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感技術在淺層地下水勘測中的應用分析

2017-07-16 00:39王磊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遙感技術勘測巖溶

王磊

(山東地礦新能源有限公司,濟南 山東 250000)

摘要:遙感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而形成的技術,具有宏觀、動態、綜合等特點,被廣泛運用于各大行業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技術。本文基于分析遙感技術的優勢,以進一步分析其在不同環境地下水的勘測應用情況。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下水;找水技術

一、遙感技術概述

遙感技術是基于GPS定位技術基礎之上逐漸形成的全新科技,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影響范圍廣、信息記錄全等優勢,能夠全面綜合的反映出被影射到區域中的水文地質情況,包括地下水系的層次構成、水系分布、斷裂構造等信息,進而能夠勾畫出整個區域的地下水構造和性質,這是傳統或常規地下水勘測所不能實現的。在以往勘測中所采用的是近感的方法,不僅勘測范圍較窄而且信息記錄有限,在由點到線的過程中無法形成“面”的信息記錄也即勘測的效率較低。然而,隨著遙感技術的出現則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不僅可以由點到面進行勘測而且可以由線到點進行勘測,工作方便且效率高,能夠在不同的地下或地面環境中進行精確的勘測進而判斷出應力的集中區與產狀的變化部位,以快速鎖定地下水系中的富水區域與水脈區域所在。整體而言,采用遙感技術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而且能夠有效避免以往近感勘測技術的不足,降低了工作量以及工作成本,是當今地下水勘測的不二之選。

二、遙感技術在不同環境下的勘測運用

(一)松散層地下水勘測。應用遙感技術并輔助可見光和紅外線波段圖像的優勢進而能夠有效的對基巖的水補給較好或巖層分布范圍廣泛的松散巖體進行解譯。同時,利用可見光、紅外、熱紅外手段討找具有泉水補給的,粗顆粒的松散層分布區,再通過熱紅外波段解譯出露泉點和地下泉水,可見光、紅外、熱紅外圖像解譯地下水溢出帶,微波遙感圖像和多光譜圖像對比解譯討找古河道位置。

(二)巖溶地下水勘測?;诂F有技術與實踐應用對比可知,在勘測不同性質的地下水情況中遙感技術具有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遙感技術通過對影像和可見光以及紅外波段的的配合勘測即可高效的分析出巖體的構造和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同理在巖溶地區的地下水勘測中即可運用遙感技術。具體而言,采用遙感技術對巖溶區域地下水的勘測是通過解譯巖溶的斷裂情況和發育情況進而鎖定地下水的徑流帶和排泄區,也由此確定了巖溶的富水區所在。首先,通過對斷裂構造的深入分析能夠解譯出巖溶的裂隙水情況;其次,基于遙感技術的定位優勢并結合高清的圖像加以分析巖溶的發育走向,進一步解譯出整個空間的水系分布和流向等情況。

(三)基巖裂隙水勘測。石灰巖與基巖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巖體之一而且主要一般分布于風化帶和裂隙帶中,這是兩者的主要特征而且表現的極為明顯。同時,由此此類巖體的特性致使其含水量較少,在勘測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基巖因其特性的影響導致鉆孔成功率很低,在以往的勘測過程中主要是依賴于地球物理技術,雖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增加了勘測的成本,因為該項技術的運用費用是十分高昂的。遙感技術的運用能夠直接彌補這一不足,降低工作成本以提升工作效率。因為遙感技術采用的是影像技術并輔助可見光和紅外波段的方式來判斷基巖的表面性特征,通過圖像展現出來信息來分析斷裂區域的構造和整個裂隙的發育部位,進而解譯出地下水的具體信息,這也是分析斷層的主要標志所在。同時,在此過程中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對褶皺區域的解譯,因為該區域是裂隙發展中最為充分的部位,通過對發育區域的分析能夠得出基巖的富水區所在,這也是采用遙感技術的優勢所在,尤其是微波遙感技術的特性,通過熱紅外手段用于解譯帶狀出露的泉水,導水和阻水斷裂帶和地下水溢出帶。

(四)黃土裂隙水勘測。對于該類型環境的地下水勘測,主要是基于利用TM圖像、Spot圖像或高分辨率圖像解譯黃土裂隙發育系統,討找有利布井部位。同時,利用微波遙感圖像圈定掌形地、杖形地等局部富水區。

(五)沙漠地區地下水勘測。對于該類型環境的地下水勘測,主要是基于利用微波遙感圖像和多光譜遙感圖像對比解譯討找古河道,再利用熱紅外圖像討找隱伏斷裂帶。同時,利用多光譜圖像和熱紅外圖像圈定地下水溢出帶或沖洪積扇粗顆粒分布區。

三、遙感在地下水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在地下水的勘測中可參考的重要依據是地面的植被,根據植被的發育情況以及長勢走向即可初步判斷地下水的埋深與走勢等信息。然而,由于地下水因距離地面深淺不一,尤其是淺層地下水極易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戲,也即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進而影響到地面植被的生長發育。當植被的生長環境與氣候因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影響植被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在于地下水埋深與是否受到污染等。由此通過遙感技術檢測該區域的植被生長情況即可初步分析出該區域地下水的走勢以及水質情況。同時,輔助遙感技術撲捉到的其他信息加以匯總分析可進一步解析該區域地下水發生污染污的危險系數,進而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補救以避免地下水發生污染,當前已有人進行了實踐。例如,Kruck利用植被生長狀況判斷埋深淺的地下潛水的含鹽量,證明植被對波斯瓦拉的奧卡宛篝三角洲和阿根廷拉大草原的淺層潛水含鹽度具有調整作用。Sovma等人則利用植被信息了解地下水局部受烴類污染狀況。

結語:綜上所述,遙感技術結語自身的技術優勢已經在地下水的勘測以及地下水質的保護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谶b感技術能夠對巖體的斷裂構造和發育情況進行分析并通過數據分析以判斷出地下水的具體情況。同時,隨著遙感技術向著多平臺、多遙感器、多時相、多光譜、多角度和多種空間分辯方向發展,Landsat MSS/ETM十,SOPT,InSAR,ERS-SAR, SIR-A/C,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多種遙感信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地下水遙感監測水平。同時,相信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微波遙感技術的發展則可進一步提升其勘測的范圍和測量的精準度以及信息的全面性等,進入快速鎖定該區域的富水區等信息。

參考文獻

[1]于德浩,鄧正棟.淺層地下水遙感找水模型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08 (5):23-26

[2]王銘,孫丹.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5(7):74-75

猜你喜歡
遙感技術勘測巖溶
某石灰巖礦區巖溶涌水治理處理方法
勘測設計
探討巖溶區高速公路勘察技術方法
水利勘測
勘測設計
遙感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
高密度電法在巖溶區隧道勘察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與數字國土
遙感技術在微生物復墾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