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高技術的內涵、特征及其發展路徑

2017-07-21 10:04楊培宇
裝備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高技術戰略發展

楊培宇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長沙 410073)

戰略高技術的內涵、特征及其發展路徑

楊培宇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長沙 410073)

從語義角度研究分析“戰略高技術”的基本內涵。結合科學技術史和技術哲學理論,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歸納和總結戰略高技術具有的普遍特征,初步建立戰略高技術的概念框架。分析戰略高技術的發展路徑,提出遞進式發展是現代戰略高技術發展的基本路徑,并指出跨越式發展和非對稱發展2種重要路徑。

戰略高技術;國防科技;跨越式發展;非對稱發展

戰略高技術是在國家戰略框架中規劃科技發展,尤其是國防科技與軍事裝備發展的一個重要概念。戰略高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足以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引發深刻的軍事變革。要想在未來戰場搶占先機,必須首先奪取戰略高技術這一高地。隨著戰略高技術概念的廣泛傳播和流行,各種望文生義的闡釋也日益泛濫起來,對人們的認識和理解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這一概念進行專門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對與此關聯的戰略高技術發展路徑問題加以辨析。

1 戰略高技術概念的基本內涵

戰略高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媒體和文獻中出現得越來越多的一個重要概念,傳播范圍非常廣泛,已經滲透于科技、經濟、軍事、政治等諸多領域中。然而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戰略高技術的概念,以及它同戰略前沿技術等相關概念是否能夠等價使用,則始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事實上,戰略高技術及其相關類似概念在國內不同的文獻中常常被作者自覺不自覺地等同起來,不加區別地使用。這樣一種狀態不僅妨礙了中國科技界就重大科技發展戰略問題達成共識,而且也同時制約和影響著中國重大經濟、政治與軍事戰略決策及其貫徹和落實。所以完全有必要就戰略高技術概念的內涵問題首先作一個簡要地分析,以便于其他相關問題順利展開。

為了最大限度地協調當前關于戰略高技術概念的各種不同理解和認識,這里還應當超越不同文獻中的具體闡釋,回到概念本身對其進行一般的語言分析,這是所有的科學概念發生和發展的邏輯基礎。從語詞的邏輯構造來看,“戰略高技術”這一概念是由“戰略”與“高技術”這樣2個概念構成的一個限定型復合概念,其中“高技術”是偏正復合詞的中心詞,“戰略”則是一個修飾詞。所以從語義分析的角度觀察,“戰略高技術”概念是以“高技術”概念為基礎外加“戰略”一詞進行限定而形成的,其含義可以通過構詞的途徑加以把握。

同合成詞“戰略高技術”比較起來,“戰略”與“高技術”不僅已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且已經獲得了一種相對穩定的內涵?!案呒夹g”(high technology)一詞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就已經出現了。1971年,美國專欄作家梅茲(R.Metz)首次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了“high tech”這樣一個縮寫,它標志著“高技術”開始從一個新生詞匯走向人們的日常用語中。盡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關注和強調高技術的不同側面,然而從總體上講,把高技術一般地概括為這樣一句話還是沒有大的爭議的: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前沿科學研究成果上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性知識密集型技術。

至于“戰略”(strategy)一詞的出現至少還可以再往前回溯2個世紀。1777年,法國梅齊樂在其出版的《戰爭理論》中曾經使用了“戰略”(stratégie)這一詞匯,用來指稱戰爭的組織方法[1]。它對應于英語中的“strategy”、德語中的“strategie”、意大利語中的“strategia”,它們的詞根均來自于希臘語中表示軍隊的“stratos”。由此衍生出的“strategeia”,也就是古希臘語中的“στρατηγíα”,意思是“官員和軍隊指揮官的藝術”。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將“戰略”解釋為軍事戰略的簡稱,是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針與策略。雖然戰略還可以泛指關于全局性、長遠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方針和策略,但是它主要還是根源于軍隊與戰爭,所以在這里所討論的問題更多的還是需要回歸其本來意義,即“為了戰爭目的運用戰斗的學問”[2]。

把這2個詞組合在一起,就得到“戰略高技術”一詞,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具有戰略價值的高技術。高技術包括軍用技術,也包括民用技術。而強調戰略的軍事意義也并非是為了指出戰略高技術應當是一種軍事技術。雖然戰略作為一門藝術或科學,根源于戰爭,最終也必然要回歸于戰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戰略高技術在某一階段指稱對于科學、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民用技術,如果不是從軍事技術移植而來的,它一定可以被移植到國防工程中作為軍事技術來應用。事實上,戰略在本質上總是離不開軍事技術的,它總是直接或間接、這樣或那樣地受制于軍事技術的發展。因為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對于任何國家和民族,軍事技術始終都是優先發展的對象,這一現象被稱之為“軍事技術的先行發展”。

