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大地繪繡稻作文明優美畫卷
——對湖北“蝦稻共作”新模式的調研與思考

2017-07-25 11:09丁聲俊
中國糧食經濟 2017年7期
關鍵詞:蝦稻小龍蝦水稻

文/丁聲俊

荊楚大地繪繡稻作文明優美畫卷
——對湖北“蝦稻共作”新模式的調研與思考

文/丁聲俊

不久前,筆者受邀出席湖北省優質稻聯盟成立大會,之后赴潛江市和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北福娃集團,對“蝦稻共作”基地的水稻種植合作社、稻谷加工企業、農民大戶、龍頭企業等進行實地考察,深受鼓舞和啟示:勇于探索創新發展新模式,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動力,也開辟了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向現代高端生態市場經濟方向邁進的廣闊途徑。正如具有悠久稻作傳統的荊楚大地,通過探索“蝦稻共作”新模式,在古老廣袤的江漢平原和富有革命傳統的洪湖岸邊,精心繪繡出現代稻作文明的優美畫卷。

一、“歸真返璞”:“蝦稻共作”模式徹底摒棄“石化農業”

湖北與湖南等兩省廣大地區的湖廣,自古就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積累了深厚的稻作文明,所以流傳著這樣的名言:“湖廣熟,天下足?!比欢?,悠悠歲月流逝,水稻耕作方式依舊。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在“石化農業”的影響下,中國的水稻耕作方式、乃至農業發展方式受到嚴重誤導。以化肥、植保劑、農膜等化工品為標志的“石化農業”,把盲目推廣的面積、施用的數量視為“現代化成就”。就這樣,我國的水稻耕作,在“石化農業”的歧路上越走越陷入“陷阱”,導致產生嚴重的負面結果:面源污染日益擴展,導致土壤稟賦劣化;化肥、農藥利用率低、滲入地下水導致灌溉水源污染,農產品殘留量日益增加,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這些消極結果促使水稻產業的發展路子越來越狹窄,越來越不可持續。探索和開創稻作發展新模式,已成為一個關系稻作產業興衰、進退的大課題。

時代進入21世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荊楚大地的潛江市、監利縣等地銳意探索,利用“低湖撂荒”稻田開挖簡易圍溝放養小龍蝦種蝦,實行自繁自養式的“輪作制”,即種一季中稻養一季龍蝦,提高了水田復種指數,增加了農民收入。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探索,勇于改革,到2010年開創出“蝦稻共作”的的新模式,變“一蝦一稻”為“一稻二蝦”。

所謂“蝦稻共作”新模式,是探索融合發展的一種現代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即把水稻種植和小龍蝦養殖融合發展的新興稻作生產方式。其構成要素包括:以現代生態理念為引領,以農戶自愿建立的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經營為途徑;在網格狀的水田上種植優質稻,在環繞稻田的水渠里養殖小龍蝦,一季稻、兩季蝦;對稻田只施有機肥料,對溝渠里飼養的小龍蝦只用生物餌料,不使用含有添加劑的飼料。還特別有益的是,在農田種植水稻的閑置期、利用留在田里的稻茬和秸稈進行特定的蝦類的養殖。龍蝦以溝渠里的水草、稻根和秸稈為餌料,這樣就有效利用了水草、稻根和秸稈,解決了秸稈焚燒的難題;而小龍蝦排泄物又是優質有機肥料。水稻種植業與小龍蝦養殖業如此有機融合起來,促使資源優化組合、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徹底摒棄了“石化農業”。其實質是:有生命力的“綠色”生產方式、完全取代了無生命力的“紅色”生產方式??芍^“綠肥紅瘦”,或者叫“歸真返璞”。

如今,“蝦稻共作”新模式在荊楚大地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世世代代單一化利用水田、單一化種植稻谷的“兩單一”耕作方式,轉變為“一田雙用”和“一水雙用”等“兩雙用”的耕作方式。這種根本性轉變是一種真正的創新。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蝦稻共作”新模式在荊楚大地上又有新擴展,除了“蝦稻共作”之外,還發展起“稻魚共作”、“稻鱉共作”、“稻鰍共作”等,生產出有機稻、有機蝦、有機魚等多樣化的優質產品,改善和豐富市場供應。

二、“革故鼎新”:“蝦稻共作”是生產經營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探索創建“蝦稻共作”新模式,不僅是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是生產組織經營和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創新。其中,以土地制度改革為前提,以適度擴大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組織經營為途徑。

(一)以水田“三權分置”土地制度為前提

駕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的基本規律,我國積極推進土地“三權分置”的改革。

湖北荊楚大地同全國一樣,大力推進土地“三權分置”的改革和創新,在完成水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賦予農戶承包地經營權自由流轉的權利,即農戶可以自由把承包水田的經營權流轉給新型經營主體。在水田流轉出去后,農民仍然享有財產權,即享有土地流轉的紅利。據潛江市統計資料,截至2016年,潛江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9.7萬畝。水田的“三權分置”制度為“蝦稻共作”新模式打下了堅實基礎。農戶自愿以承包土地入股形式、加入農民專業水稻合作社,實現土地適度擴大規模經營。迄今,全市已建設“蝦稻共作”標準化生產基地20多萬畝,為推廣耕作新模式創造出廣闊的基礎。

