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

2017-07-28 14:59陳玨帆袁方陳玲
新教師 2017年7期
關鍵詞:中華兒童傳統

陳玨帆+袁方+陳玲

當今時代,面對全球文化多樣性的復雜局面,保障民族傳承、發展的血脈必然是國家獨有的文化特色,這是人民寶貴的精神棲息地。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時代精華。由于國家經濟社會發生著重大變革、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日新月異,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需求擴大、交融力度加大、交鋒次數頻繁,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覷,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工作迫在眉睫。而涉及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本文旨在闡明在全面貫徹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工程中,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是為其添磚加瓦的首要任務。

一、解讀傳統文化教育

1. 傳統文化的詮釋。廣義上,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文化并不是完全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存在于我們的衣、食、住、行之中。中華傳統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等集結在一起構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日常生活中亦被稱為“中國文化”。其中,思想文化是中華文化構成的重中之重,它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行為準則。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形態之一,無論哪個民族只要經歷歲月洗禮,就會產生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愈為深厚,其傳統文化也愈博大精深。首先,從文化社會學角度來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統”一詞,涉及我國境內諸民族數代傳承的社會歷史因素,其中包含了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道德標準、制度建設等。其次,從中國哲學的范疇出發,馮友蘭以董仲舒學說的確立為劃分標準,將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中華傳統文化以經史子集之類的經典著作和傳統習俗作為載體,具備與時俱進的時代性、融會貫通的包容性和銳意變革的創新性。最后,從歷史研究領域探討中華傳統文化,指的是從中華文明誕生之際到清朝的漫長歷史中形成、發展的古典文化,即1840年鴉片戰爭前的古典文化。

當然,中華傳統文化并非全是精華,面對這樣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需要明確的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應當正確反映中國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夠激勵人們奮勇拼搏,不管是在國際視野還是在當代中國,都具有鞏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的作用。它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力支持,可以為治國興邦提供有益借鑒,這是中華文化鮮活的精神,在21世紀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2. 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教育對社會的影響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性作用,它能夠完善個體發展,從而推動社會進步。教育通過培養社會化中的個體形成良好的個體社會化特征,促成個體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素質、改善人口質量,還能夠促進中華文化基因的傳承,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

第一,有利于個體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把經濟、利益、金錢放在了生活追求的第一位,而忽視了文化、道德、審美,不重視人們的精神發展,即使兒童也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異化”。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的全面發展受到扼制,個體和諧的人格發育成長受到嚴重挑戰。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看重的是文化教育傳統。儒家思想倡導德育、智育、美育三者的結合,德育是“禮”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序”,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社會規范;智育是四書五經等傳統典籍的學習,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美育是“樂”的教育,它的內容是“和”,也就是調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諧快樂的狀態,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人與整個大自然的和諧。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使個體樹立起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這一重要追求,最終達到構建獨立人格的終極目標。

第二,有利于社會進步。當代文化的“復歸”,并不是簡單的跨越時空,而是從世界與民族的統一、現代與歷史的統一中尋求平衡點。黨的十八大熱烈倡導、積極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樹立起來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核心理念?!疤烊撕弦?,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內圣外王”的人格修養均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義。在特定的歷史地理環境中孕育而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比擬的強大凝聚力。思鄉情節、“大一統”的政治主張及“天下有道”的社會追求無不包含了對于和諧和團結的堅持。立足當代文化多樣性,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更是有助于增強文化凝聚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以兒童為本的原因分析

增強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必然要構建一個合理、穩固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這個體系的中心應當是社會群體的基石,是文明延續的火種,是國家新生的力量?!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中明確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是人民教育的重要環節,追本溯源,以人民為中心更是以“人之初”為中心。

1. 兒童為本的理論傳統性。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終身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教育應當是貫穿人的生活始終的。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對兒童教育的研究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認為兒童是能夠成長為“圣賢坯璞”,教育兒童要及早及時,否則就會像名門右族因祖先忠孝勤儉發家,卻因子孫頑劣破敗,“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如果在幼年時期沒有好好地教導兒童人倫,以后就會不遵守綱常。在19世紀末,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從實用主義出發明確提出“兒童中心主義”的教學理念,提倡把兒童當作是教育的中心,而不是傳統的學科教育?!敖逃淖畲竺?,是把學科看作教育的中心……其改革的辦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個家:從學科上面搬到兒童上面?!钡聡逃矣變航逃父5撆酄枺‵redrich Froebel)在其教育學名著《人的教育》中提出的葡萄藤比喻,也是以兒童為本位教育思想的體現。種種理論和研究表明,推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切實地跟兒童中心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教育對個人作用的最大化。

