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7-07-25 10:02巴娜爾古麗·卡林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教學方法

巴娜爾古麗·卡林

摘 要: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小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文章重點分析如何有效幫助小學生提高其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存著問題;教學方法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小學生不斷的提升其語文素養,但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前階段小學生的閱讀量明顯不足,閱讀內容的內容大多比較簡單,缺乏深度,閱讀能力較低,這種情況之下,教師要能夠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由思維、記憶、知覺、感覺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F階段,許多小學生閱讀過程中都存在著閱讀量較少、閱讀缺乏深度、閱讀內容簡單單一等問題,相對于文本類內容,絕大多數的小學生更喜歡卡通漫畫類圖書,在閱讀過程中大多停留在唱讀、淺讀的層面,對于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況更加關心,忽略了文本的整體理解,導致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于各種讀物的閱讀興趣不夠濃厚。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過分重視學生閱讀技巧的提升,忽略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他們將課文不斷地細化分解,講解閱讀技巧,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往往收效甚微,還很容易使得學生喪失閱讀的興趣。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想要切實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能夠從閱讀興趣的培養工作入手,從多個方面啟發學生,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重視閱讀反饋工作,小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之中,對于師長的評價十分在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將閱讀量較大、讀書筆記整理的較好的學生列為榜樣,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閱讀。其次,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在教室的拐角位置設置一個“讀書角”,放置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在教室中張貼各種關于閱讀的畫報、標語等,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外閱讀之中。此外,教師要能夠學會“見縫插針”,學習課文內容時,要能夠適時的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數目,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通話選》,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通也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不到重點,雖然閱讀量比較大,但自身的閱讀能力始終沒有得到提升,這就是閱讀方法不準確導致的。首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教師要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比如1~3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比較弱,閱讀的篇目應偏向于簡單的童話故事、童謠等,閱讀中要求他們能夠準確的讀出文章中的字詞,可以通讀全文即可。對于4~6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掌握了較多的詞匯,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閱讀的篇目可以適當復雜一些,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文章內涵。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要能夠按照“整體—部分—細節”的閱讀模式開展閱讀活動,首先通讀全文,理解大致的意思,然后就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或者理解比較困難的段落進行細致的理解分析,最后詳細的品讀文章的細節,就人物、事件描寫的比較細膩,語言比較優美的詞句可以摘抄下來。略讀與精讀相結合,閱讀過程中養成摘抄、評價的好習慣,形成一定的閱讀風格,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關鍵的作用,閱讀習慣是在學生長期的閱讀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是一種慣性思維,一旦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不需要家長、教師的提醒,學生在自己的課余時間就會自覺的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但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心理學研究標明,人類形成一個生活習慣大概需要連續的21天的重復動作。但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意志力比較薄弱,教師及學生家長要能夠監督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學生在閱讀時,家長同時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同時在學生理解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堅持閱讀。

四、重視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擴大學生閱讀量,拓寬學生視野的重要方法,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外閱讀問題,教育部門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還列出了詳細的推薦閱讀數目以及建議閱讀量,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建議閱讀數目有明顯的區別,1~2年級小學生理解能力差,學習的漢字十分有限,推薦閱讀的內容大多偏向于故事性,比如《小布頭奇遇記》、《舒克貝塔歷險記》、《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要求明顯提高,推薦閱讀內容相對復雜,比如《魯濱遜漂流記》、《寄小讀者》等,5~6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已經比較好,推薦閱讀內容更加復雜,比如《羚羊木雕》、《昆蟲記》、《小王子》等,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開展課外閱讀,結合教育部要求,規定學生每學期必須要閱讀的篇目或者閱讀總量,每隔一段時間可以開展一次“讀書會”,鼓勵學生就自己的閱讀感悟與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于閱讀任務完成度比較好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獎勵,從而激勵其他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外閱讀之中。

五、結語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自身生活以及學校學習中觸摸不到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要能夠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有效的拓寬學生的視野,文章從四個方面就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分析概述,僅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碩,蔣威.試論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05).

[2]楊春芳.試論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山西科技報.2017(04).

[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郭慶新.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六).2017(02).

猜你喜歡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數學復習教學方法
淺談高等數學中教學方法的創新
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之我見
中醫康復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
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略談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