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評論中的“微力量”

2017-07-27 10:38許坤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新聞評論利與弊

許坤

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

摘要:隨著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的發展,受眾的信息來源渠道更加的多元化,群體之間的信息交換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微博作為媒介逐步向大眾轉化的代表,為普通大眾搭建了相對寬松的意見表達和觀點交流的平臺,使得更多的普通大眾能夠參與到觀點的發表當中,這也為新聞評論增添了“微”力量。微博不僅僅拓寬和豐富了新聞評論的傳播,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也加強了新聞評論的即時互動性和評論的影響力。但是與此同時,新聞評論的微博化也存在著缺乏理性,篇幅短小的局限削弱了新聞評論的深度,以及新聞評論的真實性有待驗證等新問題,本文將圍繞“微”時代下新聞評論微博化的影響展開討論。

關鍵詞:新聞評論;微博化;利與弊

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甚至是政府部門開通官方微博來引導輿論樹立形象,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開始利用微博轉發或評論對某一新聞事件的觀點,評論的主體變得更加寬泛的同時評論的內容也更加的接地氣。而微博中的全媒體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也讓新聞評論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新聞評論主體基數的拓寬也從側面倒逼新聞評論的傳播迅速更快輿論影響更強。因此微博也從社交娛樂工具發展為社會公共輿論的新平臺,是極具時效性和輿論影響力的新媒體,它逐步深入的影響著新聞評論的發展,使評論告別傳統的枯燥展現出微時代的新特色。

一、微博新聞評論的基本形態

“新聞評論作為媒體的靈魂與旗幟,其質量的好壞對于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在傳統媒體中,新聞評論,都有其固定的準則和規范,而微時代的微評論的特色就在于是以微博為平臺,針對新聞事件、時事熱點等民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議論的一種新型的新聞評論的形式,有引導輿論的功能,限定字數而不限定作者。[2]”與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相比,微博評論則少了些硬性的束縛,多了些寬松隨意的自由空間,而微博評論也以其獨特的“短小而精悍”,體現著新聞評論微時代的“微”特色。

二、新聞評論微博化所呈現出的新特點

(一)新聞評論的主體更加寬泛多元

在傳統的新聞媒體當中,無論是報紙、電視還是廣播等媒介,新聞評論的主體大多專業的新聞評論員、專家、學者以及知識分子,他們通常會以精英階層的視角,以相對更加專業的角度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或評論。雖然他們在觀點的表達上更加的專業,言語組織及論述更加具有理性和邏輯,但是他們的觀點卻因為其專業的背景的緣故,并不能完全代表或者反應普通大眾對公共事件的立場和感受,因此,在傳統的新聞評論當中,受眾只能聽見官方發布的“一家之言”,而無法實現普通公眾對公共事件的“暢所欲言”。

而微博作為公共平臺,一改傳統媒體單一話語權的局限,拓寬了新聞評論的場域的同時豐富了話語主體,微博所營造出來的相對自由的表達空間和透明的話語平臺,讓不同階層、不同觀點的人參與到對熱點事件的交流討論當中,這樣的現代化的新型的隨意的表達空間和形式,對于始終存在于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而言,從內容到形式的轉變和豐富都是一種莫大的沖擊與挑戰。微博評論的崛起和普及,讓普通大眾的話語權得到肯定的同時,也打破了精英人士對話語權的壟斷,讓公眾的聲音也能傳達到主流媒體之中,更好的營造出“人人關注新聞,人人得以評論”的良好氛圍。

(二)豐富了新聞評論的表達形式

微博評論的“微”的特點,則體現在它的字數受限,雖然如此,但是這種“微”評論在評論內容的傳播效果上卻絲毫不落后于傳統媒體,相反的是,微博評論還會因為觀點的新穎、篇幅的相對短小、語言的犀利、形式的多樣等多個鮮明的特點而在傳播過程當中得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和反饋。傳統的新聞評論往往在如何立論、引論上有固定的規范,而微博評論因為字數的限制,往往跟更夠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表達觀點,微博評論以其語言簡潔精煉,偏重交流的口語化表達,甚至是相對幽默戲謔的行文評論風格,更加生動形象的增強了表達效果,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新聞評論的宏大的評論方式相比,微博中的新聞評論,從小角度切入,更加的接近人們的現實生活、接近普通受眾,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

