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2017-07-16 02:24胡文池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因地制宜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胡文池

(寧陽縣鄉飲中心學校,山東 泰安 271403)

摘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業已成為重要的基礎課程。農村中小學教學有著深刻的特殊性和廣泛性。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上好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要注重選擇正確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虛心學習和汲取其他科任老師所長并用于教學,積極觀摩同類課堂教學,合理安排學生座位等。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結構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 農村中小學的情況

首先,有許多人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課,是由計算機操作的熟練程度決定的,而忽略了信息技術課的其它內容。各種書上的解釋也不盡相同。個人理解,信息技術即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一門綜合學科。信息,也就是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感覺到的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聲音等;技術,通常指是制作或獲取信息的方法;教,跟傳統教學一樣,把自己知道的傳授給學生;育,在教的過程中穿插如何做個既有一技之長又有信息道德的有用之人,而不是利用學到的知識去破壞[1]。

其次,信息技術課與傳統教學課及其它的教學課的優勢分析。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把現代計算機技術引入教學而進行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趨勢,單調的黑板與粉筆教學模式將改變成含有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的教學模式,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喚起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避免了部分學生上課老想著教室外與課堂無關的事,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所以對今天的農村中小學而言,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將是教學領域的又一場教學變革。

2. 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2.1 選擇正確的結構模式

結合農村中小學計算機數量不多,課時安排少,間隔周期長的的實際情況,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1)、“理論”——“實踐(操作)”——“鞏固理論”。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其優點在于教師可事先利用課余時間或作為上一節課的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背好或記好每一步的操作步驟(理論),然后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花最少的時間講解和示范。個人一般掌握在5到10分鐘為宜,多了影響學生的上機操作的時間,讓學生以理論的東西用于真正的操作,從操作中得到鞏固,這對于信息技術課程開設較少、學生人數較多的學校來說是較為合適。(2)、在教學過程中還嘗試用“操作”——“理論”——“強化操作”[2]。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一個練習的內容,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自己操作練習。這種方法對于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特別適合,且還能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每操作一步,都能從計算機中得到一定信息的反饋,但也存在著學生誤刪除、格式化硬盤等不良的習慣。模式二中的每一步成功的操作,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滿足的,教師要予以肯定和鼓勵。那怕失敗也給成功之路指明了方向,教師在講解時要學生記到每一步錯誤的操作前都做了些什么操作,盡量避免重復的錯誤操作。但也正由于模式二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驗證,所花的時間較多,但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說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操作,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并不常用。

2.2 合理的安排坐位

也許有人會認為多此一舉,不就是1—2名學生一臺機子么?其實不然,在教學的同時,盡量給每一個學生安排好機子,并且長期固定下來,這樣有幾個好處[3]。其一、避免出現個別學生霸占機子的不良習慣,從而杜絕上課前搶占坐位、擁擠進教室的不良毛??;其二、便于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和教學;其三、一旦機子出現人為損壞便于查找等,由此看來,合理的安排坐位是非常必要的,特別適合人多機子少的學校。

2.3 注意培養計算機小能手

信息技術課是輔導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的課,不是教師個人的一堂課,所以除了教師在45分鐘的課堂內要質量,還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相互幫助,讓學生也互動起來,做到動而不亂。同時也給學生在課外的活動時間中創造相互探討的興趣和條件。例如在每一組培養1—2名計算機小能手,在課堂練習中就可以幫助教師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4]。這樣不僅提高教學的效率,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小助手的能力,讓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對自身的知識又得到了鞏固,同時受到幫助的學生也會知道那個小助手善長什么操作技能,便于他們在課后有針對性的相互討論。

2.4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除了上述的教學方法外,在課本上的教學也要花一定的功夫和時間,現在信息技術教材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版本,各學校間的課程又各不相同,只有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吃透教材、讀透學生,才能把每一節課上好。

結論:一名與時俱進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學生。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積累經驗,充分尊重教育原理和原則,注重理論結合實踐,才可以把握住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教育規律。

參考文獻

[1]. 王東英.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調查研究——以A、B兩省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2.

[2]. 董彥.新課程理念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5.

[3]. 劉向永.新課標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創新[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3).

[4]. 張宏才.信息技術如何實施有效課堂管理[J].赤子,2015.

猜你喜歡
因地制宜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因地制宜 張弛有度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侯俊明教授運用肝胃同治法治療乳痛癥經驗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運用“分層教學”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