(二)以新型股份合作制度為依托

“蝦稻共作”新模式,是一種規?;?、集約化、融合化、生態化的現代水稻耕作方式,作為農村改革偉大成果的“農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村經濟的基石。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近年來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應運而生,主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大戶,以及農業企業等。以潛江市為例,迄今全市已建立專業合作社925個,農民家庭農場230個,專業大戶3710個,農業企業78家。

新型的農民專業合作制區別于傳統的農村合作制。其基本特點包括:(1)以“自主、自助、自治”等“三自”為方針。(2)以“自愿入社、自由退社、民主決策”為原則。(3)以“民辦、民用、民有”等“三民”為合作社性質的合作經濟組織。(4)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農戶把承包土地作為股份入社,既可參加勞動,也可以自由外出打工。若選擇前者,農戶可獲得土地紅利,即土地的財產權;若選擇后者,農戶既可獲得土地紅利,又可獲得勞動工資。這樣,從經營機制上改變了對農戶土地“租賃”與“被租賃”的關系,構成了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社員的命運共同體。農戶自愿把承包土地加入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適度擴大規模經營。此舉有利于統一規劃和配置農田水利網、電網、林網設施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化、管理統一化、普及良種化、耕作有機化,有利于減少投入、擴大規模效益。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的新鮮經驗,以及大量的國際經驗充分證明,農村股份合作制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真正農民的新型合作制形式。它具有多種優越性:有利于保障農業糧食產業的主人(農民群眾)的權益,保障他們的財產權;有利于適度擴大規模經營,又不改變農民是土地主人的身份。事實表明,農村股份合作制是廣大農民最樂于接受的新型合作制形式,也是發展“蝦稻共作”的最適宜的形式。

(三)優化資源配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

農業經濟如同各個經濟門類一樣,必須解決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優化資源配置,使供給側與需求側相適應,有力促進提質增效。探索創新“蝦稻共作”新模式,正是著眼于優化配置包括農業空間在內的各種資源、以最小化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化的資源報酬,取得最優化的有效供給。

探索和開創“蝦稻共作”新模式,就是著力探索種植業與養殖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從根本上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大力降低各種耗費與成果的比率,或者說大力提高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其主要指標包括: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金回報率等。采取新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優質稻谷產能、產品品質質量及市場競爭力,提高供給的質量,給廣大消費者供應放心大米及其制品;另一方面,在產出綠色優質稻的同時,產出價值更高的有機小龍蝦等養殖產品。

2.以提高社會效益為前提。推廣“蝦稻共作”新模式,除了保障農民合理的財產權益、促進農民增收之外,還帶來多方面的社會效益:不斷提高優質稻的質量、產量,有效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優質、多樣、營養、保健、安全”的消費需求。還不可忽視的是,推廣“蝦稻共作”新模式,連帶增加多項生產項目和延長產業鏈條。例如,優質稻精加工系列制品、包裝物流業、小龍蝦出口貿易業,以及小龍蝦餐飲業等,點燃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3.以提高生態效益穩基礎。探索和開創“蝦稻共作”新模式,就必須對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物質生產過程、能量轉化過程,以及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等方面都要產生良性結果和良性影響。對化石能源等資源要減少、節約利用;對陽光、空氣、水等資源要堅持循環利用和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特別是要大幅度減少甚至不使用化肥等化學材料,以堅持多使用生物肥料為主,不僅可有力促進稻谷產品和養殖業產品優質化,而且可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灌溉水污染,有效地防止和轉變“三高一低”的“化學農業”模式,走上“三低一高”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發展道路。

通過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大大促進水稻和水產兩大產業,更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和經營結構,加強科技創新,增強新的發展動能,推進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和提高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

三、“勇創精進”:以全新的措施廣泛推進嶄新的模式

前述充分表明,推進“蝦稻共作”新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水稻產業的耕作模式,把越走越窄的傳統型發展路子轉變為越走越廣闊的、現代高端生態型可持續發展新路徑。與實施這一全新模式相對應,潛江等縣市采取了全新的措施,即大力抓好“五型”。

其一,生態引領型。在廣袤富饒的荊楚大地推廣“蝦稻共作”新模式,始終以生態理念為引領,嚴格把好“四關”:一是嚴把肥料關。在“蝦稻共作”的核心區,布局生物有機肥料生產基地,規劃生產有機肥料廠和有機植物農藥廠,發展生物肥料、生物農藥,通過施用有機肥料,排除化肥、植保劑等化學材料。二是嚴把水源關。要從源頭抓起,杜絕生活污水、生產污水污染灌溉水源。三是嚴把技術關。不管生產有機稻谷,還是生產有機優質小龍蝦,都需要采取種養結合及其相配套的技術,包括技術規范、生產技術管理、田間科技管理和技術優化組合等。四是嚴把檢測關。在“蝦稻”的綜合加工產業園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質量監測檢測中心,形成以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的、產加銷全程監控的農產品質量認證和監測檢測體系,開展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進行治理監測,對水質、水田,特別是對水源地進行常態化檢測,確保建設符合標準的“生態、優質、特色、高效”的“蝦稻共作”生產基地。