(三)微博評論更具即時性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微博具有即時性和快捷性的特點,只要在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的通過移動終端對新聞進行實時的發布和評論,而如今生活中人們對移動終端使用的普及讓信息傳播更加流動,為公眾在碎片化時間中發表觀點搭建了平臺和可能性,因此微博評論所獨有的即時性強,便捷高效的特點,讓微博評論在當下人的快速的社會生活節奏中找到彼此之間的契合點,碎片化的接受更有利于大眾對信息和觀點的接收與消化。

三、新聞評論微博化呈現的新問題

(一)新聞評論理性缺失

社交媒介的廣泛使用,使微博成為了普通公眾表達觀點、進行社交活動的主要平臺,而“微博討論”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大眾可以通過微博來表達觀點的同時微博也成為大眾宣泄不滿情緒的渠道,在傳統媒體中,人們接收到的永遠是經過嚴格篩選和把關之后的趨于理性的觀點,而相對負面的言論和情緒很難通過傳統媒體進入公眾的視野。但是在微博這一相對自由的網絡表達空間和平臺上,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的約束力相對會減弱,這也讓很多碎片化、缺失理性的評論傳播至大眾的視聽范疇,而微博本身所具有裂變式的傳播效果會使得一些負面缺乏理性的言論不斷放大,假如不能夠及時的引導很可能形成負面的輿論效應。

(二)新聞評論的深度缺失

微博中的“微評論”由于其篇幅短小而成為一種新的評論形式,但正是因為微博評論字數的限制而形成的碎片化的語言特點,導致了微博評論中多數為觀點的直接表達,而缺少論證觀點的過程,因此微博評論無法形成較為清晰和理性的邏輯論述?!昂唵蝸碚f就是微博中的評論更應該叫“新聞微評”,而不能叫“微評論”,因為短小的篇幅更注重的是形式上的“評”而削弱內容上的“論”[3]”相對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這樣的局限性也勢必會減弱評論的說理性和說服力。

(三)新聞評論來源的真實性有待驗證

由于微博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表達平臺,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同時相對于傳統媒體的把關人而言微博上的發布和審核機制相對弱化,傳播氛圍的隨意化等缺點,為不實言論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因此微博平臺的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證,而互聯網環境的自由寬松、微博評論的非實名制更讓大眾在心理上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從而助長了網絡謠言的發展和傳播?;趯χ{言的評論也更是從側面為謠言插上了翅膀,因此評論的真實性也有待去驗證,“微”力量的背后需要引發的是更多的思考。

四、結語

新聞評論是當下社會淺閱讀時代的深度表達,而“微”時代的“微”評論由于它本身的時效性、互動性、趣味性、評論主體的多元化等獨有的特色為傳統的評論增添了具有時代新鮮感的“微”力量。但是也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不夠理性、不夠深度、不夠真實等弊端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相對而言,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因其平臺的權威性、內容保質保量等特點,對于社會輿論引導和監督上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更要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牢牢把握“微”時代新聞“微”評論的優勢的同時也直面弊端,讓趣味和深度同行,讓真實與理性同在,握好“微評論”的這把雙刃劍,用好“微”時代的“微”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文學著.“應景評論”的調查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李心宇.微評論:新聞評論的新形式——兼論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的發展態勢[J].青年記者,2014(3).

[3]王蓁著.淺析“微”時代新聞評論發展的新問題[J].東南傳播,2015(8).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利與弊
線上美術教學的利與弊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評論教學改革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的發展策略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新聞評論”中的教學模式探索
新聞評論中的“神話”
試論微博對公共管理的利與弊
媒介融合背景下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
新聞評論風格研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利與弊
圖書出版以市場為導向的利與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