基于上面的分析和討論,這里可以初步勾勒出“戰略高技術”的基本輪廓:所謂戰略高技術,就是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契合,能夠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高技術(群)。發展戰略高技術必須緊緊地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瞄準軍事斗爭一線,在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先進作戰理論和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集中組織一切優勢力量奮力攻關。

2 戰略高技術的主要特征

戰略高技術概念的內涵僅僅是從正面抽象和一般地指出了“它是什么”這樣一個邏輯問題,要想在外延世界中具體地識別戰略高技術,還必須同時解決“什么是它”這樣一個經驗問題。這就要求把抽象和具體、思想與現實結合起來,盡可能準確地概括出各種不同戰略高技術的共同特征,以便人們加以識別、運用和發展。這里主要從戰略、高技術及其概念結合部位加以觀照,歸納和總結戰略高技術具有普遍性和可能獲得共識的特征。

2.1 戰略高技術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技術

從宏觀上講,一切可以被稱為戰略高技術的技術,其意義必然要超越技術本身而在技術所屬系統中獲得某種一般的意義,這是從戰略層面對于戰略高技術所提出的一種必然要求。換句話說,這樣的技術必須對于把技術植入其中的經濟、軍事與社會發展等產生舉足輕重的決定性影響。從軍事維度來考慮,戰略高技術的發展必須能夠為軍事戰略的抉擇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甚至直接促成軍事戰略方面的變革。20世紀初,飛機制造技術橫空出世,在當時來說,它無疑就是一種十分典型的戰略高技術。在隨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確實被許多西方國家用來執行重要的軍事任務,并“完全改變了迄今已知的戰爭樣式”[3],它也直接促成戰略轟炸以及戰略預警等思想的產生。

當然,軍事戰略和戰略高技術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技術決定戰略[4]。因為從一般理論上講,技術本身就是以需求為導向的,軍事戰略的需求也會促進某一種高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言:“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盵5]20世紀50—60年代,在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大國的核訛詐戰略背景下,毛澤東果斷做出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而“兩彈一星”工程的成果直接為中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和下一步戰略方針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戰略高技術和國家戰略其實是相互選擇的,它反過來也揭示了戰略高技術何以為戰略高技術。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戰略高技術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技術,這句話意味著戰略高技術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局域性。從時間維度來看就會發現,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存在截然不同的戰略高技術?;鹋?、坦克、飛機等領域中的核心技術都是曾經的戰略高技術。這就是戰略高技術的歷史性。上面提到的軍用航空技術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在發展戰略高技術的道路上一定要瞄準科技前沿領域,而不能夠僅僅滿足于現有的成果。

在我國航空材料飛速發展的進程中,金屬一直被當做首選材料,其中鋁、鎂、鈦、鋼及高溫合金等材料占主導地位。

從空間維度來看,將會發現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戰略需求不同,而在戰略高技術的研判方面自然也不會完全相同。這就是戰略高技術的局域性。20世紀80年代,時任中國海軍司令的劉華清上將提出“積極防御,近海作戰”的戰略構想,把海軍裝備研究的重心集中在中小型驅護艦和先進反艦導彈技術研制上。不到10年時間,我國就初步形成近?;鹆Υ驌糇鲬鹉芰6]。而同時期,美國海軍圍繞“高價值資產(high value unit)行動和防御”的思想,研制了防御為主的“宙斯盾”艦載導彈系統。由此可見,戰略高技術實際上是一個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概念,它常常同國家的發展階段、科學技術儲備以及戰略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中,科技儲備舉足輕重。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戰略高技術的發展受到前沿科學發展的限制。戰略高技術的創新發展依賴于科學研究的革新,倘若科學研究沒有新的創新與突破,自然不會有新的戰略高技術。

2.2 戰略高技術是對體系本身有著全局性影響的技術

從中觀上講,一切可以被稱為戰略高技術的技術,其意義也必然要超越技術本身而在包含這種技術的整個技術體系中獲得某種一般意義,這是從高技術層面對于戰略高技術提出的必然要求。換句話說,這樣的技術必須對于彼此關聯的科學、技術、裝備、工程和產業產生舉足輕重的決定性影響,因為這些因素在宏觀層面也都具有戰略意義。