2. 兒童為本的歷史延續性。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理念出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兩大基本領域。我國的兒童教育歷史源遠流長,但是在清末民初之前,以成人為本位是兒童教育的一個誤區?!拔逅倪\動”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兒童文學,杜威提出的“兒童中心主義”教育思想在我國傳播了長達兩年之久,使得學校教材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得到實施后,不僅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還在我國傳播了近兩年之久。近代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曾經提出“將來的世界,完全靠兒童們長大以后的活動”。雖然新文化運動的熱度消減也帶走了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在我國傳播的燎原之勢,但是20世紀80年代重新涌入的西方教育思想再度涌現“兒童要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這一理念。

3. 兒童為本的現實緊迫性。離開中國土壤談傳統文化教育是不現實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規定了我們必須結合中國國情考慮這一問題。首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兒童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和學習力,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群體。中國的兒童教育又與其特定的歷史環境息息相關,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符合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成長需求。其次,當今社會快餐文化、功利主義充斥著每個角落,而兒童心智尚未發展完全,極易受到社會環境、父母、學校等的影響。正如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的“白板論”認為:兒童天性未定,像沒有任何痕跡的白板或可塑性強的蠟塊,教育者可以任意涂寫。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樹立起兒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現實意義上具有緊迫感。

三、如何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 明確教育目標。教育要立足固有土壤,吸收外來文明,面向現代化。構建以兒童為本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首先應當明確傳承發展的應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墩撜Z》中曾提及孔子把“文、行、忠、信”這四要素當作是教育的大綱,朱熹則認為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兒童的道德習慣和行為規范。著名哲學家洛克也著重強調有德行、有能力、有才華的紳士必須具備以下四種品質: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這些兒童教育目標的揚棄,重點宣揚了傳統文化中教育兒童如何做人的倫理精神。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就曾公開發言自小學習的《孟子》使他受益終身。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德育傳統,不僅是著眼于宣揚立德樹人,更是提倡我們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知行合一。

2. 制定適宜的課程。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既然以兒童為核心,那么它的課程體系建設也應當是服務于兒童發展的。正如西方流行的先進教育理念倡導的那樣,教育課程要由成人中心轉向對話兒童。我們在進行啟蒙式傳統文化教育時,應當明確的是不要強行灌輸成人思維到天真的孩童身上。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在其教育思想體系中特別強調應該注意兒童的身心特點,讓其自然而然接受感化。朱熹所闡述的“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確切地說是將“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區分開來。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必然要將兒童群體的特殊性加以全面考慮,比如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幼兒讀物時,要運用洛克所說的“人的心靈就像一塊白板一樣,上面沒有任何記號,沒有任何觀念。通過經驗在上面印上痕跡和記號,便形成了后天的知識和觀念”的教育理念,借此做好啟蒙教育,創作系列繪本、兒歌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摹本。此外,簡單又不失趣味性的課程內容也是課程制定的重點部分。

3. 構建完整教育體系。 傳統文化教育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應該立足我國國情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模式。首先,家庭是兒童第一教育場所,也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行為系統。家庭教育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影響力是遠超于其他因素的。其次,學校具有對兒童進行科學的中華傳統知識傳播的功能,它可以利用隱性的文化力量和融洽的校園氛圍,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樹立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最后,社會要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為傳統文化教育的推行營造有利環境,起到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正確價值導向的作用。比如政府可以適當控制社會輿論,樹立社會新風。社會和學校、家庭齊心協力幫助兒童成長,才能強有力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個環節之中??傊?,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應當協調好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作用。

四、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出現斷層的古老文化,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正是得益于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我們厚重的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這片文化沃土,擁有了突出的發展優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豐富文明多樣性、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兒童又是連接一個國家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汲取傳統文化精髓、立足時代需求、面向國家未來發展,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既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又傳播了中華人文精神,對全面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朱蘊茝)

猜你喜歡
中華兒童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留守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