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例小兒細菌性腹瀉病原學檢測與臨床用藥效果研究

2017-07-31 16:38
關鍵詞:氨芐頭孢曲松病原學

吳 蕾

(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長沙 410000)

240例小兒細菌性腹瀉病原學檢測與臨床用藥效果研究

吳 蕾

(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長沙 410000)

目的:了解小兒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菌及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用以指導臨床上合理用藥。方法:對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兒科就醫的細菌感染性腹瀉的240例小兒大便標本進行病原學檢驗,并分別應用頭孢曲松鈉和氨芐青霉素對患兒分組進行治療,觀察療效。結果:①小兒細菌性腹瀉好發于夏、秋季節,糞檢病原菌陽性率37.50%,主要病原菌為志賀菌、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病原菌檢出率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②應用頭孢曲松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優于氨芐青霉素(86.67%),兩組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典型臨床癥狀改善的時間均為頭孢曲松鈉組少于氨芐青霉素組。結論:用藥前進行細菌分離鑒定,有助于對癥用藥,應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小兒細菌性腹瀉療效可觀。

小兒細菌性腹瀉;病原學檢測;頭孢曲松鈉;氨芐青霉素

細菌感染性腹瀉是小兒腹瀉中一種較復雜的類型,主要致病菌包括致泄性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等,臨床癥狀的特點是大便性狀改變和大便次數增多[1]。由于小兒細菌性腹瀉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人群,可能導致患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2,3],因此,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在治療方法上,由于小兒腸道脆弱,抗菌藥物的選擇需十分謹慎,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芐青霉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頭孢曲松鈉)是比較符合小兒治療需求的藥物[4,5]。為更好地了解小兒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學特點,觀察兩種藥物的治療效果,擇優選擇治療方案,筆者選擇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年內兒科就診的240細菌性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病原學檢測并給予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兒科1年內收治的細菌性腹瀉患兒240例,男122,女118例,年齡2個月~6歲,其中6個月以內的21例,6個月~2歲49例,2歲~6歲170例?;純憾酁榧毙园l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其中一部分患兒兼有發熱、嘔吐、脫水等癥狀。病程多為2~9天,排除其它器質性疾病。對患兒大便取樣后,送至檢驗科細菌室進行細菌培養,同時對患兒進行常規檢查并給以對癥支持治療。

1.2 診斷標準①患兒急性發病,伴發熱、主訴腹痛或者哭鬧不止,癥狀表現有膿血便或粘液便;②鏡檢大便在高倍鏡下可見白細胞≥10個;③糞便做細菌培養后可檢測到致病菌。符合上述3則標準中的2則或以上時即可明確診斷為細菌性腹瀉[6]。檢查和治療均得到患兒監護人的知情同意[7]。

1.3 細菌培養方法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的方法和要求,對常見的腸道致病菌進行鑒定。在患兒用藥之前取新鮮糞便,選取其中帶膿液的部分,接種于SS平板、血板和麥康凱平板,恒溫生化培養箱中培養24h,初步篩選出病原菌后,通過三糖鐵培養基或血清學方法進一步鑒定菌的種、群或血清型,其中血清學試驗采用玻片凝集法[8]。細菌鑒定參照伯杰細菌鑒定手冊第九版進行。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將病原菌分類匯總,作為臨床用藥的依據。

1.4 治療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將收治的患兒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120人,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患病程度、致病菌構成等基線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采用頭孢曲松鈉注射治療,劑量為100mg/(kg.d),靜滴,1次/天;B組采用氨芐青霉素靜滴,劑量為100mg/(kg.d)。此外,所有患兒都進行了常規對癥治療,高熱者采取退熱措施,脫水者予以補液,同時糾正電解質紊亂現象。于此同時,嚴密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實時檢查患兒的大小便常規、血常規等實驗室指標,記錄患兒腹瀉次數和性狀,并分別于用藥后3天、5天和7天測量體溫并進行大便細菌培養。

1.5 療效判定治療一周后,患兒不再出現腹瀉癥狀,糞便的性質和次數回復到正常水平,且大便的細菌培養結果正常稱為顯效;治療1周后,腹瀉患兒的癥狀有了明顯好轉,糞便的性質和次數明顯好轉,細菌培養結果好轉稱為好轉;如果治療一周后,患兒糞便性狀、次數及腹瀉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則視為無效;好轉和顯效共稱為有效。

1.6 數據分析方法所列結果分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和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判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細菌分布特點在240份患兒糞便標本中,檢出病原菌90株,總陽性率為37.50%,其中,志賀菌檢出志賀菌檢出53株,占58.89%,大腸埃希菌26株,占28.89%,沙門菌8株,占8.9%,銅綠假單胞菌3株,占3.3%。其中,志賀菌主要為福氏2a(41株,占77.36%),其它亞型的為12株,占22.64%。大腸埃希菌主要是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20,76.92%),沙門菌主要為鼠傷寒沙門菌(6.75%)。

2.2 季節分布全年均有病原菌檢出,但存在季節差異。其中,3~5月檢出10例,占11.11%,6~8月檢出58例,占64.44,9~11月檢出17份,占18.89%,12~2月檢出5例,5.6%??梢?,夏季為病原菌檢出高峰期。

2.3 性別、年齡分布患兒糞便的病原菌檢出率男孩為40.16%(49/122),女孩檢出率為34.75%(41/118),病原菌檢出率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1,P=0.386)。在年齡分組比較中,1歲以內以大腸埃希菌為主,1歲以上以志賀菌的感染最常見,各年齡組的致病菌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68,P=0.012),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腹瀉患兒病原菌感染情況

