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資源優化策略提升育人功能

2017-07-28 12:09連鴻霞
新教師 2017年7期
關鍵詞:兒童資源生活

連鴻霞

【編者按】《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注意各學習領域內容橫向與縱向的聯系與整合”“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指出,“要突破按學科體系構建的傳統模式,統整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因此,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提高品德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提升品德課的育人功能是值得教師們探討的一個問題。

新課改以來,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教師都非常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整合,但所發掘的資源往往不加篩選,不切合實際,課程資源的利用盲目、隨意,加之過度依賴網絡信息,使得豐富的課程資源無法有效地為品德課程的教學服務,無法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篩選、整合課程資源。

一、精選資源,豐富課程內容

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成為課程資源,課程資源要對應課程。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如果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就失去了意義。

1. 切合教學主題。教材是范例,為課程資源的選用進行資源提示。因此,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之前,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精心篩選那些切合教學主題,利于目標達成的課程資源,由此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一位教師執教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合理購物ABC》時,把課堂當成大超市,讓學生帶了許多的物品到課堂上來。為了方便顧客購物,教師讓每組的小組長扮演主管,組織組員給組內的物品進行分類,有蔬菜、食品、調味料、水果等類。店長(班長)把大超市分成各個區域,有食品區、生活用品區等。之后,小主管再把分類好的物品按要求上架到大超市的各個區域。很顯然,本課課程資源的選用偏離了主題?!逗侠碣徫顰BC》的教學意圖旨在讓學生懂得什么是“三無產品”等一些購物的基本常識,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學會了解商品,懂得合理選購商品的方法,而不是了解商品類別,學會給商品分類,更不是從商家的角度,學會怎樣合理擺放物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開發這樣的資源,對教學毫無意義。

課程資源的篩選不僅要切合主題,而且要與時俱進,與現今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當下的生活、當今核心素養的培養緊密聯系。教育只能存在于兒童正在進行的生活之中,這種生活具有無可替代的教育價值。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可聯系當前“一帶一路”的構想、建設,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國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增強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 貼近兒童生活。在實際教學中,資源的有效利用是為了教學的開展,是為了促進兒童的道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用兒童的視野甄選資源,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篩選符合兒童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的課程資源,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鄉風鄉俗》時,讓學生結合課前調查,說說莆田有哪些鄉風鄉俗,以及這些鄉風鄉俗的利與弊。學生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滔滔不絕,漫無邊際。無話可說是因為對現實生活中的風俗利弊不知從何說起;滔滔不絕多數是在轉述成人的話,或是拿著一大張下載資料照本宣科地讀,并且明顯帶有成人既定的利弊觀。經過反思,教師對調查做了調整。教師把學生調查的范圍限定在他們自己成長經歷中體驗過的風俗,并分析這些風俗的利弊,結果成效明顯不同于前。如:有的學生說,在仙游,第一次去親戚家,長輩們會用紅繩子捆數百元錢掛在他們的脖子上(現在有些人用紅包),那叫“掛老”,寓意孩子會健康平安,快樂成長;有的學生拿出手上戴的手鐲說,每個孩子滿月時,外婆都要給備手鐲、腳鐲、長命鎖;還有的學生說,端午節,家長們會在他們的頭上畫“王”字,并用蒲香、蛋草、番石榴青枝葉、菲子草等“午時草”燒成的“午時水”給他們洗澡,還在脖子上或衣扣上掛著用五色線編織成網形的長香袋;有的學生還會用莆仙方言唱順口溜“初一糕,初二桃,初三螺,初四粽,初五劃龍船”。教師相機引導辨析這些習俗的利弊。

兒童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基礎,兒童只有在親身參與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且對其生命有促動的學習。這個“有意義”就是學習內容與學習者的經驗有相關性,與學習者的目的、需要有相關性。教學中,將資源的調查范圍限定在“自己成長中經歷的風俗”,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容易使他們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有了最真切的體悟,利弊辨析不用多費口舌,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課程資源的篩選不但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而且還要考慮兒童的地域差異、生活背景差異。不同地區和學校,不同社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呈現給學生的課程資源是不同的,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二、精心策劃,優化整合策略

課程資源的利用不是簡單的、拿來就用的過程,需要教師用教育學理論對課程素材進行加工,轉化為課程資源后進入課程與教學。教師的眼光決定了采用課程資源的質量,教師的教學技能決定了課程資源的整合水平。

1. 關注差異,因材施教。課堂上該選哪些資源、該用到哪一環節、該采用怎樣的手段整合資源,這些都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地域的學生、不同學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心理品質和道德行為教育課,可選擇小品欣賞、表演、榜樣學習等方法;法律常識教育課,可選擇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等方法;歷史地理類教育課,可選擇閱讀、訪談、觀察、觀看視頻、音樂渲染等方法。

此外,同樣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應當采取不同的整合策略。比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學校生活有規則》《我要守規則》,核心內容是規則。認識規則對城市兒童和農村兒童沒有質的區別,區別在不同區域環境中的兒童,其對規則的認知角度和視野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資源、整合的策略也應當有所不同。針對“班生留守兒童多”“家長不配合”“學生沒有學習習慣”“無論老師怎樣教,學生都學不進去”等諸多情況,農村教師要考慮的教學程序,首先不應該是游戲導入、活動體驗、深化理解、內化規則一類的策略,而應該是選擇能夠觸動所有學生的問題或案例,即選擇問題解決或案例分析的方法、策略,或許更有效。

2. 關注生成,因勢利導。課程資源的整合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明確每一種課程資源利用的目的,隨著教學的開展,及時關注生成,不斷調整策略,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熒屏前后》這課,教師播放視頻后,就請學生說說看了視頻后的感想。

生:區區一臺晚會需要這么多人。

師:你的看法很獨特。

接著,教師再請其他學生說說看法,然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此案例中,教師未能抓住“區區一臺晚會”這一關鍵生成點因勢利導,而是按照預定的教案,走過場地讓學生談感受。而且不管是什么感受,完成這個環節后馬上就進入下一個環節,課堂只注重教學環節的落實。如果教師能及時調整策略,請學生說說,為什么你認為春節聯歡晚會只是區區的一臺晚會,聽聽這位學生的回答,然后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一起討論,由此糾正學生錯誤的看法,提高認識。這樣,既實現了資源利用的目的,又有效地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三、價值引導,提升育人功能

選擇、整合、建設課程資源,使課程資源架構起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使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社會)提倡回歸生活理念的一種體現,而回歸生活意味著要始終以“引導兒童過有道德的生活”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課程資源的應用只是一個憑借,一種手段,目的是要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用以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等等。

如《電腦網絡——我的新伙伴》一課學習主題的教學,有的教師通過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列舉一些案例讓學生知道網絡的利弊,由此制定一些網絡的規則。這些遠遠不夠,因為沒有進行一種價值觀的教育。如果引導學生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身邊的事物,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么,這種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就會影響學生今后對待周圍事物、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行為,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這種價值觀的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品德教育。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

猜你喜歡
兒童資源生活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留守兒童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