1) 從科學與技術關系的維度來看?!翱茖W和戰爭一直是極其密切的聯系著的”[7],軍事技術就是其連接的橋梁。所以戰略高技術一定應當是能夠鞏固和擴展這一橋梁的技術。它應當是能夠促進科學的發展并從科學發展中獲得自身進一步發展機遇的高技術??茖W的發展離不開需求的牽引,以軍事技術為核心的國防安全戰略需求,為科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一點也可以從中國科學院60多年發展歷程中獲得印證(如表1所示),它所開展的戰略高技術項目研究大都可以直接或間接運用于軍事領域,對于提升中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具有軍事意義的戰略高技術發展帶動科學研究并從中獲得新的發展的一個方面。再比如未來出于更高層次心理戰、信息戰的戰略考慮,以及現代軍事行動對非致命武器的需求,美國國防部從2014年開始啟動為期10年的“人腦工程”項目,組織科學家對人的大腦展開深入研究,這將極大促進認知科學基礎領域的相關研究。

表1 中國科學院戰略高技術研究領域[8]

2) 從產業與技術關系的維度看。高技術發展依托于現代前沿科學研究成果,是對當下前沿科學知識的物化和符號化。正如羅斯堡指出的:“技術進步,在恰當和明顯的方向,與新的科學研究所提供的具有高勢能決定因素的方向相一致?!盵9]前沿科學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技術鋪墊了發展的“軌道”。因而高技術不是對傳統技術的拓展和補充,而是在基礎研究取得突破的前提下,通過高投入的研發來拓展新的技術途徑,建立新的技術范式?,F代前沿科學研究往往將其研究重點集中在交叉學科領域。這一方面導致高技術的發展會受到來自于不同門類學科的限制與推動,從而它在知識密集度上會大大高于傳統技術,并能夠廣泛滲透到相關學科、工程、裝備和產業的發展之中;另一方面,產業發展反過來全面更新了社會的技術需求,從而也賦予這樣一種高技術以可能的戰略意義。實際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更多的還是從產業方面分析高技術的特征。例如:Malecki[10]將高技術與創新產業結合起來分析,認為高技術體現在研發強度和技術工人占勞動力比例兩方面;Hansen等[11]通過度量工業產品的知識密度來對高技術產品進行定義;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曾組織科學家從經濟學角度,對高技術工業部門的研發投入以及技術知識密集程度進行過深入分析[12]。國內學者也移植了這樣一種傳統。王伯魯[13]認為,高技術的顯著特點是存在巨大生產潛力,一旦與社會生產充分結合,將使人類從必然王國朝著自由王國邁出最大的一步;林德宏[14]則認為,高技術具有高度創新性、高度競爭性、高度風險性、高度效益性、高度輻射性、高度戰略性等特點。在這里,更是直接指出了高技術內在固有的戰略性意義。

2.3 戰略高技術是基于基礎科學前沿成果的復雜性技術

從微觀上講,一切可以被稱為戰略高技術的技術,其本身一定是基于前沿科學成果的復雜性技術,這是從高技術層面對于戰略高技術所提出的一種內在要求?;谇把乜茖W成果反映了戰略高技術的理性化。所謂理性化,是指它的抽象性,就是說這樣的技術應當是從相關的科學原理中直接演繹出來的,具有高度科學性與前沿性。換句話說,它已經遠遠地超越了人的感性經驗。所謂復雜性,主要是其操作難度,或者說,在設計和工藝方面工程化的難度。英國學者史狄修斯(H.Steenhuis)和布魯林(E.J.Bruijn)曾建立了一種技術評判標準可以對形形色色技術進行某種程度的定性評定。具體說來,任何一項高技術都要同時滿足技術復雜性(level of complexity)和新穎性(level of newness)兩方面的要求。作為高技術的戰略高技術一方面在技術體系的空間結構中位于上層,對科學知識、研發人員、研究設備具有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尖端技術;另一方面,戰略高技術在技術發展的時間維度中處于相對前列,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一種新興技術。而技術復雜性又需要滿足研發復雜性和流程復雜性這兩方面。其中,研發復雜性由研發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以及知識密集程度等因素決定,而流程復雜性則取決于技術在生產應用過程中的復雜程度。關于不同技術層次劃分的具體判定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技術層次判定表[15]

通過表2可以發現,上述3項指標不僅可以作為高技術的評判標準,也可以對其他不同技術層面進行劃分。例如,手工紡織技術就屬于低技術層次;計算機制造技術由于其技術新穎性不足,可以劃歸中高技術層次;而生物信息技術由于符合3項指標則可以稱為高技術。此外,如果將這一判定表格加以分解,結合上面所提出的新興技術和前沿、尖端技術,可以將技術新穎性視為評判是否為新興技術的標準;同樣,如果一個技術為尖端技術,它也應具有技術復雜性。再回歸到高技術評判本身,就可以認為高技術是新興技術和尖端技術的交集。這里的討論雖然不能夠作為戰略高技術的充分條件,但由于它同戰略高技術的指向完全一致,無疑可作為戰略高技術的一個必要條件。

