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論分期探究

2017-07-17 08:38李萬瑜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5期

李萬瑜

摘 要:中國畫論的發展,自魏晉至明清,出現了許多畫學著作或理論。畫論家亦或是專門著書立說,亦或是在繪畫中以題跋的形式闡釋關于繪畫的看法??v觀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發展,可以將畫論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期:第一時期以魏晉時期謝赫《古畫品錄》為代表;第二時期以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為代表;第三時期以官纂《宣和畫譜》為代表;第四時期是元明清以來的繪畫理論。

關鍵詞: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

顧丞峰先生將西方美術理論分為三大時期:“第一時期以瓦薩里《意大利著名畫家、建筑家、雕塑家》為界;第二時期以溫克爾曼《古代藝術史》為界;第三時期以沃爾夫林《藝術風格》為界”。第一時期,瓦薩里形成了自己的敘述模式,即藝術的誕生、成長、成熟、死亡;第二時期,溫克爾曼將藝術史的斷代、歸屬問題進行敘述,并且尤為推崇古希臘羅馬藝術;第三時期,沃爾夫林將古典藝術與巴洛克藝術進行對比,提出藝術風格演變的五對概念,他書寫的一部“無名藝術史”標志著西方形式主義研究方法的出現。

對比西方的美術理論,中國的美術理論也存在著幾個階段的分期。中國古代美術理論稱為畫學或畫論,中國畫論的發展,自魏晉至明清,出現了許多畫學著作或理論。畫論家亦或是著書立說,亦或是在繪畫中以題跋的形式闡釋關于繪畫的看法??v觀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發展,中國古代畫論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期:第一時期以魏晉時期謝赫《古畫品錄》為代表,形成對畫家品評的風氣;第二時期以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為代表,形成繪畫通史性的書寫風格;第三時期以官纂《宣和畫譜》為代表,形成官編畫史的傳統;第四時期是元明清以來的繪畫理論,數量眾多、涉及門類較廣。以下分別進行論述。

一、第一時期: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品評之風盛行,出現了眾多畫論。分別有顧愷之的《論畫》《畫云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宗斌的《畫山水序》、王微的《敘畫》、謝赫的《古畫品錄》、梁元帝蕭繹的《畫山水松石格》、姚最的《續畫品》。對這一時期的畫論進行歸類發現:顧愷之、宗斌、王微、蕭繹都是對山水畫的論述,謝赫與姚最是對畫家的品評。

魏晉時期的山水畫實物至今還未發現,流傳下來的傳為顧愷之的摹本《洛神賦圖》所體現出來的山水依然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狀態,而此時山水畫的繪畫理論卻較為先進。例如顧愷之在《畫云臺山記》中提出山水畫的陰影畫法:“山有面則背向有影”;宗斌《畫山水序》提高山水畫的價值與地位,提出將大山大水寫于尺幅之內而不失比例大小的方法,即“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至于山水,質有而趨靈,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王微在《敘畫》中提出山水畫與地圖的區別,山水畫是心靈與物形交融的表現,“且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標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變動者心也”。

在這個時期的眾多畫論里,對后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謝赫《古畫品錄》。謝赫首先提出繪畫的社會功能為“圖繪者,莫不明勸解,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明確地點名繪畫創作與政治教化的關系;其次提出評論繪畫的六條標準,即“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六法主要是針對人物畫的品評方法,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例如唐代李嗣真寫過《續畫品》;五代時期荊浩在其著作《筆法記》中提出“六要”,即氣、韻、思、景、筆、墨,將人物畫品評的“六法”發展到了山水畫;宋代郭若虛在其著作《圖畫見聞志》中說“六法精論,萬古不移”,將“六法”視為評畫的永恒標準。雖然謝赫《古畫品錄》對后世影響深遠,但全書只品評了27位畫家,將他們分為六品,且對每位畫家的評價都較為簡短,少則16字,如對顧寶光、晉明帝,多則不過96字,如對顧駿之的評價。通過《古畫品錄》所能得知的畫家信息較少,這便是《古畫品錄》的一大缺憾。

二、第二時期:唐朝時期

唐代是中國繪畫走向成熟的時期,人物畫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山水畫出現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的分野,花鳥畫形成獨立畫科。唐代畫論分別有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釋彥悰《后畫錄》、李嗣真《續畫品錄》、張懷瓘《畫斷》、王維《山水訣》、《輞川畫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這個時期出現了系統的畫論,比魏晉時期更加系統和深入??v觀這一時期的畫論,綜合性的畫史較多,例如《貞觀公私畫錄》開創了繪畫史料學先例,《唐朝名畫錄》是最早的一部繪畫斷代史,《歷代名畫記》則是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也是這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部畫論。