其二,市場導向型。探索“蝦稻共作”的耕作新模式,是一項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措施,即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荊楚大地銳意引導市場、服務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包括:以市場導向合理配置水土資源,以消費需求導向增產綠色產品,以優質綠色產品創造市場,以專業化服務開拓市場體系,以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競爭開拓廣闊的銷售市場。積極發展流通服務業,主要包括發展市場銷售、現代物流,以及建立交易平臺。像福娃“龍慶湖生態農業公司”和小龍蝦交易中心,其具有范圍覆蓋蝦苗供應、龍蝦養殖、飼料供應、龍蝦交易、冷鏈物流、服務培訓等。迄今該中心已與北京、上海、重慶等全國各地小龍蝦交易市場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此外,近年來福娃集團圍繞大米主食加工業建立4家食品公司、9家精米廠,并相應建成2萬畝有機稻和120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與產業化經營相適應,產品流通渠道和形式進行了多項創新。包括現代業態形式,特別是引用產業化經營形式和“互聯網 + ”的電商形式,大幅度降低流通和物流成本。

其三,產業融合型。通過農業農民的“雙創”,開辟水稻種植業、小龍蝦養殖業及其加工業等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打造一批“企業農業”利益緊密、產業優勢互補、產業發展能力持續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抓好“一產”打基礎。以提高水稻品質和提高小龍蝦產量為主攻方向,抓好“一產”主產品,打好融合發展的基礎。抓好“二產”增效益。以生產的優質稻為原料,以主食加工業為重點、發展精深加工業,生產有機大米、餅干、米果、營養粥,以及大米系列產品的產業鏈,提高建立健全產品鏈和產業鏈,有效提高水稻附加值。促進“三產”大發展。與“蝦稻共作”新模式和“二產”發展相適應,在潛江、監利等地都構建起以公益性服務組織為帶領的“一主多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鞏固提高公益性農技服務的同時,積極發展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成本低、便利化、全程化的服務。

其四,科技創新型。創建“蝦稻共作”新模式,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強大動力。探索創建“蝦稻共作”新模式,是一個革新和創新驅動的過程。除了耕作方式的根本創新之外,還有生產經營形式、生產技術,以及產品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以及需要多學科合作、多部門協作。潛江市等地的實踐表明,這種水稻耕作新模式在“五化”方面致力于科技創新:(1)通過種植與養殖相結合實現資源利用循環化;(2)開展小龍蝦苗種選育繁育技術研究實現苗種繁育工廠化;(3)建立完善水產養殖的登記、處方、用藥、休藥和漁藥準入的“五項制度”、實現龍蝦養殖標準化 ;(4)發展水稻和水產品資源精深加工技術、實現資源利用綜合化;(5)發揮相關院校和科研單位大協作、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例如,為建成全國最大的“蝦稻共作”基地的目標——包括小龍蝦養殖面積最大、國家級小龍蝦育種、繁殖的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福娃集團公司與華中農大、中科院水生所、湖北省農科院、武漢水生蔬菜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的戰略合作關系。

其五,質量效益型。探索和開創“蝦稻共作”新模式的過程,是一個農業和養殖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過程。大量實踐表明,新模式具有穩糧增收環保富民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一方面,以生態理念引領水稻和小龍蝦的生產經營,摒棄化肥等化學材料,即以有機肥料取代化肥,大幅度降低成本,等于節本提效;另一方面,以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為新路徑,大幅度提高了產品加工附加值,特別是小龍蝦養殖業的效益遠遠高于水稻種植業。實施這種新模式,大力推進“三品一標”基地建設,即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以及實現產品標準化。建設“三品一標”生產基地,必然大量增產優質有機水稻和小龍蝦產品。2015年,潛江市的“三品”產品就達到11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02個,綠色食品1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每畝優質水稻產量900余斤,產值1000余元。與此相對照,每畝小龍蝦的純收入高達3000~4000元,是每畝水稻純收入的3~4倍。2016年,潛江市小龍蝦綜合產值達150億元,養殖規模、加工能力、出口創匯連續11年領跑全國。小龍蝦已成潛江的第一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示范產業、“接二連三”的第一綜合產業。采取“蝦稻共作”新模式,一般可增產增收50%。2016年,潛江市推廣“蝦稻共作”新模式,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628元。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合作社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猜你喜歡
蝦稻小龍蝦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小龍蝦不火了?畝賺10000元!快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小龍蝦
一季水稻
蝦稻共作養殖注意事項
水稻花
潛江市:優質糧食工程助推蝦稻產業發展
◆湖北潛江將打造蝦稻千億特色產業
蝦稻共作火 技術培訓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