2.4 療效療效的比較:A組患兒腹瀉癥狀停止的時間、大便培養結果轉陰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均比B組短,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 < 0.05),見表2。按照療效判定標準,A組總有效率為96.67%,B組總有效率為86.67%,兩組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5)??梢哉J為,頭孢曲松鈉(A組)對小兒細菌性腹瀉的治療效果可能優于氨芐青霉素(B組)。

3 討論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指標的比較

表3 兩種方法療效比較

細菌性腹瀉是感染性腹瀉中最常見的類型,患者大便常有膿血、黏液或為稀水便,白細胞常升高。致病菌主要為志賀菌、沙門菌及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本研究發現小兒細菌性腹瀉致病菌的構成及其亞型分布特征與已有的報道一致[9-12]。 從本研究及已有文獻可知,志賀菌是導致小兒細菌性腹瀉的主要感染因素之一,在我國引起細菌性腹瀉常見的是志賀菌中的福氏和宋內痢疾桿菌,此菌經口感染后潛伏數小時至一周,如果治療及時則預后好,若未及時治療則會轉為慢性?;诖?,應將志賀菌檢測作為小兒細菌性腹瀉患兒糞便常規檢查的項目之一,可有助于避免誤診和漏診,及早爭取治療時間,確定科學的治療方案,防止濫用抗生素導致效果不佳甚至產生耐藥。

小兒體質特殊,在治療感染性腹瀉時選擇抗生素需十分謹慎,臨床上一般選用高效、低毒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5]。氨芐青霉素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的一種,該藥在兒科應用較廣泛,主要用于泌尿系統、腸道感染等,單獨用藥或者聯合其它藥物對小兒細菌性腹瀉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近年來由于不合理用藥,導致病原菌對該藥的耐藥性逐漸增加,臨床治療效果有所降低。頭孢曲松鈉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其與氨芐青霉素相比,療效更好,毒性更低,且不易耐藥,對腸桿菌有較大活性。本研究分別應用兩種抗生素進行治療,發現頭孢曲松鈉的總體療效高于氨芐青霉素,止泄時間、腸道致病菌轉陰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為前者少于后者,此外,治療過程中患兒未發生不良反應??梢?,頭孢曲松鈉在治療小兒細菌性腹瀉中的臨床價值和安全性均得到了肯定,是一種高效低度的抗生素,本研究結果可為臨床醫生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1] 張永紅, 陳盈, 劉增樂, 等. 銀川地區兒童感染性腹瀉病病原學流行病學的研究[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 23(04): 425-427.

[2] 張桂華.112例小兒腹瀉致病因素分析及臨床治療意義[J].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01): 83-84.

[3] 馬家明, 都鵬飛. 十年間兒童感染性腹瀉細菌譜與耐藥性變遷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5, 19(05): 481-483.

[4] 鄔吉偉. 小兒腹瀉抗菌藥物應用特點分析[J]. 中外醫療, 2013, 3(03): 75-76.

[5] 裴宏亮. 頭孢曲松鈉治療小兒細菌感染性腹瀉54例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 2015(08): 165.

[6] 陳尤佳.145例細菌性腹瀉患兒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J]. 中外醫學研究, 2013(03): 58-59.

[7] 邱敏. 蒙脫石散聯合頭孢噻肟鈉治療小兒細菌性腹瀉106例臨床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 2014.12(27): 33-35.

[8] 李培勇, 蘇漢良, 劉洪軍.2007年-2011年瑪納斯縣兒童細菌性腹瀉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3, 23(17): 3444-3446.

[9] 張桔紅, 張凌玲.654例小兒腹瀉病原學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校醫, 2013, 27(06): 448-450.

[10] 高云翔, 鄧紀望, 田春紅, 等. 嬰幼兒腹瀉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14): 1847-1848.

[11] 李先斌, 劉健龍, 郭寬鵬, 等. 長沙地區兒童腹瀉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 2011, 18(11): 2195-2197.

[12] 高慶雙, 高春燕.152株兒童腹瀉志賀菌菌型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04): 558-559.

Pathogenic Detection and Drug Effect of 240 Children w ith Bacterial Diarrhea

Wu Lei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4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find the main pathogen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clinical effect with different drugs. M ethod 240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diarrhea from December 2014 ~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olved, their stool specimens were tested for bacterials, ceftriaxone and ampicillin were seperately used to trea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occured mostly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positive rate of stool pathogen was 37.50%, main pathogens were Shigella,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The positive rate of stool pathogen was different within age group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eftriaxone was 96.67%, which was better than ampicillin (86.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ime for rehabilitation was less in ceftriaxone group than ampicillin group. Conclusion Bacteri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s necessary for symptomatic medication, the effect of ceftriaxone for bacterial diarrhea was considerable.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pathogenic detection; ceftriaxone; ampicillin

R725.7

A

1673-016X(2017)04-0032-03

2017-03-15

吳蕾,E-mail:41841703@qq.com

猜你喜歡
氨芐頭孢曲松病原學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學研究現狀
鹽酸氨溴索和頭孢曲松聯合治療急性肺炎的臨床療效
一起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學分析
幼年大鼠靜脈注射頭孢曲松鈉與口服鈣劑相互作用的研究
使用抗生素不是多、新就好
2013~2014年深圳市腹瀉疾病的病原學分析研究
頭孢曲松鈉治療HIV抗體陽性混合感染梅毒的臨床效果觀察
美羅培南與頭孢曲松鈉國內外藥品說明書對比分析
阿留申病病原學研究進展
更 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