3 戰略高技術發展的路徑選擇

戰略高技術創新發展路徑選擇是指在戰略高技術創新過程中,決策機構選擇以什么樣的發展模式來組織戰略高技術的創新的活動。戰略高技術是一類特殊的技術,它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密切相關。從國際視野來看,戰略高技術就與國家的競爭力息息相關。在考量其發展模式時,可以從國家間的相對技術水平差異入手,根據一個國家的戰略高技術相對發展水平將國家分成技術后發國家和技術先進國家。再依此對戰略高技術的發展路徑進行選擇。除去一般的遞進式技術發展路徑外,還可以分為跨越式發展和非對稱發展2種路徑。

3.1 遞進式發展路徑

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技術的發展路徑也是基于量變質變發展規律的。單個技術從技術誕生起會經歷4個發展階段:開始期、加速期、轉變期和飽和期,總體上呈現出一種“s”型發展曲線[17]。這樣一種曲線體現的是量變的過程。而當技術發展達到頂峰,就需要在技術規范上進行重大創新,使得原有技術向新的技術發生躍遷,而新的技術會在這基礎上繼續發展,這就是技術發展中的質變。

戰略高技術的發展基于單個技術發展的不斷累積疊加。從宏觀上來看,一般的戰略高技術的發展往往會表現成一種遞進式的發展模式,具體表現為一種線性發展的趨勢,技術的發展前景也是可期的。所以,一般在組織戰略高技術創新時,會根據國家現有技術基礎,以下一步戰略高技術發展趨勢為方向,組織科研攻關,獲得技術突破。

3.2 跨越式發展路徑

概括說來,迄今為止人類形形色色的發展方式無非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兩大類。前者是以人們的實踐經驗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屬于傳統社會經典的發展模式,例如中國古代的火藥、指南針、馬鐙等,都是人們的實踐經驗飽和以后自然溢出的產物,屬于偶發現象。盡管曾在國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基于人們的實踐經驗,不僅結構簡單,一經出現便長期停滯不前,很難再有后續性的重大改進。與此相反,后者是以人的理性思維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屬于現代社會經典的發展模式,從火箭彈到導彈,進而到彈道導彈、航天火箭系統等,技術的進步成了一個連續過程,也成了一個可期待的線性過程;由于其基于人類的知識系統而非零散的個體經驗,因而可望瞄準未來,進行過程上的超前式跨越。

在戰略高技術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例子很多。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盡管沒有螺旋槳飛機制造經驗,中國還是直接挑戰了更具戰略價值的噴氣式戰斗機技術,并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個擁有噴氣式戰斗機技術的國家[18];美國在冷戰期間相對于蘇聯處于航天技術劣勢時,就直接發展載人登月技術,一舉掃清原本蔓延在國內的失落之情。但是跨越式發展不僅僅是簡單步驟上的跨越,它要求戰略高技術的決策者能夠準確地預測出技術發展的趨勢,這樣才能在戰略高技術發展上化被動為主動。同樣,跨越式發展也需要考慮本國實際,超出國家技術能力限制的跨越式發展也只能是癡人說夢。

對于技術相對落后國家而言,跨過一定技術階段直接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戰略高技術能夠為國家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對于技術發達國家來說,跨越式發展就能夠幫助它們進一步擴大技術優勢,形成國家戰略競爭力上的絕對壓制。所以,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人有我有”甚至“人有我強”,要著重研究對手怕什么、缺什么,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趕、有所不趕,在技術上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克”。

3.3 非對稱發展路徑

技術后發國家在戰略高技術創新發展過程中一般會采取一種追趕的發展模式,即沿著技術先進國家已有的技術路徑發展。這樣一種模式也有助于戰略高技術的進步,但是歸根結底,這樣一種“追尾巴”的發展模式,它還是將目光局限在了當下:以先進國家當前技術狀態作為未來發展目標,這從根本上是難以改變其相對落后地位的。

