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的編輯人員職業倦怠的因素探究

2017-07-21 10:41白乙拉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職業倦怠因素

白乙拉

內容提要:近年來,由于編輯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等因素導致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十分普遍,編輯人員長期處于緊張的人際關系中,面對繁重的工作內容而產生了職業倦怠,這是工作壓力的結果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對職業倦怠進行了研究,到目前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對提高職業滿意度,促進個人健康和成長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對編輯人員職業倦怠因素和編輯人員職業倦怠的消解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編輯人員;職業倦??;因素

職業倦怠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職業現象,對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對于編輯人員來說,高強度的工作使他們產生疲憊不堪的心理狀態,在編輯人員的群體中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要解決編輯人員職業倦怠問題,需要對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對于編輯人員職業倦怠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編輯人員職業倦怠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行業工作人員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加劇,使得一部分人員產生了職業倦怠心理,在社會各個行業群體中都有所體現。尤其是編輯人員,長期處于緊張的工作環境,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編輯人員由于無法滿足預期的工作目標而產生了消極的情緒,主要表現為工作積極性下降、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冷淡等,對工作崗位的認同度下降,對工作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作為職業倦怠癥狀的高發群體,編輯人員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首先生理方面,編輯人員出現失眠、身體虛弱、精神萎靡不振、腸胃系統不適、頭痛等癥狀;心理方面,編輯人員焦慮不安、認知上出現挫敗感和無力感,消極情緒,對工作怠慢懶散,出現悲觀、否定的態度。出現職業倦怠后,編輯人員工作能力明顯下降,工作態度不認真,敷衍了事,失去了職業競爭意識,責任感不強,行為冷漠,不愿意接受學習和挑戰,對個人的職業發展和身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編輯人員職業倦怠因素分析

(一)編輯職業性質因素。編輯職業在我國有較長的發展時間,其職業的發展歷程是基于生活中事件的演進歷程的,編輯職業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職業和生活角色。編輯對于文化傳承和社會輿論導向有重要的作用,社會對編輯行業有較高的期望值,而且編輯的社會關注度居高不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編輯人員的壓力。編輯職業在社會分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速率加快,信息繁雜多樣,不同的傳播媒介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編輯職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競爭和挑戰。新形勢下的編輯職業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的心理負荷加大,編輯人員面臨沉重的壓力,進而產生了職業倦怠。

(二)編輯人員職業功能定位異化。編輯人員承擔著重要的信息傳播和宣傳作用,例如學校的校報中心,為學生與學校之間搭建起了溝通的平臺,是輿論宣傳的中心。校報的功能定位在學校與師生間的橋梁,對學校師生的思想學習和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編輯崗位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是在學校的校報創立和發展過程中,往往對校報的功能定位認識不清,出現了偏差,所以就需要立足于實際需要,對校報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致力于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豐富校報的功能,避免出現庸俗化現象。例如在高校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校報注重于為師生間的信息傳遞服務,而忽略了反向的意見反饋以及意見表達等,而且設計的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沒有充分發揮校報應有的功能,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問題被屏蔽在外,限制了校報的發展。這就導致了校報編輯人員的工作缺乏創新,重復性的工作限制了編輯人員的工作熱情,沒有挑戰,他們的創造性很難被激發。

(三)社會期望與自我供應之間的矛盾。編輯人員的工作涉及精神層面的東西,具有抽象性,所以對編輯人員素質的考量具有一定的難度,它不像其他行業的評價標準那么直觀。編輯職業是傳遞人類的文化產品,所以對編輯人員的最為主要的要求是較高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創新意識和開闊的眼界。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樣化的信息呈現在人們面前,信息傳播的范圍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傳播速率提高,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的期望,編輯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滿足民眾在信息資料方面的需要,這種情況下,編輯人員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工作負荷,為了使自己在社會中處于信息的高端,他們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打破以往的生活狀態,社會的期望和自我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職業倦怠現象。

三、編輯人員職業倦怠的消解

(一)改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對工作人員的影響十分重要,編輯人員工作內容繁重,工作環境固定,長期處于枯燥的工作狀態下,難免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所以對編輯人員工作環境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要營造積極和諧的內部環境,需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和科學的工作管理制度,以人為本,實行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關心編輯人員的生活,關注他們的情感變化,實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上給予鼓勵,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注重與編輯人員溝通和交流,及時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編輯人員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下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二)編輯人員自己的調節。面對職業倦怠,自我調節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名編輯人員,應正確認識本職業的性質和特點,正視自己的能力,使之與崗位需求相匹配,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避免給自己施加過大的壓力,反而造成困擾。工作中,應學會自我調節,釋放壓力,將工作與生活分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掌握釋放不良情緒的方法,工作中遇到難題時,積極應對,提高自己的心理疾病預防能力,學習心理知識,當來外部的壓力來臨的時候,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提高壓力應對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結合外部力量幫助自己度過危機。當出現不良情緒時,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排解,避免不良情緒積壓,影響編輯人員的工作情緒,導致職業倦怠現象的產生。

(三)構建職業發展平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企業要建立科學的發展規劃策略,注重編輯人員長期的職業發展,為編輯人員構建合理的發展規劃。構建科學的崗位工作激勵機制,鼓勵編輯人員積極學習,提升自己,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為編輯人員提供學習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為編輯人員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編輯人員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為編輯人員與外界搭建溝通的平臺,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全面提升編輯人員的能力,滿足信息社會對編輯人員的要求。

結束語

職業倦怠對編輯的消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編輯人員的職業倦怠現象十分普遍,不僅影響工作效率,而且不利于編輯人員自身的健康,所以編輯人員職業倦怠的化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化解編輯人員的職業倦怠,需要社會、企業以及編輯人員自身的共同努力,綜合整合社會的力量共同解決這一問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穩定編輯隊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鳳林,張健.論新形勢下編輯人員的職業素養的提高[J].現代閱讀, 2012(8):33-35.

[2]鄭紅翠.藍華.編輯主體職業倦怠與自我調適[J]繼續教育研究, 2011(7):23-25.

[3]陳蕊.宋悅多重視角下的編輯職業倦怠分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13-16.

[4] 張贏.體育科技期刊編輯審稿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冰雪運動, 2011(01):15-17.

(作者系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

猜你喜歡
職業倦怠因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職場人職業倦怠擾
教師職業倦怠何時休?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城鎮普通學校教師職業倦怠比鄉村教師更嚴重
氣象行業職業倦怠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護士職業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