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糧食”時代的變革
——青海糧食信息化騰飛之路

2017-07-25 11:09胡永光
中國糧食經濟 2017年7期
關鍵詞:青海運維架構

文/胡永光

“互聯網+糧食”時代的變革
——青海糧食信息化騰飛之路

文/胡永光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自然災害頻發,民族構成復雜,糧食兩頭在外。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糧食管理水平,做好糧食的宏觀調控,對于保障青藏地區糧食安全、民族和諧、社會穩定意義十分重大。

然而,傳統的糧食信息化,由于技術手段、建設思維等多方因素的制約,存在一系列的弊病。從全行業角度,存在諸如建設不規范、標準不統一、可復制性不強、互聯互通不足等一系列共性問題;從青海糧食信息化建設經歷角度,有如下突出矛盾:僵化的IT架構與需求持續變更之間的矛盾;單體式孤立系統與業務協同性需求之間的矛盾;低效率、高誤差的人工報告模式與及時、精準的業務洞察力需求之間的矛盾;決策支撐技術手段缺失與智能化決策需求之間的矛盾;信息化高成本、低效率與提升投資回報率需求的矛盾。

對于如何化解這些問題與矛盾、實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糧食信息化,青海進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以云計算架構為支撐、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業務梳理相結合的糧食云建設思路,并在項目建設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以云計算架構為支撐:青海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采用柔性云計算架構,構建全省統一的糧食云計算平臺,形成“大平臺、微服務、輕應用”的建設模式,實現快速迭代、敏捷開發、持續交付。

自上而下頂層設計:本輪信息化建設,青海打破以往多頭建設、各自為政的傳統思維,按照“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全面覆蓋”的思路,在遵循國家頂層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做到全省一盤棋,實現全省糧食行政監管、業務操作、社會服務各個層面、各個涉糧主體的信息化需求。

自下而上業務梳理:從青海實際糧食環境與業務需求出發,通過對全省糧食行政單位及涉糧企業全面、細致、體系化的業務梳理,充分掌握一線實際業務需求,進而形成具體的信息化建設業務目標與應用清單,確保信息化建設成果與業務需求緊密貼合,破解IT與業務兩張皮難題。

基于上述建設思路,通過一年多的項目實施,青海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糧食云落地,建設了一批覆蓋糧食購、銷、調、存、加全業務鏈條的應用云資產。具體包括“六朵云”。

數字政務云:全面打通糧食政務辦公各流轉環節,實現政務辦公與業務管理的無縫銜接;

精確業務云:首次實現實時、精準、可視、全方位的糧食業務監管,持續支撐業務創新;

智慧糧庫云:實現糧食作業與經營管理一體化,實現糧庫業務從人工處理到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飛躍;

電子商務云:全面對接糧食市場各個參與方,形成一體化的糧食交易信息化體系,促進糧食市場的公開、透明、有序發展;

公共服務云:形成一站式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為涉糧企業、個人、社會公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智能輔助決策云: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實現糧食決策從智能到智慧的逐步提升。

六朵應用云,以柔性云架構為技術手段,以業務服務化、服務標準化為設計思路,依托云、網、端的全面集成,實現了糧食業務協同、共享、互通,全面釋放了糧食業務能力。青海糧食云具體建設成果,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形成了可持續優化的應用云資產

青海糧食云的柔性架構,和“大平臺、微服務、輕應用”的建設模式,決定了項目是一個持續交付、持續優化的過程。通過項目一期建設,已經形成近200個應用資產,覆蓋省糧食局及試點糧庫的各項業務需求。隨著項目的持續交付,應用還將持續優化、更新,以確保持續貼合業務需求。

(二)形成了分層、可復用的微服務體系

微服務是業務解耦后形成的最細粒度的業務單元,可拼裝、組合,因而具有高度的可復用性。通過項目建設,形成了分層的微服務體系,包括六大層級(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物聯網業務層、物聯網感知層、公共服務)、100多個糧食微服務。微服務可按業務需要進行快速、靈活拼裝,一到兩周即可實現一個新需求的上線,為未來需求變更與業務創新提供了關鍵支撐。同時,微服務體系也可供上級糧食部門及其他省份復制使用,為解決IT資產可復制性問題提供了成熟的借鑒方案。

(三)數據采集、共享能力全面提升

在數據采集上,采用“云、網、端”相結合模式,即通過建設覆蓋全省的糧食網絡體系、廣泛分布的糧食物聯網設備終端及信息采集終端,結合云平臺的多維、異構數據處理能力,實現全面、多維、多渠道數據采集,并保證采集過程的實時、高效,采集結果的準確、一致。隨著糧食網絡的逐步延伸,數據采集范圍將實現“1+4”的全覆蓋。

在數據共享方面,以全面的數據采集為基礎,依托云平臺大數據處理、數據服務化、接口標準化,省局各處室之間、糧食系統內個單位與部門之間、省糧食局與上級部門及省內相關政府部門之間,均可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

(四)信息傳遞通暢互聯

一方面,在統一大平臺模式下,云平臺實現了全省糧食數據的集中匯聚,平臺內部各朵應用云之間的應用協同,從而滿足了云平臺的直接使用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基于云平臺開放式技術架構,所有應用與數據均能以服務方式對外開放,從而可進一步實現省級平臺與國家平臺、與省內相關政府單位的互聯互通。

(五)平臺運維管理方便、節約成本

與傳統系統模式相比,青海糧食云平臺從運維管理的方便性與與成本等方面極具優勢。其中,云平臺運維管理的方便性,一方面是由于其采用統一平臺、集中運維,避免了傳統模式下煙囪式系統導致的運維對象眾多且分散導致的運維不便;另一方面,云平臺采用標準化運維、開發運維一體化、統一版本、統一升級,也避免了傳統模式下多系統版本龐雜、升級復雜、數據口徑不一等運維難題。此外,云平臺的集中運維模式還大大節省了運維成本。經測算,青海糧食云平臺相比傳統模式,運維人員需求減少95%、運維成本下降71%。

青海糧食云的落地,是青海糧食信息化的一個里程碑,為青海糧食行業的提質增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互聯網+糧食”在全國的推廣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藍本。

作者單位:怡和祥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青海運維架構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構
功能架構在電子電氣架構開發中的應用和實踐
大美青海
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IT架構
運維技術研發決策中ITSS運維成熟度模型應用初探
風電運維困局
雜亂無章的光伏運維 百億市場如何成長
WebGIS架構下的地理信息系統構建研究
青海行七首(錄二)
配電線路的運維管理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