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017-07-16 02:35劉少槐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

劉少槐

(安徽省潁上第二中學,安徽 236200)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教學方式不合理,導致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案例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以“農業區位因素”一課為例,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法,對提升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農業區位因素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演變,高中地理教學理念隨之變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結合地理教學現狀,考慮到時代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凸顯出教學優勢。以案例為導向,以探究性教學形式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多樣化,教學效果比較可觀。

一、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在實踐階段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學習,進而提升教學效果。以下將對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1.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案例教學階段需要教師對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和加工,按照新課標教學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效的設計和選擇案例。案例教學階段可以將學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增加學生對各類知識的了解,包括:地理規律、相關概念等,進而提升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2.提高教學效果。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對案例教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教育階段,有效的案例選擇能讓學生第一時間對知識進行了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地理案例本身提供了背景材料和相關數據,具有直觀性和典型性的特點。案例教學體系有助于學生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和概念化,可以充分應用現有知識對案例進行剖析。案例教學的側重點在于討論和交流,能闡明自己的觀念和意見,提升學生自身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農業區位因素”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農業區位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高考的重點所在,在學習過程中最先接觸到區位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區域性因素為基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以下將對“農業區位因素”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1.合理選擇案例。案例教學法最重要的是案例的有效選擇,在執行階段,需要結合教材內容要求,重視案例選擇。例如在“環地中海的農業變遷”教育階段,考慮到農業變化形式的要求,要對區域氣候和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地中海區域冬季多雨,經常下暴雨,水土流失的現象比較嚴重,針對此類情況,后來興建水利工程,對水因素進行適當的調整,改變了原有的農業區位條件,使其適應水果的生長。因此在實踐教育階段,以該案例為基礎,向學生進行提問:從環地中海地區農業變遷史中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變化?綜合分析環地中海地區農業區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學生在實踐討論和分析的過程中,能通過整體性教學形式的要求,了解到區域性因素的具體要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2]。

2.開展組織教學形式。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內容比較多且繁雜,缺少有效的組織教學形式,必然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在“農業區位因素”中對各類影響因素的掌握是教學重點,具體包括: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等,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階段,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農業資源進行分析,適當增加技術投入,進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組織教學形式能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在4-6人左右,設立一個組長,對組員責任進行劃分。例如在自然條件因素學習中,涉及到光照、熱量、水分以及土地和地形因素等,小組成員對不同的因素進行分析,課下收集資料,整理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必須發表自己的意見,將自己整理的知識進行分析。成員之間要積極進行討論和學習,為了保證討論充滿活力,可以更好的激發組員的創造性,允許有不同見解,但是需要對意見進行統一,保證組間和諧[3]。

3.做好案例總結。從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來看,案例都是來自于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性比較強。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案例總結工作對提升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對教學指標進行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做好案例總結。例如在近些年來隨著農業政策的不斷調整,“珠三角”、“長三角” 大面積水稻種植區改種蔬菜,其原因是什么?結合區域性經濟發展和自然因素進行考慮。近年來東北稻米產區的種植面積逐漸增加增加,種植面積的增加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全部教學內容結束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和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中自我總結。由于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及技術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時,相關人員統籌思考,秉承因地制宜的目標,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此類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增加對知識的了解,課程教學結束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對家鄉農業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見解,在強化對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結束語:近些年來教學系統不斷改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對組織教學形式進行分析,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法。教師需要對案例教學法進行了解,在農業區位因素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案例,秉承“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教學原則,滿足學生的實際要求,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立霞,張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農業區位因素”一課為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12):48-51.

[2]嚴士清.案例教學法在人文地理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杜能農業區位論中的案例教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9(01):114-117.

[3]劉玉琴,丁俊新.淺談高中地理新課標下地理案例教學方法——以“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2(12):134-136.

猜你喜歡
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
理論結合實際,創新高中地理教學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