非對稱發展指的是在技術體系的空間中獨辟蹊徑,是擺脫已有技術路徑的局限,嘗試通過新的技術找到戰略突破口的發展模式。雖然一些技術后發國家與技術發達國家相比,在個別戰略高技術的發展上存在差距,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技術競爭從來不是單個技術間的較量,它比拼的是整個國家戰略高技術體系的整體實力。正如毛澤東所說[19]:“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碑攽鹇愿呒夹g創新在某項技術領域遲遲不能取得突破時,在新的領域、新的技術上做出選擇,就可能為國家帶來新的戰略轉機。

換句話說,非對稱發展就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的技術發展路徑。在以軍事應用為目的的戰略高技術發展過程中,這樣的一種發展路徑往往能夠成為國家出奇制勝、扭轉乾坤的關鍵?!昂诖录焙?,日本在國內引進了西方造船技術,野心巨大的日本深知難以在“大炮巨艦主義”下超越西方傳統工業強國,并建立水面作戰的絕對優勢,于是在發展主流戰列艦的同時,另辟蹊徑地學習了英國海軍航空母艦發展思路,最終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為日后日本海軍肆虐太平洋埋下了伏筆[20];德國也在二戰期間重點開發潛艇技術,其U型潛艇在很長的時間里成了令過往同盟國船只恐懼的噩夢?,F代戰爭沒有任何一種技術能夠主宰戰場的勝負,也沒有一種技術敢于宣稱具有不可替代性。發展戰略高技術也如此,因此只要敢于推陳出新,就有可能創造新的戰略優勢。

對于技術后發國家而言,戰略高技術的非對稱發展路徑可以打破技術先進國家的技術壁壘,從而形成強勁而有力的后發優勢。而對于技術先進國家來說,非對稱發展就可以引申為戰略高技術上的顛覆性創新,這將會改變原有的技術對壘形勢,擴大一種“我有你無”的戰略優勢。同樣,選擇非對稱發展的技術發展路徑也要求決策機構充分把握技術的內在聯系,同時具備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膽量。

4 結 束 語

戰略高技術發展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推進,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在全面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應當深入研究未來戰爭的特點,并從未來的種種可能出發,而不是現實的需求、更不是歷史的慣性出發,針對性地選擇自己獨特的戰略高技術領域,制訂一種適度超前的戰略高技術創新戰略,并開拓豐富多彩的戰略高技術創新途徑,全面推動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快速發展。

References)

[1]薄貴利.論國家戰略的科學內涵[J].中國行政管理,2015(7):20.

[2]劉戟鋒.軍事技術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44.

[3]杜黑.制空權[M].曹毅風,華人杰,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11.

[4]陳挺.道器關系論:關于軍事戰略與軍事技術的哲學思考[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23.

[5]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

[6]李杰,姜煒.海上強軍之路:人民海軍60年建設與發展[J].軍事歷史,2009(3):32-35.

[7]貝爾納 J D.科學的社會功能[M].陳體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65.

[8]江綿恒.立足國情面向未來引領發展:中國科學院戰略高技術發展六十年[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9,24(4): 362-370.

[9]ROSENBERG N.Inside the black box[J].Cambridge Books,1982,29(16):192-201.

[10]MALECKI E J.Industrial location and corporate organization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J].Economic Geography,1985,61(4):345-369.

[11]HANSEN P A,SERIN G.Will low technology products disappear? :the hidden innovation processes in low technology industrie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1997,55(2):179-191.

[12]HATZICHRONOGLOU T.Revision of the high-technology sector and product classification[J].Journal of Shanghai Medical,1997(3):234-236.

[13]王伯魯.“高技術”概念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2(1):42-43.

[14]林德宏.科技哲學十五講[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4.

[15]STEENHUIS H J,BRUIJN E J D.High technology revisited:definition and posi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singapore:IEEE,2006:1080 - 1084.

[16]葛耀良.楊振寧教授縱談科技發展問題[J].中國科技論壇,1986(5):30-33.

[17]趙杏娥.關于技術發展模式的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2(6):36-42.

[18]車其峰.中國軍機的發展[J].現代軍事,1999(7):27-29.

[1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4.

[20]王鐵軍.幕府與“黑船事件”[J].日本研究,2006(1):22.

(編輯:李江濤)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YANG Peiy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he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persp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heory of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the paper sums up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from the macroscopic, meso and micro levels, and establish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proposes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path for the modern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e two important paths of leapfrog development and asymmetr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high technology; defense technology; leapfrog development; asymmetric development

2017-03-26

中國科協調研項目(2016ZCYJ09)

楊培宇(1993—),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軍事技術哲學。 劉戟鋒,男,教授,博士生導師。

F204

2095-3828(2017)03-0115-06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7.03.020

猜你喜歡
高技術戰略發展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2021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走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大步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歐陽明高技術控的產業情懷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