、臨床癥狀

豬藍耳病毒在豬體內的潛伏期一般為2周左右,病程周期持續3~12周,豬只患病后,眼結膜出現潮紅、眼眶顏色發藍、眼睛流淚增加、伴有咳喘、體溫升高,停止進食或食欲減退,精神狀態沉郁等現象,患病后期易發生便秘。大多數患病豬初期皮膚、耳部、蹄肢端、胸腹部均會發紅,隨著病情加重,皮膚先會變成藍紫色,之后慢慢變成藍色。部分豬只還會伴有體型消瘦,皮膚呈黃白色,被毛沒有光澤,嘔吐、四肢無力,呼吸咳喘急促等現象。大、中型豬癥狀表現較輕,會出現體溫升高、便秘、體型消瘦,母豬感染后除應有的癥狀表現外,還會出現并發性的流產、產死胎。

四、病理變化

病豬耳朵發紫、耳、背、腹壁皮膚出血,全身淋巴結腫大。無并發癥狀的病例除有淋巴結輕度或中度水腫外,有時會有卡他性肺炎、肺水腫等病癥,肺部灰白質呈棕色,表面透明,間質增寬呈膠凍樣,切面濕潤多汁。解剖檢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死豬,眼觀病變是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而且會有細胞浸潤和卡他性肺炎區和肺水腫,在腹腔粘膜膜、腎組織周邊脂肪、腸系膜淋巴結等處會發生水腫,鼻子黏膜上皮細胞和支氣管上皮細胞發生變性,肺泡壁變厚。

五、實驗室診斷

藍耳病毒(PRRS)的確診必須借助于實驗室診斷,目前用于本病病原或抗體檢測的方法主要有病毒分離、免疫過氧化物酶單層標記試驗、間接熒光抗體試驗、血清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采集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明顯的病死豬的腦、肺、脾臟、肝臟、扁桃體、淋巴結、血清等組織及時冷藏送檢,樣品采集量要盡量大一些,采集的診斷樣品要分開做好包裝,貼上標簽做好標記,附帶采樣登記資料及時送往當地動物疫病監測診斷中心檢測。

六、綜合防治措施

豬藍耳病給養殖生產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如不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必會造成大規模生豬感染和死亡,該病首次在我國發生后,給整個養豬業帶來巨大打擊。因此強化豬藍耳病混染癥防治手段,降低疾病發生率顯得至關重要,有效的防治可保障生豬健康生長,促進養豬產業的持續發展。

1.科學選址。養殖場地址的選擇不僅關乎豬健康生長,同時也關乎人類正常的生活?,F代豬場通常是綜合多個因素選擇確定,良好的場址可給豬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保證豬健康的生長,增強豬只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豬場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交通、通風、疫病防疫等問題,良好的通風能有效避免細菌的滋生,此為對豬場定期的消毒處理,也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2.自繁自養。養殖場自繁自養,不僅可以保證豬群的穩定性,品種的純正性和降低引種費用,提升生產效益,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有效的避免外部病原體進入養殖場,在豬群中擴散。如必須引種,應嚴格按照引種操作流程進行,引回后須對其進行4~5周的隔離飼養,檢查確定健康后方可混群。種豬的精液在引進之前必須要進行豬藍耳病毒性檢測。

3.嚴格消毒?,F代規?;B殖場中豬的抵抗力普遍偏弱,嚴格的消毒,可以有效的對內外界疾病進行控制。場區內應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并嚴格執行。凡從外界進入豬場的人和物必須進行消毒,未經消毒不得直接進入場區。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般是在圈舍豬全部出完,進下一批次豬前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并且要保證消毒后通風7d以上,這樣能夠將豬舍的病毒進行徹底的清理。

4.免疫接種。按照免疫程序為豬群接種疫苗,可降低疫病的發病率,提高豬群對疾病的免疫力,增強豬只健康?,F代規?;B殖場建議使用豬藍耳病疫苗對全部母豬和公豬進行疫苗接種。種公豬要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種母豬配種前免一次。母豬在產前12天首次進行藍耳疫苗免疫,當仔豬生長到25~30日齡時進行第二次疫苗接種。

5.無害化處理。藍耳病發病豬場應進行嚴密封鎖,防止病原體擴散到周邊豬場,同時豬場也應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防止疫病在本場內大規模擴散。對于豬藍耳病母豬流產的死豬、胎衣以及產區內病死的豬均需按照相應的程序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對豬進行無害化處理之后,對產房以及仔豬所處的豬舍進行全面的消毒清理,對于存活病豬隔離治療,并可以考慮接種豬藍耳病滅活疫苗。

6.加強飼養管理。規?;B殖應實行全封閉式,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采用現代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專業的飼養管理人員,飼喂優質的全價配合飼料,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干燥。豬的糞尿應及時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應激因素。飼養管理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豬的身體健康,因此其要全面滲透到豬養殖的各個環節中,不能偏廢。

7.合理用藥治療。對豬藍耳病獸醫師應當仔細診斷,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選擇適當抗菌類藥物,對藥物使用劑量和療程嚴格把控,忌隨意更換藥。夏季溫度較高,轉群時容易發生應激,在此條件下對豬只進行免疫時,宜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等抗應激和增強自身免疫力的藥物,以降低豬只因為此而發病的機會。

8.減少豬群流動。場區內豬只發病期間應暫停任何豬只的內外交易,對于場區中健康的豬只應盡可能減少并群以及合圈,減少病原傳播給其他豬群的機會,對于病豬應采用特定的圈舍進行隔離飼養治療,尤其是不能對患病的豬舍進出任何的豬只,密切關注豬群的生長動態,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9.建立健全安全體系。如豬場內發現疫情,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對于場區內的豬只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按照相應程序做好疫病處理,對病死豬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同時積極的進行豬藍耳病的防控知識宣傳,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普及相關政策和防治知識。對部分落后的散養模式進行整改,向現代規?;B殖模式邁進。

七、結語

總之,豬藍耳病是養豬業的重大傳染病之一,對養豬業危害較大,也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做好豬藍耳病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豬藍耳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并不明確,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們應將防治重點放在預防上,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而豬藍耳病的傳染性強、流行期長,單一的防治起不到控制疫病流行的作用,只有從飼養管理、定期免疫、定期消毒,細化防治,制定合理有效的精細化養豬方案等工作進行綜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豬藍耳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健.豬藍耳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5,36(3):24-25.

[2] 楊林麗,夏紅波.豬藍耳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1):32-32.

猜你喜歡
發病原因防治措施診斷
水稻稻瘟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