張彥遠開篇便點名繪畫的社會功能:“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首先,在繪畫的社會功能方面,張彥遠的看法與謝赫較為相近,認為繪畫先具有政治教化的功能;其次,張彥遠對繪畫的起源、繪畫的評論標準、繪畫的繼承、繪畫的時代特點、繪畫的藝術表現等問題都做了較為系統的論述;第三,也是張彥遠對畫論貢獻最突出的方面,即全書共收納歷代能畫者人名372人,上至軒轅,下至唐會昌年間,收納的畫家十分全面,是研究唐及唐以前畫史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資料;最后,張彥遠與謝赫相比,張彥遠在記錄畫家時,不僅是對他們繪畫進行評價,更加上了畫家的字、籍貫、官位、善繪題材等,這點比謝赫記述更為詳細。

三、第三時期:宋朝時期

宋代宮廷畫院的設立,畫學興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畫家的社會地位,繪畫藝術在此時尤為繁榮鼎盛。統治階級對藝術品的愛好與收藏,促使皇室所藏美術品增加;文人士大夫對書畫藝術的追求,促使文人畫的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促使風俗畫興盛。繁榮的繪畫藝術影響著此時畫論的發展。宋代較有代表性的繪畫理論有:郭熙《林泉高致》、劉道醇《宋朝名畫評》、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米芾《畫史》、鄧椿《畫繼》等。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是繼《歷代名畫記》而作,自唐會昌二年起至宋熙寧七年止,分敘論、紀藝、故事拾遺、近事四門六卷,雖影響與規模均不及《歷代名畫記》,但對后世還是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郭熙《林泉高致》是對山水畫的論著,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成熟。其中提出的關于觀察自然景物的方法:遠望近看、遠近推移;觀察自然的態度:情景交融;創作取材要“取之精粹”;透視學上的“三遠論”等都是對后世有價值的論述。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則是對四川地區繪畫的記述,由此可見宋朝時期蜀地繪畫的興旺。

官方編纂的《宣和畫譜》則是這段時期的一部巨著,標志著繪畫理論的書寫由私人個體學者的愛好提升到官方的重視?!端膸烊珪偰刻嵋吩谟涊d《宣和畫譜》時寫道:“不著撰人名氏,記宋徽宗朝內府所藏諸畫,所載共231人,記6396軸,分為10門”。從記載畫家數量與前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比較,畫家數量偏少,但《宣和畫譜》所記載的繪畫數量是此前任何畫論著作所不能及的?!缎彤嬜V》將繪畫題材分為十個門類: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果門,這也是此時的一大創新,說明此時繪畫分工趨向更加精細化,分科更加專業化,繪畫發展程度更高。與前代畫論相比,《宣和畫譜》不僅對每位畫家進行論述,而且還加上了御府所藏畫的數量及名稱。此書不僅記錄了宋徽宗朝內府所藏繪畫品目,而且還是一部傳記體繪畫通史,對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繪畫發展和作品流傳,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四、第四時期:元明清時期

在宋代繪畫分科趨向專業化面貌,而在元明清時期畫論分科則呈現專業化面貌,出現了眾多分門別類的畫論著作。此時畫家眾多,畫派林立,畫論著作紛繁復雜,畫論家與畫論著作的數量都超過了前代。繪畫著述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種多樣:畫史、畫論、著錄、畫譜、題跋、筆記等都有所發展,為后人了解和研究元明清繪畫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此時較有代表性的繪畫理論有李衎《息齋竹譜》專敘畫竹要法、黃公望《寫山水訣》專敘山水畫、吳太素《松齋梅譜》專敘畫梅要法、王繹《寫像秘訣》專敘人像畫法、董其昌《畫旨》推崇文人畫等。

董其昌、莫是龍、陳繼儒所提倡的“南北宗論”,在《畫旨》中寫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始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骕,以至馬、夏輩。南宗則至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關于“南北宗論”,后世爭議較大,例如俞劍華先生認為,董其昌強以己之所喜者奉為南宗,己所不喜者斥為北宗,其分宗以己好惡為依歸,并無事實根據,沒有科學方法。而葛路先生則認為,董其昌、莫是龍、陳繼儒是中國古代最先、也是唯一的有系統的研究山水畫流派的人,雖然他們對歷史事實掌握不準確,但不應該抹殺他們作為藝術流派探討的先行者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繪畫理論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謝赫形成了以人物品評為風格的敘述模式;第二時期張彥遠完成了繪畫通史著作;第三時期繪畫理論的編纂從民間個人行為提升到了官方性質;第四時期是中國古代畫論最為繁盛的一個階段,畫論數量多,且涉及面廣,形成了分門別類的繪畫理論。

參考文獻:

[1]顧丞峰著.西方美術理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俞劍華著.中國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

[3]謝赫著.古畫品錄[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

[4]郭若虛著圖畫見聞志[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5]張彥遠著.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6]王伯敏著.畫學集成[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

[7]于安瀾著.畫史叢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作者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