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離異家庭幼兒的心理問題

2017-07-25 20:50羅純戎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離異家庭心理健康幼兒

羅純戎

摘 要: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對幼兒身心發展往往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幼兒心靈遭受創傷,嚴重的會使幼兒精神偏異,危害終生。因此,家長和教師都要重視離異家庭幼兒的心理衛生,要了解離異家庭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使他們能與其他幼兒一樣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離異家庭;幼兒;心理健康

父母離異對幼兒的沖擊是災難性的,它對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關注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幼兒的成長,特別是關心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父母離異的變化,成為引起幼兒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和婚姻觀也在發生著變化,離婚率呈現年年上升的趨勢。對有些夫妻來說,勞燕分飛的選擇也許是一種解脫,但是父母分手對幼兒來講則是注定的災難。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不休、互相折磨,或冷漠無情、形同路人,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都會給幼兒的心靈留下揮之不去的負面影響。這種家庭的幼兒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甚至把自己的不快發泄到別人身上,以此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鬧事、犯罪,而且難于糾正。

1.父母性別角色殘缺

父母離異、家庭破碎對幼兒而言,意味著父母性別角色的殘缺。父母親在家庭中屬于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對幼兒影響過程中,帶有各自性別特質的色彩,并互相補充其作用。而父母性別角色的殘缺,將使孩子心理發展的“性別度”產生一定的偏差,加之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對孩子的照料、教育不夠,這些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2.父母的不良情緒

離異雙方的不良,隋緒對幼兒產生著不良的影響。這種不良情緒,通過父母的表情、語言、行為反映出來,使家庭氣氛壓抑、緊張。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幼兒幼小的心靈蒙上消極色彩,易導致疑慮、精神緊張、反應失常。

3.離異父母的極端教育方式

離異者常將自己今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不顧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其發展方向,而一旦孩子出點問題,便痛心疾首,以嚴厲的手段對待孩子;而有的離異者則對孩子溺愛放任,這些都導致心理發展出現偏差。

除此之外,離異者由于各種原因與幼兒的疏遠,繼父或繼母的冷漠社會輿論不公正的評價等,都是造成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離異家庭幼兒存在的心理問題

其一,情緒情感發展障礙。離異家庭的幼兒特別易怒,有明顯的恐懼感、悲傷感。他們為父母離異而感到羞恥,覺得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為此,他們常將這些歸罪于父母,甚至痛恨雙親,特別是當離異中的某一方常向幼兒灌輸另一方是多么壞的信息時,這種痛恨的情緒會表現得更加明顯。父母離婚分開之后,幼兒在強烈的悲傷之余,更加害怕會失去父母的愛,害怕會被雙親拋棄,這種悲傷與恐懼在父母離婚一年之后尤為明顯。

其二,幼兒社會交往規則的認識評價及人際交往出現異常。這種異常表現在對社會交往規則認識上的疑惑,并由此而帶來對父母及周圍成人的不信任感。他們內心的問題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訴說,這樣使其交往減少,交往減少又強化其認識上的偏差,結果使幼兒自卑、抑郁、孤獨,心理健康嚴重受損。

其三,父母離異會導致幼兒性格出現異常改變。他們為父母離異而;羞恥,甚至敵視父母和他人,易出現自夸、自卑、畏縮、懶散、怯懦、敏感、退縮、粗暴等不良性格特征,他們對親人的病殘無動于衷,虐待動物。

三、減少或消除離異家庭幼兒心理問題

第一,為離異家庭的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并提供幫助。社會對離異者不加分析的指責、嘲笑和偏見,給離異家庭子女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如老師向幼兒打聽家里的事,小伙伴嘲笑他們沒有父或母親等,都會使幼兒有一種抬不起頭的感覺。因此,老師或其他人不應對幼兒父母離異之事表現出過分的興趣與關注,要教育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嘲笑、譏諷離異家庭的幼兒,盡力保持原有的師生、同學關系,同時,整個社會要從觀念、認識及輿論導向等方面,為離異家庭的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盡可能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第二,給兒童充分的愛撫。家庭的親人要給離異家庭的幼兒更多的愛護,以補償孩子失去的愛,使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得以愈合,使他們身心健康。父母給孩子的愛是真摯無比的,能給幼兒無限的力量。但是,離異家庭的幼兒,既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這種愛,那么其他的有關親人、老師及同伴對他的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彌補,成為鼓勵幼兒在人生道路上邁進的動力。

第三,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和某種特長,鼓勵幼兒積極成才。離異家庭的幼兒,由于心靈受了創傷,往往心情憂郁,而家長應該設法轉移他的消極情緒。我認為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的各種興趣或某種特長。如學樂器、或學習唱歌、畫圖等,并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兒童在生活中有了興趣愛好,有了追求的目標,情緒就會樂觀,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從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四、幾點建議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十多年來一直與孩子們在一起,對于離異家庭對幼兒產生的不良后果,我感觸破多,對此有一些小建議供大家分享。

第一,對于離異家庭幼兒的消極情緒和行為,教師應做到理解和寬容,不能粗暴地呵斥禁止,或單純地取消幼兒參加某些活動的資格。

第二,創造機會鼓勵和支持幼兒通過合理的渠道表達和宣泄消極情緒教師要多和幼兒個別談樂當幼兒的忠實聽眾和知心朋友,鼓勵幼兒淡論自己的感受并且為他們創造情感表達的機會,如木偶表演、擊打沙袋、繪畫、角色游戲、聽講故事、觀看錄像等。

第三,要教給幼兒轉化消極情緒的辦法,并鼓勵他們積極運用。采用代償轉化方式來幫助幼兒克服消極情緒,即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易感染的特點,引導幼兒想一些高興的事情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使原有的消極情緒逐漸被轉化。

第四,教師提供教學活動機會。教師在開展有關競賽活動時,要盡可能考慮到家庭結構的多樣性,允許幼兒帶爸媽兩人參加,也可帶爸或媽一人參加,甚至只要幼兒信得過的家長如叔叔阿姨參加就行了,盡量淡化他們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別,避免使他們感到窘迫、難堪或不安。

參考文獻:

[1]許靜華《如何保護幼兒的心理健康》.

[2]王小清《家庭如何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幼教博覽2002.9).

[3]賴新元《二十一世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典范》(2000年).

猜你喜歡
離異家庭心理健康幼兒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請你們關心我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